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植物的抗寒性 植物的抗热性 植物的抗旱性 植物的抗涝性 植物的抗盐性 植物的抗病性 植物的抗虫性 植物抗污染性,冷害,冻害,冻害,旱害,对水的适应,对干旱的适应,第一节 植物逆境生理概论,一、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逆境(stress)是指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二、抗逆性及方式 抗逆性(hardiness)植物对逆境抵抗和忍耐能力。 抗性的方式: 逆境逃避(stress avoidance)指由于植物通过各种方式摒拒逆境的影响,不利因素并未进入组织,故组织本身通常不会产生相应的反应。 逆境忍耐(stress tolerance) 指植物组织虽经受逆境对它的
2、影响,但它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者修复由逆境造成的伤害,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二、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变化与代谢特点 (一)形态结构变化 有以根系发达、叶小以适应干旱条件;有扩大根部通气组织以适应淹水条件;有生长停止,进入体眠,以迎接冬季低温来临等。 (二)生理生化变化 1.生物质膜透性的增大,内膜系统可能膨胀、收缩或破损。 2.诱导形成逆境蛋白:多种逆境诱导形成新的蛋白质(或酶) 3.植物有两种系统防止活性氧的危害:酶系统和非酶系统 4. 脱落酸含量增加:低温、高温、干旱、盐害等多种逆境下,ABA含量都会显著增加,ABA作为一种胁迫激素或信号物质调节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性,植物交叉适应的
3、作用物质可能是ABA。,渗透调节与抗逆性 (一)渗透调节的概念 多种逆境都会对植物产生水分胁迫。水分胁迫时植物体内积累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其渗透势,保持一定的压力势,这样植物就可保持其体内水分,适应水分胁迫环境,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调节(osmoregulation)。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的正常膨压,渗透调节物质包括无机离子及有机溶质。 (二)渗透调节物质 1.无机离子 2.脯氨酸 3.甜菜碱 4.可溶性糖,第二节 植物的抗寒性,一、冷害 (一)概念: 冰点(0)以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叫冷害。 植物对冰点以上低温的适应叫抗冷性。热带、亚热带植物易受害。,第二节 植物的抗寒性,一、冷
4、害 (二)伤害症状与类型: 1类型:直接伤害与间接伤害。 2伤害症状: (1)出现伤斑、凹陷; (2)死苗或僵苗不发; (3)组织柔软、萎蔫; (5)木本芽枯顶枯、破皮流胶; (6)花芽分化受破坏,结实率降低。,冷害对植物的伤害除了与低温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直接有关外,还与植物组织的生理年龄、生理状况以及对冷害的相对敏感性有关。温度低,持续时间长,植物受害严重,反之则轻。在同等冷害条件下,幼嫩组织器官比老的组织器官受害严重;同一植株不同生长期中,生殖生长期比营养生长期对冷害敏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前后最敏感)。 根据植物对冷害的反应速度,可以把冷害分为两类。 直接伤害:植物受低温影响几小时,最多
