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ppt_第1页
逻辑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ppt_第2页
逻辑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ppt_第3页
逻辑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ppt_第4页
逻辑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练习参考答案,(共一讲),2020/8/22,2,IV. 一、P130 (共 5 小题),【原题】 一、下列各组中的两个联言判断的修辞意义有什么不同? 【知识点】 联言判断在自然语言中的修辞意义,2020/8/22,3,IV. 一、P130 (参考答案),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我部屡战屡败”突出强调的是“屡败”, “我部屡败屡战”则突出强调了“屡战”。 第一句突出强调了“还没有改正错误”第二句突出强调了“已经认识错误” 第一句突出强调了“还有很多问题”第二句突出强调了“今年成绩很大” 第一句突出强调了“大家都准时”第二句突出强调了“大雨却一直” 第一句突出强调了“梦想终于”第二句突

2、出强调了“耗费了毕生精力”,2020/8/22,4,IV. 二、P131 (共 8 小题),【原题】 二、下列判断各属何种选言判断?(试写出其逻辑形式。) 【知识点】 选言判断的两种类型 选言联结词在自然语言中的灵活运用,2020/8/22,5,IV. 二、1. P131,【原题】 这些作品或者政治上有错误,或者艺术上有缺点,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参考答案】 二支相容选言判断 设 p 表示“这些作品政治上有错误” q 表示“这些作品艺术上有缺点” 则其逻辑形式为:或者p, 或者q (pq),2020/8/22,6,IV. 二、2. P131,【原题】 他或者是个画家,或者是个诗人,或者是个演员

3、。 【参考答案】 三支相容选言判断 设 p 表示“他是个画家”,q 表示“他是个诗人”,r 表示“他是个演员” ,则其逻辑形式为:或者p, 或者q , 或者 r (pqr ),2020/8/22,7,IV. 二、3. P131,【原题】 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行政策,不是实行正确的政策,就是实行错误的政策 【参考答案】 二支不相容选言判断 设 p 表示“实行正确的政策”,q 表示“实行错误的政策”,则其逻辑形式为:要么p, 要么q (pq),2020/8/22,8,IV. 二、4. P131,【原题】 对待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可以有三种态度,或者是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者是不加分忻地一

4、概照搬,或者是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 【参考答案】 三支不相容选言判断 设 p 表示“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q 表示“不加分忻地一概照搬”,r 表示“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 ,则其逻辑形式为:要么p, 要么q , 要么 r (pqr ),2020/8/22,9,IV. 二、5. P131,【原题】 在本书的成书过程中,他们或者给予指导,或者给予鼓励,或者提供资料。 【参考答案】 三支相容选言判断 设 p 表示“他们给予指导”,q 表示“他们给予鼓励”,r 表示“他们提供资料” ,则其逻辑形式为:或者p, 或者q , 或者 r (pqr ),2020/8/22,10,IV. 二、6. P131,【原

5、题】 也许是甲队,也许是乙队获得”五一杯”网球赛的冠军。 【参考答案】 二支不相容选言判断 设 p 表示“甲队获得冠军”,q 表示“乙队获得冠军”,则其逻辑形式为:要么p, 要么q (pq),2020/8/22,11,IV. 二、7. P131,【原题】 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一个人看过牛虹。 【参考答案】 三支相容选言判断 设 p 表示“甲看过牛虹”,q 表示“乙看过牛虹”,r 表示“丙看过牛虹” ,则其逻辑形式为:或者p, 或者q , 或者 r (pqr ),2020/8/22,12,IV. 二、8. P131,【原题】 解决台湾问题,或者是通过和平方式,或者是通过非和平方式,二者必居其一

6、。 【参考答案】 二支不相容选言判断 设 p 表示“通过和平方式”,q 表示“通过非和平方式”,则其逻辑形式为:要么p, 要么q (pq),2020/8/22,13,IV. 三、P131 (共 10 小题),【原题】 三、指出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知识点】 条件关系的三种类型 注意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修改定义: 前者为“有p必有q”,后者为“无p必无q”,2020/8/22,14,IV. 三、P131 (参考答案),1、7、10 充分条件 4、5、6 必要条件 2、3、8、9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2020/8/22,15,IV.

