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本问题.ppt_第1页
哲学基本问题.ppt_第2页
哲学基本问题.ppt_第3页
哲学基本问题.ppt_第4页
哲学基本问题.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哲学的基本 问题,是思维与存 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一、哲学基本问题 二、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哲学派别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由来,原始人的做梦和现实的矛盾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脑体的分离 学术上: 古希腊哲学家巴曼尼德提出的“作为思想和思想对象是同一件事情。”哲学的真正起点是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斯的哲学。“唯有在,无不在”,哲学主题的转换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阶段:崇拜世界的阶段或者叫ontology(本体论)阶段 第二阶段:崇拜上帝的阶段或者叫神学阶段(theology) 第三阶段:崇拜心灵的阶段或者叫(epistemology) 第四阶段:崇拜语言的阶段或者叫语言哲学阶段 Langua

2、ge philosophy,中国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先秦至两汉的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 魏晋至隋唐的有无之辨、形神之辩 宋元至明清的理气之辩和心物之辩,“存在”,Being,是动词to be 的分词,to be 意指to exist,to have existence.从而,being意指having existence,此时being为名词,其实质意义等于that which exist,that has existence. real being 实有的存有 ideal being 观念的存有 Logical being 逻辑的存有,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

3、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何者为本原,何者为派生?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哲学的本体论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三大基本形态 (2)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形态,(1)唯物主义三大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共性是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把精神看作是物质的派生物. 把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本原.,泰勒斯:水是世界的本原,阿拉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约在前570年),无限者是世界的本

4、原,阿拉克西米尼(Anaximenes,鼎盛年约在前546/5年),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火是世界的本原,得谟克利特,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中国古代,五行说:金、木、水、火、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共性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主要包括:,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共性: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和基础。,贝克莱(Berkeley,1685

5、年1753年),西方哲学史上被称为近代主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个人简介,生于爱尔兰,15岁进入都伯林的三一学院学习,22岁当选为都伯林三一学院的初级研究员。24岁出版第一部名作视觉新论,25岁出版其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知识原理,使年仅25岁的贝克莱永远当之无愧地标名于欧洲和世界名哲的行列之中。36岁重返都伯林三一学院获文学和神学博士学位,并就任高级研究员。不久去美洲进行传教活动,试图在新大陆创办一所圣保罗神学院,被称为“百慕达计划”,失败后回国升任爱尔兰克罗因教区主教,1753年死于牛津。,存在就是被感知,在贝克莱看来,一切物质的客观存在,即人所认识的东西,都是人的感觉经验。如果离开了感觉经验,

6、一切的客观事物都是不存在的。贝克莱曾这样指出:“我看见这个樱桃,我触到它,我尝到它它是实在的。我肯定说,樱桃不外是感性的印象成为各种感官所感受的表象的结合。”他还指出:“天上的雷露风雨,地下的花木鸟兽,总而言之,构成宇宙的万物离开精神就不能存在万物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认识,可见,如果它们确实没有被我所感知,或者不存在于我的心中或其他被创造出来的精灵的心中,那么,或者它们根本不存在,或者存在于某种永恒精灵的心中”,贝克莱的错误,贝克莱实际上把人的感觉经验与人的感觉经验的对象混为一谈。贝克莱整个哲学的核心就是肯定感觉经验的实在性和否定客观物质的存在。与贝克莱同时代的唯物主义者狄德罗把贝克莱比作一架

7、“发疯的钢琴”,但他也痛心的承认:“这种体系虽然荒谬之至,可是最难驳倒,说起来真是人类智慧的耻辱,哲学的耻辱。”,物是感觉经验的复合,宋朝陆九渊,吾心即宇宙 心即理,明朝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下,全书卷三页二十七,惠能的主观唯心主义,神秀的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的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客观唯心主义

8、,共性:把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看作先于物质世界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本体,认为物质世界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形式。,毕达哥拉斯,“数”是世界的本原,柏拉图,理念论,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宋朝程朱理学的“理”,朱熹:理气说,理在气先,问题:,哲学唯心主义是纯粹的“胡言乱语”吗?唯心主义者简直是不可理喻的“疯子”吗? 辩证唯物主义是如何看待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的?,“时间先在性”唯物主义,是对经验事实(包括科学事实)的陈述,即表述经验对象之间在时间序列中的先后顺序。 对于这个问题,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就存在论的意义来说,自然界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因而“物质”

9、是“意识”的“本原”; 就认识论的意义来说,客观世界先于人的意识内容而存在,因而“客观世界”是“意识内容”的“本原”。这种回答,不仅符合人类的经验常识,而且不断地被科学所证实。,“逻辑先在性”唯心主义,所陈述的并不是事物之间在时间序列中的先后顺序,而是事物之间在“逻辑”上的“优先地位”。显而易见,相对于“时间先在性”问题,“逻辑先在性”问题是难于理解的,它需要辩证的思维方式。,“逻辑先在性”的两种情况,1. “自在”意义上的逻辑先在性: 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现象在“逻辑”上具有优先地位,即事物的本质决定事物的存在(如俗话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事物的本质决定事物自身的产生、演化和灭亡。

10、如柏拉图之所以“野蛮地”(列宁语)把“理念”与“事物”割裂开来,认为“理念”是“事物”的“原型”,而“事物”不过是“理念”的“摹写”,其根源就在于柏拉图歪曲地“夸大”了本质对现象的“逻辑先在性”。,2.“自为”意义上的逻辑先在性,在主客体关系中,以“我”为前提。 如你要欣赏音乐,你就要有能够欣赏音乐的耳朵,如果你不懂音乐,再美妙的乐曲也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 同样,如果一个人没有相应的医学知识,X光片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张黑白相间的图片,而不具有任何诊断价值。,列宁的批判,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是魔鬼,只不过一个是红鬼,一个是绿鬼罢了。 虽然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同时

11、也展示了一种超越常识的哲学思考的魅力,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的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在那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认识论根源。,问题:,为什么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认识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如果把人的认识曲线上的某个片断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大

12、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由于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案例: “命”误贪官,讨论: 1、什么是金钱拜物教和权利拜物教?你是如何看待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的? 2、宿命论错在何处?你能作一简要分析吗?,2.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世界是否可知? 哲学的认识论问题 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2.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都主张世界可知,不可知论者的代表,彻底的不可知论者休谟 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康德,3.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Dialect),原意指在辩论中揭示并克服对方议论中的矛盾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