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必曰利.ppt_第1页
王何必曰利.ppt_第2页
王何必曰利.ppt_第3页
王何必曰利.ppt_第4页
王何必曰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上下交征利 2、苟为后义而先利 3、吾闻秦、楚构兵 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5、愿闻其指 6、然而不亡者 7、孳孳为善者 8、舜之徒也 9、利与善之间也 10、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含义。,相互,如果,交战,停止,意向,这样却,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类,差别,舍弃、背离,二、指明下列句子中加蓝词语的特殊用法。1、苟为后义而先利_ 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_,(提示:1、2均为意动用法),(提示:1、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四、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1、先生将何之? 2、未之有也。,王 何 必 曰 利,孟 子 见 梁 惠 王,1、找出文段中孟子

2、表达的中心论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2、孟子在文中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1、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2、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国危矣,举例论证:不夺不魇,3、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4、再次强调论点,首尾呼应,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举例论证: 仁不遗其亲 义不后其君,正反对比论证,王何必曰利,宋牼将之楚,反面:人与人之间沦为利益关系,破坏社会和谐,丧失对仁义价值的关怀。,正面:用仁义来打动人 。,正反对比论证,结论: 何必曰利,1、孟子在文中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用了

3、什么论证方法?,2、孟子数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反对他从“利”的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提示:从治国安身的角度来分析。,3、推行仁义有什么好处?,4、有人说孟子主张实行仁义,反对追求“利”,这种看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够准确。孟子并不是一味地反对追求“利”,仁义应该放在私利之上,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鸡鸣而起,作者在第3则内容中,强调了什么?,作者通过对比,表现了“为利”与“为善”的差别,强调我们应该多多行善。,孟子的义利观,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贵义贱利。

4、 荀子主张先义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孟子是否要人们完全不考虑“利”,放弃“利”呢?,孟子一书中“义”字共出现108次,有两种基本意思。 其一是合乎某种道或理谓之“义”,作名词或动词。,“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上),其二是道理、正理,作名词。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梁惠王上),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常把“义”与“仁”、“礼”等字合成一词使用,谓之“仁义”、“礼义”等。,“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告子上),孟子主要把“仁”看作是人心理上一种应有的“以

5、其所爱及其所不爱”(尽心下)的道德品性; 而“义”,孟子主要把它看作是人在生活中应遵循的,应内化于心的一种行为标准,一种道德规定。,孟子一书中“利”字共出现38次,主要有三种意思。 其一是指利益,作名词。 其二是有利于、利用、以为利的意思,作动词。 其三是锐利或利害的意思,作形容词。,“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梁惠王上) “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尽心上)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公孙丑下),“利”在孟子的思想学说中主要指实实在在的利益、好处,可以说相当于我们现在通用的“利益” 。,首先,

6、孟子积极肯定了人皆有物利需求,认为这种物利需求从根本上说是必然的,合理的。对于生存着和需要生存着的人来说,有些需求是不可或缺的,他认识到人活着就有需求,人的需求是开放的,而且一些需求必须不断地得到满足。因而当政者要顺着民众的需求,使他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公孙丑)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梁惠王上),其次,孟子认为,物利和道德是相关相联的、相生相长的。孟子指出,在尽量使物质享受达到一定水平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务必加强教育,加强人伦道德观念的培养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7、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梁惠王上),义利并重、以义为先的政治观。 合乎礼义、以义待利的生活观。 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人生观。,纵观孟子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它洋溢着孟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渝的救世情怀:以民为本,以利为本,崇古尚贤,崇义尚道,自承先圣,身任天下。正因为那个变革性、过渡性时代的礼乐崩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孟子以天下苍生黎民为念,高举仁义的思想大旗四处游说,奔走呼号。表达了渴望丰衣足食,渴望安居乐业,渴望和平、统一、稳定的心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利”和“义”呢?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史记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社会,人们追求财利并没有什么错。但是,两眼只盯着财利的人会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不择手段追逐财利的人,不仅会伤害他人,而且会伤害自己;如果人人利字当头,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沦为冷冰冰的金钱交易。,孔子曾经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