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前儿童自我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_第1页
第四章--学前儿童自我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_第2页
第四章--学前儿童自我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_第3页
第四章--学前儿童自我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_第4页
第四章--学前儿童自我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引言:家长与孩子的现状,家长的现状 依赖于劳动社会化/电气化 对独苗宠爱有加,不信任 重智力培养 孩子的现状 生活能力弱化 依赖性强, 懒惰 缺乏自信, 经不起挫折,培养孩子身体保护和自理能力的意义,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 参与活动 , 动手操作 自我表现 , 自我服务 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提高生存意识和能力 强化竞争意识和能力 增强科技意识和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自理与自立,孩子自立的两个标志 心理:具有独立意识、自信心,与外界良好的融合性、适应性 生理: 具有良好饮食、睡眠、大小便、卫生习惯和与年龄相适应的自理能力,外国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美国:1岁多学习自己吃饭、独睡;45岁 收

2、拾自己房间 德国:610岁儿童要帮父母洗碗、扫地、 买东西 日本:5年级小学生在荒岛上自搭帐篷、 自制海盐、自己做饭,第四章 学前儿童,2017.3.8,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教学目的要求:,一、知道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目的、作用与内容 二、初步掌握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三、掌握学前儿童一日生活中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实施过程各环节及注意事项与原则。,(一)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目的、目标和内容 1、目的和目标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

3、种有益于个人、有益于社会的健康行为和习惯。,一、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概述,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目标,1)生活卫生方面 (1)进餐 (2)着装 (3)排便 (4)睡眠 2)个人清洁卫生方面 3)环境卫生方面 4)器官保护卫生方面 5)其他安全常识,2、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内容,(1)、进餐 要求: 了解基本的食物和营养知识。 形成自已进餐能力 如6-8个月时引导用手拿饼干吃;10个月培养婴儿手扶杯子喝水;1岁半时开始学习左手扶碗,右手拿勺吃饭;2.5岁-3岁要求幼儿独立吃饭,并能正确使用餐具。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挑食,细嚼慢

4、咽,不敲碗筷、不乱吃零食,不以饮料代水,水要喝矿泉水、用餐速度不快不慢,一般以30钟为宜等。,1)生活卫生方面,(2)、着装 注意衣着卫生,根据气温增减衣服,掌握基本的穿、脱、叠、放衣鞋的技能,培养独立茁壮的能力和习惯。,(3)、如厕 幼儿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影响其排便控制能力。需根据需要随时大小便。帮助其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教会正确大小便方法,以及便后卫生。(排便要求见保育P94),(4)、睡眠,美国关于睡眠的研究成果,1.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与有午睡习惯的儿童相比,没有午睡习惯的儿童更容易发生多动行为,焦躁和抑郁情绪程度也较高。 2.费城圣约瑟夫大学研究:那些单独在一个房间

5、里睡的小孩其实会睡得更好。父母在一旁反而会导致小孩入睡困难,而且夜里醒来也习惯于有父母哄着才能重新入睡。,3. 哥伦比亚大学对1.5万多名青少年的睡眠状况和日常行为进行了跟踪调查:与那些午夜甚至更晚才睡觉的同龄人相比,每天晚上10点前上床睡觉的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要低25,产生自杀念头的可能性低20。 华盛顿大学的最新研究提醒那些减肥者,睡得太多和睡得太少,都容易使人发胖。 从婴儿到老年,睡眠在人生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要,睡眠是我们生活中最不该被忽视的问题之一,睡眠时间 (1)幼儿年龄越小所需睡眠时间越长。一般1岁(14-15小时)、2岁(13-14小时)、3-5岁(12-13小时)、5-7岁(1

