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选择题1下列交通工具是19世纪中后期从外国传入中国的是()解析:1906年,在天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20世纪初,汽车才开始出现在上海;黄包车是在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基础上改进的;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因此答案为d项。答案:d2“稀奇稀奇真稀奇,两个轮盘当马骑”,这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经常念的一句童谣。它说的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种交通工具。这一新交通工具开始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是在()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c新中国成立后 d改革开放后解析:“稀奇稀奇真稀奇,两个轮盘当马骑”童谣说得是自行车,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初德国入侵青岛,德国传教士把自行

2、车带入了青岛,时间是19031905年,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32010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若100年前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百姓前往上海不可能采用的方式是 ()a乘坐蒸汽轮船 b乘坐火车机车c乘坐民航客机 d乘坐马车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2010年前的100年是1910年,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中国百姓乘坐民航客机是不可能的,故选c项。答案:c4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

3、不包括”,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而不是“减缓”,故选d项。答案:d5大龙邮票是中国第一套邮票,始发行于1878年7月24日,其面值以海关的记账单位关平银表示,近十年其价格一路飙升。下列关于其发行部门的叙述正确的是()是大清邮政发行当时邮政并未脱离海关还处于邮政试办阶段邮政与电信合一a bc d解析:由“1878年”发行大龙邮票,以“海关的记账单位”表示面值,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排除。答案:b6下图是中国近代时期一张老照片,从中体现发生变化的社会生活领域是() a服饰 b建筑c通讯 d婚礼解析:图片人物穿的是传统服装长袍马褂,故a项错误;图片没有

4、反映建筑物情况,故b项错误;图片人物在接电话,反映的是通讯工具的变化,故c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婚礼,故d项错误。答案:c7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a电报 b火车c电影 d电灯解析:由诗的内容推测该文明成果是通讯工具有线电报,故a项正确;火车是交通工具,故b项错误;电影是大众传媒,故c项错误;电灯是照明电器,故d项错误。答案:a8“用铁线连缀不绝,陆路则架木杪,遇海则沉水中。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材料中所说的近代通信工具最早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是()a19世纪中期 b19世

5、纪末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解析:中国最早的有线电报是1877年在台湾架设的,故选b。答案:b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 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两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陆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他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

6、暮及陇山头”。材料二由清政府投资,于1907年2月建立的上海电话局,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主办的电话局。上海电话局是以始于1902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组建的,它的开设,打破了自1882年2月上海出现外商电话公司以后,上海电话通信事业基本由外商垄断的局面。上海档案信息网材料三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门户洞开,外洋风雨,如潮袭来。一方面,中国的许多权利被侵蚀。又一方面,西洋的新文明不断地输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

7、(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驿传通讯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通讯手段变化的原因。(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使用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问,抓住“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两万多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陆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等信息归纳。第(2)问,结合信息“清政府投资”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注意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归纳。答案:(1)驿站及从事驿务的人员多,耗费人力、物力较大。邮驿的种类较多。邮驿制度比较完善,组织和邮递速度达到很高的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