5、在一天之内即出现伤斑及坏死,禾本科植物还会出现芽枯、顶枯等现象,说明这种影响已侵入细胞内,直接破坏了原生质活性; 间接伤害:植物在受到低温危害后,植株形态并无异常表现,至少在几天之后才出现组织柔软、萎蔫,这是因为低温引起代谢失常、生物化学的缓慢变化而造成的细胞伤害。,冷害植物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膜透性增加,细胞内可溶性物质大量外渗;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根系吸水能力下降,水分代谢失调;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酶活性受抑制,导致光合速率减弱;呼吸代谢失调,呼吸速率大起大落,先上升后下降;有机物分解占优势,可溶性氮化物含量和可溶糖量,物质代谢失调。,第二节 植物的抗寒性,(三)冷害机理: 1.膜发生
6、相变,由液晶态变为疑胶态; 2.膜透性改变,甚至造成破损; 3.代谢紊乱,光合与呼吸变化,吸收机能衰退。 4.运输受阻,酶促反应失调。 (四)植物的适应: 1.增加膜不饱和脂肪酸数量,提高不饱和脂肪酸指数,降低膜相变温度; 2.改变某些蛋白(酶)的组分。,第二节 植物的抗寒性,提高植物抗冷性的措施 1.低温锻炼 植物对低温的抵抗往往是一个适应锻炼过程。很多植物如预先给予适当的低温锻炼,而后即可抗更低温度的影响,不致受害。否则就会在突然遇到低温时遭到灾难性的损害。 2.化学诱导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它化学试剂如细胞分裂素、脱落酸、PP333、2,4D、抗坏血酸、油菜素内酯等可诱导植物抗冷性的提高。
7、3.合理施肥 调节氮磷钾肥的比例,增加磷、钾肥比重能明显提高植物抗冷性。,第二节 植物的抗寒性,二、冻害 (一)概念: 冰点(0)以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叫冻害。 植物对冰点以下低温的适应叫抗冻性。常与霜害伴随发生。,第二节 植物的抗寒性,(二)冻害伤害症状与类型: 类型:胞内结冰与胞间结冰。 冻害伤害症状:叶出现烫伤样,组织柔软叶色变褐,终至于枯死。,第二节 植物的抗寒性,(三)冻害伤害的机理: 1.胞间结冰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蛋白质变性,原生质不可逆凝胶化; 2.胞内结冰对膜与细胞器产生直接破坏;解冻时温度回升快,原生质失水,组织干枯;破坏蛋白质空间结构(-SH假说);机械损伤;膜破坏 。,硫氢
8、基(巯基)假说 (1)原生质结冰脱水,蛋白质分子相互接近 (2)硫氢基的彼此接近导致双硫键的形成 (3)蛋白分子凝聚变性 解冻时蛋白质再度吸水,而双硫键的存在 使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生理功能丧失。,第二节 植物的抗寒性,植物对冻害的适应:降低含水量,增加束缚水的相对含量;增加可溶性糖等的含量;激素的种类及比例发生变化;膜组分改变。 提高植物抗冻性的措施:抗冻锻炼 ;化学调控(脱落酸、生长延缓剂Amo-1618与B9等 );农业措施 采取有效农业措施,加强田间管理。,第二节 植物的抗寒性,三、提高抗寒性的措施 1 低温(抗冻)锻练;逐步适应,增加保护物质; 2 化学诱导控制;调节CTK、ABA
9、的比例,采用其它生长延缓剂; ABA、CCC(矮壮素)等提高抗寒性 3.加强田间管理;调节N、P、K比例,薄膜等覆盖,培育壮苗等。,第三节 植物的抗热性,一、概念: 高温对植物的伤害称为热害。 抗热性是植物对热害的一种适应。 二、类型: 1.直接伤害 2.间接伤害。,三、症状与危害: 1.症状:热害后叶绿素破坏严重,叶片出现死班,叶色变褐、变黄;树干(特别是向阳部分)干燥、裂开;鲜果(如葡萄、番茄等)灼伤,后来受伤处与健康处之间形成木栓,有时甚至整个果实死亡;出现雄性不育,花序或子房脱落等异常现象。高温对植物的危害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2.危害: (1)间接伤害: 饥饿,因光合低于呼吸,消耗同化
