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ppt_第1页
烈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ppt_第2页
烈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ppt_第3页
烈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ppt_第4页
烈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烈性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云南省传染病医院 张嗣兴 2013.9.8,历史回顾,黑死病-中世纪瘟疫 上世纪重演 流行性淋巴腺鼠疫,俗称“黑死病”,这是一种以老鼠和跳蚤为传播媒介、传播速度极快的传染病。中世纪时,一场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加上战争和饥馑,使欧洲约半数人口命丧黄泉。就这次灾难所导致的死亡人数、混乱程度和恐怖心理而言,超过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上世纪初旧金山爆发黑死病 ,提起“黑死病”,许多人会以为只是发生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却对上个世纪初旧金山爆发的“黑死病”少有了解:1900年1905年以及1907年1908年,旧金山有280人感染了鼠疫,其中172人死亡。,历史回顾,

2、西班牙流感-夺命5000万 国王也中招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陷入自相残杀之中,死亡者数十万,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然而,就在这场浩劫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场流感的爆发夺去了近5000万人的性命,这就是上世纪人们闻之色变的西班牙流感,或称1918年流感。今年10月5日,科学家研究发现,西班牙流感实际上就是禽流感的变异。,历史回顾,霍乱-人类最可怕瘟疫之一 烈性肠道传染病 通过水、食物、生活接触、苍蝇等传播 致死率可超过霍乱,被描写为“曾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的瘟疫之一”,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从1817以来百余年间,霍乱共发生8次世界性大流行,其中1961

3、年的那次报告患者高达350多万。现在每年有10万人死于该病。,历史回顾,军团病-“军团菌”作祟 温水中孽生 疯牛病-元凶是羊不是牛(科学家认为疯牛病很可能是通过食用带有羊瘙痒病的饲料而获得 ) 疟疾-每30秒杀死一名儿童 (非洲),烈性传染病种类,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其他暴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疫情,传播方式,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预防与控制策略,标准预防的原则 基于基本传播方式的预防:飞沫和接触隔离 双向隔离的意识,预防与控制策略,标准预防 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

4、性,在接触这些物质以及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既要防止血源性感染,也要防止非血源性感染传播。 既要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播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播给病人,强调双向防护。,预防与控制策略,隔离预防的基本要素 预检分诊 病人的转运与安置 手卫生 个人防护用品 制定消杀计划, 建立专门消杀组,进行环境的清洁卫生与必要的消毒,隔离预防的基本要素 诊疗护理用品的管理 衣物的清洗与消毒 废物的处理 饮食供应与餐饮用具的处理,预防与控制策略,病人的转运 1、院内专人、专线、定点停车 2、院内专人车辆消毒 3、转运人员个人防护,预防与控制策略,制定消杀计划, 建立专门消杀组,对相关环

5、境进行清洁卫生与必要的消毒。 控制人员进出, 防止烈性传染病传入。实行封闭 式管理, 严格控制进出人员和车辆, 准确统计进入隔离区诊治人员, 对进出车辆、人员登记造册。 必要时对进出人员测量体温。,预防与控制策略,预检分诊 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引导相关患者到发热门(急)诊就诊。 (1)远离其他门诊、急诊,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 标识明显。 (2)有备用诊室。 (3)设隔离卫生间。 (4)挂号、就诊、检验、检查、取药等能全部在该区域内完成。 (5)设立较独立的医护人员工作区域。 (6)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若病情不允许,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

6、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 (7)近距离接触(距离1米)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医务人员应采用“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的措施。,预检分诊,执行二级预检: 预检:所有专业科室的门诊 物品准备: 预检分诊登记本。 足量体温计或红外线测温仪及消毒用品。 手消毒剂。 一次性外科口罩。 宣教材料等。,预检分诊,执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预检分诊,预检分诊流程:

7、 测体温。 询问并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体温、症状(咳嗽、流涕、咽痛等流感样症状)、流行病学接触史(一周内到过疫情的国家或地区、与感染者接触等)、去向(专业诊室或发热门诊等)。 对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并且发热38度或有流感样症状的病人佩戴口罩,由专人按指定路线送到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接诊护士: 对于经预检分诊后由专人送达的病人,接诊护士引导病人进入诊室就诊。 对于自行到发热门诊就诊的病人,接诊护士应为其提供口罩并测量体温后引导病人进入诊室就诊。 实行单人就诊。就诊病人多时,接诊护士引导病人有序候诊、就诊,候诊病人应佩戴口罩。 接诊医生: 应详细登记病人基本信息、接触史、症状、体征等,重要信

8、息无漏项,能够追溯。 诊疗流程:按照卫生部不明原因肺炎诊疗流程的要求执行。,预防与控制策略,患者的安置 医学观察病例可以居家隔离或住院隔离,单间隔离。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应尽早住院隔离(定点医院)。 确诊病例可置同一房间,其余的应置单间隔离。 限制病人只在病室内活动,佩戴口罩,原则上禁止探视,不设陪护,与病人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预防与控制策略,病房设置的要求 独立设区,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 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无交叉。在清洁区和半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分别设立缓冲区,并设隔离屏障。 病室通风良好,房间内设卫生间。 废弃物(含生活垃圾)

