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教学课件_第1页
生理学-血液教学课件_第2页
生理学-血液教学课件_第3页
生理学-血液教学课件_第4页
生理学-血液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血液(blood),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一、组成,3000转/min,30min,抗凝血,血浆,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离心,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成年男性40%50%;成年女性37%48%。,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一、组成,二、理化性质,(一)比重,(二)粘度,(三)血浆渗透压,溶液中的溶质颗粒透过半透膜吸水的力量。,1、渗透压的概念,1、渗透压的概念,2、渗透压的单位,mol/L,若1L溶液中含有6.021023个溶质颗粒(分子、离子),则产生1 mol/L的渗透压。,1 mol/L G.S(180),6.0231023,1 mol/L,1

2、 mol/L NaCl(58.5),6.02310232,2 mol/L,1 mol/L CaCl2(110),6.02310233,3 mol/L,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只与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 与颗粒大小和种类无关。,mmol/L,1、渗透压的概念,2、渗透压的单位,3、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和正常值,等渗溶液、低渗溶液、高渗溶液。,(280320mmol/L),0.9%NaCl溶液(生理盐水)、5%葡萄糖溶液(5%G.S溶液),1、渗透压的概念,2、渗透压的单位,3、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和正常值,4、血浆渗透压的作用,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红细胞

3、总渗透压,血浆 总渗透压,水,水,水,水,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一、组成,二、理化性质,(一)比重,(二)粘度,(三)血浆渗透压,(四)血浆的PH值(7.357.45),血浆的PH值依赖: 1、血液中缓冲对(NaHCO3 / H2CO3等) 2、正常的肺功能 3、正常的肾功能,PH值7.35 称为酸血症;,PH值7.45 称为碱血症;,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功能,1、数量:男 (4.05.5)1012个/L 女 (3.55.0)1012个/L,2、Hb含量: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3、形态:双凹圆盘状,4、功能:运输氧气和

4、二氧化碳,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功能,(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可塑变形性,2、悬浮稳定性,(1)概念,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2)衡量指标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1)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2)衡量指标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成年男性 015mm/第一小时末 成年女性 020mm/第一小时末,(3)血沉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为风湿热、活动性肺结核等的辅助诊断依据。,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

5、ate,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功能,(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可塑变形性,2、悬浮稳定性,3、渗透脆性,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变化,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功能,(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三)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1、红细胞的生成,(1)部位:红骨髓障碍时出现,(2)原料,铁,蛋白质,内源性铁(95%),外源性铁(5%),衰老红细胞破坏,(3)成熟因子,叶酸,VB12,DNA合成辅助因子,在红细胞分裂、成熟中起作用,(4) 调节因素,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小细胞低

6、色素性贫血),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功能,(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三)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1、红细胞的生成,2、红细胞的破坏,寿命120天,在肝、脾破坏。,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二、白细胞,白细胞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二、白细胞,三、血小板,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释放、粘附、聚集、吸附等。,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二、白细胞,三、血小板,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3、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发挥作用,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一)凝血因子,1、除外,都存在于血液中; 2、除Ca+外,都是蛋白质

7、; 3、多数以酶原形式存在,被激活后才发挥作用; 4、肝中合成并需维生素K参与;,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一)凝血因子,(二)凝血过程,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3、纤维蛋白生成,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2、凝血酶生成,IIa,Ia,II,I,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XI,XIa,IX,I,Ia,Ia Ia Ia,XIII,XIIIa,III VII Ca2+,X,前激肽释放酶,血液凝固过程示意图,(+),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形成,激肽释放酶,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一)凝血因子,(二)凝血过程,(三)血液中的主要抗凝物,抗凝

8、血酶III,肝素,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二、纤维蛋白的溶解,(一)纤溶酶原的激活 (二)纤维蛋白的降解,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不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可溶性),激活物,血管激活物,组织激活物,血浆激活物,第四节 血量与血型,一、血量,占体重的7%-8%,一次失血500ml,(不出现明显症状),一次失血1000ml,(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一次失血1500ml,(若抢救不及时,危及生命),第四节 血量与血型,一、血量,二、血型 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凝集原)的类型。,(一)ABO血型系统,1、分型依据 红细胞膜上所含特异凝集原的种类。,ABO血型系统的凝集原和凝集

9、素,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A A 抗B(B凝集素),B B 抗A,AB A和B 无,O 无 抗A和抗B,第四节 血量与血型,一、血量,占体重的7%-8%,二、血型 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凝集原)的类型。,(一)ABO血型系统,1、分型依据 红细胞膜上所含特异凝集原的种类。,2、鉴定方法,第四节 血量与血型,一、血量,占体重的7%-8%,二、血型 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凝集原)的类型。,(一)ABO血型系统,1、分型依据 红细胞膜上所含特异凝集原的种类。,2、鉴定方法,3、输血原则,(一)首先进行ABO血型鉴定,A凝集原,抗B(B凝集素),若供血者为O型血 (红细胞上无A、B凝集原

