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潮汐和潮流.ppt_第1页
第一章 潮汐和潮流.ppt_第2页
第一章 潮汐和潮流.ppt_第3页
第一章 潮汐和潮流.ppt_第4页
第一章 潮汐和潮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潮汐,潮汐的成因 潮汐不等 中版潮汐表及潮汐推算 英版潮汐表及潮汐推算 潮流推算,第一节 潮汐的成因,基本概念 潮汐:海面在周期性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升降运动成为潮汐(Tide)。 白天的海面上升为潮,晚上的海面上升为汐。海面上升的过程为涨潮,海面到达最高点时称为高潮(HW);海面下降的过程称为落潮, 当海面到达最低点时,称为低潮(LW)。 潮流:伴随海面周期性的升降运动而产生的海水周期性 水平方向流动。 *在潮水的变化周期中海水的涨落不是均匀的,在高潮、低潮附近相对较慢,在高、低潮中间较快;而在低潮的前后一段时间,海面处于停止状态,称为停潮,中间时刻为低潮时。在高潮前后的一段时间

2、,海面处于停止状态,称为满潮,中间时刻为高潮时。,第一节 潮汐的成因,潮汐对航海的影响 航行安全(通过浅滩、过桥,靠泊以及靠泊后缆绳的调整) 经济关系(顺流、逆流) 潮汐的成因 月引力 和距离月心的距离成反比,近月处大,远月处小,方向指向月心。 月、地离心力(惯性离心力) 月、地引力系的公共质心G,位于月地的连线上,离地心0.73倍的地球半径位置上,绕地球一周,G也绕地球一周,对地球各点产生相对与G的平行绕动,而产生离心力。各点离心力的大小相等且平行,方向背向月球。 月引潮力 地球上各点的月引力和月地离心力的矢量和。由于月引潮力的存在,地球表面上的海水形成月潮椭圆体。 特点:长轴方向位于月地连

3、线上,短轴方向位于月地垂线上。 太阳引潮力 和月球相似,但仅为月亮引潮力的0.46倍。 结论:月球引潮力是产生潮汐的主要原因。,第二节:潮汐不等,由于月赤纬不为零引起。即:在一个太阴日中,两 个高潮和两个低潮有明显的差异;涨落潮的时间间隔也不相等称为潮汐的周日不等。其中较高的一次高潮叫高高潮(HHW),较低的一次高潮叫低高潮(LHW),而两次低潮中较高的一次叫高低潮(HLW),较低的一次叫低低潮(LLW)。月亮的赤纬为零时称为分点潮。月球赤纬增大,周日不等的现象更为显著,且与测者的地理纬度有关。当测者纬度很高,月亮赤纬又较大时,某相邻的,一、潮汐的周日不等,低高潮和高低潮的高度可能相差无几,形

4、成一天只有一次高潮、一次低潮,称为日潮现象。当月赤纬达到最大时,潮汐周日不等现象最为显著。月赤纬最大时的潮汐称为回归潮。,二、潮汐的半月不等,就潮汐而言,月球的作用是主要的,但是太阳的引潮力也回产生周日不等的现象。月球、太阳、和地球在空间周期性的变化相对位置,发生了潮汐半月不等的现象。(初一、十五,大潮;初七、初八,小潮),复习和小结,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 1 月球引潮力 是潮汐形成的主要原因; 2 当月球赤纬等于零时的潮汐成为分点潮,高(低)潮高、涨 潮和落潮的时间也基本相等; 3 当月球的赤纬不等于零时,产生潮汐的周日不等现象,赤纬越大,周日不等现象越明显;同时周日不等现象还和测者的纬度有

