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原理(武钢动力热力厂).ppt_第1页
锅炉原理(武钢动力热力厂).ppt_第2页
锅炉原理(武钢动力热力厂).ppt_第3页
锅炉原理(武钢动力热力厂).ppt_第4页
锅炉原理(武钢动力热力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锅炉原理,主讲: 张秀芳,电站燃煤锅炉的构成及工作过程 锅炉参数及技术、经济性指标 电厂锅炉发展趋势,第一章 锅炉机组概述,锅炉的作用,锅炉是利用燃料的热能或工业生产中的余热,将工质加热到一定温度和压力的换热设备。在锅炉内实现下叙过程,电站锅炉是火力发电厂三大主机之一,又称为蒸汽发生器。 火力发电厂能量转换的基本过程,锅,炉,锅炉本体,辅助设备,锅炉机组,电站煤粉锅炉机组组成,电站煤粉锅炉的构成,1-原煤斗;2-给煤机;3-磨煤机;4-汽包;5-高温过热器;6-屏式过热器;7-下降管;8-炉膛水冷壁;9-燃烧器;10-下联箱;11-低温过热器;12-再热器;13-再热蒸汽出口;14-再热蒸汽入

2、口;15-省煤器;16-给水;17-空气预热器18-排粉风机;19-排渣装置;20-送风机;21-除尘器;22-引风机;23-烟囱,亚临界自然循环燃煤锅炉,1-汽包;2-下降管;3-分隔屏;4-后屏;5-高温过热器;6-高温再热器;7-水冷壁;8-燃烧器;9-燃烧带;10-空气预热器;11-省煤器进口集箱;12-省煤器;13-低温再热器;14-低温过热器;15-折焰角;16-排渣装置,煤、风、烟系统,汽、水 系 统,锅 炉 参 数,额定蒸发量 在额定蒸汽参数,额定给水温度和使用设计燃料,保证热效率时所规定的蒸发量,单位为t/h(或kg/s),最大连续蒸发量(大型锅炉) 在额定蒸汽参数,额定给水

3、温度和使用设计燃料,长期连续运行所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单位为t/h(或kg/s ),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参数 在规定负荷范围内长期连续运行应能保证的出口蒸汽参数, 额定蒸汽压力(对应规定的给水压力),单位是Mpa ; 额定蒸汽温度(对应额定蒸汽压力和额定给水温度),单位是0C。,我国电站锅炉参数、容量系列,锅炉机组经济性指标,热效率(90%) 净效率 燃烧效率 式中 Q 1 锅炉有效利用热, kJ/kg; Q r 锅炉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燃料的输入热量,kJ/kg; 锅炉机组自身所消耗的热量,kJ/kg; 锅炉机组自身电耗对应的热量,kJ/kg; 、 锅炉化学、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锅炉机组安全

4、性指标,火力发电厂锅炉烟尘及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本标准实用于: 第三时段(2004.1.1起新建火电厂)火电厂 两控区( SO2排放大或酸雨严重地区)及入炉煤Q12550的火电厂,锅 炉 类 型,锅炉用途 电站锅炉、工业锅炉(热水锅炉),锅炉参数 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亚临界压力、超临界压力、 超超临界压力锅炉,层燃炉 室燃炉 硫化床炉,锅炉燃烧方式,锅 炉 类 型,锅炉蒸发受热面中工质流动方式,自然循环汽包锅炉 具有汽包,利用下降管和上升管中工质密度差产生工质循环,强制循环 具有汽包和循环泵,利用循环回路中工质密度差和循环泵压头工质循环,锅 炉 类 型,直流锅炉 无汽包,给水靠给水

5、泵压头一次通过各受热面产生蒸汽,低倍率循环锅炉 无汽包,具有汽水分离器和再循环泵,主要靠再循环泵实现工质 再循环,电站锅炉发展趋势,加快发展大容量、高参数机组 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可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电站热效率高,基建投资、设备和运行费用降低,可用率较高,强化煤电环境保护,发展洁净燃煤技术 燃煤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和超临界压力蒸汽循环可满足燃煤、高效、低污染要求,提高运行可靠性和灵活性 可靠性涉及到设计、设备制造、运行维护和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 运行灵活性要求大力发展中间负荷机组,适应电网调峰需要(低负荷或两班制运行), 提高锅炉对煤种的适应性。提高机组的监控水平,煤的常规特性及对锅炉工作的影响

6、 煤的分类 燃料的燃烧计算 烟气分析 锅炉热平衡,第二章 锅炉燃料及热平衡计算,煤的工业分析成分 水分(M)、灰分(A)、挥发分(V)、固定碳(FC),煤的组成特性,煤的元素分析成分 碳(C)、氢(H)、硫(S)、氧(0)、氮(N),可燃元素 C(固定碳和挥发分中的C)、H、S(可燃硫 和硫 酸盐硫 ) 不可燃元素(内部杂质) O、N 不可燃成分(外部杂质) M(内、外)、A 可燃气体挥发份 煤中的氢、氧、氮、硫与部分碳所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加热后分解, 形成气体挥发出来,煤的成分基准,收到基(ar)(原应用基y) 以入炉煤(包括煤的全部成分) 为基准 空气干燥基(ad )(原分析基f) 以风干状