10、物过多; 毒性,有氧呼吸被破坏,无氧呼吸产生有毒物质,蛋白分解产生NH3; 生化障碍,必须的生物活性物质缺乏; 蛋白质破坏,水解酶作用,ATP减少,氧化与磷酸化解偶联。 (2)直接伤害: 蛋白质变性,空间结构破坏; 脂类液化,破坏膜结构。,植物耐热性的机理 生长在干燥和炎热环境的植物,其耐热性高于生长在潮湿和冷凉环境的植物 成长叶片的耐热性大于嫩叶,更大于衰老叶;种子休眠时耐热性最强,随着种子吸水膨胀,耐热性下降;果实越成熟,耐热性越强。 温度对植物耐热性有直接影响 ,高温锻炼有可能提高植物的抗热性。 细胞含水量低,耐热性强。干燥种子的抗热性强,随着含水量增加,抗热性下降。 氮素过多,耐热性减
11、低;相反,营养缺乏的其热死温度反而提高。,第四节 植物的抗旱性,概念: 土壤缺水或大气相对湿度过低对植物造成的伤害称旱害。 植物对干旱的抵抗力称抗旱性。,第四节 植物的抗旱性,干旱种类: 1.土壤干旱; 2.大气干旱; 3.生理干旱。 外部干旱表现: 1.萎蔫:有暂时萎蔫与永久萎蔫。 2.生长减慢。,干旱机理: 1.原生质脱水是旱害的核心; 2.破坏原生质膜上脂类双分子层的排列,改变了膜透性,使化谢紊乱; 3.光合与呼吸失调; 4.蛋白质分解加快;DNA、RNA合成减弱,脯氨酸积累; 5.激素发生变化,ABA积累,CTK减少,降低CTK/ABA比值,乙烯增加; 6.植株各器官水分重新分配; 7
12、.造成细胞的机械损伤。,第四节 植物的抗旱性,植物抗旱特征: 1.形态:根系发达而深广,根冠比大;细胞小,维管束发达;单位面积气孔数多;输导组织发达;角质或蜡质层厚 2.生理:脯氨酸、ABA等物质积累多;水解酶活性保持稳定,合成酶活性不削弱;保水力强。,植物的抗旱类型,水生植物(不能在水势为0.5-1MPa以下环境中生长的植物); 中生植物(不能在水势-2.0MPa以下环境中生长的植物); 旱生植物(不能在水势-4.0MPa以下环境中生长的植物)。 逃旱性:这类植物主要是通过缩短生育期,以逃避干旱缺水的季节。如某些沙漠植物。 御旱性:这类植物主要利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良好的水分内环境,使植
13、物在干旱条件下维持体内较充足的水分状况。 耐旱性:这类植物具有忍受脱水而不受永久性伤害的能力。它包括耐缺水和耐干化。,第四节 植物的抗旱性,提高抗旱性途径: 1.抗旱锻练:如蹲苗、搁苗、饿苗、双芽法等; 2.合理施肥:P、K、B、Cu等; 3.化学诱导:CaCl2、ZuSO4等; 4.生长延缓剂及抗蒸腾剂;如ABA、CCC(矮壮素); 5.抗旱育种。,第五节 植物的抗涝性,一、概念: 水分过多对植物的伤害称为涝害。 抗涝性是植物对水分过多的适应能力。 二、类型: 1.湿害:指土壤过湿、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土壤含水量超过了田间最大持水量,根系完全生长在沼泽化的泥浆中 2.涝害:指地面积水,淹没了作
14、物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低洼、沼泽地带、河边,在发生洪水或暴雨之后,常有涝害发生,涝害会使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第五节 植物的抗涝性,三、症状与危害: 涝害的核心是液相代替了气相,植物缺氧。生长量降低,根变黑,叶黄化,株植矮小。无氧呼吸代替有氧呼吸,产生有毒物质;代谢损害,光合受抑;营养失调,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吸收困难。 水涝缺氧还使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嵴数减少;如果缺氧时间过长则导致线粒体失活。,四、涝害对植物的影响,对植物形态和生长的伤害 水涝缺氧使地上部分与根系的生长均受到阻碍。受涝植株个体矮小,叶色变黄、根尖发黑,叶柄偏上生长。若种子俺水,则芽鞘伸长,叶片黄化,根不生长,必须通氧