5、关,当测者位于赤道时没有该现象的发生; 4 当测者纬度90月亮的赤纬时,形成日潮现象即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 5 潮汐的半月不等是由于月亮、地球、太阳在空间周期性的改变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月球处于新月或满月时,太阳和月球的引潮互相叠加,形成高潮相对最高、低潮相对最低,即大潮;而在月球位于上、下弦时,太阳、月亮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一部分,形成小潮。,三、潮汐的视差不等,地球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潮汐的视差不等是由于月球和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变化,使月球引潮力和太阳引潮力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的潮汐不等现象。 月球位于近地点时,其引潮力要比远地点时约大40。 地球位于近日点时的太阳引潮力比远日点

6、约大10 。 月潮视差不等-月亮引潮力的变化。(周期为27.3天) 太阳视差不等-太阳引潮力的变化。(周期为365.25天),四、潮汐的类型和潮汐术语,潮汐的影响因素 上述对潮汐成因、潮汐不等问题的讨论,都是根据牛顿的潮汐静力学理论,在理想的假设条件(整个地球被等深的大洋所覆盖,所有自然地理因素对潮汐不起作用;海水没有摩擦力和惯性力,外力使海水在任何时刻都处于平衡状态 。)下进行的。事实上,海水有粘滞性,海洋深浅不一,海底崎岖不平,海水与地面有很大的摩擦力,因此实际上的潮汐并非向以上简单,高潮并不发生在月上(下)中天之时,而是滞后一段时间才发生。从月上(下)中天时到出现第一次低潮的时间间隔称低

7、潮间隙;从月上(下)中天时到当地出现第一次高潮的时间间隔称高潮间隙;大潮也不发生在朔望之日,而往往发生在朔望后的13天。朔望日到发生大潮的间隔天数称为潮龄(Tide age)。潮汐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地形和水深;沿岸海区地理条件较大洋更加复杂 。 2 受大风、气压变化(如台风)、洪水、结冰等影响。,潮汐类型与潮汐术语,一、潮汐类型 潮汐按其周期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的港口: 1.半日潮港 每个太阴日都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高度都几乎相等,涨潮时间和落潮时间也接近相等。我国大部分港口属于半日潮港口。 2.日潮港 在半个月中有连续1/2以上天数是日潮,而在其余日子则为半

8、日潮。如我国南海有许多地点(北部湾、红岛、德顺港等) 3.混合潮港 它界于半日潮与全日潮之间。其中,对于具有半日潮的特性,但在一个太阴日内相邻的高潮(或低潮)的高度相差很大,涨潮时间和落潮时间也不等的港口又叫不正规半日潮港;而在半个月中,日潮的天数不超过7天,其余天数为不正规半日潮的港口又叫不正规日潮港。,潮汐类型与潮汐术语,二、潮汐术语 平均海面(MSL:Mean sea level):根据长期潮汐观测记录算得的某一时期的海面平均高度。 潮高基准面(T.D:Tidal datum):观测和预报潮高的起算面,从平均海面向下度量。潮高基准面一般与海图深度基准面(C.D)一致。因此,实际水深等于当

9、时潮高加上海图水深。如两者不一致,求实际水深时,应对两者的差值进行修正。 大潮升(S.R.:Spring Rise):从潮高基准面到平均大潮高潮面的高。 小潮升(N.R.:Neap Rise):从潮高基准面到平均小潮高潮面的高度。 平均高潮间隙(MHWI:Mean High Water Interval):半个月或半个月的整数倍的高潮间隙的平均值。,潮汐类型与潮汐术语,平均低潮间隙(MLWI:Mean Low Water Interval):半个月或半个月的整数倍的低潮间隙的平均值。 潮高(Height of Water):从潮高基准面至某潮面的高度。 高潮高(HHW:Height of Hi

10、gh Water):从潮高基准面至高潮面的高度,即高潮时的潮高。 低潮高(HHW:Height of Low Water):从潮高基准面至低潮面的高度,即低潮时的潮高。 潮差(Range):相邻的高潮高与低潮高之差。大潮时的平均潮差称大潮差,小潮时的平均潮差称小潮差。,第二节 中版潮汐表与潮汐推算,一、中版潮汐表 中版潮汐表由我国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制、海洋出版社出版,共分六册,分为中国沿岸三册和世界大洋区域三册。 中国沿岸 第1册:黄海和渤海沿岸,从鸭绿江至长江口 第2册:东海沿岸,从长江口至台湾海峡 第3册:南海沿岸及诸岛,从台湾海峡(经中国南海诸岛)到北 部湾 世界大洋区域 第4册:太平洋

