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校生活中的特殊学生PPT课件.ppt_第1页
关注学校生活中的特殊学生PPT课件.ppt_第2页
关注学校生活中的特殊学生PPT课件.ppt_第3页
关注学校生活中的特殊学生PPT课件.ppt_第4页
关注学校生活中的特殊学生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注学校生活中的特殊学生,几个背景,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纲要 (1)、道德教育面临的危机:西化思想、价值多元、信仰危机、心理脆弱、缺乏有效的对策与应对机制、不能及时把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例如:据调查,目前,高中女同学有性罪错的比例占15%;凡是上过网的男同学,90%左右的人有意或无意地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对作弊的看法:11%的认为可耻,67%认为他人作弊自己不做会吃亏,41%的看到他人作弊不会报告。另外,有23%的大学生认为入党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有30%的中学生认为共产党不伟大;有45%的人认为自己一旦出国就不会回来,首选地是美国。),(2)教育者的困惑与无奈(如:对北京一重点

2、中学的调查中:75%的认为早恋是可取的,对情书习以为常;早恋的原因:55%寻求精神寄托;恋爱结果的选择上:67%顺其自然,13%不知道;如果失恋:42%打游戏宣泄,25%自虐,15%暴饮暴食,13%报复,20%刻苦读书。早恋是情感问题,不是品性问题。“复兴高级中学事件”),2、我们的教育改革面临挑战(名校、高考、就业率、择校、制度与资源的不均衡等) 3、长期以来我们对特殊群体缺乏研究和有效的应对策略。(成功教育、特殊教育) 4、没有树立大教育的观念(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结合),形成教育中特殊群体的原因,1、教育的规律(统计、教育的滞后性、相对性。) 2、社会文化的背景 3、媒体的影响

3、(主持人服饰、歌星、涉案剧以及街头的广告等) 4、家庭教育的失衡(目前我国城市的离婚率20%;家中有人吸毒、犯罪或对社会不满,孩子的离家出走,如新民晚报报导;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学校教育中常见的特殊个案或群体,1、反社会人格(社会适应不良、行为障碍) 2、抑郁症(忧郁症) 3、多动症(注意力障碍) 4、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妄想、习惯性说谎) 5、性罪错(扮装、易性、偷窥、裸露、同性恋等) 6、强迫症(思维、偷窃、洗手等) 7、学习困难(非智力原因导致) 8、自闭症(孤独症) 9、情绪障碍(冲动、发怒、变化无常) 10、社交功能障碍(社交恐怖) 11、厌学与学校恐怖症(逃学、经常不交作业) 12

4、、异性交往失衡(早恋),心理问题的三个层次,第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短暂焦虑、一时的不高兴或烦恼,他们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尚未有明显影响,临床上没有构成可辨认的综合征。这是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正常”人。可以通过般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获得帮助。,心理问题的三个层次,第二是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这类人已有了明确的临床综合征,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症,恐惧症,強迫症,非精神病性抑郁症,等。他们是心理障碍的“病人”,但非精神病人,他们没有幻觉、妄想,本人感到痛苦,迫切要求治疗。这一类学生正是学校心理咨询的合适对象,也是学校教育中的特殊群体。,心理问题的三个层次,第三是精神病性障碍。这类病人丧失现实

5、检验能力,有幻觉妄想和严重思维障碍,并且常常不认识自己的病态,拒绝求助。这类病人不是学校心理和学校教育的合适对象,需要专科诊治。,心理障碍的一般定义,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这种“没有能力”可能是器质性损害 (如脑损害)或功能性损害(认知缺陷或歪曲,能力或动机缺乏)的结果,或两者兼而有之。,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内省经验标准患者主观体验到痛苦和不适,或觉得行为不能自控。 统计学标准以其心理特征偏离统计平均值的程度耒决定。 医学标准将心理和行为表现视为疾病症状,脑部有病理过程存在。 社会适应标准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认可的行为常模。,非精神病性障碍

6、与精神病性障碍的区別,非精神病性 精神病性 现实检验能力 有 丧失 症状自知力 有 无 社会功能受损 相对较轻 严重全面,学生中常见心理和行为障碍的 主要特征,学习困难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 注意不能集中、活动过度、冲动任性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学校恐惧症: 害怕或拒绝上学。 考试焦虑症: 考试前后出现焦虑不安、恐惧、手抖、心慌。,学龄儿童学习困难问题,学习技能发育障碍: 以学习能力障碍为突出症状,在阅读、书写、拼音、计算方面发育延迟或有缺陷。 精神发育迟滞: 亦称低能。智力低于同龄儿童水平。智商常低于70,且有学习和生活适应困难。,行为障碍,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

7、 先有眼、面肌发作性抽动,发展至头、肩、四肢的多发性抽动,伴各种发声或秽语。 品行障碍(反社会性人格): 反复出现攻击、破坏、说谎、逃学、偷窃等一种或数种不良行为。(如“马”案与“伤熊”事件) 对立违抗性障碍 (偏执性人格),儿童的情绪障碍,分离性焦虑症: 儿童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过度焦虑。 儿童恐惧症: 儿童不同发育阶段对特定事物和情境产生过分恐惧。 儿童社交恐惧症: 儿童对陌生人或新环境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儿童的情绪障碍,儿童广泛性焦虑症: 以烦躁不安、整日紧张、无法放松为特征,症状较成人少。 儿童抑郁症: 抑郁发作 复发性抑郁症 环性心境障碍与双相障碍。,儿童的社交功能障碍,选择性缄

8、默症:讲话有明显的选择性。 儿童反应性依恋障碍:儿童社交关系模式长期异常,与同伴交往差。 儿童脱抑制性依恋障碍:早年发生的泛化性依恋,持久的社交不良。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三岁前出现社会交往和沟通模式的性质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儿童期精神病,儿童精神分裂症 幻觉、妄想,严重脱离现实 儿童颞叶癫痫 儿童脑器质性病变伴发精神障碍 脑炎 脑外伤 中毒,成长的烦恼,成熟 遗传控制 发展 学习、经验与基因的相互作用 差异 个体独特性 注意:1、儿童轻度情绪与行为问题可以是 正常的,不一定是病。 2、儿童心理障碍不要混同为精神病。,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儿童心理与行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全面考虑。 生物:遗传、脑发育、对脑伤害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因素。(如精神病) 心理:人格的形成与特点、认知发展、 情绪性质与行为模式。 社会:人际交往、家庭背景、学习和生 活应激。(如孩子打架与反社会人格),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的说明,1、认识其客观症状与差异 2、人数与比例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