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四)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四)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四)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质量检测(四)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解析:选b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不符合史实。2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

2、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敌对情绪的措施是()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d宣布农民获得法律上的自由解析:选d从四个选项来看,d项措施最有利于化解农民与地主的敌对情绪,其他三项对农民来讲都是不利的。3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a它是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的b它使俄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沙皇专制统治让位于资产阶级统治解析:选c改革是由地主阶级主持的,a项错误;改革没有改变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故b、d两项错误;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c

3、项正确。4对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人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有人认为是封建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下列能够为后者提供依据的是()a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b在中央设立国务会议c创办阿拉伯文报纸d各部部长和各省省长由阿里亲自任免解析:选da、b、c三项属于阿里改革中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先进做法的措施。d项是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体现。5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司法权由法院以天皇名义依法律行使之。国家之岁入岁出须经帝国议会之协赞,每年列入预算。”这表明()a日本采取了君主立宪制的形式b日本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c日本天皇和议会共同掌握行政权d

4、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取得彻底胜利解析:选a材料“日本帝国宪法”“天皇为国家元首”“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司法权由法院以天皇名义依法律行使之”,说明日本采取了君主立宪制的形式,故a项正确。61891年,正在访问日本的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伊(后来的尼古拉二世)被警卫津田三藏刺伤。当时的内阁政府对司法机关施加压力,要求判处被告死刑。但是,担任大审院长的儿岛惟谦指示具体负责审判的法官,要求按照法律规定,以普通人的谋杀未遂罪论处。最终,被告被判无期徒刑。这一案件的处理结果说明日本()a确立了美国式政治体制b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对立c极端民族主义迅速抬头 d司法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解析:选d根据材料,在审判时

5、虽然受到内阁的干涉,但处理时依然按照法律的规定来判决,可见司法是在独立行使权力,故d项正确。7戊戌变法是在 “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a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b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c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d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解析:选a“仓促上阵”“明显的植入性”,说明戊戌变法是在缺乏内在条件的情况下仓促向西方学习的行动,故a项符合题意。8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历史档

6、案中未发现公车上书的文件,由此认为公车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这说明()a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历史价值b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相c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d回忆录的史料价值高于历史档案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历史人物的回忆录”与历史档案的不同叙述,说明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多方考证,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9村社在俄国农村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俄国村社历史悠久,它是俄国社会最具特色的社会组织形式。千余年的村社发展史凝结出一种以集体主义、平均主义为典型特征的村社文化,而这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平均主义的思想意识构成了俄罗斯传统文

7、化的核心内容并深刻地影响着俄国社会的发展。俄罗斯地广人稀,多沼泽、多森林和少宜耕地;气候条件恶劣农民经常面临破产的危险,所以以集体劳动为表现形式的村社在俄国得以长期存在。俄国现代化艰难启动的文化因素探析材料二到19世纪上半叶,规范农民行为的原则巩固了村社的生活制度,保证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维护了社会秩序和个人关系,以维护农民已有的权益并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准。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农民对能使明天更美好的发展变化丝毫不感兴趣。19世纪60年代的改革给领地农民的处境带来了新的变化:农民不仅摆脱地主的统治获得了自由社会地位也日渐提高。一个人是否有威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经济状况,他所担任的公职、所受的教

8、育、同颇具影响力的人们的关系及其个人能力。就对财富的崇拜而言,便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富裕农民受人尊敬,常有人前去讨教,他们本身也都自以为是。俄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材料三农民从农奴主的统治下解放出来,都无法摆脱村社的宗法制束缚,村社仍通过连环保将农民限制在村社内,农民事实上难以自由地向外流动。诚然,村社内部也存在着民主成分,村社领导机构通常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村社会议决定。罗爱林试论村社制度对俄国社会的影响(1)据材料一概括俄国村社产生的原因及形成的村社文化特征。(3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改革“带来了新的变化”的表现。概括指出改革前后村社农民观念的变化。(8分)(3)据材料三分析

