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历史下学期第八周周练_第1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历史下学期第八周周练_第2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历史下学期第八周周练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八周周练一、选择题1、(原创)荀子王制记载“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吕氏春秋里说“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农书中有“用粪犹用药也”。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重视气候因素 为防止病虫害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粪肥农事的安排要参照节气的变化而变化 生产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有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 a. b. c. d. 2、(改编)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 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2、 b.“秋七月,初税田” c.“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d.“庶人食力,工商食官”3、 (原创)顾炎武读旧唐书时曾感慨:“事变日新,人情弥险,有以富厚之名,而反使其后人无立锥之地者,亦不可不虑也”。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土地所有权短时间内大规模转移的可能 此时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富厚者土地的丧失可能是因为农民起义 社会上存在土地兼并现象 a. b. c. d.4、 (摘抄)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 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

3、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d.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5、(摘抄)北宋之所以定都汴京,主要是因为可以借助汴水从南方运输粮食,当时每年大概从南方运输粮食600万担左右。这主要说明:( )a.汴水是北宋主要的运输通道 b.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已完成c.北宋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经济重心仍在我国北方地区6、(原创)图1、图2、图3,是我国古代商业城市发生的变化,从三幅图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最恰当的是( )a体现了南北方的经济向均衡方向发展b体现了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向南方的转移c体现了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过程d体现了商业城市由黄河

4、中下游地区向全国各个地区发展7、(原创)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 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原因不包括(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a b c d8、(摘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 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知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

5、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这段话揭示了中国a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c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9、 (摘抄)史记中记载:在齐国,有人利用当时地位卑贱的“奴虏”,“使之逐鱼盐商贾之利”。这表明 a.“工商食官”制度已经被突破 b.经商逐利成为社会主流新风尚 c.商人社会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 d.手工业生产主要控制在官府手中10、 (摘抄)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四周设围的坊里制。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易之发展、人

6、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结束买卖。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商业区政府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如去闹处,通晓不绝”的现象。这表明 a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 b统治者定都必须考虑到经济因素 c封建制度严重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d都城是统治者坚强的“政治堡垒”11、(原创)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a“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的实行 b大河流

7、域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2、(摘抄)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会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 d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备用:1、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下列乡村图景不能体现中国农耕文明特征的是a开轩面场圃,把

8、酒话桑麻 b父母在,不远游;老婆孩子热炕头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2、(摘抄)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 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抑制土地兼并 c.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 d.百姓赋税过重3、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a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在全国广泛种

9、植国外高产农作物 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4、(摘抄)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 ) a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b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c江西是全国制瓷业中心d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5、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6、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10、。(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人,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出当时松江地区 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 b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 c纺纱织布,是税收主要来源 d实行重商政策,商品经济发达7、我国东南地区,江浙一带,在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这种变化反映了 a社会经济生产的转型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民间商业繁盛的局面 8、下图是某校学生在开展以“明清商业发展”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对图中

11、事物的解读不正确的是()鹽商會館a它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b它是行业性活动加强的产物c它的出现与明清商帮密切相关 d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9、“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于是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管,“私造者禁之”,交子从此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a. 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和交换c.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 d.政府官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10、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省区嘉靖至

12、万历州县数 集市数顺治至雍正州县数 集市数 乾隆至道光州县数 集市数直隶山东14 13242 10482 52764 112643 53774 1583陕西(关中)16 14321 23828 264江西福建(不含台湾)45 45919 13151 54515 20543 97639 511广东 72 127071 1959a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b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2、 非选择题13、(原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是农耕经济,而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3、问题.(30分)材料一: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1)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主张。此后的统治者为此施行了什么政策?(6分)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

14、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自耕农经济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何在?(8分) 材料三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谓“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

15、赢千百为群,虽坊主人亦畏之。康熙嘉兴府志卷十五(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其成因。(6分)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经济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简述其出现的原因。(6分)14、(改编)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1) 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4分) 材料二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