6、1-12小时); (2)根据具体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和季节作适当调整。 睡前准备(根据幼儿园午睡前所需准备理解) 环境、睡眠用具、睡前饮食、睡前如厕、睡前情绪、睡眠信号等,睡眠时管理 (1)培养正确睡姿,纠正不良睡眠习惯。,右侧睡,双脚稍弯曲。睡姿不绝对化,幼儿可经常变化睡姿。 不良睡眠习惯:蒙头睡,(2)照顾幼儿睡眠需要的差异性。允许早醒的幼儿先起床。 (3)注意幼儿的健康问题。健康问题在睡眠中的表现。咬牙。 (4)注意环境的变化。气温、气湿、通风、噪声、意外事故等。,2)清洁卫生方面 每天早晚洗脸 饭前便后洗手 饭后漱口擦嘴 勤剪指甲、勤洗头洗澡 每天换洗内衣、鞋袜,(1).洗脸。 早、晚和外

7、出归来要洗脸; 毛巾卫生; 选用碱性小的香皂和温水洗脸,护脸; 3岁后让幼儿学会洗脸等。,(2).刷牙 牙刷的选择与护理。 (3).洗浴 常洗,洗浴材料的选择,防感冒,(4).洗手、洗脚 洗全、擦干 (5).修剪指(趾)甲,3)环境卫生方面 东西要放在固定地点,摆放要整齐 不乱丢果皮纸屑 不随意乱写乱画 不随地大小便 不随地吐痰,4)器官保护卫生方面 眼保健 (1)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要注意给他们选择安全的玩具,要指导孩子做一些安全适当的游戏,防止眼外伤。(2)要勤洗手,不要用脏手揉眼睛。 (3)保护眼睛饮食上要注意。 (4)平时注意做眼保健操能保护眼睛, (5)保护孩子眼睛的关键在于不要让孩子

8、过早地接触电脑、电视,更不要看三维影像,而应该多带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立体事物。,声带保健 (1)注意保护嗓子、不高声喊叫、不尖叫 (2)唱歌后不马上喝凉水 (3)正确朗读、声音洪亮 (4)用嗓子时间长时,要及时休息、润喉 (5)上呼吸道感染时,尽量不唱歌、不大声说话。,口腔保健 (1)让儿童了解基本的口腔知识。 (2)学习刷牙、漱口等基本技能 (3)了解与口腔保健相关的营养知识。 (4)防龋齿和学习换牙时的卫生保健知识。,耳保健 (1)了解耳朵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 (2)遇到噪音时,用手捂住耳朵,张开嘴巴;自己不挖耳;洗澡、游泳时注意保护耳朵,不要让水灌进耳朵里。 鼻保健 (1)知道鼻子的

9、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 (2)掌握正确的擤鼻子技能。 (3)掌握相关的营养知识。,皮肤保健 (1)掌握基本的皮肤保健知识。 (2)爱护自己的皮肤。 (3)掌握洗漱技能。,(二)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途径 1)课程 教师可以通过专门或整合的课程形式将有关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内容适时、适地的纳入其中。幼儿通过学习、体验和完成相关的学习获得相关的知识与能力。(见书中案例:都睡着了),2)游戏活动,教师根据教育内容需要,利用情景表演、角色扮演、听故事、念儿歌等活动形式,对幼儿进行身体与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从中获得浅显的知识,知道一些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10、如,在操作区,投放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放置用可乐瓶制成的瓶娃娃和黄豆、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一面墙上用布布置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背景图上树上钉在一些钮扣,雌雄扣等,让幼儿随意设计、制作画面内容,如把果子扣到树上,树干上粘上一只啄木鸟,在汽车上装上两个车轮等,让幼儿在钮钮扣扣、撕撕粘粘等操作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技能得以巩固和强化。,游 戏 活动,闻闻我的小手香不香?,卖水啦,卖水啦!,3)日常活动,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是在日常生活培养和表现的,所以,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是我们随时可用的资源,如:来园、晨检、户外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排便、穿衣盥

11、洗、饮食、睡眠、离园。在这些活动中融入相关的教育,效果易见成效。,图片配儿歌,拉平小裤子,裤腿对裤腿,弯腰到中间,裤子变小了。,端起小水杯,喝口轻轻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洗 手,卷起两只小袖口,轻轻打开水龙头, 我把小手伸出去,洗洗我的一双手, 洗手心,洗手背,张开五指搓搓手, 洗完手,先不走,上下轻轻甩甩手, 摘下毛巾擦干净,一点不湿小袖口。,4、家园互动,在大教育背景下,利用家庭资源、家长力量,可以巩固、练习幼儿园正在培养的某种行为,也可以弥补完善幼儿教育的不足,如按时睡觉、勤洗澡、早晚刷牙等。,(二)学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方法 1、示范讲解法 2、随机教育法 3、环境教