7、态煤(除外部水分)为基准 干燥基(d)(原干燥基g) 以去掉全部水分煤为基准 干燥无灰基(daf)(原可燃基r) 以去掉全部水分及灰分煤为基准,煤成分基准间的换算,煤的成分基准换算系数,表2-1,煤的发热量及换算,发热量各基准间的换算,高位发热量(Qgr)各基准间的换算采用上述换算系数,低位发热量(Qnet)各基准间的换算分三步进行 已知基准的 Qnet 已知基准的 Qgr (式2-12等) 已知基准的 Qgr 所求基准的 Qgr (采用上述换算系数) 所求基准的 Qgr 所求基准的 Qnet (式2-12等),发热量相关值,标准煤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29270 kJ/kg的燃料为标准煤 标准

8、煤耗量 式中 、 分别为标准煤耗量与实际煤耗量,煤的分类,我国煤的主要分类指标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含量 可分为三大类:褐煤( Vdaf含量37% )、烟煤( Vdaf含量10% )、无烟煤( Vdaf含量10% ),为反映煤的燃烧特性,电厂煤粉锅炉用煤还以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ar,net 、 收到基水分、干燥基灰分、干燥基硫分及灰的熔融特性DT、ST、FT作为参 考指标,分为五大类和十小类 其中低(劣)质煤单独燃烧有困难,或燃烧不稳定,或燃烧经济性差,或煤中有害杂质含量高的煤,可分为五小类,电厂锅炉用煤分类,电厂锅炉用煤分类,煤的类型,无烟煤 碳化程度高,含碳量很高,达95%,杂质很少,发

9、热量很高,约为2500032500 kJ/kg; 挥发份很少,小于10%,Vdaf析出的温度较高,着火和燃尽均较困难,储存时不易自燃,褐煤 碳化程度低,含碳量低,约为4050%,水分及灰分很高,发热量低, 约1000021000 kJ/kg; 挥发分含量高,约4050%,甚至60%,挥发分的析出温度低,着火及燃烧均较容易,烟煤 碳化程度次于无烟煤,含碳量较高,一般为4060%,杂质少,发热量较高, 约为2000030000 kJ/kg; 挥发分含量较高,约10 45%,着火及燃烧均较容易 贫煤 挥发分含量1020%的烟煤 挥发份较少,性质介于无烟煤与烟煤之间,燃烧性能方面比较接近无烟煤; 劣质

10、烟煤 挥发份2030%;但水分高,灰分更高的烟煤 发热量低,为1100012500 kJ/kg 这两种烟煤着火及燃烧均较困难,煤的类型,煤的灰分特性 用灰熔点表示,煤灰的角锥法确定 灰的变形温度 DT(原t1) 灰的软化温度 ST(原t2) 灰的流动温度 FT(原t3),煤的灰分特性,灰分特性影响因素 煤灰的化学组成 煤灰中酸性氧化物使灰熔点提高;碱性氧化物使灰熔点降低 煤灰周围高温介质的性质 氧化性介质中,灰熔点较高;还原性介质中,灰熔点较低,煤的灰熔点越低,越容易结渣,煤中V对锅炉工作的影响,挥发分 V V的含量代表了煤的地质年龄,地质年龄越短,煤的碳化程度越浅,煤中的气体挥发越少 V含量

11、越多,煤的着火温度低,易着火燃烧 V 多,V挥发使煤的孔隙多,反应表面积大,反应速度加快 V 多,煤中难燃的固定碳含量便少,煤易于燃尽 V 多, V着火燃烧造成高温,有利于碳的着火、燃烧,煤中M、A对锅炉工作的影响,水分M、灰分A M、A 高,煤中可燃成分相对减少,煤的热值低 M、A 高,M 蒸发、A熔融均要吸热,炉膛温度降低 M、A 高,增加着火热或包裹碳粒,使煤着火、燃烧 与燃尽困难; M、A 高,q2、q3、q4、q6 增加,效率下降 M、A 高,过热器易超温 M、A 高,受热面腐蚀、堵灰、结渣及磨损加重 M、A 高,煤粉制备困难或增加能耗 A 高,造成大气和环境的污染,煤中C、S、ST

12、对锅炉工作的影响,灰熔点(ST) 灰分在熔融状态下粘结在锅炉受热面上造成结渣,危 及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对于固态排渣炉, ST 1350 可能结渣,含碳量 C C 高,热值高;但不易着火、燃烧,硫分 S 可燃硫的热值低,含量少,对煤的着火、燃烧无明显影响 易造成受热面的堵灰;腐蚀 形成酸雨,污染环境 燃料中的硫化铁加剧磨煤部件的磨损,燃料的燃烧工况,理论工况 燃料在没有过剩空气的情况下完全燃烧 燃烧产物(烟气)组成成分 CO2、SO2、N2和H2O 理论烟气量,设计工况 实际送入的空气量大于理论空气量,以保证燃料完全燃烧 燃烧产物(烟气)组成成分 CO2、SO2、N2、H2O和剩余O2

