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技巧.ppt_第1页
文言文翻译技巧.ppt_第2页
文言文翻译技巧.ppt_第3页
文言文翻译技巧.ppt_第4页
文言文翻译技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识重温,(1)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 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 )( )( ) 二是字字落实,以( )为主,以( )为辅 (2)文言文“六字翻译法” :,信,达,雅,直译,意译,留、补、删、换、调、变,信、达、雅 信忠实原文内容及句子含义,字字落实,不随意增减。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简明、优美,富有文采。,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的哪一方法。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

2、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福建高考试题),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范氏 富, 盍 已 乎 献子 执 而 纺 于 庭 之 槐 欲 而 得 之, 又 何请 焉,范家 富贵,为什么不 停止(这门婚事)呢?,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 的 槐树上。,想要的 而 得到 它了, 还 请求什么 呢?,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留)(换)(换) (换)(补)(换),(留)(换、补)(删)(变)(变)(换),(换)(留)(换)(换) (变)(调、换)(换),本课要解决的问题,文言文翻译 技巧,思考:命题者为什么要选这三句作翻译题?有什么命题规律?,(1) 范氏富,盍已乎 (2)献子执而纺于

3、庭之槐 (3)欲而得之,又何请焉,“盍”的理解,“已”的理解,疑问语气,“执”的理解,“执”后的省略,“纺”的理解,“欲”的活用,倒装的“何请”,反问语气。,命题一般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思考: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范氏富,盍已乎(2分)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分)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3分),“欲”1分,想要的;宾语前置1分,请求什么;句意1分,评分标准往往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盍”1分,何不,为什么不;“已”1分,停止,“执”1分,捉住;省略句“执之”1分; “纺”1分,绑,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因为:(1)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 (2)是考题设置

4、的关键得分点,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疑问语气、及固定句式,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明确:文言文翻译技巧一,要有踩点得分的意识,洞悉命题者想考你什么,找出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给文段命三道翻译题,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共8分) 民悦则取之,民不悦则不取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

5、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迁移练习:,请你来当命题者,请你来当命题者,对照命题者的设题与赋分,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3分)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2分)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译出大意 1分;“旬”1分;“举”1分。,译出大意 1分;“是”1分,译出大意 1分;“箪”1分;“师”1分。,试给下面答案打分,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3分)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2分)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译出大意 1分;“旬”1分;“举”1分。,译出大意 1分;“是”1

6、分,译出大意 1分;“箪”1分;“师”1分。,五十岁的人攻打它,人的力量是做不到这样的,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用美味的饭食和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请你来当评卷者,参考答案, 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这样的。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谈谈你有什么心得?,(1)加强课本文言文知识的积 累,能够粗通文意,学会迁移很重要。,(2)遇到疑难问题的解决办法,要善于借助、学会推断。,民悦则取之,民不悦则不取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

7、,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2005年广州市一模),如何解决疑难?,善于“借助”,巧解疑难,文言文翻译技巧二,(如:旬十月中旬),(如:五旬:五十岁?五月? 五年?五十天),(举: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如:箪),(如:箪食壶浆),借助成语(词语)判断,借助上下语境推断,借助课内文言知识,借助字形判断,借助语法结构推断,

8、巩固练习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参考答案:,曾子衣敝衣以耕。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接受的别人的东西,就会害怕得罪他,给予了别人东西就会盛气凌人。即使国君有所

9、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巩固练习二,(北京高考试题)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参考答案,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文言文翻译口诀 首览全篇,粗通大意

10、。 句不离段,词不离句。 难解句子,前后联系。 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 实词活用,考察全句。 领会语气,句子流利。 对照原文,尽量直译,文言文翻译训练,课后训练,(一)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曰:“惟伏神(中药名,外形像芋)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余戍然惭,忾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召医而尤其故。 译文: 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 译文:,把医

11、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那个卖药的人欺骗你而把他的老芋头卖出。,(二)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少却,吾恶紫臭。 译文: 于是日郎中莫衣紫 译文:,往后退,我讨厌紫衣的气味。,于是在当天郎中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三)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1)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译文: (2)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文:,我看见经过我这里的人多着呢,(可是)没有谁哀怜我。,假使先生您不是没有吃饭,难道还能哀怜我吗?,(四)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