10、,血浆中既有抗B,又有抗A),A凝集素 B凝集素,患者:A型血(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血浆中有B凝集素),第四节 血量与血型,一、血量,占体重的7%-8%,二、血型 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凝集原)的类型。,(一)ABO血型系统,1、分型依据 红细胞膜上所含特异凝集原的种类。,2、鉴定方法,3、输血原则,(一)首先进行ABO血型鉴定,(二)常规进行交叉配血,说明: 1、主侧凝集,配血不合,禁忌输血。 2、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按输“O”型血原则处理; 3、主、次侧均不凝集,配血相合,可以输血;,第四节 血量与血型,一、血量,占体重的7%-8%,二、血型 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凝集原)的类型。,(一)A

11、BO血型系统,(二)Rh血型系统,Rh因子是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另一类凝集原,最先发现于恒河猴(Rhesus monkey)的红细胞,取其学名的前两个字母命名。,红细胞膜上有Rh凝集原,为Rh阳性(99%), 红细胞膜上无Rh凝集原,为Rh阴性(1%)。,Rh血型系统特点及其意义:,1、无抗Rh的天然抗体,但输入Rh阳性血后,会产生 后天抗体,故应避免Rh阴性者再次接受Rh阳性血;,供血者(Rh+),受血者(患者)(Rh-),输血前状况,红细胞膜上,有Rh凝集原,无Rh凝集原,血浆中,无天然Rh凝集素,且永远不会产生,无天然Rh凝集素,接受Rh+血后会产生,第一次输血,供血者红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其

12、红细胞膜上的Rh凝集原,刺激患者血浆中开始产生Rh凝集素,但凝集素的浓度是缓慢增加的,一般需数月时间,因而不出现凝集反应。,第二次输血,供血者红细胞进入患者体内,患者体内已存在的Rh凝集素与进入体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引起溶血。,结论,重复输血患者,即使是同一供血者的血液,也要作交叉配血试验,避免由于Rh血型不和引起的严重问题。,Rh因子是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另一类凝集原,最先发现于恒河猴(Rhesus monkey)的红细胞,取其学名的前两个字母命名。,红细胞膜上有Rh凝集原,为Rh阳性(99%), 红细胞膜上无Rh凝集原,为Rh阴性(1%)。,Rh血型系统特点及其意义:,1、无抗Rh的天然抗

13、体,但输入Rh阳性血后,会产生 后天抗体,故应避免Rh阴性者再次接受Rh阳性血;,2、受抗原刺激产生的后天抗体为IgG(小),可透过 胎盘,故应避免Rh阴性母亲再次孕育Rh阳性胎儿。,Rh因子是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另一类凝集原,最先发现于恒河猴(Rhesus monkey)的红细胞,取其学名的前两个字母命名。,红细胞膜上有Rh凝集原,为Rh阳性(99%), 红细胞膜上无Rh凝集原,为Rh阴性(1%)。,Rh血型系统特点及其意义:,1、无抗Rh的天然抗体,但输入Rh阳性血后,会产生 后天抗体,故应避免Rh阴性者再次接受Rh阳性血;,2、受抗原刺激产生的后天抗体为IgG(小),可透过 胎盘,故应避免R

14、h阴性母亲再次孕育Rh阳性胎儿。,第三章 血液(复习题),一、填空题,1、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 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2、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3、成人红细胞生成部位是 ,其生成调节物主要 为 和 。,4、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即每千克 体重有 ml血液。,5、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是在 , 凝集素在 。,6、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 和 。,7、交叉配血试验,主侧是指 ,次侧是 。,8、骨髓受到X线照射可能引起 贫血, 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可导致 贫血, 各种疾病所致的慢性出血引起的贫血是 。,9、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 。,10、临床上用测定

15、 的方法来检查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11、维生素K可促进肝脏合成 凝血因子, 故可加速机体凝血过程;而枸橼酸钠可 , 故具有抗凝作用。,12、正常成人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为 ,女性为 。,13、血型是依据 的抗原特异性而定的,临床上最 重要的是 血型系统。,14、临床常用的等渗溶液是 和 。,15、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 。,二、是非题,1、将红细胞置于某一溶液中,若红细胞出现皱缩, 则表明该溶液为低渗溶液。,2、血浆中出现大量血红蛋白,提示血液运氧能力增强。,3、从未接受过他人血液的Rh阴性者,首次接受Rh阳性 供血者血液,不会发生凝集反应。,三、单选题,1、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在体外 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在血管外 C、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需外加因子 D、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 E、激活因子IX的途径不同,2、柠檬酸钠的抗凝作用原理是 A、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使血浆中的Ca2+成为不解离的络合物 C、抑制凝血酶活性 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E、与血浆中的Ca2+结合而沉淀,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