11、及其邻近海域 第5册:印度洋沿岸(含地中海)及欧洲水域 第6册:大西洋沿岸及非洲东海岸 潮汐表每年出版一次,本年度的潮汐表均在上年度提前编印出版。,2.主要内容 (1)主港潮汐预报表(主表):刊载了各册表属区域的主港的每日逐时潮高和高(低)潮时、潮高预报,或只刊载每日高(低)潮时、潮高预报。 (2)潮流预报表:刊载了部分海峡、港湾、航道以及渔场等潮流预报站点的每日潮流预报(第2、6两册不含此项内容)。 (3)差比数和潮信表(附表):刊载了附属港(附港)与某一主港之间的潮时差、潮差比和改正数。 (4 ) 还有一些与潮汐表结合使用的专用图表。 主港(Standard port): 潮汐表中刊载每日

12、高、低潮的潮时和潮高预报的港口,它通常是重要港口或者能够代表某类潮汐特征。 如果某两个港口的潮汐特征类似,则两者之间具有几乎不变的潮时差和潮差比(差比关系)。可利用其中一个港口(主港)的逐日高、低潮的潮时和潮高预报,通过它们的差比关系推算另一港口的潮汐. 附港(Secondary port):根据与主港的差比关系来推算潮汐的港口。,.使用注意事项 (1)潮汐表中所给的潮时为当地使用的标准时。 (2)潮高单位为厘米(cm)。 (3)求实际水深时,必须注意潮高基准面(TD)与海图深度 基准面(CD)是否一致。若两者不一致,应予以修正。 (4)潮汐表的预报误差及水文气象对潮汐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中

13、国沿岸主港的预报潮时的误差在2030min以内,潮高误差在2030cm以内,对于一些位于感潮河段中的主港预报潮高与实际水位相差较大。下列情况可能出现较大误差: 1)有寒潮、台风或其他天气急剧变化时,水位随之发生特殊变化,潮汐预报值将与实际出入较大。寒潮常常引起“减水”,夏秋季节受到台风侵袭的地区(尤其是闽浙沿海)常常引起较大的“增水”。 2)处在江河口的预报点,每当汛期洪水下泄时,水位急涨,实际水位会高于预报值很多。 3)南海的日潮混合潮港,因高潮与低潮常常有一段较长的平潮时间,预报的潮时有时会与实际差1小时以上,但这对实际使用影响不大,所报时间的潮高仍与实际比较相符。 4)潮流预报表的站位分

14、为两种情况,一是往复流性质的站位,的转流;二是回转流性质的站位。,二、利用中版潮汐表推算潮汐 1.求主港潮汐 主港高、低潮的潮时和潮高,以及部分主港的每整点时刻的潮高,直接按日期查潮汐表的主表求得。注意船时与表列标准时是否一致。 例1求1984年10月1日大连港潮汐。 解:潮汐表第一册的封里找得大连港为主港,其潮汐预报刊 于10页;10月1日的潮汐资料为: 高潮时 0200 1411 高潮潮高 317 239 低潮时 0832 2048 低潮潮高 089 051 注意:若船时与表列标准时不一致,应将求得的潮时修正到相应的船时。,2.求附港的高、低潮时和潮高 (1)差比数法 根据附表中附港相对于

