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ppt_第1页
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ppt_第2页
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ppt_第3页
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ppt_第4页
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本章主要介绍建筑物的类别和防火等级、安全疏散距离、防火间距、建筑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物,其中重点是建筑物的类别和防火等级,其他内容作一般了解。,本章提要,建筑火灾及防火概述,“火”能造福人类,但同时也能带来极大灾难。 本课程重点研究的是建筑火灾。 建筑火灾对人类有害,为避免、减少火灾发生,我们就必须研究它的发生、发展规律,总结火灾教训,进行防火设计,采取防火技术,防患于末然。,建筑火灾及防火概述 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为使大家对建筑火灾有个初步了解,我们从国内外数百个火灾案例中筛选了一些火灾案例,以便使大家了解火灾发生发展过程,了解火灾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概况及我们应

2、吸取的教训,从而提高我们对防火重要性的认识。 为叙述方便我们将每起火灾按照建筑概况、火灾发展情况及主要经验教训三个标题概要介绍。,建筑火灾及防火概述 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1哈尔滨天鹅饭店火灾,旅 馆 火 灾,建筑火灾及防火概述 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1.哈尔滨天鹅饭店火灾 1.1建筑概况 天鹅饭店是11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标准层面积为1200m2。设两座楼梯、四台电梯,走道采用石膏板吊顶。,旅 馆 火 灾,建筑火灾及防火概述 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1.2火灾发展情况 1985年4月9日,住在第11层16号房间的美国客人,酒后躺在床上吸烟引起火灾。由于火灾发生在午夜,待肇事

3、人被烟熏火燎惊醒逃出起火房间之后,才发现火灾。由于火灾发现的时间晚,又没有组织及时的扑救,有6个房间被烧毁,12个房间被烧杯,走道吊顶大部分被烧毁。火灾中,10人死亡,7人受伤;受灾面积达505m2,经济损失25万余元。,旅 馆 火 灾,建筑火灾及防火概述 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1.3主要经验教训 (1)该饭店大楼设计上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由于某种原因,在消防安全设施极不完善的条件下强行开了业。 (2)采用的塑料墙纸,经火灾后试验,这种墙纸燃烧快、烟尘多、毒性大。 (3)饭店大楼由于管道穿过楼板的孔洞没有用水泥砂浆严密堵塞(施工缺陷)。 (4)楼梯设计不当。把防烟楼梯间设计成普通楼梯间,

4、致使烟气窜入,使人员失去逃生通道,导致掺重的伤亡事故。,旅 馆 火 灾,建筑火灾及防火概述 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2. 东京新日本饭店火灾 1982年2月8日,日本东京赤扳闹市区的新日本饭店发生火灾。东京消防厅在3时39分接警后,先后调集了各种消防车120辆和两架直升飞机前往扑救,经过9个小时的救火,于中午12时36分将大火扑灭。饭店第9层、第10层(面积达4360m2)的装修、旅馆各种家具、陈设等基本烧毁,死亡32人,受伤34人,失踪30多人。,旅 馆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2.1 建筑概况 新日本饭店于1960年春建成,地上10层,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为46690m2,

5、容纳3575人,饭店原设置了自动火灾报警装置,在开业后,以防止误报、吵醒旅客为由,饭店擅自改为手动式,以致起火后未能及时报警,酿成大灾。,旅 馆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2.2 火灾发展情况 这次火灾是由于住在9楼客房的一位英国玩具推销员酗酒后躺在床上吸烟引起的。,旅 馆 火 灾,建筑火灾及防火概述 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23主要经验教训 (1)饭店不重视消防安全,消防设备极不完备。 (2)该饭店原设置有自动火灾报警系统,擅自将自动火灾报警系统改成手动式,导致火灾发现晚,未能及时报警。 (3)饭店服务人员不懂消防知识,对室内消火栓等简易灭火器材的使用缺乏实际训练,不能把火灾扑

