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供给与需求.ppt_第1页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ppt_第2页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ppt_第3页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ppt_第4页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第二节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第三节 土地的需求,第一节 土地的供给,第四节 土地的供求平衡,土地供给就是指可利用土地的供给,即地球所能提供给社会利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地的数量。土地的供给通常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第一节 土地的供给,一、土地的自然供给及其制约因素,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就叫土地的自然供给,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即后备土地资源。土地的自然供给是相对稳定的,不受任何人为因素或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它是无弹性的。,土地的自然供给受下列因素的制约 :(1) 适宜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2) 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

2、条件;(3) 具有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4) 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5) 具有一定的交通条件。 (一) 世界土地的自然供给 土地自然供给在世界各国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第一节 土地的供给,( 二 ) 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中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使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极其有限。 从热量条件看,大部分地区属中纬度地带,热量条件优越。除占土地面积1.2%的寒温带,以及占26.7%的青藏高寒气候带外,其余70%以上的地区农作物生长期的热量条件都较好。全年日平均气温注 10 稳定期的累积气温,由北到南自 2000 9500 ,无霜期自120天到全年无霜, 从一年一熟到一年三熟。,第一节 土地的供给,

3、从雨水条件看:中国东南部受季风影响强烈,气候温暖湿润。其中,湿润区占32.3%,半湿润区占173%,年降水量在400 2000 毫米以上 ,干燥度不超过1.5, 全年降水量的 80% 以上集中在作物生长期内,有利于作物生长。 中国西北部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分别占 30.8% 和19.2%, 年降水量在 400 毫米以下,干燥度在13以上。西北部干早、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区占全国总面积的53.8%,但年生物产量仅占全国的9.5%, 承载能力为全国的4.3% 。这一地区也属于临界地区和越载区。,第一节 土地的供给,二、土地的经济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一) 土地经济供给的含义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

4、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 , 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土地经济供给是有效供给。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并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是不同的。例如,用于农作物生产的土地, 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多,其供给弹性较小, 而建筑用地的经济供给弹性则较大。,第一节 土地的供给,(二) 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 2. 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 3. 社会需求 4. 产品价格 5. 土地利用计划 6. 土地供给者的行为,第一节 土地的供给,(三) 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 1. 扩大土地利用面积 2. 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3. 建立合理的土地制

5、度 4. 调节悄费结构 5. 利用新技术 6. 保护土地资源,第一节 土地的供给,1.延长土地开发利用的历史,增加开发手段 ,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垦殖指数,间接增加土地经济供给。 2.技术发展能提供替代品, 从而增加对某些土地资源的需求, 相对减少土地的经济供给。 3.发达地区的土地的经济适宜性好,间接增加土地的经济供给。 4.发展新型建材工业用煤渣和工业废料制砖,这些措施都可直接扩大土地的经济供给。 5.把建设用地的表层熟土、肥土运到贫脊的岗地上 ,保护土地资源可以提高了耕地的经济供给。,判断,1.对 2.错 3.对 4.错 5.对,第二节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一、人口的增长与展望 (一)

6、世界人口的增长与展望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1) 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2)增长速度缓慢,人口密度低。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增长加快 第1个10亿用了近300万年;第2个10亿用了约100年;第6个10亿用了10年。世界人口目前年增长率为.,其中最不发达国家年增长率最高,达.。,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人口年增长率分别为.和.。世界人口目前每年净增长万,每秒增加人到人。 3.世界人口预测 美国最新统计表明:世界人口不再大爆炸。到2050年时,世界总人口将低于90亿。 (二) 中国人口的增长与展望 1.中国人口增长具有周期性的大起大落 2.中国人口增长在经过较长的停滞时期

7、后,都呈台阶式的倍增。,第二节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二、人地关系 (一) 依赖大自然恩赐的渔猎阶段 (二) 利用大自然的初始阶段 (三) 较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的阶段 耕地面积与人口都呈同步增长。但后因人口增长过快,而耕地受到其他非农用途的蚕食而减少, 使两者呈相反方向变化。相应地,人口密度一直呈上升趋势。,第二节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四) 开发利用土地与保护土地相结合的阶段 中国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将面临以下七个值得引起关注的重大问题。 1. 人口总量、劳动适龄人口、老龄人口的三大高峰期的重叠出现, 将给中国资源、环境和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 2. 北方地区和沿海城市发展受水资源的严重

