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高三历史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历史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历史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历史4月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综合分析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1.左传:“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文中的“鼎”是a. 烹器b. 兵器c. 礼器d. 乐器【答案】

2、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这句话讲的是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于是来到洛河,陈兵于周王室境内。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所以材料中的鼎是国家权利的象征,楚王问鼎大小轻重,就是觊觎周王朝的政权,c选项符合题意。烹器、兵器、乐器与材料无关,abd选项排除。2.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是a. 仁爱道德、礼义廉耻b. 追逐利益、实力竞争c. 兼爱非攻、尚贤节约d.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逐渐瓦解

3、,诸侯、卿大夫们竞相占地,战争也以攻城略地为目标。各国推行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兴地主的产生。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故答案为b。仁爱道德、礼义廉耻属于儒家思想主张,a选项排除。兼爱非攻、尚贤节约属于墨家思想主张,c选项排除。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属于墨家思想主张,d选项排除。3.唐代丝绸之路的东端,是图中的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丝绸之路东起长安,故a正确;b为广州,c为扬州,d为洛阳,排除。4.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相重叠的历史时期是a.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b

4、. 从战国到汉武帝时c. 从战国到汉文帝时d. 从汉武帝到北宋建国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了战国到五代之间的历史,所以他们的记载相重合的历史时期是从战国到汉武帝,b正确。资治通鉴未记载战国以前的历史,a选项排除。史记叙述了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cd选项错误,排除。5.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第二次”给当时中国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有人开始

5、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b.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新思潮c. 统治者意识到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逐渐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d. 形成了西学东渐的高潮,直接导致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萌发【答案】a【解析】【详解】明代开始引进欧洲科学技术,出现“西学东渐” 现象和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新思潮萌发于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开始正眼看世界,故b错误;闭关锁国的原因是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故c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d错误。6.下列四幅疆域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出现行省,可知是元朝的疆域图。图出现尼布楚条约可知是清朝前期的疆域。图出现西域都护府和长安,可知是西汉的疆域。图出现咸阳、长城和匈奴,可知是秦朝的疆域。按照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顺序,c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选项错误,排除。7.下列历史事件,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 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 克里米亚战争1861年改革c.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d. 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

7、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称帝为1915年12月,二次革命是1913年,所以d错误,符合题意;abc说法均正确,排除。8.有学者指出,当下银屏中的“清宫戏”偏重于帝王活动和宫廷琐事,这与当年梁启超所倡导的“新史学”宗旨相去甚远。“新史学”的宗旨是a.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b. 秉笔直书,善恶必书c. 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d.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提倡“新史学”,在历史观念、治史目的、对象等方面,都与传统史学有根本不同。新史学以国民群体为历史重心,区别于传统史学以皇族王朝为历史重心;新史学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区别于传统史学为帝王个人提供

8、借鉴;新史学持历史进化的观点,区别于传统史学复古、循环的观点。总之,新史学的宗旨是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c选项符合题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宋神宗对资治通鉴的评价,a选项排除。秉笔直书,善恶必书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属于对司马迁史识的描述,d选项排除。9.下列节日,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八一建军节三八妇女节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1919-1949年;是为纪念1919年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也是新旧民主主义的分界线;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取得了新民

9、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诞生于1933年,源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是20世纪初一系列发生在欧洲和美洲的女权运动共同促成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源于1910年,时间不符,错误,abc选项排除。10.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是毛泽东率军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该诗词创作于a. 红军长征时期b. 全民族抗战时期c. 解放战争时期d. 建国初期【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词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红军长征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六盘山是红军长征路上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故答案为a。全民族抗战

10、时期是19371945年,b选项排除。解放战争时期是19461949年,c选项排除。建国初期是20世纪50年代,d选项排除。11.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按“东南西北”排序正确的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国民党一大召开会宁会师七七事变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生在东京;发生在广州;发生在甘肃中部会宁;发生北京卢沟桥,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选项错误,排除。1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与“站起来”、“富起来”对应的标志性事件是a.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b. 新中国成立、文革结束c. 抗战胜利、中