6、灭在初起阶段,这是较普通的现象,应引以为戒。 (4)饭店的每个房间应有本层的疏散路线、出口平面示意图,走道及拐角处均应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旅 馆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3 韩国汉城大然阁旅馆火灾 1971年12月25日,韩国汉城大然阁旅馆,由于2层咖啡馆液化石油气瓶爆炸起火,从起火层烧到顶层,建筑内装修、家具、陈设等全部烧光,死亡163人,伤60人,经济损失严重。,旅 馆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3.1 建筑概况,旅 馆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33主要经验教训 (1)关键部位未设防火门. (2)开敞坚井大楼内的空调竖井及其它管道竖并都是开敞式的, (

7、3)楼梯间设计不合理 楼梯问加快了竖向的火灾蔓延。 (4)不应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 。,旅 馆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4 .1 巴西焦玛大楼火灾 1974年2月1日上午,巴西圣保罗焦玛大楼发生火灾,造成179人死亡,300人受伤,经济损失300余万美元。,办 公 楼 火 灾,建筑火灾及防火概述 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办 公 楼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42火灾发展情况 1974年2月1日上午8:50,第12层北侧办公室的窗式空调器起火。窗帘引燃房间吊顶和可燃隔墙,房间在十多分钟就达到轰燃。,办 公 楼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43主要经验教训 焦玛大楼

8、火灾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极大的经济损失,设计工作者应从中吸取教训。 (1)楼梯间设计不当,是造成众多人员伤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2)焦玛大楼火灾失去控制的重要原因,在于消防队员无法达到起火层进行火灾扑救。,办 公 楼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3)焦玛大楼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建筑,但隔墙和室内吊顶使用的木材是可燃的。 (4)火灾时因消防设备不足,缺少消防水源,导致火灾蔓延扩大。 (5)狭小的屋顶面积,不能满足直升飞机救人的要求,是这次火灾暴露的又一个教训。,办 公 楼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5.1 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火灾 1989年3月1日零时许,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9、塔楼的宴会厅发生火灾,大火燃烧了2h以上,经济损失20余万元。,办 公 楼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52建筑概况,办 公 楼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53火灾发展情况 54主要经验教训 (1) 钢结构防火涂料经受住了火灾的考验,是可靠的,可以推广采用。 (2)大楼在整个施工阶段,尤其进入室内装修阶段必须加强安全制度的实施,不能松懈麻痹。 (3)施工用的电缆、电线严禁损伤,损坏,必须严格管理,防止发生事故。,办 公 楼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6.1 沈阳商业城火灾 1996年4月6日凌晨1时57分左右,号称亚洲第一、中国之最的沈阳商业城发生了火灾,损失严重,

10、创建国以来全国商场火灾的最高记录。,商 场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62 建筑概况,商 场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63主要经验教训 (1)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一级耐火建筑,是具有充分的耐火能力的。 (2)沈阳商业城设有一流的自动报警、自动喷淋、防火卷帘、防火防盗监控装置。然而这些先进的设备在火灾时没有发挥作用,以致大火成灾。 (3)沈阳商业城于1991年12月28日开业,是在没有得到消防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的情况下强行开业的。 (4)商业建筑设计中庭,可以使顾客赏心悦目,豪华大方。但如果设计、使用不当也会助长火势的蔓延。,商 场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7.

11、1 北京玉泉营环岛家具城火灾 1998年5月17日,北京玉泉营环岛家具城发生火灾。火灾从家具城的北厅烧起,由于未做防火分隔,导致17000m2的家具城全部烧毁,直接经济损失为2087.7万元。,商 场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72 建筑概况 玉泉营环岛家具城是大空间建筑,内部末设置防火分区及防火分隔物。,商 场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73火灾发展情况 经鉴定,这起火灾是由电铃线圈过热引燃周围可燃物而引发的。线圈首先烤燃了其外 而包裹的牛皮纸、塑料布及底座,火星落到沙发上,引起快速燃烧。由于展销的家具密 集,造成火灾迅速扩大。由此可见,低劣的电气产品的严重危害。,商 场

