资源学导论第七讲能源资源ZZ.ppt_第1页
资源学导论第七讲能源资源ZZ.ppt_第2页
资源学导论第七讲能源资源ZZ.ppt_第3页
资源学导论第七讲能源资源ZZ.ppt_第4页
资源学导论第七讲能源资源ZZ.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1 能源概念、特性 及其分类,8 能源资源,8.1.1能源的概念,能源: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能源是一个包括所有燃料、流水、阳光、风能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给人类自己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大英百科全书,8.1.2能源的一般特性,1)能源的多样性 2)能源的转化性 3)地域分布的不均一性 4) 双重性 5)能源品质的差异,能源的多样性,1)辐射能(直接太阳辐射) 2)运动能(水力、潮汐、风能、波浪等) 3)生物能(木材、油脂) 4) 化学能(煤、石油、天然气等) 5)原子能(铀、钍、锂等) 6)传导能(地热、温泉、地下热水等),能源的转化性,1)从燃料到热 2)

2、从热能到机械能 3)从机械能到电力,地域分布的不均一性,双重性,1)能源资源 2)污染来源,能源品质的差异,能源的品质,主要是看单位重量燃料全部转化成热量时其焦耳数是多少。,储存式能源 (化石燃料、核燃料和生物燃料) 流动式能源 (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储存式能源 以热值来评价,原煤 21 000 kJ/kg 石油 42 000 kJ/kg 无烟煤 烟煤褐煤,流动式能源 以能流密度来评价(即一定空间或面积内从某种能源那里所能接收到的能量。),核能 水力太阳能、风能(100W/m2),以能源转化效率评价能源品质,评价能源的品质高低还涉及能源的某些物理特性、地理特性或技术特性。 还

3、特别强调能源的可再生性和非再生性以及它们的环境效应(污染程度)。,高品位能源(如化石能源) 低品位能源(如地热能),天然能源(一次能源) 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的能源物质,人工能源(二次能源) 由一次能源加工而成的,8.1.3能源的分类,天然能源又可分为:,非再生能源: 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一旦用尽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再生。,再生能源: 可反复使用,最大限度的被人利用。,天然能源还可分为,来自地球以外的能源 来自地下的地热、核燃料与化石燃料 来自海洋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和温差能 采自地面的水能和高山冰雪能以及支植物储能,常规能源:大量消耗的石油、 天然气、煤和核能等。,其他的分类方法,新能源:

4、开发和利用还处于研 究发展阶段。(相对 于常规能源而言),8.2 能源的概况,人类文明与能源,煤的形成,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水力发电,人类在很早以前就懂得利用素有白媒之称的水力,例如使用水车来带动机械灌溉、研磨谷物和纺织等。,自然的力量,风力,風力,地球大气层所捕获的太阳能中约有2%转换为风能,中国人最早懂得利用风車,风力也是帆船的动力来源。 风車以风吹拂而旋转,转动的动能经由传动装置,帶动发电机转动,所产生的电力可以直接使用,或充电蓄电池后供以后使用。,地 热,地热,热能可藉着岩石的导热性,或是水与熔岩的向上移动而传到地球表面,如北投地热谷。 地热发电不须燃料,成本低廉,约为燃油火力发电

5、的一半;主要缺点是蒸气量会逐渐減少。,海洋能源,海 洋 能 源,海洋能源,三种海洋能源发电的方法 潮汐发电 - 原理类似于水力发电 波浪发电 - 波浪具有的能量至少是潮汐 的10倍以上 温差发电 - 利用被太阳加热的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差发电,太 阳 能,太阳每小时辐射至地球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一年间的总消耗量;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乃一个由氢、氩、氮、瓦斯所组成的。 是一种丰富而稀薄的能源。 季节或是天气的变化以及夜晚的影响,会使得太阳能中断无法连续供应。,太陽能的应用可分为三种类型:, 将太阳能转制为化学能 将太阳能转制为热能 将太阳能转制为电能,太阳能,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

