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3---DNA的复制_第1页
遗传学--3---DNA的复制_第2页
遗传学--3---DNA的复制_第3页
遗传学--3---DNA的复制_第4页
遗传学--3---DNA的复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DNA的复制,DNA复制的特性,DNA聚合酶,第一步形成DNA复制叉,解旋酶将双链打开,单链附着蛋白使单链稳定。在第二步需要生成RNA引物,DNA聚合酶III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只能向一条已经配对的DNA单链上添加核苷酸。因此DNA聚合酶不能合成一条新链上最初的几个核苷酸。另外一种酶,也就是被称作引物酶的RNA聚合酶,它可以合成RNA引物,primer是一个长度大约为10个核苷酸的RNA序列,它可以与DNA进行互补,DNA聚合酶III可以识别这个引物,通过向其增加核苷酸而构筑新链。在第三步合成互补链的过程中,DNA聚合酶III二聚体与复制叉结合。DNA的复制有两种机制,一

2、种是连续的合成,一种是不连续的合成。前导链与聚合酶的一半结合,而滞后链必须反转才能与另一半结合。DNA聚合酶III在两条母链上,同步前进,也就使得每条单链上的互补序列可以同时形成,滞后链的合成实际上是分段进行的,冈崎片段也就是Okazaki fragment,在真核细胞中大概长度为100至200个核苷酸,而在原核细胞中则长达1000至2000个核苷酸,每一个冈崎片段都是由DNA聚合酶III按照5到3的方向合成。而最后一步是DNA聚合酶I,去除了之前所生成的RNA引物,然后用DNA取代,然后用DNA连接酶可以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端粒及端粒酶,DNA的复制机制告诉我们,细胞在线性染色体的复制过程

3、中将会出现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首先,前导链的合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后随链的合成需要加入引物。然而当复制到达染色体的末端的时候,由于没有办法再加入引物,然后再去合成DNA,那么将导致最后的一小段DNA,无法完成复制。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经过一代两代多代的复制以后,这条染色体将会变的越来越短。,端粒酶(Telomerase),在细胞中负责端粒的延长的一种酶,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可将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端粒在不同物种细胞中对于保持染色体稳定性和细胞活性有重要作用,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端粒(缩短的端粒其细胞复制能力受限),从而增强体外细胞的增殖能力。端粒酶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的活性被抑制,在肿瘤中被重新激活,端粒酶可能参与恶性转化。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稳定、基因组完整、细胞长期的活性和潜在的继续增殖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端粒酶的存在,就是把 DNA 复制的缺陷填补起来,即由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 但是,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受到相当严密的调控,只有在造血细胞、干细胞和生殖细胞,这些必须不断分裂的细胞之中,才可以侦测到具有活性的端粒酶。当细胞分化成熟后,必须负责身体中各种不同组织的需求,各司其职,于是,端粒酶的活性就会渐渐的消失。对细胞来说,本身是否能持续分裂下去并不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