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程的.ppt_第1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程的.ppt_第2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程的.ppt_第3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程的.ppt_第4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程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程的 实践与反思,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李铁,一:高考情况汇报:,课时分配:高一 3节 高二5节 高三6节,教辅资料: 高三:教材精析精练 高一高二:拓展 提高 创新 导学练 无锡市 教研室徐敏南主任主编 物理由马老师组织无锡物理精英编写,栏目:要点导学 范例精析 能量训练 素质提高,一:高考情况汇报:,高考选考模块:高考选考3-3、3-4。,高考成绩: A+人数为123名,达到28%, A以上人数为286名,达到64%, 达到B的人数为97%,一:高考情况汇报:,高三:一模 A+人数为70名 二模A+人数为90名 高考A+人数为123名 学生没有出现高原现象,高考成绩: A+

2、人数为123名,达到28%, A以上人数为286名,达到64%, 达到B的人数为97%,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集体备课 进度统一 学案统一 作业统一,二:选考模块应如何选择对高考有利 :,理由: (1)要相信结构的力量 (2)高一高二:不宜“深挖洞” 而应“广积粮”,选择方案1:选考3-4 3-5,完全丢掉3-3。 选择方案2:选考3-3 3-4 ,要选讲3-5 选择方案3:选考3-3 3-5 ,要选讲3-4,三:认真学习新课程,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 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1: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科的培养目标不等于每堂课的培

3、 养目标,每堂课应有侧重。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新老课程培 养目标的主要区分点。,三:认真学习新课程,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 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2:以科学探究的教学形式来体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理念。,(1)用原发现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向科学家 学习 ,向物理学史学习。 (2)遵循认知发展的规律,按照科学探究的 一般过程来组织教学。,三:认真学习新课程,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 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3:新课程是体验性课程。 包括直接体验、替代体验。,4:新课程是发展性课程。,(1)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2)促进物理学科的发展。,(3)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四:对新旧教材做对比研究,领悟编者

4、的意图,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1)新教材运动学在前,老教材三种力在前 。,(2)动量与振动与波分别被放到3-4、3-5模块。,1:章节的呈现顺序有变化 。,建议策略: 不再受模块的限制,根据高考选考、选讲 内容的确定,重新有序的安排教学顺序。,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形成: 老教材: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2:老师作出一种速度时间图像 3:直接用速度图像进行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 4:生活中很多运动可以近似看成匀变速运动,2:部分章节的知识呈现方式有变化,更 注重探究、体验、自我建构。,教师的地位:传道者,很有权威 学生的地位:不知道为什么要引进匀变速运动 处于被动接受的地

5、位。,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形成: 新教材: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关系 2:学生作出速度时间图像 3:发现这种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的特殊性 4:学生自主生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2:部分章节的知识呈现方式有变化, 更注重探究、体验、自我建构。,教师的地位:组织着,引导者 学生的地位:发现者、探索者,如:动量守恒定律 老教材: 1:动量和冲量 2:动量定理 3:理论探究动量守恒定律,2:部分章节的知识呈现方式有变化,更 注重探究、体验、自我建构。,教材以最快的方式得出了规律。 给学生的感觉:物理规律是一个数学变形,有牛顿第二定律就行了。,新教材: 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探究)

6、 2:引入动量的概念,表述动量守恒定律 3:理论探究动量守恒定律 4: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2:部分章节的知识呈现方式有变化,更 注重探究、体验、自我建构。,学生亲身体验了探究自然规律的过程 动量概念的引入有了实验基础 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新的规律。,3-4第十三章:光,新教材意图不明,2:部分章节的知识呈现方式有变化,更 注重探究、体验、自我建构。,老教材:1:光的折射 全反射 (几何光学) 2:光的色散 干涉 衍射 电磁说 偏振,新教材:1:光的折射 2:干涉 光的色散(干涉衍射折射) 衍射 偏振 3:全反射,必修模块: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增加:匀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

7、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增加:竖直上抛运动与竖直下抛运动 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增加:功和能 (做为追寻守恒量的补充) 选修3-1 恒定电流 增加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3:解决好新教材的部分断点:,4:区别对待“说一说 做一做 科学漫步 STS”专栏。,五:避免僵化的、形式化的科学探究的教学 方法,把握课堂科学探究的内涵。,2:中学课堂探究的又一种特殊形式:规律应用 规律应用:实验探究+理论解释 (相互印证) 理论探究+体验性实验(可有可无),3:中学课堂的探究性教学内涵理解为: 含有科学研究要素的教学,不搞科学探究的八股文。,1:科学探究:概念与规律的得出 (1)物理现象或实验探究 (2)理论探

8、究+实验验证(不可缺少) 必须要有现象或实验。,4.培养一种意识:碰到问题,可以有两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实验探究或理论探究。,五:避免僵化的、形式化的科学探究的教学 方法,把握课堂科学探究的内涵。,5.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课例: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已控制变量),问题:设上面的电阻长度=k1L0 电阻R1 下面的电阻长度=k2L0 电阻R2 如何研究R1与R2的比值与长度的关系? 同学一:用伏安法测量出电阻。(实验探究) 要求对同学一评估改进:如串联仅需要测电压 同学二:设L0长度的电阻为R0 (纯理论探究) 则有:R1= k1 R0 R2= k2 R0 所以