15、其主港的高潮时差、低潮时差、潮差比和改正值(统称为差比数)求附港的高、低潮时和潮高 。 高(低)潮时差=附港高(低)潮时主港高(低)潮时 附港高(低)潮时主港高(低)潮时高(低)潮时差 潮差比对半日潮港,是指附港的平均潮差与主港的平均潮 差之比;对日潮港,是指附港的回归潮潮差与主港回归潮潮差之比。 改正值使用潮差比由主港潮高计算附港潮高时,若附港基准面不是用主港基准面确定的,需要对附港潮高加以订正,使之变为从附港基准面起算。此订正数就是表列的改正值。 附港的高(低)潮潮高可用下式求得:,附港高(低)潮高主港高(低)潮高(主港平均海面主港 平均海面季节改正)潮差比(附港平均海面附港平均 海面季节

16、改正) 某一季节的平均海面由于受天气状况、海洋水文和海洋动力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与表中给出的平均海面可能略有差异。 平均海面季节改正就是用以将表列平均海面改正到当月的平均海面。附表中列有“平均海面季节改正值”表。 例2求1992年2月8日铜沙潮汐。 解:因在封里的主港表中未列铜沙港名,因此铜沙为附港。从附表查得铜沙的差比数及相关资料如下: 铜沙的港口编号(No.):5012,其主港为吴淞,吴淞的编号(No.):5006;,高潮时差:0157,低潮时差:0221; 潮差比:1.21,平均海面:铜沙260,吴淞202(核查主表中的吴淞“潮高基准面”与附表所列的吴淞“平均海面”一致); 根据主、附港编

17、号从“平均海面季节改正值”表中分别查得吴淞和铜沙2月的平均海面季节改正值均为25(单位:cm)。则经季节改正后的铜沙平均海面为:260(25)235 吴淞为202(25)177。 求主港潮汐,然后计算附港铜沙的潮汐。计算格式如下: 高潮时 低潮时 吴淞06491958 11560016(9/2) )潮时差 0221022101570157 铜 沙04281737 09592219,低潮高 高潮高 吴淞 072066 328 272(9/2) )改正后的MSL主港 177177 177 177 主港半潮差105111 151 095 )潮差比 1.21 1.21 1.21 1.21 附港半潮差1

18、27134 183 115 )改正后的MSL附港 235 235 235 235 铜沙 108101 418 350 当主、附港的平均海面季节改正均不大时,可不必进行这一改正,而直接用差比数栏中的改正值求得附港的潮高,即: 附港高(低)潮高主港高(低)潮高潮差比改正值,对于例2,若用改正值计算,从附表查得铜沙的改正值为16,计算如下: 低 潮 高 高 潮 高 吴 淞072 066 328 272(9/2) )潮差比1.21 1.21 1.21 1.21 087 080 397 329 )改正值 16 16 16 16 铜 沙 103 096 413 345 可见,尽管主、附港的平均海面季节改正

19、为25,数值不算小,但所求结果仅相差5cm。因此,当主、附港的平均海面季节改正均不大时,用改正值求附港的潮高也能有较满意的结果。,()潮信资料法,利用附表给出的各港口的潮信资料,可以大致估算该港口的潮汐。附表中的潮信资料包括:平均高潮间隙(MHWI),平均低潮间隙(MLWI),大潮升(S.R.),小潮升(N.R.)和平均海面。)高、低潮时估算 高潮时格林尼治月中天时MHWI 高潮时格林尼治月中天时MLWI 或者根据月中天平均每天约推迟50min的特点,按阴历日期先行估算当天的月中天时刻,然后用所求月中天时近似代替格林尼治月中天时,然后再求高、低潮潮时。所以: 月上中天时(阴历日期)00 h50

20、m)12 h00m 24 h00m (15阴历日期) 00 h50m 而下半月某日的月上中天时可用下式估算: 月上中天时(阴历日期16) 00 h50m ) 12 h00m 初一前的天数 00 h50m,注意:对于半日潮港,应分别求出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潮时,其间隔时间为12 h25m 。并注意若计算结果大于24 h ,则应减去24 h50m或12 h25m 。 )高、低潮高估算 从大潮到小潮的平均间隔约为7天,高潮潮高 H HW可根据大潮升和小潮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即 H HW S.R (S.R N.R) (阴历日与最 近的大潮日间隔天数)/7.5 (S.R N.R)/7.5是每天的高潮潮高

