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参考课件4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参考课件4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参考课件4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界多极化趋势,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一片废墟的德国城市街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9491963在任),欧共体总部大厦 (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欧共体在罗马成立,问题探究 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

2、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1974年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 想一想,这段话说明了什么?,联合起来的欧洲成为独立于两个超级大国之外的第三种力量的愿望已经基本实现,欧共体由于经济实力的增长,政治外交方面的独立倾向已日趋明显,摆脱美国控制的决心也更加强烈,在国际政治领域已慢慢与美国鼎足相处。,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原因,形成,进展,影响,(1)二战后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2)联合起来提高国际政治地位 (3)亚欧各国经济得到较快发展,联系日益密切 (4) 共同的区域地缘关系 (5)共同的文化底蕴,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 建立

3、欧洲货币体系、加强科技合作,经济实力增强,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1945年8月,美国投掷原子弹后,日本广岛一片废墟。,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和日本天皇裕仁,1964年10月1日日本新干线通车,世界闻名的高速铁路新干线是日本铁路技术的骄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象征。第一条新干线于1964年在东京和大阪之间开通运行。列车的最高时速可达210公里,当时为世界第一。此前,从东京到大阪需要8个多小时,有了新干线以后则只需要3个多小时。新干线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日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原因:,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改革 全国集中

4、精力搞经济建设 重视科技教育 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结果:,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影响:,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格局 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问题:该表反映了怎样的局面?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种局面对世界格局的 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主要原因:美国经济 相对衰落,日本和西欧经济迅速发展。影响:动摇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铁托(18921980),铁托在发表演说,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会场,第13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2

5、004年2月20日),来自114个不结盟运动成员的近万名代表出席了这次峰会,其中包括62个成员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本届会议。,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中国得 以冲破美国设置的种种障碍,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件事情说明 了什么?,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国合法席位后,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新兴独立国家谋求维护独立、主权、发展 与和平的有效途径,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原因:,标志:,特点:,奉行独立、自由、不结盟、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意义:,标志着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

6、际政治舞台, 开始改变了美苏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二战后初期的联合国实际上为美国所把持,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但随着亚非拉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的诞生,这种局面逐渐被打破。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方面表明第三世界力量的强大,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阅读与思考,以下是战后美国政府首脑的一些言论: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总统1953年在其就职演说中讲到:“为了团结一致和应付时代的挑战,命运已把领导自由世界的责任赋予了我国。” 材料二 1957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我们一直没有同共产党中国贸易,或者准许同它进行文化上的交流。这

7、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是我们的政策。” 材料三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四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请思考:这些言论体现出美国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两个变化:一是从领导西方世界到与西欧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一是从拒不与中国交往到力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原因是美国霸主地位的衰落,西欧的联合和实力的增强,长期以来封锁中国政策的失败,当时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的形势。,本课启示 1、注重以科技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2、加强区域的团结合作 3、第三世界国家对内要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