12、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74主要经验教训 (1)对大型建筑空间防火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大空间火灾的特殊性重视不够。 (2)对钢结构防火保护设计重视不够,耐火极限不符合规范要求。 (3)消防设备不配套,未设事故备用电源;火灾发生时,火灾报警设备尚未安装;自动洒水灭火系统虽然已经安装,但因没有事故电源,正常供电停止后不能工作,被火灾烧毁。,商 场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8 唐山林西商场火灾 81火灾发展情况 1993年2月14日下午l时15分左右,唐山市东矿区的林西百货商场发生火灾。商场为三层建筑,营业面积为2980m2。火灾是由于建筑物改造过程中违章进行电焊溅落的火星引

13、燃了海绵床垫引起的。,商 场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82主要经验教训 (1)商场违章装修是引发火灾的直接原因。 (2)商场无防火、防烟分区是造成人员严重伤亡的重要原因。 (3)出入口数量不足,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之一。,商 场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9 香港大生工业楼火灾 1984年9月11日7时21分许,香港大生工业楼8层的一家塑胶厂发生重大火灾。大火从8层楼烧到16层(顶层),直至14日凌晨3时46分才被扑灭,前后共连续焚烧了68个小时,损失1000万港币以上被称为“破记录的长命大火”。,工 业 建 筑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据专家们分析,这场火灾

14、延烧时间长损失严重,其原因主要有; 原料、成品量大,而且大多是可燃物; 每层面积大,没有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 竖向管井(如管道并、电缆并等)没有采取分隔措施,成了火势蔓延的通道 灭火设施太差,自救能力不强。这些教训,在设计中值得吸取。,工 业 建 筑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10 深圳市安贸危险员储运公司清水河仓库火灾 1993年8月5日13时15分左右,深圳市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仓库4号库发生火灾,进而引起爆炸,爆炸又促使火灾扩大蔓延,前后共发生2次大爆炸和7次小爆炸,18处起火燃烧。为扑救火灾,共调用132辆消防车,1000多名消防队员,6日16时左右基本控制了大火,8

15、日22时完全扑灭残火。这场火灾伤亡837人,其中死亡18人,重伤136人,烧毁、炸毁建筑3900m2及大量化学物品,直接经济损失约2.5亿元。,工 业 建 筑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10.1 火灾原因 导致火灾的直接原因是库内将过硫酸铵、硫酸钠等化学危险品混储,由于化学反应而起火成灾。,工 业 建 筑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102主要经验教训 (1)普通物资(丙类固体)库房改储化学危险物品,库房末作相应的改造,末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末增设灭火设备,导致火灾失控。 (2)仓库位于市区,改作危险品库房后,严重威胁城市安全;库房改储化学危险品后,库区防火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16、。 (3)消防设施不配套,不完善,消防水池无水,消火栓水压过低,缺乏基本的灭火器材等,最终造成近年来损失最大的火灾。,工 业 建 筑 火 灾,建筑火灾教训与建筑防火设计,从以上几个火灾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厂几个特点: 末熄灭的烟头、厨房用火及电气着火等是建筑火灾中最主要的火源。 木材、液体或气体燃料、油类、家具纸张等最易被引燃。 办公室、客房、厨房是发生火灾较多的部位。 不做防火分区、防烟措施不当、楼梯开放、吊顶易燃是火灾扩大蔓延的主要原因,总 结,建筑火灾及防火概述 建筑火灾知识,1 可 燃 物 及 其 燃 烧,固体燃烧,液体燃烧,气体燃烧,本 章 内 容,1建筑物的类别和耐火等级 2安全

17、疏散 3防火间距 4建筑防火分区及防火分隔物,1建筑物的类别和耐火等级,燃烧性能指组成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燃烧与否,以及燃烧的难易。按燃烧性能建筑构件分为非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 非燃烧体,指用非燃烧材料制成的构件。非燃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如天然石板材 。,燃烧性能,难燃烧体,指用难燃烧材料制成的构件,或用带有非燃烧材料保护层的燃烧材料制成的构件。难燃烧材料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如抹灰板条 燃烧体,指用燃烧材料制成的构件。燃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

