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AD)研究进展.ppt_第1页
特应性皮炎(AD)研究进展.ppt_第2页
特应性皮炎(AD)研究进展.ppt_第3页
特应性皮炎(AD)研究进展.ppt_第4页
特应性皮炎(AD)研究进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特应性皮炎(AD)研究进展,郭在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一种IgE介导的、由各种细胞及细胞产 物参与的针对变应原所发生的炎症性反 应。 变态反应的主要特征:包括IgE的合成、 IgE依赖型肥大细胞活化及嗜酸性粒细胞 与T淋巴细胞的浸润与活化。,Leiferman定义变态反应为:,变态反应的实质:,是刺激Th2型淋巴细胞的产生或增殖;而Th2型细胞分泌的特殊蛋白或细胞因子可以诱导产生更多的IgE,从而使变态反应循环往复。研究表明:经典双相过敏反应包括速发相与迟发相,以及迟发相之后的一个进行性慢性相,这正可能是过敏性湿疹的原因和机理。,AD概况,AD是一种典型的变态反应炎症性疾病,具有慢

2、性、复发性、瘙痒性的特点 发病机理: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皮肤屏 障功能下降 是现代皮肤病学最具挑战的难治性疾病之一,AD发病率不断上升,发达国家 1986年英国报告:1960年之前出生的儿童AD患病率为23%;60年代出生的儿童为48%; 70年代出生的儿童为912%; 80年代出生的儿童增至1520% 1998年ISAAC文献:1314岁的澳大利亚儿童的AD患病率为1012% 2002年美国:儿童患病率10%-12%,在成人为0.9%, 且仍呈上升趋势,CME for dermatologist. U. S .A. 2002,1,田润梅、康克非 19891990年 上海市部分中小学学 生 A

3、D患病率 0.46%712岁 0.68% 1318岁0.12% 顾恒等 1998年1112月 我国南、中、北部的不同城乡地区,11个省市 620岁年龄 AD患病率0.69% 男0.84% 女0.51% 顾恒等 2002年11-12月 上海、沈阳、北京、天津、南京、广州等10城市 17岁儿童 AD标化患病率3.07% 男3.86% 女2.20%,AD发病率不断上升,AD: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美国NEASE生活质量调查 56% 患者在公共场所感到尴尬和自卑 80% 患者有睡眠障碍 60% 患者运动和户外活动受到影响 57% 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影响,50,55,60,65,70,75,80,85,90,

4、95,100,感到非常难以忍受的患者(%),*Data on Doctor survey in 6 cities.2002.9,慢性便秘,功能性腹胀,消化不良,哮喘,皮炎湿疹,皮炎湿疹比其它疾病更难忍受,AD:严重影响生活质量,AD 现状,全球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 不仅是儿童的疾病 不断增加的新发和严重病例 工业化水平促使发病率持续增加 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需要有效的治疗,发病机理 变态反应发病机制 I型变态反应 型变态反应 Th1/Th2免疫平衡偏移 金葡菌超抗原在AD发病中的作用 非变态反应性发病机制 血管机能失调 -肾上腺能受体功能低下 皮肤屏障受损,AD发病机制,antigen,

5、Langerhans cells,antigen,IgE,epidermis,dermis,Blood vessel,IgE production,degranulation,Cytokine production,Antigen presentation,macrophage,mastcells basophilies,IgE,T(Th2) cells,T(Th1) cells,IL-4 IL-5 TNF- GM-CSF,IL-4 IL-5,IL-2 IFN-,Chemical mediator,cells,eosinophil,Plasma extravasation,Infiltrati

6、on activation,Infiltration activation,DTH 延迟 IV型 过敏反应 24-48 小时,L PA R 迟发 I 型 过敏反应 6-24 小时,I PA R 速发 I 型 过敏反应 15-30 分钟,临床表型分类 单纯性AD 和混合性AD。 单纯性 : 内源型和外源型。 内源型(Intrinsic type AD,IAD):一般占AD中的1045。 (1)临床表现符合Hanifin及Rajka诊断标准。 (2)无其它异位(特应)性疾病或病史,如变态反应性鼻炎、 哮喘。 (3)对吸入或食物常规变应原的点刺及或皮内试验阴性。 (4)血清总IgE水平正常。 (5)

