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红(法家思想概述).ppt_第1页
李后红(法家思想概述).ppt_第2页
李后红(法家思想概述).ppt_第3页
李后红(法家思想概述).ppt_第4页
李后红(法家思想概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法家思想概述,李后红,内容结构,一、法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三、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法家思想评述,法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法家学派产生和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剧烈动荡与重大变革的重要时期。西周以来的宗法社会已分崩离析,王室衰微,政局不稳,长年征战严重破坏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呈现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 此时,儒、墨、道、法四家针对现实社会都提出了自己的救世主张。不论是儒家的“以仁治国,克己复礼”还是墨家的“兼爱非攻”,还是道家的“无为而治”,都没有使社会摆脱诸侯争霸,兵连祸接,社会四分五裂的情况。 法家作为战国时期的重

2、要学派之一,因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因此被称为法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的需求,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务实和积极入世的精神和主张登上了历史舞台。它抛弃了“礼治”、“德治”、“人治”,力主变法,实行以法治来构建新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是法家的先驱。 战国初期,申不害、商鞅、李悝、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其中商鞅和李俚的变法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战国末期。韩非则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子产,管仲,商鞅,李 悝,韩非子,申不害,管仲 是春秋时期法家思想的奠基人, 管仲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方面一系列措施,

3、 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制的先河。 一、政治上提出“修旧法, 择其善者而创(用) 之, 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 则国安矣”, 二、经济上提出“相地而衰征”, 外交上“尊王攘夷”、“存亡继强”的口号。 使齐国取得了一时的富强。,管仲,子产郑国人也, 于周景王九年( 公元前536年) 最先公布成文法, 即将国家的常法刑典铸在铜鼎上, 使国人皆知, 人人守法。成文法的公布者, 皆欲意名法度, 使事事皆决于法, 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垄断法律的秘密状态。,子产,一、李悝是战国时代法家的始祖。他最早而且系统地制定了以法治国的纲领, 他是魏文侯改革的设计者, 魏国是战国时期最先实行变

4、法的国家, 在七雄中最早确立起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二、在政治上主张“ 食有劳而禄有功, 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这一主张的实施, 基本上废除了旧贵族( 即“淫民”) 的世卿世禄特权, 使大批处于社会下层的能人进入国家机构。 在经济上, “ 作尽地力之教”, 作到“制田勤谨”, 以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在政治、经济改革的同 三、制定法经,此法体现了早期法家所主张的“不别亲疏, 不殊贵贱, 一断于法”的法治原则, 反对奴隶主贵族的等级特权制度, 打破礼和刑不可逾越的界限。同时法家重刑主义的思想原则。,李 悝,公元前361年,商鞅在

5、秦国实施改革,力主变法。 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上励军功、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使秦“移风易俗,民以殷富,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创建了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使秦走上了日益强大的道路。至此,法家思想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商鞅,韩非则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韩非之前,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兼采三家学说之长,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法、术、势”完整的法治理论。他的“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体系,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非子的思想可以分为三部分:一

6、是尚法,以商鞅为源,他认为:“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二是用术,“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以申不害为源;三是重势,以慎到为源,所谓“势”,是指权势即政权,“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法和术都必须以势作为前提,“法”结合“术”与“势”的运用,三者相互结合,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不可偏废。,韩非子,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人性本恶论 二、

7、法治论 三、主张锐意改革 四、“尊”军论,人性恶论,法家认为,“ 好利恶害”、“ 趋利避害”是古往今来人人固有的本性。这种本性是不可改变的, 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管子认为:“ 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 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 夜以续日, 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 海深万仞,就彼逆流, 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 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 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 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 商鞅则认为人的本性:“民之性: 饥而求食, 劳而求佚, 苦则索乐,辱则求荣, 此民之情也。”,“羞辱劳苦者, 民之所恶也; 显荣佚乐者, 民之所务也”。 韩非也认为普天之下都是“好

8、利恶害”的人:“人无毛羽, 不衣则不犯寒; 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 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法治论,“事断于法、是国之大道”。 法家的“法治”的口号,即所谓“以法治国”, 最早是由管子提出的,又称“垂法而治”、“ 缘法而治”。在其看来,法是治国的根本。 商鞅认为, 法家的法治是一种划时代的治国之道, 他把法看作是治国的根本, 富国强兵的法宝。 韩非则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他说:“ 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 动无非法,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 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 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

9、失,诘下之邪, 治乱决缪,绌羡齐非, 一民之轨, 莫如法。属官威民,退淫殆, 止诈伪,莫如刑”。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只有严厉的法律才能立国,并维持君主天下,但是君主并不能随意制定、执行法律。 提出:“顺天道、因民情、随时变、尊事理、量可能、务明易”,即法律的制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环境的要求,以人的“好利恶害”的本性为基础,顺应时代的发展,遵从事理的内在联系,考虑客观可能,并且要清晰易懂,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人都服从和掌握法律,从而使法律易于执行。同时,在执法方面一定要立公去私,执法必信,“法不阿贵,刑无等级”,主张锐意改革,法家提出:“不法古,不循今”。坚持历

10、史进化论,坚持进行改革,具有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 法家认为历史是呈阶段性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一切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不能一味地因循守旧。“不期修古,不乏常可”、“称俗而行事”。并且从实际出发,主张“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思想。法家将“道”作为理解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把“理”作为具体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重新解释了“道”与“理”这对重要的哲学范畴。,尊君论,法家强调君主必须拥有绝对的威势和至尊的地位。提出:“权制独断于君”,“尊君主抑臣”。通过“势”与“权”的运用,君主要不断地巩固自己的政权,防止篡夺政权。 法家认为,要达到富国强兵推行法制的目的就必须尊君,建立强有

11、力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崩离析、诸侯割据、群雄争霸、广大人民深受苦难的历史现实基础上所提出来的。只有强有力的君主统治才能使国家富强,才能在乱世之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法家认为这才是济世的良方。 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法家思想评述,积极: 一、 时代意义:法家的思想的产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于建立统一强大的秦王朝、实现统 一六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主张“法治”(强调“法治”的作用,实质是人治),“一兔走,百

12、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顺天道、因民情、随时变、尊事理、量可能、务明易”对后世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三、主张革新(改革),以及“天人相分,人定胜天”思想。 消极: 一、主张“人性本恶论”,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越是底层的人就越是被当作是“性恶”的假定对象,越是高层的人就越是被当成是“性善”的对象。 二、过分强调法的作用,认为用重刑可以引导人们,否定了民间习惯法等多元法律渊源的应有位置。 三、主张“过度”用刑, “刑用于将过”。商君书开塞说:“刑加罪所终,则奸不去,赏施于民所义,则过不止,刑不能去奸,两赏不能止过者,必乱。故王者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生;赏施于告奸,则细过不失”。 四、法家的法治观完全是以君主专制统治为中心的,即法律的唯一渊源便是君权的 行使,进行封建专制统治,法律并不能约束王权,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区别,最大的就是法家极力主张君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