11、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 中共七大、中共十二大【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标志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争取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我国逐步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故答案为a。文革结束后中国处于徘徊中

12、前进的状态,并未使中国走向富强,b选项排除。抗战胜利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民族未实现独立,c选项排除。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未实现民族独立,d选项排除。13.某章节介绍了以下内容: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晚清华界的市政;上海特别市。该章节最恰当的标题是a. 近代上海文化的发展b.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c.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d. 十九世纪上海的变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晚清华界的市政”,“ 上海特别市”可知体现的是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市政,没有提及文化,故a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

13、故b错误;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在行政建制上辟上海为“特别市”,十九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14.无意史料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对于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言,下列属于无意史料的是a. 安徽日报有关报道b. 前安徽省委书记回忆录c. 当代学者的有关专著、论文d.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承包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无意史料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承包书,是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自发秘密地签订的承包书,符合材料中无意留下的证据,故答案为d。abc均是人们有意留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15.下列事

14、件,可能发生于19世纪中期英国的是a. 英国女王与一位天主教徒举办婚礼b. 飞机在曼彻斯特机场起降c. 泰晤士河水质恶化d. 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在伦敦考察宪政【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前后,结合所学第一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故c正确;自亨利八世(1509年4月22日1547年1月28日在位)起,就明文规定任何受封的贵族都必须宣称自己信奉英国国教,包括王室成员在内的全体英国合法居民都不得改宗教别,否则以判国罪论处,故a排除;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首次试飞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故b排除;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派

15、镇国公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使西方考察政治,史称“五大臣出洋”,故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16.“没有中世纪的废墟挡路。一开始有历史的时候已经有了17世纪形成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因素。”该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美国【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恩格斯认为美国没有经历中世纪的封建统治,在一开始就有了 17 世纪形成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了政治上的民主共和及三权分立政体,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工商业,d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17.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均使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迅速发展,其共同原因主要是a. 建立了

16、统一的国内市场b. 封建势力被彻底消灭c. 开始走上对外扩张道路d.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内战,不但避免了国家分裂,更重要是实现南北方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德意志的统一,结束了以前的四分五裂局面,实现了国内市场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期间,采取“废藩置县”,结束了原来幕府统治时期的地方割据局面,这对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a选项符合题意。德国和日本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b选项排除。美国未走上对外扩张道路,c选项排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开始与20世纪40年代,d选项排除。18.“租让制、租赁制、劳动报酬级差制、粮食税

17、”等关键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c. 罗斯福新政的实行d. 一五计划的实行【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俄共(布)十大根据列宁的报告,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a选项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b选项排除。罗斯福新政未实行粮食税对,c选项排除。一五计划的特点是发展重工业,d选项排除。19.在世界近代史上,有“各种政体的实验场”之称的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俄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从大革命开始,经历了君主立宪、共和

18、政体、法兰西第一帝国、第二帝国、波旁王朝复辟等曲折的民主制度建立的曲折之路,在1875年终于以“一票共和”的结果,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b项符合题意;英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排除a;美国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但不符合“各种政体的实验场”,排除c;德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排除d。20.从全球史和经济史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是a. 欧洲逐渐走向强大b. 基督教走向新大陆c.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d. 有利于传播新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世界逐渐连成整体;经济史看,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

19、往来日益密切,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21.儒家思想下表是对儒家思想产生、演变的部分整理。时期材料结论春秋孔子提出:“君子义以为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论语)孔子主张“义”、“礼”汉董仲舒提出:“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宋朱熹提出:“天理流行,触处皆是;父子有亲,

