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五十)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五十)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五十)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跟踪检测(五十)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1(2015临沂模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挤孔子,别立褒贬”。下列属于该“某人”观点的是()a“天下为主,君为客”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d“仲尼虽圣,效之则颦”2“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a工商皆本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 d减轻人民负担3(2015景德镇质检)明末清初顾炎武抨击当时知识分子“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弄得“股肱惰而百事荒,

2、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此思想不包含()a感叹时局动荡 b不满“空谈误国”c反对君主专制 d强调“实干兴邦”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5(2015重庆模拟)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

3、阐述()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 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 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a bc d6(2015天津南开区二模)下列话语与“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最不相符的是()a“君子和而不同”b“君子忧道不忧贫”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二、非选择题(根据分值定要点,依据材料找答案)7(22分)(2015泰安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

4、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 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6分)

5、(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8分)答 案1选d李贽离经叛道,大胆挑战传统思想,反对盲从孔子,肯定农民起义,赞颂男女自由恋爱,在封建社会时期这种思想为统治阶级所不容,被称为“狂悖乖谬,非圣无法”。a项是黄宗羲的思想,b项是顾炎武的思想,c项强调实践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b、c三项错误;d项反对盲从孔子,符合李贽的思想,正确。2选c本题要准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黄宗羲的主要意思是必须除去民间的陋习恶俗、蛊惑、奢侈等不良行为,否则“不可使富也”,据此可选c项。3选c顾炎武抨击当时知识分子不学习考证儒家经典,不关

6、注社会事务,最终导致明朝灭亡,可见顾炎武在感叹时局动荡的同时,批评理学家“空谈误国”,实际上是强调“实干兴邦”的重要性,体现了a、b、d三项;材料中顾炎武对明朝灭亡原因的分析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的内容,故选c项。4选a本题要与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的诉求是进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b项不能体现“异质”,c项说法不正确,d项夸大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影响。5选d王夫之“气”为世界本源,与朱熹天理观的哲学基础不同,故错误;“气为理之先”强调“气”的第一性,具有唯物精神,故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其主张的实用性,故错误;材料说明天理必须依据人欲,故正确,

7、d项符合题意。6选b君子忧道,道指代宋明理学中的“理”,理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三纲五常,强调等级,主张灭人欲,不利于社会和谐,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故排除。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信息逐层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从理学出现的时代背景与其作用等角度分析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可通过对二者思想内涵的对比中归纳得出;第二小问,应从它们各自的社会影响中分析得出。第(3)问,首先应明白设问的含义,即李贽的思想不能广泛传播,其次再分析原因,即结合明朝后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进行阐述。答案:(1)影响: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和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的日益僵化压制了思想进步。原因:吸收了佛、道因素;提出三纲五常是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2)相似: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