18、用时,立即能起火燃烧或微燃,且火源移走后仍继续燃烧或微燃的材料,如木材等。,耐火极限指建筑构件遇火后能支持的时间。对任一建筑构件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即为该构件的耐火极限,用小时(h)表示。 建筑构件达到上述三个状态之一,就达到了耐火极限。失去隔火作用指具有分隔作用的构件,背火面平均温度达到140,或背火面任意一点温度达到180,或背火面任一点的温度达到220,此时靠近背火面的构件将开始燃烧、微燃或炭化。,耐火极限,建筑物耐火等级 一般而言,一级耐火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顶、砌体墙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二级耐火建筑与一

19、级基本相似,但所用材料的耐火极限可较低;三级耐火建筑为木屋顶、钢筋混凝土楼板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四级耐火建筑为木屋顶,难燃体楼板和墙组成的可燃结构。具体内容详见表1-4所示。,表1 建筑构件耐火极限,表2一般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等级 表3 高层民用建筑构件燃性能和耐火等级,表4 建筑耐火等级及相应构造示例,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原则,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的目的在于根据建筑物不同的用途提出不同的耐火等级要求,力求做到既有利于安全防火,又节约建设投资。耐火等级的选择主要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火灾危险性大小、可燃物多少、建筑高度、疏散及扑救难度等。例如:对于像通信中心大楼、广播电视大楼、政府高级机关

20、办公大楼这样的重要建筑物,由于其功能多,设备复杂、性质重要,发生火灾时经济损失大、人员伤亡多、政治影响坏,所以其耐火等级要选择高一些;而对于像一般普通办公大楼、普通住宅楼等,由于发生火灾时损失小,故其耐火等级可选择低一些。,2 安全疏散,(1)限制使用严重影响疏散的建筑材料 (2)保证安全的避难场所 (3)保证安全的疏散通道 (4)布置合理的安全疏散路线,保证安全疏散的基本条件,安全出口主要有疏散楼梯、消防电梯、疏散门、疏散走道、避难层、避难间等。 安全出口的设置原则是: (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在特殊情况下可设一个安全出口。,合理设置安全疏散设施,疏散楼梯是供人员在火灾紧急

21、情况下安全疏散所用的楼梯。疏散楼梯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在平面上应尽量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或接近两端出口设置,这种布置方式便于进行双向疏散,提高疏散的安全可靠性;或者尽量靠近电梯间布置。 第二,在竖向布置上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畅通。,疏散楼梯,疏散楼梯的形式按照防烟火作用可分为敞开楼梯、防烟楼梯、封闭楼梯和室外疏散楼梯。 (1)敞开楼梯 敞开楼梯是在平面上三面有墙、一面无墙无门的楼梯间,其隔烟阻火作用最差,使用范围为五层及五层以下的公共建筑或六层及六层以下的组合式单元住宅。若用于七至九层的单元式住宅,敞开楼梯的分隔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2)防烟楼梯 防烟楼梯是指在楼梯入口设

22、有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防烟楼梯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疏散楼梯形式。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可采用防烟楼梯的情况为: 凡是高度超过24m的一类建筑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都必须采用防烟楼梯。,左侧为防烟楼梯间右侧为封闭楼梯间,(3)封闭楼梯 不带前室,只设有能阻挡烟气进入的双向弹簧门或防火门(高层建筑中)的楼梯间称为封闭楼梯。封闭楼梯也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疏散楼梯形式。,(4)室外疏散楼梯 对于平面面积较小,设置室内楼梯有困难的建筑可设置室外疏散楼梯。 在设计室外疏散楼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室外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

23、.9m,倾斜度不得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低于1.1m; 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不燃烧材料。,疏散走道是指火灾发生时,楼内人员从火灾现场逃往安全避难场所的通道。疏散走道的设置应保证逃离火场的人员进入走道后,能顺利地继续奔向楼梯间,到达安全地带。 疏散走道的布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1)走道应简捷,尽量避免宽度方向上急剧变化。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走道,均应按规定设有疏散指示灯和诱导灯。,疏散走道,(2)在1.8m高度内不宜设有管道、门垛等突出物,走道中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应顺着人流逃离方向)。 (3)避免设置袋形走道。因为袋形走道只有一个出口,发生火