7、不能测出对常规性吸入或食物变应原的特异性IgE抗体。 其它:起病年龄较大,但家族史和病程与EAD无区别。女 性较多。,外源型(Extrinsic type AD; EAD): (1)临床表现;符合Hanifin及Rajka诊断标准。 (2)皮试或血清学试验可测出对吸入或食物常规 变应原的特异性IgE。 (3)皮疹起病年龄比较早(大多数在儿童)。,1996年Williams制定了一个最低诊断标准。 皮肤瘙痒加以下的其中3条或3条以上: (1)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或 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2)个人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枯草热) 或一级亲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 (3)全身

8、皮肤干燥史 (4)屈侧有可见皮炎湿疹损害 (5)2岁前发病(适用于大于4岁者),病情的临床评估:欧洲AD评分标准(SCORAD): 包括病变范围(A)和皮损严重程度(B)和瘙痒及睡眠影响程度(C)。 A范围:成人头颈部、臂各9,躯干前躯干后各13.5,及下肢各22.5。 14岁以下儿童 头颈部、臂各9,躯干前、躯干后及下肢各18来计算。手部包括腕部,足部包括踝部,躯干包括臀部。 1的面积为1分。,B皮损严重程度评分:按上述部位评分,评分标准0-3四级评分法。症状、体征包括;红斑、丘疹水肿、表皮剥脱、裂纹皲裂、渗出结痂、苔藓化、皮肤干燥(评价未受累皮肤)。 0-3四级评分。 C.瘙痒和影响睡眠程

9、度:按最近的3 昼夜平均评分,0-10分。 SCORAD=1/5A+7/2B+C(086分),治疗与预防 一般原则:寻找病因,去除诱因,减少激发因素。 重视对患者或患儿家长的教育指导。 (1)避免感染:细菌,尤其是金葡菌、真菌、病毒等。 (2)避免过度的洗擦。 (3)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变应原:注意生活 工作中的污染防 护措施。如家具油漆、装饰材料等。 (4)注意饮食的致敏:如鱼、虾、蛋、牛奶等。 (5)改善消化道功能:有腹泻、消化不良者易致AD复发。,系统治疗;适用于中、重度病情者。 (1)抗组胺制剂;消除瘙痒搔抓苔藓化病情加重瘙痒加剧再搔抓,这种恶性循环。第一代抗组胺药对瘙痒引起的夜晚睡眠不佳

10、者尤为适用。 曲尼斯特(Tranilast, 肉桂氨茴酸): 可稳定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织胺、白三烯、细胞因子等介质的释放以及减少IgE的产生等。,曲尼司特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研究郭在培 李彦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治疗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儿童:按5mg/(kg.d),分三次口服; 成人:0.1g/次,Tid; 外用丝塔芙保湿润肤霜; 疗程4周,每周复诊1次; 安慰剂组用法同上,治疗结果,治疗结果柱状图,疗效与疗程关系,疗效与疗程关系曲线图,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治疗前后SCORAD计分下降百分比,结论: 曲尼司特治疗特应性皮炎安全、 有效、值得

11、临床广泛使用。,对金葡菌有针对性的抗生素能从机理上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疹的皮肤损害,金葡菌定植,AD,皮肤屏障受损,超抗原,宿主免疫机制破坏,粘附能力增强,抗细菌药治疗AD的作用,大部分从AD分离出的金葡菌菌株能分泌超抗原 大部分AD病人存在针对超抗原的IgE抗体 AD的严重程度与针对超抗原的IgE的存在呈正相关 超抗原能提高过敏原诱导的免疫反应,Allergy.2001,56(11) Br J Dermatol. 1998, 139(s53),超抗原在AD中的作用,(2) 抗生素:由于金葡菌定殖或感染,细菌的超抗原成分是AD发作、加重的诱因之一。选用如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头孢等。 外用抗生素和糖

12、皮质激素联用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疹比单用糖皮质激素更有效。适宜在疾病的早期使用,特别是第一周,其疗程约两周左右,一般不需长期治疗。,(3)皮质类固醇制剂:病情严重顽固者。常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成人最大量在60mgd,连用1周。然后40mgd和20mgd分别用1周,然后20mg:qod.1-2周停止。般不用于慢性病情阶段。 (4)雷公藤制剂:可用于成人,疗效显著。,(5) 光疗: PUVA BB-UVB UVAl (340-400nm) 用于10岁以上的儿童。 普遍认为:NB-UVB 更安全, 疗效更好,儿童和孕妇 亦可应用。 需维持治疗。,(6)环孢素2.5mg-5mgkgd,626周。儿童疗程