7、三、P132 (共 12 小题),【原题】 四、下列判断各属何种假言判断?(试写出其逻辑形式) 【知识点】 假言判断的三种类型 假言联结词在自然语言中的灵活运用 必要条件假言联结词的复合结构分析,2020/8/22,16,IV. 四、1. P132,【原题】 一个医生要想实施脑死亡诊断,他就必须是脑神经的专家。 【参考答案一】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要,就” 设 p 表示“一个医生想实施脑死亡诊断”,q 表示“他必须是脑神经的专家”,则其逻辑形式为: 如果p, 那么q (pq),2020/8/22,17,IV. 四、1. P132,【原题】 一个医生要想实施脑死亡诊断,他就必须是脑神

8、经的专家。 【参考答案二】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必须才”(倒装) 设 p 表示“一个医生能实施脑死亡诊断”,q 表示“他是脑神经的专家”,则其逻辑形式为: 只有q, 才p (qp ),2020/8/22,18,IV. 四、2. P132,【原题】 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 【参考答案一】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没有(就)不可能” 设 p 表示“有民主”,q 表示“有正确的集中”,则其逻辑形式为: 只有p, 才q (pq ),2020/8/22,19,IV. 四、2. P132,【原题】 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 【参考答案二】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

9、,(就) ” 设 p 表示“没有民主”,q 表示“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则其逻辑形式为: 如果p, 那么q (pq ),2020/8/22,20,IV. 四、3. P132,【原题】 只有正视自己的无知,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 【参考答案】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只有,才” 设 p 表示“正视自己的无知”,q 表示“能扩大自己的知识”,则其逻辑形式为: 只有p, 才q (pq ),2020/8/22,21,IV. 四、4. P132,【原题】 科学一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 【参考答案】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一旦,就” 设 p 表示“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q 表示

10、“它能赢得胜利”,则其逻辑形式为: 如果p, 那么q (pq ),2020/8/22,22,IV. 四、5. P132,【原题】 一个人只要真有本事,就不愁没有用武之地。 【参考答案二】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只要,就” 设 p 表示“一个人真有本事”,q 表示“不愁没有用武之地”,则其逻辑形式为: 如果p, 那么q (pq ),2020/8/22,23,IV. 四、6. P132,【原题】 己不正,焉能正人。 【参考答案一】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不,就不” 设 p 表示“己正”,q 表示“能正人”,则其逻辑形式为: 只有p, 才q (pq ),2020/8/22,24,

11、IV. 四、6. P132,【原题】 己不正,焉能正人。 【参考答案二】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就” 设 p 表示“己不正”,q 表示“不能正人”,则其逻辑形式为: 如果p, 那么q (pq ),2020/8/22,25,IV. 四、7. P132,【原题】 如果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就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 【参考答案一】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如果没有,就不” 设 p 表示“经历过”,q 表示“能真正懂得”,则其逻辑形式为: 只有p, 才q (pq ),2020/8/22,26,IV. 四、7. P132,【原题】 如果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就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

12、。 【参考答案二】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如果,就” 设 p 表示“没有经历过”,q 表示“不能真正懂得”,则其逻辑形式为: 如果p, 那么q (pq ),2020/8/22,27,IV. 四、8. P132,【原题】 只有改变错误的领导,红军才有希望,革命才能成功。 【参考答案一】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只有,才” 设 p 表示“改变错误的领导”, q 表示“红军有希望”, r 表示“革命能成功”,则其逻辑形式为:只有p, 才q (pq )只有p, 才 r (p r ),2020/8/22,28,IV. 四、9. P132,【原题】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分析】 这

13、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句式。联结词一半是充分条件的,一半是必要条件的。需要分别补充另一半才能完整地理解和分析,即: (1)若要人不知,那就己莫为。强调说明“人不知”是“己莫为”的充分条件。 (2)除非己莫为,否则人必知(就不会人不知)。强调说明“己莫为”是:“人不知”的必要条件。 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颠倒前后件关系,可知两者的意思实际上是相同的。,2020/8/22,29,IV. 四、9. P132,【原题】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变式一 若要人不知,那就己莫为。) 【参考答案一】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若要,那就” 设 p 表示“人不知”, q 表示“己莫为”, 则其逻辑形式为

14、:如果p,那么q( pq ),2020/8/22,30,IV. 四、9. P132,【原题】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变式二 除非己莫为,就不会人不知。) 【参考答案二】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除非,就不” 设 p 表示“人不知”, q 表示“己莫为”, 则其逻辑形式为:只有q, 才p ( qp ),2020/8/22,31,IV. 四、10. P132,【原题】 假如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参考答案】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假如,就” 设 p 表示“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q 表示“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则其逻辑形式为:如果p,那么q( pq

15、),2020/8/22,32,IV. 四、11. P132,【原题】 只要而且只有一个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这个国家才是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答案】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只要而且只有才” 设 p 表示“一个国家实行”, q 表示“这个国家是”, 则其逻辑形式为:当且仅当p,才q( pq ),2020/8/22,33,IV. 四、12. P132,【原题】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参考答案一】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不,就不” 设 p 表示“入虎穴”, q 表示“得虎子”, 则其逻辑形式为:只有p, 才q (pq ),2020/8/22,34,IV. 四、12. P1

