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课改背景下的 阅读理论与实践,2,一、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改革主要目标 二、课程改革所遇到的阻力 三、英语课程标准的大致介绍与分析 四、国外三种重要阅读理论 五、课标精神与阅读理论对阅读理解的指导 六、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3,一、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改革主要目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改革的启动 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课程改革的认识论基础,4,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世纪之交,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然成为基础教
2、育改革的重要任务。,5,课程改革的启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 经过充分酝酿和研究,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改革的目标。遵循 “先实践,后推广”的思路,新课程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试验区进行了实验,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6,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3、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内容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7,课程改革的认识论基础,客观认识论: “实在”的性质:“实在”是客观的,是外在于人的心灵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心灵、意识、思维是主观的,是被“
4、客观实在”所决定的。 知识的性质:知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知识客观的。 科学的性质:科学是知识的代表获典范,是“真知识”、有价值的知识,科学的使命是发现与“客观实在”相符合的“价值中立”的“客观真理”。 人际互动的性质:真理是少数科学家、专家学者经过严格的程序探索获得的,芸芸众生只是接受和传播专家们所发现的“真理”,这必然导致权威与服从的人际关系。,8,客观认识论下的教学: 教学是传递固定的、程式化的“客观”知识过程。 学生的心灵是教学过程塑造的对象,它需要忠实的接受以分门别类的学科形式体现出来的“客观真理”。学生是被动的,教学是对学生施加控制的过程。,9,建构主义认识论: “实在”的性质:人
5、的心理表征与外部世界一样拥有“真实”的存在状态。 知识的性质:知识是客体建构的,它内在于人的心灵之中,而不是外在于世界中。 科学的性质:科学是一个创造意义的活动,这种活动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是带有偏见并经过人的价值观念过滤的。 人际互动的性质: 学习依赖于共享或协商的意义,这些意义在本质上是合作产生的,而不是依靠权威或经过操纵而产生的。,10,建构主义认识论对知识的重新解释: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都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与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6、。 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构建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记硬背,被动复制式的学习。,11,建构主义认识论下的教学,课本知识是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
7、先决定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学生接受的理由;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自己建构完成,以他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12,二、课程改革遇到的阻力,教育文化的阻力 哲学文化的阻力 教学资源的阻力,13,三、英语课程标准的大致介绍与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标准”的几点认识 英语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14,对“标准”的几点认识,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它是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
8、理解的、可以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和可望而不可及的; 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是涉及作为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动作于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15,英语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和素质教育观 由大纲到标准,不仅仅是术语上的变化,还隐含着深刻的教育观和课程价值观的变化。 大纲: 重视社会因素和学科因素,强调外语教育对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学科(外语)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 标准:把关注点转向学生,不仅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于发展,而
9、且关注外语学习对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意义。,16,从对英语课程任务的说明和对课程目标的表述中,英语课程标准义务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以往的教学大纲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放在课程任务或教学目的的首位。,17,从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0、和课程目标的界定,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作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课程适应人的全面、整体发展的指导思想,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完整性。,18,从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中,传统的教学是以语音、词