13、不 超过6个月,成人不超过1年。尤其是要注意其毒 副作用。 (7)重组人IFN-g减轻临床表现,减少血中的嗜酸性 粒细胞。有一定的疗效,副作用较小。 (8) 单克隆抗体:抗IL-5 、抗TNF-a、b单抗等 。,(9)硫唑嘌呤;有一半的英国皮肤科医生使用过硫唑 嘌呤治疗AD。也是美国皮肤科研究院推荐治疗 AD。主要是注意其副作用,限于重度AD。环磷 酰胺对重症AD有效,但毒性较大,需慎用。 抗原脱敏疗法,有一定的疗效。不是所有患者都 有效。 德国百康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局部治疗; 常规使用保湿剂、润肤剂。抗炎、止痒类、 外用抗菌药物、皮质激素类。,外用免疫调节剂(TIM): 0.1%、0.03他

14、克莫司(Tacrolimus)软膏, 1匹美克莫司(pimecrolimus)霜剂,每日2次,连用3-4周。 有成人和儿童患者使用1-2年的研究报告,疗效达86,安全性高。 近来美国已用于治疗2岁以上儿童AD患者。,FKBP-12:他克莫司结合蛋白-12 他克莫司FKBP-12-钙调素-钙调磷酸酶复合物: 他克莫司通过阻断钙调磷酸酶/NFAT信号通路来抑制T细胞活化,他克莫司作用机制,他克莫司与T细胞内的特异性受体FK结合蛋白12(FKBP-12)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钙调磷酸酶脱磷酸成为活化的T细胞核因子(NF-AT),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增生以及IL-2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此外,他

15、克莫司也能抑制其它T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包括IL-3、IL-4、IL-5、IFN-g、TNF-a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所有这些细胞因子均参与炎症早期的免疫反应,并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AD的发病机制及他克莫司作用方式,antigen,Langerhans cells,antigen,IgE,epidermis,dermis,blood vessel,IgE production,DTH,L PA R,I PAR,degranulation,cytokine production,antigen presentation,macrophage,mas

16、tcells, basophiles,IgE,T(Th2) cells,T(Th1) cells,IL-4 IL-5 TNF- GM-CSF,IL-4 IL-5,IL-2 IFN-, cells,eosinophil,plasma extravasation,chemical mediator,infiltration, activation,infiltration, activation,eosinophil,速发 I 型 过敏反应,迟发 I 型 过敏反应,延迟 IV型 过敏反应,1.抑制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2.抑制肥大细胞的组织胺游离和细胞因子的产生 3.抑制嗜酸性细胞的浸润 和活化 4

17、.抑制朗格罕细胞的抗原 提呈功能,他克莫司治疗AD初步观察郭在培 李彦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一般资料,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平均发病年龄17.8岁(731岁),按照Willianms诊断标准纳入, 病情中到重度。所有患者在治疗前2周内未接受过任何抗生素、抗真菌药或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给药方法及疗程,0.03他克莫司软膏(tacrolimus ointment,每支30g,美国Fujisawa Healthcare公司)外用,AD患者靶皮损处外涂一薄层软膏,每日2次,疗程3周。,观察方法及疗效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周、3周对患者的自觉症状(瘙痒)和体征(红斑、水肿/硬结/丘疹、鳞屑

18、、苔藓样变)按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即0 无,1 轻度,2 中度,3 重度。 总体疗效评估采用4级标准: 痊愈为90,显效6090,有效2060,无效20。,结 果,6例患者中: 3例痊愈 1例显效 1例有效 1例无效 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典型病例1,患者男,8岁 双侧小腿红斑、丘疹7年 有哮喘史,治疗前,三周后,典型病例2,患者女,25岁 四肢反复红斑、鳞屑20年 有过敏性鼻炎史,治疗前,三周后,小 结,AD的有效治疗 可用于身体的所有部位 儿童和成人均可使用 可用于急性期和长期治疗 使用1周即可迅速改善症状 单一治疗即有效 对于成人患者而言,0.1%疗效优于0.03%,安全性小结,通常不良事件都是局部皮肤刺激性的不良事件,如:皮肤烧灼感、瘙痒 持续时间短暂 在治疗早期出现 普特彼的耐受性良好 不良事件并未随着长期使用而有所增加 不会导致皮肤萎缩 系统暴露极少,不会导致免疫抑制 不会导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