21、变化量。 低潮高近似为MSLR/2,半潮差R/2近似为H HW MSL,所以,低潮高( H LW )可用下式求得: H LW 2MSL H HW 用潮信资料求港口的潮汐信息用的较少。用潮信资料估算潮汐比用差比数法计算的误差大,潮信资料法一般仅用于只知道潮信资料时,如利用航用海图上的潮信资料概略估算航行海区的潮汐等。,3.求任意时的潮高和任意潮高的潮时,求任意时潮高和任意潮高的潮时的方法一般有: ()查表内插法:如果潮汐预报表中列有整点时刻的潮高预报,则可近似将相邻整点潮高之间的高度变化看成线性变化,用线性内插法求得期间任意时的潮高或某一潮高的潮时。 ()公式法 )求任意时的潮高 在整个潮汐周期

22、内,潮汐涨落的速度是变化的。为求得相邻的高潮与低潮间任意时的潮高,通常我们将潮汐的涨落运动视为简谐运动,近似于余弦曲线。高、低潮时分别为THW、TLW,落潮时间为THW TLW ,高、低潮高分别为HHW、H LW,潮差R HHW H LW 。作出如下的潮汐变化的余弦曲线。,设半径与轴正向的夹角为 ,则当位于曲线的高潮点,T等于高潮时,为;当位于平均海面时,T位于高、低潮时的中间,即(T- THW )/( TLW - THW )1/2,为 90;当位于曲线的低潮点,T等于低潮时, (T- THW )/( TLW - THW ),为180;而当位于任意潮面时,T介于高、低潮潮时之间:,以轴与平均海

23、面的交点为圆心,半潮差(R/2)为半径作辅助圆。这样,与轴的垂线与圆周相交,作半径通过此交点,则半径与轴的夹角随着点的变化而变化。,以上公式是以高潮为基准导出的计算公式。若以低潮为基准,任意时刻T的潮高t可由下式求得:,例4求1992年2月8日铜沙t1200的潮高Ht。 解:由例知铜沙该日潮汐为: 0428 108;0959418;1737 101;2219350 利用09591737的落潮曲线以高潮为基准计算T1200的潮高Ht:,2)求任意潮高的潮时 方法1 以HW为基准,已知任意时潮高Ht,则高潮潮高HHW与Ht之差,例4求1992年2月8日午前铜沙潮高达到3m的潮时T。 解:按题意及上

24、例的计算,午前铜沙潮高涨到3m的潮时只能在04280959之间发生,因此,利用该涨潮曲线以HW为基准求T。,()图解法,根据计算公式设计的诺模图,如我国潮汐表中介绍的“等腰梯形图卡”,求任意潮时潮高的“查算盘”,英版潮汐表中介绍的“求任意时潮高图”等,都可以用来求取任意潮时及潮高。,三、潮汐推算的应用,.求实际水深 如由图所示,海图上标注的水深是海图深度基准面(C.D)到海底的距离,为求某地某时的实际水深,必须求出该地当时的潮高Ht。潮高是由潮高基准面(T.D)向上计算到当时潮面的。因此,当C.D与T.D一致,用下式计算实际水深: 实际水深海图水深 Ht 若两者不一致时,由于C.D和T.D的数

25、值均是由MSL为基准给出的,所以可用下式计算实际水深:,实际水深海图水深 Ht (CDTD),例某港C.D2.4m,T.D2.2m,如果进港航道的海图水深最浅为7m,要求保留富裕水深0.7m,某船最大吃水9.5m,问潮高至少是多少才可安全通过航道? 解:安全通过航道时要求的最小所需水深为: 最小所需水深最大吃水富裕水深 9.5m0.7m10.2m 最小实际水深海图水深最小潮高Hmin(C.DT.D) Hmin(2.42.2)Hmin7.2 最小潮高 Hmin10.27.23m,2根据测深仪测得的水深求海图水深,测深辨位时,用回声测深仪测得某地的水深后再求出相应的海图水深,与海图上标注的水深进行

