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前言:德育究竟是什么?,德育到底是什么?自由与快乐 、尊重与 平等、宽容与包含、风度与气质、批判与反 思许多生活中的常识为何变得那么稀 少?我们是否可以在研究德育的概念中寻找 久违的常识?,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的发展进程 三、德育理论的主要形态及主要议题,一、德育的概念 (一 )德育的内涵 在我国古代,“德”的本字为“惪”。说文 说:“惪,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心,直声。” 段注说:“内得于己,身心自得也;外得于人, 谓惠泽使人得之也。”,德的对象是道,“道”表示事物运动的规 律和规则,含有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 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
2、范。人们认识了 道,转化为思想感情,然后外化为行为,施 与人,便称之为德;德即所谓善心善行。德 育即育德,是培养人的善心和善行的活动。,中国人信仰什么? 在古代中国,其实一直有两套完整的信仰 体系:官士阶层信历史,为了青史留名可以 牺牲生命;民间百姓信奉鬼神,所谓“离地三 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当今中国社会 民众普遍信仰什么呢?,有信仰 有清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生活有目标, 有足够的幸福感。并对疾苦之人施以关怀, 不贪婪,不做犯法之事。相信世界是有规则 和逻辑的,只有谨慎生活,有所敬畏,才能 功德圆满。,没有信仰 曾经友善对人,帮助穷人。但这个残忍的世界 逐渐让我警醒,即使我是多么善良,
3、很多人还在剥 夺我生存的权利,生活如此艰难。在困难疾病面 前,我们的信仰如此功利,神化的人或宗教成了最 后一根救命稻草。我拿什么来支撑我的信仰?,无信仰社会的八大标志 在其位,不谋其政 假货、假药泛滥 灵修班、辟谷课广受欢迎 神医、高人”层出不穷 靠不道德手段上位的人受追捧 虚假捐献 为富不仁 社会诚信差,人与人互不信任,“德育”一词的由来 “德育”是一个现代词汇,虽然我们经常说原始社会的德育、奴隶社会的德育、封建社会的德育,但是“德育”一词却是出自现代人之口。大约在 18 世纪 70 、 80 年代,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简称德育 。,与康德同时代的裴斯
4、泰洛齐也使用过“德育”一词,表明西方社会于 18 世纪后半叶已经形成“德育”这一概念。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一书中,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德育”“体育”。从此,“德育”逐渐成为教育世界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和常用术语。,“德育”一词于 20 世纪初传入我国。1904 年,王国维以“德育”与“智育”、“美育”三词,向国人介绍叔本华的教育思想; 1906 年又将“德育”、“智育”、“美育”合称为“心育”,与“体育”相提并论,论述教育宗旨。 1912 年,蔡元培在阐述新教育思想时,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其中的“公民道德教育”就是我们现在所
5、说的“德育”。,(二)德育包括些什么 西方:moral education,即道德教育,与宗教 教育、政治(公民)教育有明显的区别。 中国: 狭义:指道德教育 广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更广义: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性 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三)德育概念的 “泛化” 原因: 1、传统思想的影响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民耻且格。 大学之道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受前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学以俄为师, 1953 年出版的凯洛夫教育学中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的
6、形成及苏维埃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相并列。 1956 年,人教社出版的凯洛夫等四人主编的教育学提到德育包括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法律教育等。,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在教育实践中,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 想教育密不可分,学校生活不存在绝对的道 德教育。,德育概念 “泛化”的弊端 1、无所不包的对象等于取消了概念本身; 2、在理论体系上有严重缺陷。 3、在理论上无法使人在同一个语境下对话 4、在实践中让德育难以实现根本目标 5、思想、政治、道德、法纪等教育问题相互 混淆,容易采取错误的教育决策。,(四)“守一而望多”的原则 守一:严格意义上的德育即道德教育; 望多:思想教育、政治教
7、育、心理健康教育 等是重要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 康教育等与道德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五)德育过程的理解 1、转化说 在我国,许多德育定义都认为德育只是 一种由外向内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认为 思想道德等纯粹是从外部“转化”进学生头脑 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卷认为:德育 是“教育与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 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 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胡守芬德育原理认为:“德育既 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准 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 育活动。”,2、内化说 孙喜亭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
8、社会 的要求,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把特定社会 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 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转化说的改良),3、引导说(檀传宝)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 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 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 育活动。,第二节、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 三种社会形态: 1、人的依赖关系 2、人的独立性 3、人的自由个性,(一)习俗性的德育 主要指学校教育产生以前,原始社会中 存在的德育形态。 1、全民性人人参与 2、生活性融于劳动、生活之中 3、习俗性以习俗的传承为主要内容,(二)古代学校德育 1、含义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 育。 2、特点:
9、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三)近代学校德育 1、含义指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校德育。 2、特点 民主化 世俗化 科学化 组织化,(四)现当代学校德育 1、含义20世纪处以来的学校德育 2、特点 理论与探索的时代 寻求平衡的时代 全球化德育的时代,第三节 德育理论的形态及主要议题 (一)德育理论的形态 1、德育思想 2、德育论 3、德育学 4、德育原理,“德育思想”首先是一种关于德育的价值性哲学 思考。基本上是前德育理论形态,主要产生于近代 教育学产生以前。德育思想形态的特点是应然的、 未分化的、非体系的。德育思想是以后学校德育理 论发展的基础,也是德育
10、理论发展的源头活水。,“德育论”则是一个与德育经验相对的一个范 畴。德育论是教育学产生后,作为与教学论、课程 论等并列的德育思想的理论化形态。 与德育思想相 比,德育论具有一定的专门性、系统性,并逐渐成 为独立的教育学学科群,德育论也独立为德育学。,“德育学”是教育学学科群中分化出来的独 立的教育理论形态,主要存在于19世纪末20 世纪初。由于对学校德育日益专门、分化的 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的发展,德育学和教育 学一样成为了学科群。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德育原理”是指作为整合诸多德育科学 研究的一般理论形态。是教育专业的一门基 础课程,研究德育领域的一般规律,回答德 育面临的最基本问题。具有理论性、基础 性、综合性几个方面的特征。,(二)学校德育理论的主要议题 1、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 2、现当代德育思想流派; 3、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4、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 5、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 6、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7、德育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班家长健康教育实施要点
- 健康素食课件下载安装
- 获嘉县初二数学试卷
- 合江小学五年级数学试卷
- 健康管理题讲解课件视频
- 《网络综合布线》教案 项目5任务3 管道和桥架工程施工
- 湖北省天门市天门外国语2025年物理高一下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加氢裂解汽油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节能专用)
- 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审查程序
- 健康知识星球创意画课件
- 槟榔育苗经验总结汇报
-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 数据挖掘(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网格员培训完整资料课件
- 富马酸奥赛利定注射液-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 2024IPv6 技术要求 第2部分:基于 IPv6 段路由(SRv6)的 IP 承载网络
- 新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第七课课练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23
- 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答题模板与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
- 弟子规注音A4直接打印版
- 金融学原理重点总结彭兴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