11、汇、语法为主线,以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讲为主要教学方式 现代的任务形教学: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运用语言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感知、体验、实践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19,从倡导的评价方式中,传统的教学评价: 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 重评价的选拔功能,轻教育发展功能; 重教师、学校评价,轻学生自我评价及同伴评价; 重知识技能评价,轻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评价。,20,英语新课标倡导的评价:,关注学生发展过程,淡化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功能,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强调主体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家长、同伴共同
12、参与评价; 评价形式多样化: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采用口试、笔式、表演、小组项目活动、档案袋、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 评价内容的全面化: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于方法、过程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21,四、国外三种重要阅读理论,自下而上式 自上而下式 相互作用模式,22,1、自下而上模式,它是一个从左到右,对字母、单词、拼写模式和更大语言单位的详细而精确的辨认过程。依据这一模式,学生必须依据一个固定顺序,从音素和字母的对应关系开始,然后由词、词组到句子,逐步过渡到段落文章。这是一个从部分到整体的线性加工过程:字母单词句子意义
13、,23,2、自上而下模式,阅读是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并根据读物的部分材料对所要读的内容进行预测,然后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的过程。阅读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读者积极主动思考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语言猜测游戏”。根据这一模式,读者在阅读时无须精确辨认和理解文章中的每个词、每个词序,而是有选择的抓住最重要的语言线索,并在阅读过程中一边推断预测,一边验证、修改。 自上而下的模式认为,要想玩好阅读这种心理语言猜测游戏,读者掌握的背景知识比单词和句法知识更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先给学生提供课文的有关背景知识,学生带着这些知识就可以从课文中获取信息,理解意义。,24,3、相互作用模式,该模式是
14、承认和吸收以上两种模式的合理及不足之处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相互作 用模式认为:文字意义与语境并非被动的符号在文章中等待解码,而是通过读者与 文章的互相作用所产生或再创造出来的,即阅读理解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 是读者已有背景知识的运用及处理过程。,25,五、课标精神与阅读理论对阅读理解的指导,1、补充文化背景知识 2、加强情感态度的培养,26,1、补充文化背景知识,“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是不存在的。” “ 在短语、成语这个层面上,语言更是明显地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此我们已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而我们常容易忽略的,是句子结构、话语结构和语篇结构
15、这些层面上的文化内涵。这些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解读,27,文化背景知识体现的三个层面:,单词、短语、成语层面; 句子结构、语篇结构、篇章结构的文化内涵; 语篇内容的文化内涵。,28,单词、短语、成语层面,dragon 汉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封建社会, 龙是帝王的象征, 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时至今日, 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 诸如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龙凤呈祥, 生龙活虎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英
16、语: dragon 是邪恶的代表, 是一种狰狞的怪兽, 是恶魔的化身。英语中还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 如She is a real dragon, you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她是凶狠的女人, 最好离她远点)。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 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 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 以免引起误解。,29,fish 汉语:鱼和“余”谐音, 中国人过春节时除夕夜的餐桌上不能没有鱼。据
17、说, 即使在不出产鱼的山区, 人们也用木头刻成鱼的形状, 摆在餐桌上, 藉此表达年年有余(鱼) 的良好企盼。 英语: fish 含有贬义色彩, 一般用来形容不好的人和事, 如a poor fish (可怜虫),30,单词:peasant 英语:乡下人、庄稼人;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 美国传统词典 a usually uneducated person of low social status 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新编韦氏大学词典 汉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无论在革命斗争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没有贬义。,31,单词:class 汉语:“一堂课”,在中国文化中一般由“一
18、个固定的教学班”、“教师”、“教材”、“教室”和一套较为固定的教学程序组成。 英语:a class 中的学生不一定来自同一个固定的教学班,不一定有固定的教材,教师的作用不一定 与中国教师的作用一样,教学程序也常常不是固定的。,32,单词:intellectual 汉语: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 在中国农村有许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 英语: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范围要小得多。此外,还有其他区别。,33,短语: 汉语中吹牛在英语中为talk horse; 汉语