8、制约。,第二节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3. 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压力增大。 4. 主要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保证率下降 这些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锰矿、铬铁矿、铜矿等。 5. 森林资源缺口很大。 6. 工业生产的污染负荷日趋增加。 7. 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第二节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第三节土地的需求,土地需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人类对农地的需求就主要是获取食物。人类从土地上获得的食物主要分为两大类: 农作物产品和畜产品。 一、农业用地需求 在食物链中, 能量每流转一次, 就要损失 90%。首先是农作物和蔬菜, 其次是水果,

9、最后才是畜产品。对中国来说, 现在第一位的就是耕地,保护耕地 , 控制耕地占用速度是当务之急。,人类对林地的需求:一是对木材的需求。二是林木的生态功能。 生态表现在: 降低风速, 涵养水源, 消除空气污染, 调节大气环流, 减少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 越是人类生活起作用的生态林, 距人类的居住地就越近,因此, 就越容易占用耕地。可见, 林地与耕地也存在一定矛盾。 草地在人类的生活中也不可忽视。人类对草地的需求 , 不只因为它能提供畜产品 , 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保护土地资源 , 维护生态平衡。草地在城市及耕地周围主要起着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第三节土地的需求,二、非农业用地需求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

10、发展的趋势。人们用于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劳动所占比重减少, 而相应增加了对发展、奢侈、娱乐等方面的劳动。在土地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各类用地之间又存在互竞问题,此消彼长,即农用地增加了,非农用地就相应地减少了。 三、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晌 经济发展必须以一定的投入为基础, 把投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土地资源; 另一部分是非土地资源, 如资金、物资、劳动与技术等。在一定的经济水平下,两部分投入要通过一定的组合。当一部分投入减少时, 必须增加另一部分投入,才能保持产出不变。,第三节土地的需求,中国要实现人均 450公斤粮食目标 , 只有两个途径:要么继续扩大耕地面积; 要么在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的情况下,

11、 增加农业的非土地资源投入,如资金、劳动力等,以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粮食产量。,第三节土地的需求,城市建设要获得一定面积 的住宅和工商业用房,也有两条途径:要么走低层建筑、多占土地的道路: 要么走高层建筑,少占土地的道路。,第三节土地的需求,等产量曲线由L移动到L, 生产A 单位产品的非土地资源去生产D单位产品时,土地资源则需由E单位增加到F单位。,非土地资源投入的增长幅度往往大于土地资源投入增长的幅度。正因为这样,近代生产都趋向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第三节土地的需求,第四节 土地的供求平衡,一、土地供求平衡的特殊性 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 , 既受一般商品供求规律的制约 , 又

12、有其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殊供求形式。土地供求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 而不平衡是绝对的。从实践看 , 土地供不应求是绝对的、普遍的 , 而供过于求是暂时的、个别的。正因为这样 , 地价总的趋势是上升的。,SS 是供给曲线 ,DD 是需求曲线 ,E 点是供需均衡点。 op表示商品价格,oq表示商品数量。 EF=OG 表示价格均衡 ,EG=OF表示数量均衡。数量小于OF 表示供不应求。供不应求就会导致价格上升, 供给增加数量向 OF靠拢; 数量大于 OF则表示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供给量减少,也会向 OF 移动。商品的供求就是这样围绕着均衡点左右摇摆。,第四节 土地的供求平衡,第四节 土地的供求平衡

13、,二、土地供求平衡 (一) 耕地的供求关系,(1)人均占有粮食数量的影响,(3)自然灾害使供给减少,(2)城市化的发展用地剧增,(4)人们对土地投资的偏好,(5)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1.影响耕地的供求变化的因素,第四节 土地的供求平衡,(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农村人口的生活保障;是城市居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2)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进一步减少。 (3)严格保护耕地,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 保护耕地的重要性,第四节 土地的供求平衡,(1)要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措施,切实把住土地供给闸门