6、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 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太陽能转换为电能有两种基本途径,热发电 -把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热能 (1)集中塔式 (2)线槽式,太陽光发电 -通过光电器将太阳光直接转换为电能 太阳电池种类 矽(硅)-晶矽、非晶矽 目前太阳光电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 多化合物-單晶矽 、多晶矽 应用于太空及聚光型太阳光电系统 奈米及有机体 应用于有机太阳电池,属于研发阶段,核子弹,核子武器的威力,核爆景象,爆核瞬间,核 能,核 能 发 电,核能发电的问题,

7、是全球长期关注的话题,根据统计资料,1998年止,全球共有32个核电国家,480部核能机组在运转中,另外亦有48部正在兴建中。目前核能电大约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百分之十七。,核能发电的优点,核能是最安全的发电方式 核能是对环境最友善的能源 核能是目前唯一具有经济效益的永续能源 核能是最经济的能源 核能是我国实践二氧化碳減量目标的希望,核能发电的缺点,強烈的放射线,存放地点是争议 热污染 一旦外泄将导致辐射污染与伤害 建核厂成本昂贵,财务风险提高 操作人员失误,往往导致严重后果,8.3 能源开发利用,能源供需的中长期预测,世界一次能源的供给,出处: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8、2004,2002年到2030年,一次能源总体年平均增长1.7%。即使到2030年,8成能源依然需依赖化石能源。原子能及可再生能源尚有发展空间。,22% 煤炭,2% 地热、太阳光、风力、潮汐等,10% 生物质、废弃物,2%水力,5% 原子力,35% 石油,25% 煤气,(折合石油百万吨),亚洲一次能源需求预测,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将从2002年的40%上升到2030年的43%。 亚洲从2000年到2030年的年增幅将为2.3%、中国将为2.6%。,出处: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4,2006年每人年均原油用量,2005年各地区原油已证实存量,世界的石油需求,从各国的石

9、油需求来看,美国占压倒性多数,为世界总体的1/4。 最近5年间,世界总体石油需求增长的约1/3来自于中国。,石油的供需与价格,(2005年全世界总计39亿吨),原油历史价格,石油价格的变化,出处:美国能源部,石油价格在90年代约为20美元/桶,其后上扬,最近在60美元以上/桶。,WTI: West Texas Intermediate。西得克萨斯的中质原油。已成为世界原油的基准价格。具有代表性的原油价格基准中,除美国产的WTI外,还有欧洲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中东产的迪拜原油价格,此3者为世界3大原油基准价格。其中,WTI由于交易量与市场参加者占压倒性多数,且市场流动性及透明性较高,因此成为

10、代表性指标价格。WTI期货于1983年5月在美国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上市。,值得关注的情况,石油危机中,石油价格的上升引起了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的恶化.因此,各国政府财务了经济紧缩政策,经济增长缓慢.其结果石油需求下降,石油价格回落。 本次石油价格上涨与前次相比有以下点不同。 供应方的情况 中东局势的不稳定- 伊拉克战争、伊朗核问题、阿拉伯以色列问题 石油资源的有限性- 有观点认为,随着石油生产临近顶峰,石油价格也将上涨 需求方的情况 中国及印度经济的持续增长、能源需求增加 其他 投资资金的流入 由于这些重要原因,石油价格存在居高不下的可能性。,出处:World Economic O

11、utlook April 2006,石油产量的预测,出处:石油天然气极限用量研究协会,大多数观点认为,不管如何,今后30年左右将迎来高峰,就石油产量将来的预测,有悲观和乐观的两种看法 悲观的看法认为,如果2007年达到产量的高峰,2040年只有高峰时的一半。 (此观点为以欧洲为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网络上的预测) 乐观的观点在美国,美国能源部认为2037年将达到产量的高峰 无论上述观点如何,迎来石油产量的高峰不是遥远的将来的事情,尽快加强节能新能源的利用是整个世界所面临的紧迫的课题,3. 各种能源的特征,出处:根据资源能源厅能源白皮书、综合能源调查会电气专业第9届成本等研讨委员会资料、资源能源厅

12、资料制作,石油:便利性强,但资源量少,地区分布偏差大。天然气: 在化石燃料中CO2排放少,地区分布偏差也小,但资源量少。煤:资源量多,地区分布偏差也小,但CO2排放多。原子能:CO2排放少,地区偏差性也小,但由于安全方面的原因选址较难。自然能源:CO2排放少,但经济性方面问题较多。,防止地球温暖化对策,出处:气象厅数据、环境省平成18年版环境白皮书,预计今后气温还将继续升高。对环境的影响令人忧虑。,地球平均地表气温的变化,0.5,0.5,(注)表示1971年至2000年间相对于 平均值的偏差情况,据说如果海面上升1米,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的80%,孟加拉国17.5%,荷兰6%的土地将被海水淹没