13、 实际烟气量 Vy,实际工况 实际送入的空气量大于理论空气量,仍为不完全燃烧 燃烧产物(烟气)组成成分 CO2、SO2、N2 、 H2O、剩余O2 和未完全 燃烧气体CO 实际烟气量 Vy,煤的燃烧反应,煤中可燃元素的燃烧反应是燃烧计算的基础,1kg收到基燃料包括 Kg的碳、 kg的氢、 kg的硫,碳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 C + O2 CO2 12 kg C + 22.41 Nm3 O2 22.41 Nm3 CO2,1kg C + 1.866 Nm3 O2 1.866 Nm3 CO2 1kg H + 5.56 Nm3 O2 11.1 Nm3 H2O 1kg S + 0.7 Nm3 O2 0.7

14、Nm3 SO2,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理论空气量 V 0 1kg 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最小空气量(无剩余氧)可通过燃料中可燃元素(C、H、S)的燃烧化学反应方程式求得,实际空气量 V 式中 、分别为烟气侧和空气侧的过剩空气系数,过剩空气系数与漏风系数,各受热面处烟气侧漏风系数,查表2-7确定;V为烟道漏风量 为炉膛出口处过剩空气系数,在推荐值范围内选取,过剩空气系数与漏风系数,为空气预热器出、进口处空气侧过剩空气系数 分别为炉膛、制粉系统和空预器漏风系数,查表确定,烟 气 容 积,理论烟气容积 =1、完全燃烧:O2 = 0;CO = 0,实际烟气容积 1、完全(不完全)燃烧:O2 0;CO=0

15、( CO0),烟气分析成分,烟气分析是以1kg燃料燃烧生成的干烟气(除去水分后的烟气)容积为基础,采用奥氏分析仪进行的 烟气分析可得到 在干烟气Vgy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判断燃烧状况,=1、且完全燃烧:CO=0,O2= 0,完全燃烧方程式: l、且完全燃烧: CO=0,锅炉常用燃料的值和 RO2max 值见表2-8。为保持炉内良好的燃烧工况,运行中应监测并维持炉内一定的 RO2,使其尽量靠近 RO2max,判断燃烧状况,运行中及Vy的确定,烟气容积,干烟气容积,锅炉热平衡方程式,锅炉输入热量 Qr,对于燃煤锅炉,若燃料和空气没有利用外界热量进 行预热,且燃煤水分满足 则,锅炉有效利用热 Q1,

16、式中 Q 工质总吸热量, kJ/ s B 燃料消耗量, kg/s Dgr、Dzr、DPw 过热蒸汽量、再热蒸汽量和排污量,kg/s 、 、h g s 过热蒸汽焓、饱和蒸汽焓和给水焓,kJ/kg 、 再热蒸汽出口和进口焓,kJ/kg,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q4 q4 取决于燃料种类、燃烧方式、炉膛型式与结构、燃烧器设计与布置、锅炉运行工况 Vdaf小;(Mar、Aar )大,q4 大; R90大, q4 大; 过大或过小,q4 大 煤粉在炉膛停留时间过小, q4 大,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4,设计时, q4、按推荐数据选取(表2-10),未被完全利用热损失q2,排烟热损失 q2 式中 - 排烟焓,

17、取决于 与 ,kJ/kg - 进入锅炉的冷空气焓, kJ/kg - 排烟处过剩空气系数,未被完全利用热损失q5,图2-8 额定容量下锅炉的散热损失,散热损失 q5 额定负荷下的散热损失是外部冷却损失,可根据锅炉尾部受热面的布置查图2-8确定,热效率gr与燃料消耗量 B,热效率,燃料消耗量,计算燃料消耗量,化学反应速度 在反应系统单位体积中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 的变化率,单位是mol /(cm3s) 对于反应式 AB GH 反应速度为 CA、CB、CG、CH 分别为反应物A、B和生成物G、H的浓度,mol/cm3 、 分别为相应的化学计量系数,燃烧反应是一种发光放热的高速化学反应,同时伴随各种物理过程 均相燃烧 燃料和氧化剂物态相同,如气体燃料在空气中燃烧 多相燃烧 燃料和氧化剂物态不同,如固体燃料在空气中燃烧,化学反应速度,均相反应质量作用定律,质量作用定律 反映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对于均相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速度与参加反应各反应物浓度乘积成正比,各反应物浓度的幂指数等于其相应的化学计量系数,对反应 AB GH 质量作用定律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k 为反应速度常数,表示单位物质浓度时的反应速度,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反应物的浓度越高,分子的碰撞机会越多,化学反应速度就越快。,多相反应质量作用定律,阿累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