16、32,【原题】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参考答案二】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联结词:“,就” 设 p 表示“不入虎穴”, q 表示“不得虎子”, 则其逻辑形式为:如果p, 那么q (pq ),2020/8/22,35,IV. 五、P132 (共 12 小题),【原题】 五、下列判断在运用中各存在什么问题? 【知识点】 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的应用问题 选言判断:选言支不穷尽 假言判断:混淆条件,强加条件,2020/8/22,36,IV. 五、1. P132,【原题】 一个人要么是革命者,要么是反革命者。 【参考答案】 选言支不穷尽 因为“革命者”和“反革命者”是反对关系,并非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

17、矛盾关系。,2020/8/22,37,IV. 五、2. P132,【原题】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参考答案】 强加条件 因为从实际情况考虑,“经一事”与“长一智”之间并无必然的条件关系。,2020/8/22,38,IV. 五、3. P133,【原题】 如果温度适宜,鸡蛋就能孵出小鸡。 【参考答案】 混淆条件 因为“温度适宜”是“鸡蛋能孵出小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2020/8/22,39,IV. 五、4. P133,【原题】 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者是管教关系,或者是仇敌关系。 【参考答案】 选言支不穷尽 因为父母与子女关系之间除了可能具有“管教关系”和“仇敌关系”,还可能具有“非管教、

18、非仇敌”的多种关系。,2020/8/22,40,IV. 五、5. P133,【原题】 一个人只有念了大学,才能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需要。 【参考答案】 强加条件 因为从实际情况考虑,念大学与能适应当今之间并无必然的条件关系。,2020/8/22,41,IV. 五、6. P133,【原题】 中国要么搞市场经济,要么搞计划经济。 【参考答案】 选言支不穷尽 因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并非矛盾关系,除此之外还有将二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20/8/22,42,IV. 五、7. P133,【原题】 种什么就能收什么。 【参考答案】 混淆条件 因为“种什么”是“收什么”的必要条

19、件,而非充分条件。,2020/8/22,43,IV. 五、8. P133,【原题】 火车只有跑上错误的轨道,才会车毁人亡。 【参考答案】 强加条件 因为“火车跑上错误的轨道”与“车毁人亡”之间并不具有必然的条件关系。,2020/8/22,44,IV. 五、9. P133,【原题】 如果开车时遵守了交通规则,那么就不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参考答案】 混淆条件 因为“开车时遵守了交通规则”是“不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2020/8/22,45,IV. 五、10. P133,【原题】 或者讲真话而孤独地活着,或者讲假话而昧心地活着。 【参考答案】 选言支不穷尽 因为并非只有这

20、两种可能的情况。,2020/8/22,46,IV. 五、11. P133,【原题】 只有心灵美,语言才美。 【参考答案】 强加条件 因为“心灵美”与“语言美”之间并不具有必然的条件关系。,2020/8/22,47,IV. 五、12. P133,【原题】 社会交往中只要是真心为了对方好,那么可以不考虑讲话方式。 【参考答案】 强加条件 因为实际生活中,即使真心为对方好,也不可以不考虑讲话方式,反之亦然。即前者与后者之间并不具有必然的条件关系。,2020/8/22,48,IV. 六、P133 (共 10 小题),【原题】 六、用p、q、r等分别表示不同内容的简单判断,并用符号表示其逻辑联结词,写出

21、下列多重复合判断的逻辑形式。 【知识点】 复合判断的符号化 多重复合判断的结构分析,2020/8/22,49,IV. 六、1. P133,【原题】 任何国家不论大小,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参考答案】 设 p 表示“一个国家是大国”, q 表示“它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则其逻辑形式为:(pq)( pq),2020/8/22,50,IV. 六、2. P133,【原题】 只有小明、小红同去,小芸才会去。 【参考答案】 设 p 表示“小明去”, q 表示“小红去”,r 表示“小芸去”,则其逻辑形式为:(pq) r,2020/8/22,51,IV. 六、3. P133,【原题】 方老师只有有病

22、或有急事才不来上课。 【参考答案】 设 p 表示“方老师有病”, q 表示“方老师有急事”,r 表示“方老师不来上课”,则其逻辑形式为: (pq) r,2020/8/22,52,IV. 六、4. P133,【原题】 如果马克思主义害怕批评,如果它会被批评倒,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用了。 【参考答案】 设 p 表示“马克思主义害怕批评”, q 表示“马克思主义会被批评倒”,r 表示“马克思主义没有用”,则其逻辑形式为: (pq) r,2020/8/22,53,IV. 六、5. P133,【原题】 如果双方代表对本协议内容没有异议而且没有其他遗留问题需要处理,那么明天下午就可以举行签字仪式并请双方代