13、,世界CO2排放的变化与预测,出处: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亚洲世界能源展望2006,导致气温升高的最大因素是CO2排放。我们预测,从2004年到2030年, 该排放增加量中约有一半将会来自亚洲,而中国将占其中的一半。,京都议定书的概要,在1997年的京都会议COP3上得到通过,2005年起生效。 缔约国:162个国家与EU 温室效应气体:CO2、N2O、甲烷及其他3种用于取代含氯氟烃的卤烃等6种 减排目标: 以1990年为基准,至2012年全部发达国家减排约5% (EU-8%、日本、加拿大-6%、(美-7%未批准)、俄0%等) 无义务国家:中国、印度、韩国及其他 京都机制:有减排目标的国家可利用在

14、其他国家的减排成果及排放限额来促进本国目标实现的3大机制(CDM、联合履行、排放贸易)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在日本 京都),为应对此种态势,京都议定书得到通过并生效。,CO2减排技术的重要性,削减CO2排放量的关键在于技术的开发与普及,要在削减CO2排放的同时又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技术的开发与普及是关键。 具体来说,下列技术的开发与普及尤为重要。节能新能源原子能 此外,煤炭方面,尽管其储量丰富但由于环境负荷较大,因而也需要开发清洁且有效的煤炭利用技术。 国际方面,重在合作开展“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APP)所倡导的技术开发、普及和转移。京都议定书中规定负有CO2减排

15、义务的国家的排放量仅占世界总排放量的约3成,美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CO2减排也相当重要。,5.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战略的特点,美国,出处:中国: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资料、日本:经济产业省新国家能源战略 韩国: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资料、韩国商工能源省资料、印度: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资料,从对石油依赖的危机出发,推进了新的石油开发计划 虽然采取了石油代替能源等的政策,但有观点认为,美国联邦政府需要更大的热情和指导方针 还有,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等.有关方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意见也不统一,为减少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程度,进行了墨西哥湾以及阿拉斯加州在内的国内开发.但因担心对环境造成破坏,对此有不同意见。 为降低对石油的

16、依赖,推进能源的供给多样化,虽然提出了煤炭光伏风力等的计划,但缺少具体的方针。 在能源消费占4成的交通部门的对策方面,对生物乙醇的利用进行了奖励。另一方面,对耗能大的约占销售总量一般的SUV等却没有任何的限制 在防止地球变暖对策方面,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分歧呈表面化 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在内的12个州政府制定了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但联邦政府反对,产生了摩擦。,在美国降低油耗的效果,在美国,过去5年汽车的销售一半是耗油高的SUV(34km/L)假设,如果美国的油耗能达到和欧洲同样水平的话,可节约400万桶/日这个数量是世界第3位石油输出国伊朗的出口量,伊朗的石油出口量(世界第3位的石油出口国),预期

17、可节能数量400万桶/日,美国车的平均油耗 (7km/L)能达到欧州车的 平均油耗(13km/L) 的话,出处:Financial Times,EU, 非化石能源的利用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 -在德国积极利用太阳能和风能 光伏发电的累计利用量在2000年2005年增长了12.5倍(114MW1,429MW) 风力发电的发电量约265亿kWh(2005年)、占该国电力消耗的4.3% -在英国有回归原子能的动向。今年,时隔17年有提议要建核电站 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不安 -EU对依赖程度高的俄罗斯产天然气,对其生产力等有担心 对俄罗斯的依赖程度、芬兰100%、德国43%、意大利30%、法国26% -

18、加上最近对乌克兰天然气涨价,担心程度加大 2007年7月能源市场自由化,据此能源企业有重组的动向 -德国企业E.ON收购西班牙电力公司Endesa以及法国政府指示该国的电力公司Suez和天然气公司GDF重组。,非化石能源的利用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 对大量依赖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感到不安 市场重组扩大到能源市场当中,引发了能源企业的重组和各加盟国的抵制,出处:The Economist,英国政府资料等,8.4 新能源,新能源的特点,新能源举措的关键在于促进技术的开发和引进, 新能源是指非化石能源中,除去核能及水力等传统能源以外的能源。具体有太阳光、生物质、风力等。 要推动新能源的实际应用,积极的技