26、比较来辨认船位。回声测深仪所测的水深是船底到海底的水深。 实际水深测深仪水深吃水 当潮高基准面与海图基准面一致时,则: 海图水深实际水深潮高 测深仪水深吃水潮高 当潮高基准面与海图基准面不一致时: 海图水深实际水深潮高(C.DT.D) (测深仪水深吃水)潮高(C.DT.D),3通过架空输电线或江海大桥下的航道,净空高度:是指航道上平均大潮高潮面(或江河高水位)至输电线或大桥最低处的垂直距离。,而平均大潮高潮面至潮高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大潮升,它可由潮汐表中的“差比数和潮信表”或航用海图上的潮信资料中查得。由右图可以看出,通过架空输电线或大桥下的航道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主桅高富裕高度潮高(

27、C.DT.D) 净空高度大潮升 )吃水富裕水深海图水深潮高(C.DT.D) 即: 吃水富裕水深海图水深 (C.DT.D) 潮高净空高度 大潮升(主桅高富裕高度) (C.DT.D),例8某港航道上的海图水深最浅为8m,航道上桥的净空高度为18m,大潮升4.5m。我船最大吃水9.5m,水线上最大高度为18.5m,要求保留富裕水深0.7m,富裕高度0.5m。问我船在潮高为多少时可以安全通过航道和桥梁? 解:根据公式,安全通过航道和桥梁时的最小潮高Hmin和最大潮高Hmax分别为: Hmin 吃水富裕水深海图水深 9.50.782.2m Hmax 净高大潮升(主桅高富裕高度) 184.5(18.50.

28、5)3.5m 所以,安全通过航道和大桥时的潮高H应满足 2.2mH3.5m,4.实际灯高、山高的计算,灯高:从平均大潮高潮面至灯塔灯芯的距离。 中版海图上的山高是从“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当地平均海面起算到山顶的距离。 英版海图上的山高是从平均大潮高潮面或平均高高潮面起算 。 实际灯高图注灯高大潮升(S.R)当时潮高Ht实际山高图注山高(英版)大潮升(S.R)当时潮高Ht 实际山高图注山高(中版)平均海面(MSL)当时潮高Ht (当C.D和T.D面不重合时要进行修正),第三节英版潮汐表与潮汐推算,一、英版潮汐表 1.潮汐表出版情况 英版潮汐表(ATT:Admiralty Tide Table

29、s)共四卷。每年出版,当年使用,刊有世界各主要港口的潮汐资料。各卷包括的地区范围可查阅各卷封底的界限图。 第一卷书号为NP201,英国、爱尔兰及英吉利海峡 港口; 第二卷书号为NP202,欧洲、地中海和大 西洋; 第三卷(书号为NP203,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包括潮流预报表; 第四卷书号为NP204,太平洋,包括潮流预报表。 各卷潮汐表的副封里印有本卷范围内的地区及时区(Areas and Time Zones)界限图。 2.各卷主要内容 (1)主港的潮汐预报(主表)。预报主港每日高、低潮时和潮高。潮高以米(m)为单位,它是从当地最新版的最大比例尺的英版海图的深度基准面起算。各港潮时采用当地标准

30、时。 有的表中在主港的潮汐预报前附有一张本港的平均大潮和小潮曲线图(MEAN SPRING AND NEAP CURVES),可用于求取本港的任意时潮汐;,(2)潮流预报表(VOL 1、2中无此部分)。 (3)预报附港潮汐的潮时差和潮高差表(Time & Height Differences for predicting the tide at Secondary Ports)(简称附表)。表中列出附港及其主港(用黑体字印出主港名)的编号(No.)、主港潮汐资料的页码(page)、港名(place)、附港经纬度(Lat.,Long.)、附港相对于主港的潮时差(Time Differences)