24、灾时容易带来危险。 (4)对于多层建筑,疏散走道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高层建筑疏散走道的宽度按表9.2的规定执行。,设置范围是:一类高层民用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塔式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宿舍或高度超过32m的其他二类民用建筑。对于高层民用建筑的主体部分,楼层面积不超过1500m2时,应设置一台消防电梯;超过1500m2,但小于4500m2时,应设置两台消防电梯;每层面积超过4500m2时,应设置三台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和普通电梯只是功能上的区别,增加了紧急迫降功能或消防员操作功能,消防电梯采用双路电源。消防电梯发生火灾时接受指令,及时返回首层,不再接纳乘客只供消防人

25、员使用。,消防电梯,(1)消防电梯的设置 在同一高层建筑里,要避免将两台以上的消防电梯设置在同一防火分区内,否则消防电梯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消防电梯应设前室,这个前室同防烟楼梯间的前室一样具有防火、防烟的功能。,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在屋顶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保障楼内人员安全撤离,争取外部的援助,及时为空运消防人员和空运必要的消防器材提供条件。 设置停机坪的技术要求如下: (1)停机坪的平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矩形。 (2)停机坪设置位置:一种是直接设在屋顶层,另一种是设在屋顶设备机房的上部。,屋顶直升机停机坪,(3)通向停机坪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且每个出口的宽度不宜

26、小于0.9m。出口处若加盖加锁,则应采取妥善的管理措施。 (4)为保证避难人员和飞机的安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设12个消火栓。为了保证在夜间的使用,应设置照明灯。,在一般情况下,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旅馆、办公楼和综合楼,应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作为火灾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设施之一。避难层是供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楼层;避难间是为避难时使用的若干个房间。 (1)避难层的形式选择 避难层的形式有两种:与设备层结合使用的避难层和专用避难层。,避难层,(2)避难层的安全疏散 为了保证避难层在建筑物起火时能正常发挥作用,在建筑平面布置中应合理设置疏散楼梯。 消防电梯作为一种辅助的安全疏散设施,在避难层必须

27、停靠,而普通电梯因为不具排烟功能,在避难层严禁开设电梯门。 在避难层通道上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事故照明。 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排烟设施。,避难层 避难层内部,避难层,避难层与设备层结合布置,是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 专用避难层或避难间的设置,应保证周围设有耐火的围护结构(墙、楼板),耐火极限应不低于2h。隔墙上的门窗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防火窗,室内设有独立的防排烟系统。,探秘某高层建筑避难层 进入一楼大厅内的客房电梯,记者发现电梯按钮上缺少8层、21层和34层这三个楼层的按钮。(普通电梯) “这三个就是避难层所在的楼层。”避难层的位置要求严格,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距离不能超过15

28、层。 很快,电梯“定格”在35层。通过35层的消防安全通道下到34层,在34层上绕了大半圈后,一个写着“避难门”的消防安全门出现在眼前。 通过客梯是无法进入避难层的,只有通过各楼层的消防安全通道才能进入。为了避免火灾产生的“烟囱效应”,避难层内有一段错层楼梯,故意将避难门与同层的消防安全通道门错开。 推开厚重的消防安全门,一处200多平方米的半环型房间映入记者眼帘:这是一个未装修的毛坯房,空荡荡的。不过里边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应急照明系统、防烟排烟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一应俱全。,安全疏散时间是指需要疏散的人员自疏散开始到疏散结束所需要的时间,是疏散开始时间与疏散行动时间之和。,安全疏散时间,疏散

