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名胜古迹》PPT课件.ppt_第1页
《爱护名胜古迹》PPT课件.ppt_第2页
《爱护名胜古迹》PPT课件.ppt_第3页
《爱护名胜古迹》PPT课件.ppt_第4页
《爱护名胜古迹》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爱护名胜古迹,爱护名胜古迹,目 录,芙蓉洞,兵马俑,峨眉山,张飞庙,石林,圆通寺,佛,中华名胜古迹,万里长城,布达拉宫,中华名胜古迹,名胜古迹是中华人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应该爱护,名胜古迹万里长城,名胜古迹布达拉宫,中华名胜古迹,芙蓉洞位于武隆县江口镇4千米处的芙蓉江畔。发现于1993年5月。芙蓉洞主洞长2700米,总面积3.7万平方米。洞内钟乳石类型几乎包括世界各类洞穴近30余个种类的沉积特征。其中有宽15米、高21米的石瀑和石幕,光洁如玉的棕桐状石笋,粲然如繁星的卷曲石和石花等,其数量多之、形态之美、质地之洁、分布之广,为国内罕见。净水盆池中的红珊瑚和犬牙状的方解石结晶更是珍贵无比。,名

2、胜古迹-芙蓉洞,中华名胜古迹,名胜古迹是中华人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应该爱护,名胜古迹兵马俑(1),中华名胜古迹,名胜古迹兵马俑(2),中华名胜古迹,名胜古迹是中华人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应该爱护,峨嵋山 位于中国四川省峨嵋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 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 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峨嵋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名胜古迹峨眉山,中华名胜古迹,名胜古迹是中华人民族文

3、明的象征,人人都应该爱护,名胜古迹张飞庙,中华名胜古迹,张飞庙位于长江南岸飞凤山麓,离重庆市区382千米,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是为纪念三国名将张飞而建的祠宇。相传勇毅刚直的张飞急于为兄关羽报仇,被部将张达、范疆所害,其头颅被抛于江中。有渔人夜得张飞托梦,到江中打捞张飞头颅,意外捞到一罐金子,于是用此金造了张飞庙。据史载,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庙前临江石壁上书有江上风清四个大字,字体雄劲秀逸。庙内塑有张飞像,珍藏有汉唐以来的大量诗文碑刻书画及其他文物数百件,多为稀世珍品。,名胜古迹是中华人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应该爱护,名胜古迹石林,石林位于昆明东南86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县,为云南独具魅力的风景

4、旅游区,面积达350平方公里,因干仞壁立,群峰叠嶂,宛如一片苍莽壮观的森林而得名石林,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实为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素有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之称,是中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中华名胜古迹,名胜古迹是中华人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应该爱护,爱护名胜古迹圆通寺,圆通寺,坐落在圆通山南,前临圆通街,后衔圆通山,与昆明动物园毗连。园通寺始建于唐代南诏王异牟寻时代,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同时,它也是现在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和云南省古代优秀艺术建筑之一,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一带都享有盛名。圆通寺与其他佛寺不同的是,进山门后不是上坡,而是要沿着中轴线一直下

5、坡,大雄宝殿地处寺院的最低点。主体建筑有圆通宝殿、八角亭、圆通胜境牌坊等。布局,中华名胜古迹,名胜古迹大足石刻群,大足石刻群,距重庆市区140多千米,有石刻造像70余处,总计10万余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窟)石刻最为著名。大足石刻创于晚唐,盛于两宋,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造像并陈,是我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它使我国石刻艺术水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宗教、艺术、历史、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大足石刻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造像集中,“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在艺术上则技艺精湛,充分表现出我国晚期佛教造像艺术“神的人化,人的神化的特征。1961年国家公布宝顶山、北

6、山石刻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名胜古迹,名胜古迹是中华人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应该爱护,名胜古迹东千佛洞,中华名胜古迹,东千佛洞又名接引寺。距安西县城98公里,洞窟开凿于长山子北的古河道两岸。现存23窟,保存有壁画和塑像的有9窟,其中西夏5窟、元1窟、清3窟、壁画总面积486平方米,彩塑56身,尤以内容丰富、技术精湛的西夏窟见长,其密宗佛教壁画可弥补莫高、榆林二窟之不足。主要的壁画内容有:净土变、涅盘变、药师变、文殊普贤变、水月观音变、密宗曼陀罗等西夏流行的题材,还穿插有坛城、藻井、鸟兽花边、双龙凤、趺坐小佛、伎乐菩萨、金刚、力士、火焰等图案装饰。从绘画技法上看,这里是一,须弥山石

7、窟,坐落在宁夏固原县西北须弥山东麓,距县城55公里。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这里山势陡峭,层峦叠嶂,怪石嶙峋,烟云缭绕,海拔在1700米左右。须弥山石窟约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距今已有1500年。北朝至唐、宋,历代都在这里进行过大规模的凿窟造像活动。先前称景云寺,明英宗时改称圆光寺。共开凿有石窟130多处。其中70多窟雕凿了造像。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势,错落分布于8座崖面上,断断续续,迂回曲折,绵延近两公里远。它们主要是北魏、北周和唐代开凿的,并集中在石窟区南部和中部的大佛楼、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五区。,名胜古迹须弥山石窟,中华名胜古迹,名胜古迹是中华人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应该爱护,中华名胜古迹,爱护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