19、术开发不可或缺,其理由如下:与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的密度较低,需要经济有效的能源提取技术;各种能量源的提取技术各不相同;如果要不受自然条件左右、稳定地利用新能源,有时可能需要与其他能源联合使用。 此外,由于收集能量源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同时需要大面积的土地,所以要想保持收支平衡,投资额就必然相应增大,因此在引进新能源时,政府财政上的支持必不可少。,新能源的效果,2030年度的新能源发电量相当于17座标准的核能发电设备的发电量,2030年新能源利用量,(注)标准核能发电设备设定为功率110万km,设备利用率为80%,出处: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新能源基金净值,新能源的特点(光伏发电), 技术研发的结

20、果,虽然30年间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降低了1/100,但如果不降低至1/400的话,与化石能源发电的成本相比没有竞争力 截至2005年,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 1728MW中的约半数来自日本(833MW) 可望在中国和亚洲等日照时间长、没有电网的国家和地区普及。 今后的主要研究开发课题如下: 伴随硅供需的日益紧张,开发薄膜化、化合物系、有机系等材料技术; -日本的优势领域 已经产品化的硅系列,为降低成本进行高效化技术研发 -在批量生产方面,日本的单晶硅(18.3%)和多晶硅(14.8)为世界领先水平 在多晶硅方面,目标2020年达到19%,2030年达到22%. 通过与中小水力及生物质能的互补发电

21、、日本优势的并网技术,实现稳定的电力供给。 -在中国的实证例子: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蓄电池组合系统 (2003年2006年 甘肃省 光伏100kW风力100kW,蓄电池100kW) 从对其他产业能够产生较大连动效果来看,太阳能电池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开发与连动效果,NEDO开发的技术(成果),原料硅 流动床法 直接还原法 溶融精制法,铸造法 电磁铸造法,基片制造技术 闭光技术、钝化技术、成结技术、微电极印刷技术、BSF构造形成技术,多线锯,模块组装技术,a-硅薄膜大面积、高质量制膜技术、RF等离子体CVD(1m角以上、劣化率10),微结晶硅薄膜大面积、高速制膜技术、VHF等离子

22、体CVD(1m角以上、2.5nm/sec),集成构造形成技术 (激光刻蚀),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序及主要开发技术,薄膜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序及主要开发技术,太阳能电池产业,(出处)根据关于太阳光发电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的成果调查报告书(平成18年3月)等制作,NEDO开发的技术(成果),技术转用,半导体产业,技术转用,液晶产业,KANEKA 三菱重工 日立制作所 (注:数字代表世界生产量排名,夏普 京瓷 三菱电机 三洋电机,部分成果,高质量 玻璃基板,部分成果,加速大面积TFT的产品化,有助于大口径(8inch)晶片的实际应用,新能源的特点(风力发电),风是自然界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时无CO2和

23、废弃物排放,属于绿色能源,因此风力发电系统亟待引进、普及和扩大。 选择风力较强地段并有效承接风力,同时掌握全年正确的风况数据至关重要。 由于能量源为风,易受地形、雷击等自然条件影响而给电力系统带来危害。如何采取对策避免危害是今后的研究课题。 为今后利用与普及风力发电,需要克服的问题如下: -为稳定电源的互补系统 -为缓和风的强弱所带来的影响(频率,电力),需要进行蓄电池系统的开发利用 -与陆地风况相比,海上风力发电系统的开发,风能,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 四大优点: 蕴量巨大; 可以再

24、生; 分布广泛; 没有污染。 三大弱点: 1、密度低。 2、不稳定。 3、地区差异大 。,新能源的特点(生物质能),主要是发电和乙醇使用,目前成本较高 -木质生物质能发电 (是天然气发电的9倍) -生物乙醇价格 (是汽油的2倍) 农业生物质能有望在农业资源丰富的热带和亚热带普及。 通过将废弃物作为能源利用,有助于废弃物对策。 (将畜牧业废弃物发酵生成乙醇,用燃气发动机发电,利用间伐材与煤炭混合发电等) 经济性方面,提高收集运输的效率是关键 技术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纤维素系生物质能提取乙醇,为降低制造成本,需要简化糖化工艺以及浓缩能源削减技术等的技术开发 -为将废弃食用油作为资源化利用,