29、行动时间受建筑物中疏散设施的形式、布局、人员密集程度等的限制。 (1)疏散设施条件 楼梯的形式是影响疏散行动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 疏散走道的宽窄、弯直、门的宽窄等对疏散时间均有影响,疏散走道地面的粗糙度对时间也有影响。,(2)人员的密集程度 若楼内人员密度低,居室之间没有联系,则人们无法通过人员的嘈杂声觉察火灾。若楼内人员密度高,则火灾区的嘈杂声和在走廊内奔跑声会使在非火灾室的人们察觉火灾。但人越密集,则步行速度愈慢,需要的疏散时间也就越长。有统计表明,当人群密度为1.5人/m2时,步行速度为1m/s;当人群密度为3.0人/m2时,步行速度为0.51m/s;当人群密度为3.0人/m2以上时,步

30、行速度几乎为0。,(3)室内装修材料 发生火灾时,装修材料产生大量浓烟,而且伴有大量有毒气体,影响了安全疏散时间,因此,在设计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安全疏散距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安全疏散距离;二是从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建筑物外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 (1)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 为了保障房间内的人员能够顺利而迅速地疏散到门口,再经走道疏散到安全区,一般规定从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不要超过15m。如达不到这个要求,要增设房间或户门。,安全疏散距离,对于面积大、人员集中的房间,从房间最远点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控制在25m以内,安全出口相互间的距离也控制在25m以内,这样

31、均匀地、分散地设置一些数量和宽度适当的出口,有利于安全疏散。 (2)从房门到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 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人员通过走道迅速疏散,从房门到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以透过烟雾能看到安全出口或疏散标志为依据。,疏散距离的确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变化,如建筑物内人员的密集程度、人员的情况、烟气的影响、人员对疏散路线的熟悉程度等。人员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人员行走困难或慢的情况,这类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短些。烟气对人的视力有影响,据资料表明,人在烟幕中通过的极限距离为30m左右,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从房门到安全出口的安全距离不宜超过30m。 应尽可能的避免出现袋形走道,人员不易逃生,防火间距: (名词解释

32、)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的必要间距。也就是指一栋建筑物起火,其相邻的建筑物在热辐射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下,也不会起火的最小安全距离。 单层和多层建筑防火间距为消防车能顺利通行的距离,一般为7米。 (1)若两座不同高度的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建筑相邻,当较低建筑物的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盖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h时,防火间距可以减少到3.5m。,3 单、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2)两座建筑物相邻的两面外墙为非燃烧体且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若外墙全部不开设洞口有困难,则允许每一面外墙开设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口不正对

33、开设,此时防火间距可按表5的规定减少25%。,表5 民用建筑防火间距,表6 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防火间距,(4)对于数座层数不超过六层,且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住宅,若占地面积的总和不超过2500m2时,则可成组布置,组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小于4m即可。,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间及高层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根据火灾扑救经验,便于消防车操作,停靠,通行的要求,高层建筑之间的 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相邻两座高层建筑,若较高建筑物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火焰不致向较低建筑物窜出,此时的防火间距可不限。若相邻较高建筑物一面外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h,墙上有开口,但开口部位设有甲级防火

34、门、窗或防火卷帘,此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到4m。,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若相邻两座高层建筑中较低一座的屋顶不设天窗,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h,且外墙为防火墙时,此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4m。 对于供高层建筑使用的燃油锅炉房的燃油,供科研、通讯、医疗等多功能高层建筑所需的化学易燃品,其贮藏仓库与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与裙房的间距不应小于25m。,裙房,4 建筑防火分区及防火分隔物,防火分区是指采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分隔设施(如楼板、墙体等),在一定时间内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单元空间。 防火分区按其功能可分为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两类。 水平防火分区是防止火灾在

35、水平方向上扩大蔓延,通常用防火墙或防火门、防火卷帘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成几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竖向防火分区则是防止多层或高层建筑的层与层之间发生竖向火灾蔓延,通常采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楼板和窗间墙将上下层隔开(上、下窗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米)。,(1)发生火灾危险性大、火灾燃烧时间长的部分应与其他部分分隔开。 (2)同一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不同用户间应进行防火分隔处理。楼梯间、前室、走廊等作为避难用的通道,应确保其不受火灾侵害,并保证其畅通。 (3)高层建筑的各种竖井,如电缆井、管道井、垃圾井等,其本身应是独立的防火单元,保证井道外部火灾不得侵入,井道内部火灾不得外窜。,规定防火