14、,防止乱占耕地。 (2)合理确定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标准,不得盲目扩大规模,搞不切实际的“大规划”。 (3)要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控制农村地区工业项目占地过多,促进土地的集约化使用。 (4)城市建设要依据规划依法征用农村土地,对失地农民合理安置和补偿,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 (5)村镇建设用地也要注意保护农民权益,防止以集体组织名义随意占用集体土地和基本农田,以及盲目分散扩建建设用地。,3 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第四节 土地的供求平衡,(1)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量。 (2)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

15、,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3)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禁止在基本农田中挖塘养鱼或发展林果业。 (4)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应当报国务院审批。,4 我国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采取的措施?,第四节 土地的供求平衡,5 保护基本农田的“五个不准”: 一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搞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 二是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的建筑物等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是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 四是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6、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 五是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外,不准非农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第四节 土地的供求平衡,中国耕地面积中, 中低产田占70%以上,增产潜力很大。由于中产田投资效果最高。因此,首先,在近期应集中力量主攻中产田,有计划地改造低产田。采取综合农业增产措施粮食单产可以提高4-7倍,等于增加相应倍数的耕地面积。其次,增加复种指数, 提高耕地利用率。中国目前的复种指数只有153% 左右,根据中国的热量、光照条件,复种指数可以达到170%-180% 。据有关部门测算,复种指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 100 万公顷耕地。如将复种指数由目前的 153% 提高到 170%,增加

17、17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加耕地1700 万公顷; 若能提高到180%, 增加27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加耕地2700 万公顷。,提问:下列表述是针对那一条的阐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不断增长的条 件下,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我国从1996年提出 “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应采取的对策有:,讨论: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与下列的政策矛盾吗?,(1) 通过退林还地 , 退渔还田等措施恢复一部分耕地, 今后的生态林、经济林不再占用好耕地。 (2) 鼓励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垦荒山、荒地、海涂、河滩以及工矿废弃地的复垦以增

18、加耕地面积。 (3) 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 间接增加耕地面积。 (4) 加强用地的行政管理,消除“空心村、空心镇, 把村庄和城镇中国而未用、占而未用的土地利用起来,以减少对耕地的占用量。 (5) 政府制定地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多用城市建成区土地,少占用耕地。 (6) 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 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惰的、有利于控制耕地占用速度的土地管理体制 。,两个平衡,公民 法定 义务,保持耕地总量 动态平衡,耕地占一补一平衡,第四节 土地的供求平衡,怎样解决失地农民的公平的补偿问题 现在我们国家城市和工业发展每年大约要占用农民的两到三百万亩耕地。这些地大部分分布在城市郊区,按一

19、个人一亩算,一年大约有两三百万农民失去土地。现在失地农民的总数估计在四五千万人。国家统计局作过一个典型调查,失地农民有42生活水平下降。有人说这些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创业无钱,社保无份,告状无门”,失地农民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比下岗工人还要大。 地方政府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低价征农民的地,高价获利的问题。其实根据调查,土地政策方面更大的一个问题是,低价征得农民的土地,用很低的价格,甚至是零地价(现在已经不允许)出让给企业,这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浪费,也造成了严重的腐败。高价出让的土地目前大约占20左右,这块对农民确实不公平。,案例讨论,根据调查,在土地出

20、让价格当中,给农民的补偿大约占6,各种税费大约占7左右,把地由生地造成熟地的造地费大约占13,其余的全是净收益。所以说当前三农问题矛盾最突出的是土地问题,尤其是非农占地,现在政策应该说目标是比较明确的,要公平的补偿农民,由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部分是一个平等的产权交易过程。集体土地确实是一种不完整的,一种产权主体缺位的产权制度。有很大的弊端。建议是要给农民真正的土地物权。要让农民感觉到自己是土地的主人。只有土地定权,农民才能真正定心。,(二) 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的供求关系 1 供求关系 (1)土地的供求都有一定的弹性。遵循一般商品的供求规律,尤其是在新开发的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在一定范围内,土地的供求都有一定的弹性, 其供求平衡如图,第四节 土地的供求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