19、中拦路虎在英语中为a lion in the way; 汉语中落汤鸡在英语中为a drowning rat; 汉语中害群之马在英语中为black sheep; 汉语中胆小如鼠在英语中为as timid as a hare;,34,句子结构、语篇结构、篇章结构的文 化内涵,句子结构的文化内涵 语篇结构的文化内涵 篇章结构的文化内涵,35,句子结构的文化内涵:,英语:句首重心,主要思想结果放在句首,放在主句里表达。汉语:句尾重心,主要的观点、信息往往放在句末。 中国人将汉语时的逻辑线路图: 中国人的思维逻辑往往会把一句话中最重要的意念放在最后面说 而正确的英语思维是把一句话中最重要的意念放到最前面
20、来说 如图: 图中线条表示一句话,圆圈表示该句话中最重要的意念 例如:A bat is a small animal like a mouse that flies around at night. 蝙蝠是一种在夜间飞行的像老鼠一样的动物。,36,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英语结构紧凑,强调形式的完整性。 “以形传神” 汉语结构松散,不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完整性。“以神统形” 例如:He looked at the paintings over and over again, liking them so much that he could scarcely part with them. 他把那
21、几幅画看了又看,爱不释手。 汉语“爱不释手”中没有任何连接结构,这就是“以神统形”; 英语使用了“sothat”结构才能“以形传神”。,37,语篇结构的文化内涵,对于语篇,人们普遍接受的看法是,“一个语篇最好是看作一个语义单位,不是形式单位,而是意义单位。”,也就是说,一个句子在语法结构上是完整的,但作为构筑语篇的意义,可能由两个以上的句子表现出来。 西方人思维模式下的段落结构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大多数段落由一个中心句开始的,中心句表示的意思大体上是本段要说明的问题。围绕中心句的意思去理解下面的内容,如同用一把钥匙去开门一样容易。因为下面的内容,都是按其思维模式将中心句的意思沿着一条直线深入展
22、开的,段落中的每个意思都是为了展开中心句,自然地从前一句中伸展出来,都是建立在前一句的基础之上的,一步步深入,同时又为下面的论述做好铺垫。,38,Soccer is a difficult sport. (1) A player must be able to run steadily without rest. (2) Sometimes a player must hit the ball with his or her head. (3) Players must be willing to bang into and be banged into by others. (4) They
23、 must put up with aching feet and sore muscles. 在上面的短文中,第一句为文章的中心句。(1)(2)(3)(4)句是用来说明中心句的。 而在汉语中,我们习惯于先分后总,先说原因后说结果,即所谓的“前因后果”,如果要表达相同的意思,我们通常这样说。 足球运动员必须能不停地奔跑,有时得用头顶球,撞别人或被别人撞,必须忍受双脚和肌肉的疼痛,所以说,足球运动是一项难度大的运动。,39,篇章结构的文化内涵,语篇的篇章结构是指西方人行文时特有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贯方式,以及利用这一方式层层展开其观点的推演过程。 换言之,篇章的每个段落都有其主题,这些主题之间也
24、是连贯的,它们构成一个更大的主题。 英语篇章主要呈直线型,汉语篇章主要呈螺旋型。所谓直线型即段首往往有一个主题句,然后再按一条直线展 开,对主体分点说明,进而发展中心意思。,40,学生双语报高一版第44期Why do we laugh? The reason why we laugh may come from evolution. Human beings are the only species able to laugh. Natural laughter is a response to something funny, and has many benefits. Most peop
25、le agree that we laugh when we find something to be funny, yet different people find different things to be funny. Whats more, different things are funny to u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life. Laughter, a 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humor, has two parts. The first is a set of motions, and the second is th
26、e production of sound. The brain causes both of them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brains starts “laughing”, it causes other parts of the brain to start working, which causes more laughter. Even stranger is that laughter is a very organized response, and almost happens at the same time as pauses at the
27、 end of phrases. That is why it is sometimes called the “punctuation effect.”,41,Good health is one of the many benefits of laughter. Laughter reduces our stress levels by reducing the level of stress hormones, and also helps us cope with serious illness. Laughter also improves healing, by lowering
28、blood pressure, and by increasing vascular blood flow and the amount of oxygen of the blood. Physical fitness from laughter is something that few people know about. Scientists estimate that laughing 100 times is the same as a 10-minute workout on a rowing machine, or as 15 minute on an exercise bike
29、. Another benefit of laughter is that it improves our mental health. Bad emotions, such as anger, fear and sadness, can cause changes in our bodies that can produce a harmful effect. Laughter provides a harmless outlet for these bad emotions, and provides a coping mechanism for dealing with difficul