36、分区的原则,防火分区的分隔设施是指防火分区间的能保证在一定时间内阻燃的边缘构件及设施,主要包括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耐火楼板、防火水幕等。,防火分区的分隔物,防火墙是建筑中采用最多的防火分隔构件。 根据在建筑平面上的关系,防火墙可分为横向防火墙(与建筑物长轴方向垂直的)和纵向防火墙(与建筑物长轴方向一致的);从防火墙在建筑中的位置分,有内墙防火墙和外墙防火墙。内墙防火墙是划分防火分区的内部隔墙,外墙防火墙是两幢建筑间因防火间距不够而设置的无门窗(或设有防火门、窗)的外墙。,防火墙,防火墙,(防火墙是由不燃烧体构成,耐火极限不低于3h。为减小或避免建筑、结构、设备遭受热辐射危害和防止

37、火灾蔓延,设置的竖向分隔体或直接设置在建筑物基础上或钢筋混凝土框架上具有耐火性的墙。 ),防火墙应由非燃烧材料构成。为了保证防火墙的防火可靠性,现行规范规定其耐火极限应不低于4h,高层建筑防火墙耐火极限应不低于3h。同时,防火墙的设置在建筑构造上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防火墙应该直接设置在建筑的基础上或耐火性能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梁上。 (2)可燃烧构件不得穿过防火墙体,同时,防火墙也应截断难燃烧体的屋顶结构,且应高出非燃烧体屋面40cm,高出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屋面50cm以上。,(3)当建筑物的外墙为难燃烧体时,防火墙应突出难燃烧体墙的外表面40cm;两侧防火带的宽度从防火墙中心线起,每侧不应

38、小于2m。 (4)当建筑物设有天窗时,应注意保证防火墙中心距天窗端面的水平距离不小于4m;出现小于4m的情况且天窗端面为可燃烧体时,应将防火墙加高,使之超出天窗50cm,以防止火势蔓延。,(5)防火墙上通常不应开设门和窗,若必须设置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耐火极限1.2h),且能自动关闭。防火墙不应设置排烟道,民用建筑的使用上若需设置时,应保证烟道两侧墙身的截面厚度均不小于12cm。 (6)建筑设计中,若在靠近防火墙的两侧开设门、窗洞口,为避免火灾发生时火苗的互串,要求防火墙两侧门窗洞口间墙的距离应不小于2m。若装有乙级防火窗时,其距离可不受限制。,防火门除了具有一般门的功效外,还具有能保证一

39、定时限的耐火、防烟隔火等特殊的功能,通常用于建筑物的防火分区以及重要防火部位,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火灾的蔓延,并能确保人员的疏散。,防火门,(1)防火门的分类 防火门按耐火极限可分为三种:甲级、乙级和丙级。甲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1.2h,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0.9h,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0.6h。 防火门按其材质分有木质防火门、钢质防火门和复合材料防火门三类;按开启方式分有平开防火门和推拉防火门两类;按门扇的做法和构造分,有带上亮窗和不带上亮窗的防火门、镶玻璃和不镶玻璃的防火门等。,(2)防火门的一般要求 防火门是一种活动的防火隔阻物,不仅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耐火极限,还应满足启闭性能好、密闭性能好的特点。对于民用建筑还应保证其美观、质轻等特点。 为了保证防火门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通常采用自动关门装置,如弹簧自动关门装置和与火灾探测器联动、由防灾中心遥控操纵的自动关闭防火门。,钢质防火门 木质防火门,设置在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宜做成自动兼手动的平开门或推拉门,并且关门后能从门的任何一侧用手开启,亦可在门上设便于通行的小门。用于疏散通道的防火门,宜做成带闭门器的防火门。开启方向应与疏散方向一致,以便紧急疏散后门能自动关闭,防止火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