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版 《虞美人》获奖课件_第1页
公开课版 《虞美人》获奖课件_第2页
公开课版 《虞美人》获奖课件_第3页
公开课版 《虞美人》获奖课件_第4页
公开课版 《虞美人》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虞美人,主讲人:唐锦飞,教学目的1、了解李煜生平及词牌的相关知识;2、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体会词的音韵美;3、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教学重点1.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2. 学习诗词鉴赏方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设疑激趣,导语,公元978七夕这天,在北宋都城东京皇家园林西北角的一个院子里,南唐后主与他的旧臣们正相聚一堂,把酒言欢,原来今天是他是四十二岁的生日,酒过三巡,饭过五味,后主触景生情,悲从中来,遂提笔写下一首,并命乐工立即谱上曲,让歌伎当庭进行演唱,绝美的词,随着美人绝美的琵琶,绝美的歌喉,传入了宫中.宋太宗赵广义闻此勃然大怒

2、。正当祝寿宴会觥筹交错,丝竹迭奏之际,赵光义派秦王赵廷美送来了牵机药。后主毫不怀疑天子送来的是美味佳酿,接过来便一饮而尽,可怜一代词人顷刻之间便手足抽搐,赍恨长逝,他留下的那首虞美人也成了千古绝唱!,那么这个南唐后主到底是谁? 他的虞美人写了什么内容? 为什么这首词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诗词鉴赏。,知人论世,李煜相关档案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君、词人 信仰:佛教 评价: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年)在金陵

3、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

4、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文学常识虞美人,品味诵读,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播放范读,细细体会,诵读指导,1.把握节奏: 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 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 两句一换韵 3.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 低沉、凄凉,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 往 事 知 多 少 。 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 , 故 国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5、。 雕 栏 玉 砌 应 犹 在 , 只 是 朱 颜 改 。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 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东 流 !,品味意象,这首词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创设了哪几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 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乐景写哀

6、情),典型意象,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怀念故乡 今夜鄜(f)州月,闺中只独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军直到夜郎西。 怀念亲友,典型意象,“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思考。,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 精神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小楼昨夜又东风”中, “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

7、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他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这个意象?“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雕栏:雕花的栏杆。玉砌:如玉的石阶。 这是李煜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和许多美好的回忆。那富丽堂的宫殿,应该依然存在吧,所不同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他已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 “只是”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感叹,在前六句中,词眼是哪一个字?,“只是朱颜改”的“改”。,改变的只是朱颜吗?,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春花秋月、小楼东风、

8、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李煜是被宋太祖赐毒酒毒死,这首词中到底是哪些字眼,为他招来杀身之祸?何以见得?,这是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宗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一个“故国”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赏析手法,思考: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朱颜: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朱颜改,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三组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东风 (

9、自然永恒) 明月 景,往事 虚 故国 “人非” 雕栏玉砌 (人生无常) 朱颜 一江春水 情,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把抽象的愁绪化成形象的东流水。,比 喻,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思考:作者运用前面的三种艺术手法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为什么而愁?,愁,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请同学们自己来总结整首词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整首词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鉴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提示: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这是

10、自古以来写愁的名句,它好在哪里?,设问、比喻、夸张。 用春水来比喻愁,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表达出感情在奔流中直冲理智大堤的力度。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这是前面六句水到渠成的自然升华,感情大胆率直,喷薄而出,不可遏制。,合作探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何是“一江春水”而不是“一江秋水”?(分组讨论,各抒己见),1.春水代表希望,它的流去,意味着李煜所有希望的落空;而秋水在古典诗词中通常指“眼波”。 2. 春水蕴藏了一整个冬天,

11、一旦破冰则汹涌澎湃,不可阻挡,不仅写出愁之多,愁之连绵,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愁之气势和力度,喷薄而出,难以遏制;秋天的江水水位不断下降,水势沉静而平稳,显得作者的愁随着时间不断消逝,趋于平静,打动人的艺术力量明显降低。 3.春水与前面的“春花”“东风”形成前后照应,秋水不能。 4,用春水来写愁,形成强烈反差,令人耳目一新;所谓“愁”者,“心上秋”也,用秋水来写愁,则落入俗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何是“一江春水”而不是“一江秋水”?(分组讨论,各抒己见),5.春水比喻美好的事物,使人联想到李煜昔日的风花雪月,它的流去,暗示李煜昔日所拥有的一切将永远都不会再回来,秋水无有此意。

12、6.春水含蓄,意蕴丰厚,秋水直白,略显单薄。 7.春水写愁,乐景写哀情,愁倍增也;秋水写愁,哀景写哀情,略输一筹 ,下面让我们在邓丽君的歌声中再次去感受这首词的凄美意境,小结本词,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正如王国维所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了解意象 把握意境 体悟情感 弄清手法 品味语言,知人 论世,归纳方法,诗歌鉴赏的基本要求及其方法,课堂练习,阅读李煜的浪淘沙一词,完成12题。,帘外雨潺潺,春

13、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对这首词文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春意阑珊”表面是指春意凋残,实际上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 b“五更寒”既指自然气候的寒冷,也比喻作者内心的凄凉悲哀。 c“梦里不知身是客”,表面是写梦境,实际是写梦醒后的情况。只有梦醒,才知道自己客人的身份。 d“无限江山”和作者另一首词的词句“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所指的地方一样,都是指南唐山川。,c,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景写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愁交织在一起,结尾以水流花落、春去人逝的慨叹作结,抒发了亡国的悲哀。b词中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不幸者形象。全诗只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