31、、潮高差(Height Differences)和平均海面(M.L.)。奇数页下方印有主、附港的平均海面季节改正(Seasonal Changes in Mean Level)。 (4)调和常数(Harmonic Constants)。 (5)用以预报潮流的调和常数(Harmonic Constants for Tidal Streams)。 (6)主港索引(INDEX TO STANDARD PORTS)和地理索引(GEOGRAPHICAL INDEX )表。 前者列出本卷的主港名及其预报潮汐的页码,后者列出本卷的所有港名及其编号,其中,主港名用黑体字印刷。本索引主要供查找附港的编号用,按此

32、编号可在PART II中查取该附港的有关资料。 (7)其它资料:有前言、用法说明及辅助用表等。,二、用英版潮汐表推算潮汐,二、用英版潮汐表推算潮汐 1求主港潮汐 用英版潮汐表求主港潮汐的方法与用中版潮汐表求主港潮汐的方法相同。 2求附港潮汐 求附港潮汐,需利用潮汐表的附表,从附表中查得附港对应其主港的潮时差(Time differences)和潮高差(Height differences)以及当月的主、附港的平均海面季节改正(Seasonal changes in mean level),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附港的潮时和潮高。 附港潮时主港潮时潮时差 附港潮高(主港潮高主港平均海面季节改正) 潮

33、高差(经内插)附港平均海面季节改正 *主港高(低)潮高主港平均海面季节改正是将该日的主港高(低)潮高换算到不考虑季节变化因素的该日平均高(低)潮高,以与潮高差(平均值)相对应。进行潮高差内插时,也应使用这一经季节改正换算后的主港潮高,不要直接用查表所得的主港潮高。*,()潮时差的内插法 在英版潮汐表中,若给出的是对应于主港平均高潮(MHW)和平均低潮(MLW)的潮时差(对于半日潮港)或者给出的是对应于主港高高潮(HHW)和低低潮(LLW)的潮时差(对于日潮港)。则可直接用表列潮时差求取附港潮时。但若附表中给出的是对应于主港某特定高、低潮时的潮时差时,当查得某天的主港高、低潮时与附表有较大差异时

34、,则须对表列潮时差内插修正到对应当天主港高、低潮时的潮时差,然后才能用于求附港潮时。,潮时应用线性内插的方法求出潮时差。内插方法有如下两种: )计算法,)图解法,()潮高差的内插法 各卷在附表中,用黑体字给出主港的MHWS、MHWN、MLWN、MLWS值(对于半日潮港)或者MHHW、MLHW、MHLW、MLLW值(对于混合潮或日潮港)。 在附港数据栏内给出对应于主港上述值的潮高差。因此,当查得某天的主港高、低潮高与它们有差异时,则须对表列潮高差进行线性内插或外推,求得对应于主港当天高、低潮高的潮高差。然后用公式计算附港的潮高。 内插方法如下: )计算法(对于半日潮港),*若要求取高潮的潮高差,

35、必须用对应平均大潮高潮(MHWS)和平均小潮高潮(MHWN)的潮高差进行插值;若要求取低潮的潮高差,必须用对应平均大潮低潮(MLWS)和平均小潮低潮(MLWN)的潮高差进行插值。 例2根据下列主、附港的潮汐资料计算当天附港的潮高差。,解:由主港潮汐知,对应主港高潮高5.3m的潮高差(DH5.3)为: 0.15m 对应主港高潮高5.0m的潮高差DH5.0为0.06m 对应主港低潮高1.0m的潮高差 DH1.0 为: 0.11m 对应主港低潮高1.1m的潮高差 DH1.1为0.12m. 对于混合潮港,将上述各计算公式中的MHWS、MHWN、MLWN、MLWS值分别用MHHW、MLHW、MHLW、M

