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歇后语:小老鼠看书 (打一成语),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朱光潜,咬文嚼字的含义,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A、过分地斟酌推敲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B、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才学。 C、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1、 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 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 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A ),(
2、B ),( C ),1、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跳读 理解本文“咬文嚼字”的新含义? 用文中语句回答。,课,前,预,习,一、作者简介 二、写作背景 三、文体知识随笔 四、识记生词,基础梳理 六、文本阅读,并讨论: 第一部分(15段) 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并思考: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
3、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5.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6、 用“推”或用“敲”各自的意境是什么? 7、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8、课文第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什么关系?,第二部分(67段) 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有善用和误用两种。并思考: 1.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况,请各用一个成语概括。 2、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 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诗中表达的是诗人什么样的情趣。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 3.“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一句可否变换分句顺序?
4、为什么? 4.作者举从前做诗文的人的例子,其意图何在? 5.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6.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容易产生“套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应”? 7、小组讨论:课文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什么关系?,快速浏览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1、课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强调的是什么? 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3.写作目的 4、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一、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他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5、。他先后留学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主要著作为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诗论文艺心理学 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 的事业”。,地灵人杰,安徽桐城,桐城派散文家(清代),方苞,刘大櫆,姚鼐,ku,二、写作背景: 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需要铸造。然而,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往往对文学语言不够重视,有的人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 针对当时文学创作的这种现象,朱光潜先生写下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
6、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的文学创作密不可分的。,三、文体知识随笔 (1)随笔是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 解放后,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 (2)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
7、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倒 涎 茗 烟 锱 铢 必 较 没 镞 剥 啄 岑 寂 清 沁 蕴 藉 俗 滥 灞 桥 付 梓 王 嫱 尺 牍,四、识记生词读音,xin,mng,z zh,z,b,cn,qn,yn ji,ln,b,z,qing,d,问,题,归,纳,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深恶痛绝: 厌恶、痛恨到极点。 锱铢必较: 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 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趣味也没有。 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采。 自鸣得意: 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清沁肺腑:纯净的味道、感受渗入人的肺腑或内心。 点铁成金:
8、 多比喻把不好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 事物。 援例:引用成例。援,引用。 岑寂: 寂静 蕴藉:(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 流弊: 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下乘:下品,下等。,四、识记生词词语,自,主,学,习,五、文章段落层次 要求:给各自然段标号,并分层,概括 层次大意 时间:5分钟 提示:全文一共段,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问,题,归,纳,咬 文 嚼 字,第一部分(15段) 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67段) 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第三部分(8段)最后一段是总结性的话语: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9、,六、文本阅读,并讨论: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理”?,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僧推月下门”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5、“套板反应”,1、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自,主,学,习,思考: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 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 怎样的启示?,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层(1、2)段,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问,题,归,纳,用“这”和“是”在
10、不同的4个语言环境示例 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明确: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六个“你这”。 启示: “你是个好小子。”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启示:,语气坚决。,感情强烈。,A.思想感情不同,表假定语气,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文学的语言跟情感有关。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问,题,归,纳,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明确: 对比; 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问,题,归,纳,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
11、怎样的启示? 共同点: 。 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梦、水浒、屈原、史记等。 积累知识的方式:笔记、背诵、摘抄等。,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快速浏览第一部分第二层(3、4)段,4.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5.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 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 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 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
12、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启示: 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文学的语言要有文学的意味。(第5段更动了文字,就更动了思想感情)。,自,主,学,习,快速浏览第一部分第三层(5)段“僧推月下门”的推敲 。,第五段举“推敲”的例子论证“炼字”要注意思想情感。并指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 6、 用“推”或用“敲”各自的意境是什么? 7、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问,题,归,纳,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推,敲,6、 用“推”或用“敲”各自的意境是什么?,问,题,归,纳,7、与
13、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明确:从文字表达的意境上。总之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文学的语言要描绘出想要表现的意境。,反,馈,练,习,泊船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过 到 入 满,反,馈,练,习,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解说:“绿”较之“到” 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合,作,探,究,8、课文第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什么关系?,第一部分:用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举例说明文
14、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 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第二层(3、4段),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第三层(5段),不同的字眼不同的意境。 以上三个层次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课文第一部分几个实例,主要说明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联系。懂得这个道理,并应用于实践,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读写能力,学会从锻炼自己的思想感情入手提高语言文字水平。,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67段) 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1.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况,请各用一个成语概括。 2、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 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诗