23、表通知各自集团公司的领导出席。 【参考答案】 设 p 表示“双方异议”, q 表示“没有处理”,r 表示“明天仪式”, s 表示“请双方出席”,则其逻辑形式为: (pq)(rs),2020/8/22,54,IV. 六、6. P133,【原题】 只要还有一个人对这个计划有不同的意见,那么这个计划将暂缓通过;在下一次董事会开会之前,将随时继续征询其他相关意见并同时对所有意见进行分析,吸取其合理部分。 【参考答案】 设 p 表示“还有意见”, q 表示“这个通过”,r 表示“将随时意见”, s 表示“对所有分析”, t 表示“吸取部分”,则其逻辑形式为: (pq)(q(rst),2020/8/22,

24、55,IV. 六、7. P133,【原题】 考生身上或课桌抽屉内如果发现与考试科目有关的书籍、笔记、作业本或字条,无论考生现场是否看过,均视为舞弊。 【参考答案】 设 p 表示“考生身上发现”, q 表示“课桌发现”,r 表示“考生现场看过”, s 表示“视为舞弊”, 则其逻辑形式为: (pq)(r r)s),2020/8/22,56,IV. 六、8. P133,【原题】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参考答案】 设 p 表示“理论掌握群众”, q 表示“理论会变成物质力量”,r 表示“理论能说服人”, s 表示“理论彻底”,

25、 则其逻辑形式为: (pq)( rp)(sr),2020/8/22,57,IV. 六、9. P133,【原题】 假如您同意波兰人的意见,我们可以不邀请波兰政府代表到这里来,就作出决定。但是既然你们不同意波兰政府的意见,并想提出修改,那我们最好请波兰人到这里来,听取他们的意见。 【参考答案】(见下页),2020/8/22,58,IV. 六、9. P133,【原题】 假如您同意波兰人的意见,我们可以不邀请波兰政府代表到这里来,就作出决定。 【参考答案】 设 p 表示“您同意意见”, q 表示“我们可以不邀请来”,r 表示“我们作出决定”, s 表示“你们想提出修改”, t 表示“我们听取他们的意见

26、”,则其逻辑形式为:(p(q r )( ps)(qt),2020/8/22,59,IV. 六、10. P134,【原题】 只要黑人还是警察的骇人听闻的恐怖手段和野蛮行为的牺牲品,我们是不会满足的。只要我们因旅途劳顿而疲惫不堪,想在路旁的游客旅馆里歇息,或在市内的旅馆投宿却不被允许,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还是局限于从一个较小的黑人区到一个稍大的黑人区,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我们的孩子还是被标写着“只限白人”的牌匾剥夺人格和自尊,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密西西比的黑人不能参加选举,而纽约黑人的选票还无实际意义,我们就不会满足的。,2020/8/22,60,IV. 六、10. P13

27、4,【参考答案】 设 p 表示“黑人还是警察的牺牲品”, q 表示“我们因旅途劳顿而却不被允许”,r 表示“黑人的基本活动稍大的黑人区”,s 表示“我们的孩子人格和自尊”, t 表示“密西西比的黑人无实际意义”,m表示“我们是不会满足的” ,则其逻辑形式为: (pm)(qm)(rm)(sm)(tm),2020/8/22,61,IV. 六、10. P134,【参考答案】 (pm)(qm)(rm)(sm)(tm) 【说明】 这段话共五句,整体上表达一个五支的联言判断,且五个联言支均为假言判断。 五个假言判断的后件均相同,其前件还可以分别具体分析为p1、p2、p3; q1、q2、q3;等等的某种复合

28、。此处从略。,2020/8/22,62,IV. 七、P134 (共 8 小题),【原题】 七、下列语句各表达了什么复合判断?如果是多重复合判断,请对其每个层次的关系进行说明。 【知识点】 复合判断的符号化 多重复合判断的结构分析 联结词的省略和半省略,2020/8/22,63,IV. 七、1. P134,【原题】 吃一堑,长一智 【参考答案一】 分析:“吃一堑,则长一智。” 联结词:“,则” 设 p 表示“吃一堑”, q 表示“长一智”,则其逻辑形式为: pq 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2020/8/22,64,IV. 七、1. P134,【原题】 吃一堑,长一智 【参考答案二】 分析:“吃

29、一堑,才能长一智。” 联结词:“,才能” 设 p 表示“吃一堑”, q 表示“长一智”,则其逻辑形式为: pq 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2020/8/22,65,IV. 七、2. P134,【原题】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参考答案】 设 p1 表示“知”, p2 表示“无不言”; q1 表示“言”, q2 表示“无不尽” ; r1 表示“是言者”, r2 表示“无罪”; s1 表示“是闻者”, s2 表示“足戒”; 则其逻辑形式为: (p1p2) (q1q2) (r1r2) (s1s2) 这是一个四支的联言判断,且每一个联言支都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2020/8/22,66,IV. 七、3. P134,【原题】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参考答案】 设 p1 表示“种瓜”, p2 表示“得瓜”; q1 表示“种豆”, q2 表示“得豆” ; 则其逻辑形式为:(p1p2) (q1q2)或:(p1p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