9、:R1/ R2= k1/ k2,课例:电阻率概念的形成。 新教材: 1:有上面分析已经得出:R=KL/S 2: 选择两种不同的金属,测出R、L、S,计算出K(实验探究) 3:不同的金属K不同:定义电阻率。,教材意图:增加体验性,培养实验技能,课例:电阻率概念的形成。 我的处理:理论探究。 已知:一米长 横截面积为1米2的钨丝的电阻为:R0=1.1106 问:(1)200米长,0.02米2的钨丝的电阻为 (2)长为L,横截面积为S该钨丝的电阻为 R= R0L/S 定义电阻率:单位长度、单位横截面积的电阻值是与材料有关的重要常数,反映了导体的导电性能。定义为该种金属的电阻率,单位:欧姆米 。电阻率

10、物理概念更清楚。 R= R0L/S 改写为:R= L/S ,课例: 对平抛运动教学设计的思考: 老教材:理论探究 实验验证 规律应用 新课程第一版: 1.竖直方向实验探究 2. 借助竖直方向的实验成果对水平方向做理论探究,笔者观点: 1:把事情搞复杂了,不可取 . 2:第二步不能称为理论探究:仅是数据处理。 3:存在形式逻辑的问题。似乎水平做匀速直线运动要依赖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课例: 对平抛运动教学设计的思考: 新课程第二版: 理论探究(平抛斜抛)规律应用 做一做体验,笔者设计: 1:竖直方向:实验探究(竖直球 平抛球) 2:竖直方向理论探究:从力与运动的角度 3 :水平方向:理论分析 实验

11、验证:形成方法论 4:规律应用 5:方法迁移(斜抛运动) 学生的认识不断提升。,(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强化实验方案的自我设计。 突出交流与评估的作用。,6:新课程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观念的变化。 (1)从验证性实验向探索性实验转化。 改变观念 :探索性实验课前还要预习吗?,五:避免僵化的、形式化的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把握课堂科学探究的内涵。,情景创设: 赛车可以获得很大的加速度,和普通的车有什么区别?(学生定性) 问题定向:速度与力、质量定量有什么关系? 猜想定向:你认为它们之间可能是什么关系? 方法定向:加速度与力、质量都有关系,如何研究? 师生总结,明确问题:猜想: (1)质量一定,a与

12、F成正比 (2)力一定, a与M成反比,课例:探究加速度、力、质量之间的关系。,课例:探究加速度、力、质量之间的关系。,老师引导,问题定向: (1)怎样给物体提供一个可以测量的外力? (2)如何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3)如何通过数据处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独立研究,自主设计: 给足时间、照顾差异 是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评估的基础,课例:探究加速度、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方案1:F=mg-Mg,方案1评估改进:师生互动完成,tan= F=mg F=mg,课例:探究加速度、力、质量之间的关系。,交流:方案2: F=Mg(sincos) =Mg(sintancos),课例:探究加

13、速度、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案2的评估与改进:师生互动完成,F=Mgsin=Mgh/L F可以用h的长度代替。,课例:探究加速度、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案2的评估与改进:师生互动完成,sincos=AC/ LBC/ L =(ACtanBC)/ L =(ACCD)/ L=AD/L F= Mg AD/L F可以用AD的长度代替。,课例:探究加速度、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案2的评估与改进:师生互动完成,F= Mg AD/L F可以用AD或AE的长度代替。,课例:探究加速度、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案2评估改进:师生互动完成,(获得国家专利,已经有厂家生产,欢迎使用电话:88835916),交流

14、评估:共享成果,不断提升。,进行实验 收集数据:学生按照不同方案进行实验,要求实验前要: (1)自己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2)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第一课时: 学生完成质量不变时:力与加速度关系实验。,自我论证 自我评估:课后完成 (1)数据的处理。 (2)初步的误差的分析 ,得出结论 (3) 完成一封实验报告。,第二课时:交流合作 共享成果: 方案1:图线 方案2:图线,师生交流评估: (1) 两种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 (2)对方案1应如何改进? (3)如何利用上述两个方案完成外力不变是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目前实验中出现的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假探究。 过分强化了实验设计,弱化了实验操作。

15、 很少写完整的实验报告。,(5)新课程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观念的变化。,六:科学方法的教育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反复,才能形成迁移能力。,(1)科学方法的教育的目的在于能在陌生的 情景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并自觉运用。,(2)科学方法的迁移需要同学积累感性认识, 不断反复,才能完成。,七:改变教学方式,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关键。,情景问题教学法: (1):将一堂课分解为几个问题模块 (2):问题模块转换成具体的问题情景 情景创设 提出问题 类比联想方法迁移 独立探究 体验方法 互动交流 共享成果 精讲成型形成结构 (3):课堂的结构: 情景问题1 情景问题2 情景问题3,案

16、例:向心加速度教学,情景问题1: 定性回答加速度的方向 地球绕太阳 光滑桌面上小球的运动,问题: (1)上述两个运动中,地球或小球的 加速度方向?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 能否不沿上述方向?,案例:向心加速度教学,情景问题2:加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的定量证明 如速率为V,转过角,求: (1)该过程的平均加速度的大小方向 (2)该过程的瞬时加速度的大小方向,案例:向心加速度教学,情景问题2:如速率为V,转过角,求: (1)该过程的平均加速度的大小方向 (2)该过程的瞬时加速度的大小方向,类比联想:怎样由平均加速度过度到瞬时加速度? 怎样有平均速度过度到瞬时速度?,独立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瞬时加速度的大小与方向?,互动交流:没解决的同学可以回答遇到的困难, 由老师或其他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