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孟子告子,有关孟子和孟子,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孟子,名 ,字 , 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 并称为 。孟子主张行“ ”,以统一天下。,
2、轲 子舆 战国 儒 孔子 孔孟 仁政,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七 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 四书,孟子是一部 的书,现存 篇,是 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 ”之一。,他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仍有积极影响。,孟子名言,仁者无敌。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名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富贵
3、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试标出下边句子的节奏,1、舜 发 于 畎 亩 之 中, 傅 说 举 于 版 筑 之 间, 胶 鬲 举 于 鱼 盐 之 中, 管 夷 吾 举 于 士 -,2、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劳 其 筋 骨, 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 身, 行 拂 乱 其 所 为-,/, 所 以 动 心 忍 性, 曾 益 其 所 不 能 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 出 则 无 敌 国 外 患 者,/,/
4、,/,/,/,/,/,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舜发于畎亩之中,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 ,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任用,管仲(?前645年
5、),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后,生于颍上(颍水之滨)。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春秋第一相 管仲,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从海滨被举用进了朝廷,图为孙叔敖除去两头蛇的传说,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 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qun,f yu,g,x,被任用,田地,选拔,任用,狱官,集市,解释加点的字,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6、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任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任用,孙叔敖从海滨被任用的,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任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指示代词,这。,使劳累。,使饥饿。,使动用法,使痛苦。,使贫困。,违背、,使扰乱,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受到震动, 使坚忍。,通“增”,增加。,kng,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
7、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用来使他的心收到震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增加他不具备的能力。,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通“横”,不顺,奋起,指有所作为。,了解,在国内,通“弼”,辅佐。,在国外,表现,显露,使生存,使死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
8、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举于士 古义: 今义: ; 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 今义: ; 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 今义: ;,狱官 士兵 用来 表因果的关联词语 这 判断动词,二、古今异义词,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 生于忧患,三、多义词,发 发于畎亩 发于声,而: 而后作 而死于安乐也,拂:
9、 行拂乱其所为 法家拂士,(从) (给) (在) (在),(表示承接) (表示并列),(违背) (同“弼”,辅佐),(举,被任用) (表现),四、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拂士.,曾 通“增”,增加 衡 通“横”,梗塞,不顺 拂 通“弼”,辅佐,请你 找一找,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受饥饿之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第 一 段 学 习,1、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事例,运用什么样的句式?,2、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
10、经历什么共同点?,运用了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这六位名人的事例: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他们虽然出身卑微,经历了苦难的磨练,但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第二层与第一层有什么联系?论证了什么内容?,思 考:,举例论证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第一层,第二层,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由个别到一般的推论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第 二 段 学 习,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句话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这句话让你想起了哪个成语,哪个名句?,(1)这句话是警策语
11、,在文中起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2)居安思危。,(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整体感知,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位置在结尾(标题,也是结论),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举例证法、道理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小结:这篇议论文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试举一个例子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2)后唐庄宗李存勖,初登基时为报父仇,励精图治,终于手刃敌酋。一时间威风八面,不可一世,“举天下之豪杰,未有与之抗者”。可这位大英雄却耽于逸豫,宠信伶人 ,最后只落得个国破家亡、死于非命的下场。,(1)吴王夫差,即位当年遵从父王
12、阖闾的遗训 ,与伍子胥操演军队,以图复仇。不久打败越国,并一度取代晋国夺得霸主地位。后来沉迷美色,骄奢淫逸,最终兵败自杀。,小结,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提出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可以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文章思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共四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一系列典型事例阐述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1段: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 (举例论证) 这些事例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第2段: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理论证) 第二部分:从正反
13、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益处 第3段: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 第三部分:归纳全文中心论点 第4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独成一段,鲜明突出。,在本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怎么理解这一人才观?你的人才观怎么?,他认为人才要在困境中磨练造就。,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探究,思想上要 行为上要 生活上要,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成就大业需要
14、经过哪些磨砺,一、是培养坚定的意志和毅力。 二、是能够发展个人的才能,即治理天下的能力。,1、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没有雄才大略. 巴尔扎克 2、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莫里哀 3、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查尔斯比亚德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与文章相关的名人名言,拓展,5、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7、在获得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无上喜悦,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 海伦凯勒,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
15、的磨炼。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拓展,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获释回国后,与百姓共同劳作,苦心经营,卧薪尝胆二十年。最终打败消灭吴国,称霸天下。,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爱迪生小时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
16、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两篇短文的论点分别是什么?2、它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它们分别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短文句式上有什么特点?,两篇短文的中心论点:,第一篇: 第二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两篇短文都采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到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第一则短文的论点在文章中间部分点明
17、,然后对论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第二则在文章结尾处揭示出论点,不再对论点进行解说.,它们分别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第一则: 第二则:,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短文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多用排比句式,这样就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也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文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的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 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个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 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到,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线基站维护培训课件
- 抖音商户短视频创意提案评审制度
- BWA-6047-生命科学试剂-MCE
-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区三校2024-2025学年七上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美发培训卷杠课件
- 国际多式联运操作规范与风险管理
- 航空行业三年发展报告:国际与国内市场的比较研究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国画山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道垃圾清理管理办法
- 监理通知回执单新
- 母婴保健-助产技术理论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保洁服务考核表(仅供参考)
- dd5e人物卡可填充格式角色卡夜版
- 教师进企业实践三方协议书
- 施工现场隐患图片识别合集
- 山西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
- 煤矿在用安全设备检测检验制度
- GB/T 24632.2-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圆度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
- GB/T 20428-2006岩石平板
- GB/T 11363-1989钎焊接头强度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