36、LLW值代替即可。日潮港,也即在附港潮高差数据行中的MLHW、MHLW栏下标记为“”者,则用下列公式计算潮高差:,例根据所列主、附港的潮汐资料,求7月14日附港的潮高差。 解:主港高潮高为1.2m,低潮高为0.7m,属于全日潮港。高潮潮高差DHHW为:,低潮潮高差DHLW为:,)图解法 求解方法与求潮时差类同。,()求解附港潮汐的具体步骤 )由地理索引(Geographical Index)查附港编号。 )根据附港编号,从附表(PART II)中查得下列数据: a附港所属的主港名、主港编号与主港潮汐预报资料的页码; b潮时差、潮高差及与之对应主港的各潮面等; c主、附港的平均海面季节改正,根据

37、主、附港的编号及月份从“平均海面季节变化表”中查得,如有必要,进行内插。 )根据主港潮汐预报资料的页码从PART I中查该主港的潮汐。 )内插或外推求得与主港潮高相适应的潮高差,如有必要,内插求得与主港潮时相适应的潮时差。 )按公式计算附港潮汐。 *潮高差内插必须用不考虑季节变化因素的主港潮高。对于半日潮港,在一个太阴日中应该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如求出的附港潮汐没有满足这一条件,应检查主港的上一天的晚潮(对于附港潮时差为“”的情况)或者下一天的早潮(对于附港潮时差为“”的情况),看其能否在加上潮时差后成为当天的附港潮时,如是,应计算出其对应的潮高。,. 用“求任意时潮高图”求任意潮时及潮高,

38、第四节潮流推算,潮流与潮汐是同时发生的。潮流变化的周期与潮汐周期也大致相同。潮流的流速与潮差成正比,大潮时潮差最大,流速也最大;小潮时潮差最小,流速也最小。潮流分为往复流(Reversing tidal stream)和回转流(Rotary tidal stream)两种。 一、往复流及其推算 往复流:在海峡、河道、港湾和沿岸一带,由于受地形影响,潮流以相反的两个方向交互流动(流向相差180)。涨潮时,海水涨潮流:涨潮时,海水从外海向内海流动,称为涨潮流 落潮流:落潮时,海水从内海向外海流动,称为落潮流。 转流:潮流由涨向落或者由落向涨的变化,即潮流流向发生约180变化时,流速接近于零,也称平

39、流或憩流(英文统称Slack water),其中间时刻,称为转流时间(Slack time)。,(1)往复流的流向、流速在海图上的标注 往复流的海图标注:往复流的海图图式以带羽的箭矢表示涨潮流的流向,不带羽尾的箭矢表示落潮流的流向。在箭矢上标注的数字表示流速(kn),仅注明一个数字的是指当地大潮日的最大流速;若注明两个数值,则分别表示小潮日和大潮日的最大流速。 (a)为涨潮流,流向090,其中,左图表示大潮日最大流速为2.5kn;右图表示小潮日最大流速为1.5kn,而大潮日最大流速为2.8kn。(b)为落潮流,流向270 。,2)往复流的类型 与潮汐类型一样,往复流也分为半日潮、混合潮和日潮型

40、三类。 往复流的推算 ()根据“潮流预报表”推算当时的流向、流速 中、英版潮汐表中都包含某些水域的“潮流预报表”,表中列出日期和每天的转流时间(SLACK Time)、最大流速(MAXIMUM Rate,以“节”为单位)及其发生时间(Time)。最大流速前的“”、“”号表明了该最大流速发生时的流向,每页表上都注明“”、“”号所代表的潮流流向。“潮流预报表”中如无特殊说明,则不包括可能存在的海流。海流与潮流不同,在一定期间,海流的流向、流速均较稳定,且流速一般不大,但它的存在,会对潮流的流向、流速产生影响。,例根据摘录的某地7月16日的潮流资料,求0600的流向、流速。 解:根据转流时间、最大流速及其发生时间、“”、“”号表示的流向等数据作出当天潮流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由曲线图可得该地该日0600的流向为293o、流速约为1.5Kn。,同样,也可用计算法求任意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