25、需要从油脂原料制造生物柴油燃料的化学处理相关技术开发,海洋能,海洋能是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海洋盐差能和海流能等,更广义的海洋能源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海洋能的强度较常规能源低。,地热能,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它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地热能是指其储量比目前人们所利用的总量多很多倍,而且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据估计,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面的热能相当于100PWh。不过,地热能的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开发难度大。,

26、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在内的分散型系统以日本为例,旨在运用先进的并网技术,将多个新能源技术进行组合,从而确立分散型能源供给系统技术。已在爱知万博会上进行了实证实验,能够稳定地向日本政府展馆等供应所需的全部电力(供电量约为全会场的5)。,NEDO展馆,高温燃气化系统 (处理能力20kg/h),太阳能发电 系统 (合计330kW),甲烷发酵系统 (处理能力4.8t/日),NaS电池 (500kW:输入输出容量),燃料电池(MCFC) (270kW1座,300kW1座),燃料电池(SOFC) (25kW1座),燃料电池(PAFC) (200kW4座),合计供给能力 2,225kW,监视控制室 (能量控制系

27、统),出处:NEDO资料,8.5 能源开发带来的问题,能源污染与浪费 核能发电的污染 火力发电的污染 化石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石油污染,煤炭和石油能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生态问题 煤炭燃烧时有浓烟、烟尘和有毒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硫,造成严重污染;开采煤炭,尤其是露天开采,严重破坏土地,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耗费大,需时长;燃烧废热形成热污染。 相比煤炭而言,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只引起轻微的土地破坏,燃烧时仅有轻度和中度的空气污染,污染程度取决于硫的含量。然而油轮和油井易造成事故性溢油,造成海洋污染。例如中东战争中科威特油井大规模燃烧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此外,地球油气储存量十分有限。,你相信吗?地球

28、人类每秒钟释放的二氧化碳超过700吨! 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中95以上来自于化石能源的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因此节能、改变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就成了人们的重要选择。 对于能源浪费严重、能源效率较低的国家,节能更为重要。我国由于实施了有利的节能政策,1999年,每一元钱产值消耗的能源比1981年下降了60,年均节能率接近5,能源效率从25上升到34。18年间全国节约的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5.5亿吨。但这个措施的潜力是有限的,在下一个18年里,我国节能就很难收到这样大的成果了。,不同的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不同,煤、石油、天然气的排放系数比为10.80.6

29、。因此,如多用石油、天然气而少用煤炭就可以达到减排的目的。 但是石油、天然气丰富的国家容易做到这一点,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多用石油、天然气往往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这个损失获得了环境上的收益,但收益是全世界的,损失却由一个国家来承担。这既不公平,对某些国家来讲也难以承受。并且,化石能源之间的替代只是延缓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替代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水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业是当前使用较广的能源,使用过程中几乎不排放温室气体,用它们替代化石能源可以明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这种替代又受到一些限制,如水电,资源有限,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它还可能引起生态问题、移民问题、文

30、物保护问题等等。 尽管核能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但核能的开发同样受到很多限制,包括资金、技术、安全以及开发成本等等。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资金上往往难以承受。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人们还无法保证核电站的绝对安全,因此它就像悬在人类头上的一把剑,一旦“出事”,灾难也不会小于气候变化。,核能发电的污染,美国输油管道破裂致原油泄漏污染20多公里河道,火力发电造成的空气污染,温室效应( CO2 ) 至2050年时,地球平均温度将上升2oC ,此结果 会使得全球气候变迁,干旱、暴雨,甚至南北极 冰山融化,造成许多土地将被淹没。,酸雨正常的雨水pH值约5. 6,但由石化及炼油厂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气化物及氯化氢等物质,大量扩散至大气层与水蒸气结合,使雨水pH值低于5. 6,而形成所谓的酸雨。 二氧化氮具有刺激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