15、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诗中表达的是诗人什么样的情趣。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 3.“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一句可否变换分句顺序?为什么?,自,主,学,习,4.作者举从前做诗文的人的例子,其意图何在? 5.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6.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容易产生“套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应”?,问,题,归,纳,1.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况,请各用文中一个成语概括。 正面: 负面:,点铁成金,平滑俗滥,2、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 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 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 诗中表达的是诗人 的情趣。 这两句诗运用
16、了 修辞?,夜晚,月影朦胧,山间泉水旁,品茶,赏月,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比喻,对偶,3.“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一句可否变换分句顺序?为什么? 答:不行。前句与“联想”衔接,后句与“熟路”衔接。换后,就不衔接连贯了。 4.作者举从前做诗文的人的例子,其意图何在? 答:表明他们的套语滥调根本与文艺无缘,文学的语言要富有联想意义。 5.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作者无创作动机。读者无新鲜真切的情趣。,问,题,归,纳,6.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容易产生“套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应”? 答:套板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 遇事往深一层想。,避免套板 推陈出新,
17、1.那女子长得柳腰桃面,真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2.东家之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写美貌,1.这个姑娘有着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好像会说话。 2.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刘鹗老残游记),避免套板 推陈出新,写眼睛,合,作,探,究,7、小组讨论:课文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什么关系? 明确:第二部分是在课文第一部分的基础之上具体谈作法。如果说第一部分是在讲述“咬文嚼字”的内涵及为什么要“咬文嚼字”,那么第二部分则主要沦述如何“咬文嚼字”,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要避免哪些问题。,自,主,学,
18、习,快速浏览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1、课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强调的是什么? 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3.写作目的 4、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问,题,归,纳,1、课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强调的是什么? 明确:课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在前两部分论证的基础上,指出了阅读与写作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达到艺术的美”,并进一步强调为了达到此目标应养成的习惯“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即 A.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 B.必须勤奋。 C.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相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合,作,探,究,2.
19、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3.写作目的: 就是让读者明白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的吻合) 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谨严的态度,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探,作,合,究,郭老改字,引,李广射虎,韩愈推敲,阅 读,要,咬文嚼字,要,写 作,苏轼写诗,套版反应,结,达到艺术完美,全文结构,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文学 的语言跟情感有关。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文学的语言要有文学的意味。3、“僧推月下门”的推敲 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文学的语言要描绘出想要表现的意境。4、惠山烹小龙团中
20、两句的剖析 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文学的语言要富有联想意义,四个例子,四个角度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联想与否,意蕴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不同,字数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思想感情,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套板效应,结构全解,合,作,探,究,4、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 第一,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第二,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 第三,咬文嚼字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敢于创新。,情 境 二,布,置,作,业,课本:研讨与练习一、三题,设,
21、情,境,创,完成课后练习一,每个例子说明的道理用不超过10个字的话来概括。,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说明 2、“僧敲月下门”一句的推敲,说明 3、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说明 4、“柳面桃腰”等套语的评述,说明,说法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善用联想义,意蕴丰富,套板反应,易生流弊,情 境 二,反,馈,练,习,一、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 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 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 主人公欢快的心情。,示例,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树上有几只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树下清澈的流水
22、欢快地流向远方。,情 境 二,反,馈,练,习,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 伤感的心情。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示例,早晨,太阳发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光秃秃的树上几只寂寞的鸟儿凄惶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在清冷的寒风中无言地流向远方。,反,馈,练,习,二、“咬文嚼字”练习,1、古代有个书生,在门上挂了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有个地方官路过,马上给他写出了横批, 并派人解决了书生的生活问题。你能猜出这幅对联的横批是 什么吗?,缺衣(一)少食(十),反,馈,练,习,2、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
23、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小处不可随便,直,击,高,考,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3、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话中的“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咽,冷。 表现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咬文嚼字”正如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
24、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一样。 总之,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不能离开这一条:细细锤炼,细细品味。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和作文中时时进行“咬文嚼字”,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 1、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 2、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代卢延让的苦吟) 3、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落,洒)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5、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就,则)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6、忍看(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你能找出下列诗
25、句中的“炼”字吗?,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红杏枝头春意浓( )试赏析,闹,着一“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 而且使我们联想到杏花盛开的枝头,蜂飞蝶舞的生动景象, 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古典诗歌中的炼字练习:,相传,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 “轻风 细柳”和“淡月 梅花”后,要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
26、道:前者“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 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玩味着, 不禁托掌称妙。,“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在2025年智能家居安全防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中班健康动动脚
- 企业云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 新时代劳动教育读本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服务协议
- 2025百货行业品牌代理销售合同
- 2025版信息技术服务采购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能源设施安全保卫外包协议
- 2025版原料药购销与供应链金融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服务合同规范版
- 2021级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扩招)
-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单词表
-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脱式计算去括号练习大全600道及答案
- 广汽传祺M8领秀版说明书
- 中医养生的吃野山参粉养生法
- 口腔科院感培训知识
- 新闻采编培训课件
- 国外酒类文化现状研究报告
- 一钢轧炼钢区2#转炉轴承更换
- CSC-300系列发变组保护调试说明
- 来料检验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