20、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朱熹主张天理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晚清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校邠庐抗议)冯桂芬主张“中体西用”问题:(1)上表中的结论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是 (写出时期即可)上表中的结论,不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是 (写出时期即可)。应补充什么材料,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2)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儒家思想为何产生于春秋时期?为什么说汉宋时期是儒家思想演变的重要节点?晚清时期1840年以后儒家思想遭遇了怎样的挑战?【答案】(1)春秋宋晚清汉应补充的材料:董仲舒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实行。(2)客观变革转型和主观孔子个人因素;汉儒学经学化成为官方意识形

21、态;宋融合佛道思想形成理学列强侵略,西学不断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很大冲击。【解析】【详解】第(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及题目要求“直接推导出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春秋宋晚清;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可知是汉代;补充材料需要根据结论“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可得出需要补充:董仲舒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实行。(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可知是:客观变革转型和主观孔子的个人因素;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及材料结论可知:汉儒学经学化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宋融合佛道思想形成理学;第三小问结合所学,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中国被迫开埠通商,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可得出儒家遇到

22、的挑战是:列强侵略,西学不断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很大冲击。22.大西洋革命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大西洋沿岸国家和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与进程。此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有西方学者把大西洋沿岸国家有关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政治、经济变革,统称为“大西洋革命”。“大西洋革命”的高潮集中于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上半期。问题:(1)请列举“大西洋革命”高潮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试举例说明,欧美各国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2)你如何认识“大西洋革命”?【答案】(1)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如答拉美独立革命也可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压迫,

23、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法国启蒙思想,鼓舞北美人民斗争,并影响美国的联邦制度。(如举例:独立宣言体现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三权分立思想,也可得分。)法国民法典和拿破仑战争,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2)注意从两个以上视角回答,如:“大西洋革命”中的政治变革,是在启蒙思想鼓舞下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从地域来看,由于它发生于新航路开辟之后,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领域来看,政治、经济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的【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大西洋革命”高潮集中于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上半期”,再结合图片知识可知,重大事件为:美国独立战争,法

24、国大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如答拉美独立革命也可。第二小问需要依据第一小问的重大事件来回答,依据材料“有西方学者把大西洋沿岸国家有关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政治、经济变革,统称为“大西洋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压迫,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法国启蒙思想,鼓舞北美人民斗争,并影响美国的联邦制度。(如举例:独立宣言体现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三权分立思想,也可得分。)法国民法典和拿破仑战争,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2)依据材料“有西方学者把大西洋沿岸国家有关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政治、经济变革,统称为“大西洋革命”。”所以对大西洋革命的认识要与政治、经济变

25、革相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认识类的答题要多角度,全面的认识,防止片面的看问题。所以本题注意从两个以上视角回答,如:“大西洋革命”中的政治变革,是在启蒙思想鼓舞下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从地域来看,由于它发生于新航路开辟之后,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领域来看,政治、经济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的23.民国初年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共和政体兴,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时报(1912年)材料二: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26、了。我也说不出话。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鲁迅故乡(1921年)材料三: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之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新青年(1916年)材料四: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n佩弗远东问题:(1)材料一反映当时中国社

27、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原因。(2)材料二对研究民国初年的社会变革是否具有史料价值?简述理由材料二三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3)请概括材料四的核心观点。(不得摘抄原文)(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认识。【答案】(1)政治方面,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了封建帝制;中华民国取代了清王朝。社会习俗方面,发生了趋向平等、进步的变化。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近代以来,西学东渐规模的扩大和西方文明礼仪的传入;南京临时政府发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2)有史料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创作时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态度但毕竟是文学作品还需要与其他史料相印证材料一认为“跪拜礼灭”,但跪拜礼依然存在(材料二)。材料一认为“专制政体灭”,但不久袁世凯复辟帝制(材料三)。(3)认为辛亥革命简单照搬美国政体,是不可能成功。(4)水平1:聚焦于以下视角受西学东渐的影响,民国初年的政治体制、社会习俗等各方面发生了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