9、村社组织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俄罗斯地广人稀农民经常面临破产的危险,所以以集体劳动为表现形式的村社在俄国得以长期存在”可知自然条件恶劣;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千余年的村社发展史凝结出一种以集体主义、平均主义为典型特征的村社文化,而这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平均主义的思想意识构成了俄罗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得出集体主义、平均主义。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得出农民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农民通过赎买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农民受村社控制;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农民对能使明天更美好的发展变化丝毫不感兴趣”“农民不仅摆脱地主的统治获得了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经济状

10、况”得出由维持现状到追求社会地位。第(3)问,据材料三“村社内部也存在着民主成分,村社领导机构通常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村社会议决定”“农民从农奴主的统治下解放出来,都无法摆脱村社的宗法制束缚,村社仍通过连环保将农民限制在村社内,农民事实上难以自由地向外流动”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作答。答案:(1)原因:自然条件恶劣。特征:集体主义;平均主义。(2)表现:农民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农民通过赎买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农民受村社控制。变化:由维持现状(对发展不感兴趣或追求稳定)到追求社会地位(社会财富)。(3)积极:村社的民主管理,促进了基层民主化进程。消极: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0阅读下列材料:材

11、料一综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辈确实创造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因此马克思赞誉他为“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是19世纪的伟大统治者之一”,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材料二“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穆罕默德阿里请回答:(1)为什么说穆罕默德阿里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7分)(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穆罕默德阿里在治国方面有什么有益思想值得今天借鉴。他的思想有什么局限?(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

12、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归纳概括。第(2)问,结合材料二及阿里改革维护封建统治来分析归纳。答案:(1)穆罕默德阿里在土地改革中扫清了阻碍埃及社会发展的马木路克势力、宗教长老阶层和落后的包税制;在工业上建立近代军事工业,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推动埃及的工业化;在文化方面建立新式学校,派留学生出国,推动了教育近代化;在军事方面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建立军事学校,有利于军事的近代化。(2)借鉴:主动向西方学习,对外开放;实现民族独立的前提是建立强大的现代化军队,而军队现代化在于建立强大的现代化工业。局限性:没有认识到实现国家强大和独立

13、的根本在于革除落后的封建制度。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学者家永三郎指出:“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是富国强兵的手段,而接受近代科学又是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的手段,这就自发地倾向于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研究难免就放任自流认识到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不可避免地要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那么,在培植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所必须的限度内也得学习法律学、经济学等。尽管如此,不符合能够为天皇制国家政治、军事发展服务这一条件的学科仍然难免遭到排斥。”材料二日本以善于引进外来先进文化而著称,但诸多的外来文化并没有和传统文化融合,而是以独立的面貌并存于日本社会对待外来先进文化要

14、么是极端地崇拜,要么是极端地排斥,顽固排斥西方精神文明,导致日本现代化初期对旧事物的批判和否定不彻底。这种极端态度已经融入日本的民族性,使得日本人成为世界上最为奇特的“矛盾”民族。“和魂洋身”的日本现代化(1)据上述材料,归纳日本学习先进文化的特点。(7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日本“对待外来先进文化要么是极端地崇拜,要么是极端地排斥”的具体表现及影响。(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从政治目的、实用原则、同传统文化的融合度、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四个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极端崇拜、极端排斥两个角度选择史实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

15、)特点:以巩固天皇政权为目的;以实用为原则来引进西方文化;善于引进但不能很好地同传统文化融合;采用极端态度。(2)表现:极端崇拜:“殖产兴业”(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或提倡西方文明,发展近代教育);建立近代军队。极端排斥:保留封建残余(天皇制、武士道精神等)。影响: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亚洲强国,推动日本现代化发展。封建残余影响其现代化发展进程;军国主义思想使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2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雷颐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

16、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萧功秦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3分)(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结合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3分)(3)材料四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6分)(4)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3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即可。第(2)问,要依据材料中的观点分别列举史实,注意史实与观点的一致性。第(3)问,依据材料四概括失败原因,从经济和阶级角度分析根本原因及“要义”的含义。第(4)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材料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