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_第1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1 淀粉酶产生菌(细菌)的筛选一、 实验目的 掌握完整的分离纯化淀粉酶产生菌的方法和技术二、基本原理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将土壤稀释液涂在不同类型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几天,细菌或者是其他的微生物便能在平板上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将初次筛选得到的微生物接到淀粉培养基上培养,因为只有能够产生淀粉酶的细菌才能够利用培养集中的淀粉成分来完成自身的生命活动,才能够生存。故在淀粉培养基上长出的菌便是淀粉产生菌。在培养基上滴碘液,淀粉被分解掉的部分不显现蓝色,出现透明圈,可以通过透明圈的大小来初步判断菌种产淀粉的能力。三、材料与器材 1、菌源校园土样 2、培养基: 淀粉培养基:蛋白胨 10g,

2、nacl 5g,牛肉膏 5g,可溶性淀粉 2g,蒸馏水 1000ml,琼脂 1520g,121高压灭菌锅灭菌 20 min,待冷却至50左右时,于超净工作台倒摇瓶若干。 3、器材培养皿若干个 、1ml移液管1根、刮铲 1把、锥形瓶若干个、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试管若干、摇床四、实验步骤1、选定采土点后,铲去表土层2-3cm,取3-10cm深层土壤10g,装入灭过菌的牛皮纸袋内,封好袋口,并记录取样地点、环境及日期。土样采集后应及时分离,凡不能立即分离的样品,应保存在低温、干燥条件下,尽量减少其中菌相的变化。2、称取土样10g,放入盛有90ml蒸馏水并带有玻璃珠的锥形瓶中,振摇约20分钟,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将细胞分散。3、初筛:用一支1ml移液管从中吸取0.1ml土壤悬液加入盛有淀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重复两次。后置于培养箱中培养。 检测:培养出菌落后向培养皿均匀的喷洒碘液,有明显的透明圈的菌落即为活性较高的淀粉酶产生菌。4、复筛:选取步骤3活性较高的淀粉酶产生菌菌落移植进盛有淀粉培养基的摇瓶中,放于摇床中培养。 测定:把所有摇瓶中的菌株发酵液用琼脂平板法测定一遍(同步重复23块板),将其中活性圈大而清晰的菌株发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