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典诗歌 常见抒情方式,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一、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撼人心。,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2、照汗青,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秋,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试对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直接抒情,二、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1、因事抒情:,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
3、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唐代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如何表现思乡之情?,1.触景生情,秋天客居洛阳,秋风吹过触动思乡之情 2.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3行动细节,通过担心说不尽,临行拆封这一细节,表现思乡之情,2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
4、情。,乐景写乐情 哀景抒哀情 乐景衬哀情 哀景写乐情,主要类型,乐景乐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谢灵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试试手段,以乐景抒乐情,以乐景写乐情;,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析:,即使诗
5、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机盎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乐景 。,哀景哀情,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妙合无垠”。,小重山(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
6、。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析:,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笛声,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析: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乐景哀情,古人这样说它的作用: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抒写了宫女一
7、生的凄凉,哀怨的情怀,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诗歌着意描写“宫花红”,用红花那热烈的色彩,盛开的景象,与古行宫白头宫女形成了反差,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让人有一种时移事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凉的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坏心情的矛盾,突出中心思想。以乐景反衬哀情,其情之哀更增。,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
8、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哀景乐情,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 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 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 况是蔡家亲。”,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4、托物言志,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石灰吟
9、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的石灰有何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品质?,全诗写了石灰四个特点:出山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 诗人以石灰自喻,表现了自己不畏艰险,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李忱瀑布联句 “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借写瀑布,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抒情诗,“物”即“瀑布”,“志”即不甘寂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王安石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杏花,绚
10、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本诗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5、咏史抒怀,借写历史故事表达自己的思想.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咏史怀古诗的主题: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悲哀之情。尤其是做为
11、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
12、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
13、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 ,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叠题乌江亭 王
14、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这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3 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
15、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o),雄姿英发,羽扇纶(gu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li)江月。,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
16、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二鉴赏方法指要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
17、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其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越中揽古 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最后披文入情,细致体会。 有的诗作怀古用典,作者故意写的含蓄蕴藉,不认真体察难以得到诗人的本心,需要读者认真体会,涵咏领悟。,2、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18、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江 城 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
19、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古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附近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
20、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练 习,1、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一二句先从听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
21、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三、四句作者别开生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3、读唐诗,写一段赏析文字,不超过200字。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23首。 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一二句突出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抒情,表现作者热切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手法:见景生情,借物抒情,: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解释诗句为“析”,说其主旨是为“赏”,说诗句的内容和表现手法、表达
22、方式,都属于“析”的内容。,4、赏析下列诗的抒情方式和表达的内容,陈玉兰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表达内容: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抒情方式,借景抒情,表达内容,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孟浩然早寒
23、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全诗选取典型的秋天景象来抒情。北风萧萧,木叶摇落,大雁南飞,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孤独的诗人面对迷茫的江水,又怎能不思乡呢?,抒情方式,表达内容,借景抒情,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抒情方式,借景抒情中的“触景生情”,表达内容,闺中少妇,被一个明媚的春日哄动了藏蛰一冬的热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楼头,忽然看见路头的青青杨柳,心里产生了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这样明媚的春天,自己竟然独守空闺,与丈夫天各一方,更恐怖的是,她发生了这样的疑问
24、我的青春是不是和这杨柳一样黄了又青呢?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让丈夫从军边塞,想立功封侯呢?青青杨柳惊动了少妇久蛰于心的幽怨相思。,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抒情方式,叙事抒情: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表达内容,三、四两句抓住一个细节,化庸常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际,诗人似乎又想起什么内容忘记写入信中,只好拆开信封再检杳一遍。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王维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抒情方式,叙事抒情,表达内容,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应该就是诗人对来客的问话):“您从我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说思念,而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职业道德试题解析与实战技巧含答案
-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课件
- 2025年新初二英语人教新版尖子生专题复习《补全对话》
- 工业互联网平台联邦学习隐私保护在智能教育平台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乡镇街道资金管理办法
- 企业投资条例管理办法
- 云南财政借款管理办法
- 乡镇小摊小贩管理办法
- 企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
- 低端食堂餐饮管理办法
- 2025年会计职业入门会计基础知识深度解析与要点梳理
- 重症医学科健康宣教手册
- 公司法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硬盘维修保密协议书
- 运输合同协议书电子版
- 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DB13-T 1544-2025 预拌混凝土生产管理规程
- 客服员礼仪培训
- 港口夏季四防安全培训
- 《探索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融合发展:课件综述》
- 门诊电子病历书写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