12、育法 4、表扬激励法 5、作品感染法 6、分步学习法 7、活动比赛法,环境教育法,发挥隐形材料、环境的作用 把语言的指令转化为可操作的暗示 多观察、多思考,为什么总是乱糟糟? 例:小鞋架的提供(幼儿园); 有利于玩具分类的整理柜、纸箱的提供(家中)。 整理书架,表扬激励法,爱与赞赏是最有效的强化手段 注意:赞扬行为本身而非孩子 A.教养的原则 奖励好的行为 不要无意中“奖励”不好的行为 惩罚不好的行为,奖励好的行为?,让赞扬变得更为具体(代币法) 准备代币物,扑克牌、玩具钱或其他小物品都可以作为代币物。 准备一个塑料的罐子或杯子来存放代币。 选择一些目标行为,与孩子一起寻找该图片并将其剪下进行

13、粘贴。 与孩子一起制作奖赏单。,奖励好的行为?,让赞扬指向行为本身(描述法) 1、大人以赞赏的口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或 所感受到的。 2、听到大人描述之后,孩子便能自己夸奖自己。,描述你所看见的事情。 “地板很干净,床也很平整,书都整齐地摆在书架上了。 描述你的感受。 “走进这个屋子让人感到很舒服。” 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 “你把图书、蜡笔、玩具都分门别类地放在柜子里了。这就叫管理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练习,不无意中奖励不好的行为?,不愿收拾玩具,边批评边家长收拾 不愿睡觉,哭闹后再看一会儿电视。 向他人宣扬孩子的“劣迹”,惩罚不好的行为?,温和的惩罚 靠近你

14、的孩子。 面部表情严肃。 叫他的名字。 保持目光的接触。 用坚定的语气。 下达直接、简单而又明确的命令。,暂时隔离就是在孩子不良行为发生后,立即将他置于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他必须呆在那里,直到定时器响了之后方可离开。隔离时间应遵循一岁一分钟原则。 短时目的是立即阻止问题行为;长远目的是帮助孩子达到自我约束。,惩罚不好的行为?暂时隔离法,哪些不良行为应受到暂时隔离? 打人、对父母无礼、乱发脾气、恶意取笑别人、踢人、咬人、吐别人、做危险的事、有意损坏家具、提醒下不终止错误行为、饭桌上乱扔食物阻止这些不良行为可用暂时隔离。 哪些不良行为不适合用暂时隔离? 闹别扭、撒娇(采用故意忽视);想让孩子去做

15、他不乐意做的事情(采用代币奖励)。,惩罚不好的行为?,暂时隔离 选择一种目标行为来使用暂时隔离法。 计算目标行为出现的频率。 选择一个无聊的地方用作隔离。 向孩子讲解暂时隔离法。 耐心等待目标行为的发生。 目标行为发生时对孩子说最短的言语,并以最快的速度将孩子送入隔离地点。 依据孩子的年龄在定时器上设定相应的时间,并将它放在孩子听得见的地方。 等待定时器响,在此期间不给孩子任何关注。 定时器响后,询问孩子被隔离的原因。,作品感染法,活动和比赛让自理训练变得更轻松!,有六个秘密的口袋, 每一个都提供 一种不同的自理技能,二、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实施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应重视健康习惯

16、的培养,因为成为良好习惯的健康行为的改变是促进健康的根本条件。 (一)一日生活中的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环节有:晨(午、晚)检、进餐、睡眠、盥洗、如厕、学习、游戏和户外活动等。在这些环节中应渗透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1、相信孩子,放开手脚,把自我服务的机会还给孩子 2、长时间的坚持 3、统一的要求 4、集体与个别的结合 5、榜样的作用 6、家园的一致 7、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应付困难的能力,(二)学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注意事项,(三)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原则,1、自由的原则 2、工作的原则 3、重视能力培养的原则 4、安全性原则,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这一科学论断已经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