9、,均按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损伤性废物放入利器盒。 不同区域内均配备相应的手卫生设施:流动水洗手池、非手接触式开关、洗手液、干手纸巾/干手机和快速手消毒剂。,预防与控制策略,预防与控制策略,接触病人触及的周围物品后,接触血液及体液后,进行无菌操作或护理前,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前,手卫生的5大指征,预防与控制策略,手的清洁与消毒 手的清洁: 下列情况需要进行手的清洁: 进入发热门(急)诊、隔离病房接触病人或环境物品后 诊治或者护理每位病人之间; 清洗、消毒诊疗区各种物品之后; 脱去个人防护用品后 出入不同区域(清洁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前后 手的清洗方法按照规范的“六步洗手法”。,预防

10、与控制策略,手的清洁与消毒 手的消毒 下列情况需及时进行手的消毒: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可能污染的物品后; 脱去个人防护物品及手套后; 离开留观病区、病房前; 无条件进行手清洗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后,仍需尽快进行手的清洗。 常用的手消毒剂和使用方法: 洁肤柔消毒凝胶(速干手消毒剂)3-5ml,按洗手方法搓揉1-3分钟。,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1.一般防护 2.一级防护 3.二级防护 4.三级防护,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一般防护 适用于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一般防护,穿工作服,一级防护,医务人员的分级

11、防护,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发热留观室、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二级防护,穿防护服,戴手套,戴护目镜,穿鞋套,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三级防护,物品准备,1.防护口罩 2.一次性帽子 3.防护服 4.眼罩 5.胶鞋 6.一次性手套 7.加强型防护手套 8.污物袋,穿戴防护用品顺序,1戴帽子 2戴口罩 3穿防护服

12、 4戴眼罩 5穿胶鞋 6戴手套,个人防护用品,关于口罩 N95口罩:能过滤95%0.3um颗粒,对病毒有阻隔作用。用于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水痘、麻疹等。 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标准的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层,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层则有过滤层,可阻隔90%的5m的颗粒;近口鼻的内层用于吸湿。 棉纱口罩:口罩防病毒效率低,并且厚重、闷热、与面部密合性差,过滤效果只有20-30%。,口罩种类,普通医用口罩 对致病性微生物的防护作用不确切,可用于普通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或者致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颗粒如花粉等的阻隔或防护。,口罩种类,N95型口罩是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

13、的9种防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N”的意思是不适合油性的颗粒(炒菜产生的油烟就是油性颗粒物,而人说话或咳嗽产生的飞沫不是油性的);“95”是指,在NIOSH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过滤效率达到95%。N95不是特定的产品名称。只要符合N95标准,并且通过NIOSH审查的产品就可以称为“N95型口罩”。,N95口罩佩戴方法,先将头带每隔2-4厘米处拉松,手穿过口罩头带,金属鼻位向前。 戴上口罩并紧贴面部,口罩上端头带位放于头后,然后下端头带拉过头部,置于颈后,调校至舒适位置。 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双手尽量遮盖口罩并进行正压及负压测试。 正压测试:双手遮

14、着口罩,大力呼气。如空气从口罩边缘溢出,即佩戴不当,须再次调校头带及鼻梁金属条。 负压测试:双手遮着口罩,大力吸气。如口罩中央会陷下,如有空气从口罩边缘进入,即佩戴不当,须再次调校头带及鼻梁金属条。,戴口罩的程序,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1. 穿过口罩带托起口罩,2. 罩住口鼻,3. 固定颈部口罩带,4. 固定头部口罩带,5. 固定鼻夹,6.密合测试,滤过率可达90%,滤过率仅达20%,保洁人员,1、清洁区、缓冲区执行标准防护 2、半污染区、污染区执行一级防护,有隔离病人时执行二级防护 3、卫生洁具必须分区使用,严禁交叉使用。,预防与控制策略,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 根据防护用品的具体

15、情况确定防护用品穿脱顺序,以方便为原则。 工作结束后,脱防护用品的顺序原则上是先脱污染较重和体积较大的物品以便按照穿戴的反顺序进行。,防护用品穿脱流程,穿防护用品: 戴工作帽; 戴口罩; 穿防护服; 戴防护眼镜; 穿防水鞋套; 戴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在缓冲区进行,防护用品穿脱流程,脱防护用品: 1.脱第一层手套,应将里面朝外,放入医疗废物袋中; 2.摘下防护眼镜,放入消毒液中; 3.脱连体防护服 4.脱下鞋套,将鞋套里面朝外,放入医疗废物袋中; 5.快速手消 6.摘口罩,一手轻扶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摘下,放入医疗废物袋中,注意双手不要接触面部; 7.脱第二层手套 8.摘帽子,将手指反掏进工作帽内,将帽子轻轻摘下,里面朝外,放入医疗废物袋中; 9.洗手消毒 在半污染区进行,防护服的穿脱注意事项,(1)穿防护服之前要检查防护服有无破损。 (2)穿防护服后只限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操作活动。 (3)穿着防护服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 (4)防护服有渗漏或破损应立即更换。 (5)脱防护服时要注意避免污染。,特别注意,工作人员通道、病人通道(污物)严格区分,各行其道,不得混用。 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区明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