30、t or stressful situations.,42,语篇内容的文化内涵,强调个性 关注人的心灵世界,43,加强情感态度的培养,现代心理学家丹尼尔.构门(Daniel Goleman)的研究成果:有两种智慧,“一种是思考的,一种是感觉的”,即理性的智慧和情感的智慧。理性智慧和情感智慧位于大脑的不同地点的解剖中心。 中心系统(neocortex)是逻辑、思考和传统上认为的理性的中心。 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是记忆和情感的中心。 理性和情感尽管相互连接,但提供一种非常不同的认知方式,提供两种不同的智慧。情感对理性来说很重要,理性的心灵如果没有情感的智慧就不能起作用。,44,情
31、感在促进人的理性思考上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事例: 人的情感体验常能使人摆脱二元论思维,即主体与客体、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人与自然的对立。情有独钟一书描述的一个事例恰好说明了这一点。情有独钟是一本标准的科学史传记,书的作者为伊芙林福克斯。凯勒。它描述了美国女遗传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麦克林托克的案例研究。麦克林托克长期致力于玉米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于198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基于对她的大量访谈,在对其生平、工作、遭遇和科学背景的历史考察中,凯勒要展示的是一位女性遗传学家以其独特的、以主流科学不同的方式来研究的故事。从凯勒的视角来看,在麦克林托克的研究工作中,主体与客体,或者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不再截
32、然分开,因为麦克林托克强调人们必须有时间去看,去“倾听”材料的说话,她强调对生命有机体的“情感”。,45,例如,在对植物的遗传物质小小染色体进行观察时,麦克林托克这样说:“我发现我研究染色体的时间越长,它们就越大。当我真正同染色体在一起工作时,我就成为它们中的一员了。我钻了进来。我成为体系的一部分。我跟它们在一起,它们就变大了。我甚至能够看到染色体的内部实际上每一部分都在那。这使我惊讶不已,因为我真的感到好像我已钻了进去。这些染色体全是我的朋友。”由于这种了解体验,她的同事曾评论说,她几乎能够为她所研究的每一颗植物写“传记”。 结论:情感体验往往能消除人与事物的对立倾向,并且能促进对事物的理性
33、思考。,46,六、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1、阅读前的活动 2、阅读中的活动 3、阅读后的活动,47,阅读前活动,阅读前的活动是学生在正式阅读课文之前为掌握课文意义所做的各种必要的活动。它们可以被看作是“阅读中的活动”的一种准备,一种热身,是为有效阅读和深入地理解课文服务的。 1、补充背景知识 2、预测,48,补充背景知识,1)必要性: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外语课文中不可避免要有反映外国文化内容。学习外国文化也是我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之一。但是,由于外国文化与我们文化存在差异,这可能给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补充相应的背景知识是外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具体操作: 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发挥
34、主体作用。 教师把资料查询提纲布置给学生,把相关的网址告诉他们,让他们上网收集资料; 教师提供相关的书籍目录,让学生到图书馆查资料; 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上课时讨论使用。 3)意义:一方面为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做了一定的准备; 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49,预测,1)必要性:阅读模式的研究告诉我们,预测是阅读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看到文章的题目时,就已经开始产生这篇文章可能涉及哪方面内容的预测。 2)具体操作:根据课文题目进行预测 根据词汇进行预测 3)意义: 激活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知识,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合理想象;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50,阅读中的活动,阅读中的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文中以理解课文意义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skimming; scanning; 寻找主题句; 转换表达方式; 解答阅读理解题;,51,skimming,含义:快速阅读技巧。读者运用这一技巧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 具体操作: a)阅读题目。题目不仅给读者提供文章的主题,还会激活它们的知识,引起读者对读物的预期; b)阅读文章的小标题,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福建省中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药修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罐头军粮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插花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杨氏之子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奥林匹克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跑酷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纪法至少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古筝考试面试题及答案
- 2026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4讲铜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冶炼
- 2025年公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版房屋买卖居间合同协议书(含房产证过户)
- 2025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力
- 心肺复苏家长课堂课件
- 军人理性消费教育
- 2025年摄影师职业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
- DG-TJ08-2120-2025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标准
- 美团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 -esg
- 中国PET再生料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消化内科重点专科申报
- 2025年低空经济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