15、后,根才出现。水涝缺氧主要限制了有氧呼吸,促进了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无氧呼吸(发酵)产物,如丙酮酸、乙醇、乳酸等,使代谢紊乱。无氧呼吸还使根系缺乏能量,阻碍矿质的正常吸收。,四、涝害对植物的影响,引起乙烯的增加:淹水条件下植物体内乙烯含量增加。如水涝时,美国梧桐乙烯含量提高10倍。高浓度的乙烯引起叶片卷曲、偏上生长、脱落,茎膨大加粗,根系生长减慢,花瓣褪色等。 对植物代谢的影响:使植物的光合速率显著下降,其原因可能与阻碍CO2的吸收及同化产物运输受阻有关;水涝主要影响植物的呼吸,有氧呼吸受抑制,无氧呼吸加强,ATP合成减少,同时积累大量的无氧呼吸产物(如丙酮酸、乙醇、乳酸等)。,引起植物营养失
16、调:一是由于受水涝伤害后,根系活力下降,同时无氧呼吸导致ATP供应减少,阻碍根系对离子的主动吸收;二是缺氧使嫌气性细菌(如丁酸菌)活跃,增加上壤溶液酸度,降低其氧化还原势,土壤内形成有害的还原物质(如H2S等),使必需元素Mn、Zn、Fe等易被还原流失,造成植株营养缺乏。,四、涝害对植物的影响,5.2.1发达的通气系统 很多植物可以通过胞间空隙把地上部吸收的O2输入根部或缺O2部位,其发达的通气系统可增强植物对缺氧的耐力。 5.2.2提高代谢上抗缺氧能力 缺氧所引起的无氧呼吸使体内积累有毒物质,而耐缺氧的生化机理就是要消除有毒物质,或对有毒物质具忍耐力。某些植物(如甜茅属)在淹水时改变呼吸途径
17、,起初缺O2剌激糖酵解途径,以后即以磷酸戊糖途径占优势,这样从根本上消除了有毒物质的积累。,五、植物的抗涝性,六、提高抗涝性的途径: 为了避免湿涝,要开深沟,降低地下水位。采用高畦栽培,可减轻湿害。兴修水利,防止洪灾涝害发生。及时排涝,结合洗苗,保证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顺利进行。增施肥料,恢复植物长势。,第六节 植物的抗盐性,一、概念: 盐类过多对植物的伤害称为盐害。 一般在气候干燥、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随着地下水分蒸发把盐分带到土壤表层(耕作层),易造成土壤盐分过多。海滨地区随着土壤蒸发或者咸水灌溉,海水倒灌等因素,可使土壤表层的盐分升高到1%以上。 盐分过多使土壤水势下降,严重地阻碍
18、植物生长发育,造成盐碱地区限制作物收成的重要因素。,抗盐性是植物对盐分过多的适应能力。 根据植物抗盐能力的大小,可分为盐生植物和甜土植物(或淡土植物)两大类。前者可生长的盐度范围为1.52.0,如碱蓬、海蓬子等;后者可生长的盐度范围为0.20.8,如甜菜、棉花、水稻等;栽培植物中没有真正的盐生植物,都属于甜土植物,但它们对盐渍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植物对盐渍环境的适应机制主要有避盐和耐盐两种方式。,第六节 植物的抗盐性,避盐:植物通过被动拒盐,主动排盐和稀释盐分等途径,使周围环境的盐浓度降低到遭受盐害以下的浓度水平的一种抗盐方式。可以通过拒盐、排盐和稀盐3种途径来达到避免盐分的目的。 拒盐:这类
19、植物细胞原生质对某些盐分的透性很小,即使生长在盐分较多的环境中,根本不吸收或很少吸收某些离子,从而避免盐分的胁迫。 排盐(泌盐):这类植物吸收盐分后并不存留在体内,而是主动通过茎叶表面上的盐腺和盐囊泡排出体外。如滨黎属植物的盐腺是由一个囊泡组成。 稀盐:某些盐生植物将吸收到体内的盐分加以稀释,其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快速生长,细胞大量吸水或增加茎叶的肉质化程度使组织含水量提高;二是通过细胞的区域化作用将盐分集中于液泡,使水势下降,保证吸水,从而降低细胞质Na+浓度。,第六节植物的抗盐性,耐盐:植物在盐分胁迫下,通过自身的生理代谢变化来适应或抵抗进入细胞的盐分的危害对盐渍环境的忍耐能力称为耐盐。
20、耐渗透胁迫:通过细胞的渗透调节适应由盐渍而产生的水分逆境。 耐营养缺乏; 代谢稳定,具解毒作用:某些植物在较高的盐浓度中仍能保持一定酶活性,维持不常的代谢过程。 渗调蛋白:盐渍时能诱导出一些逆境蛋白,其中研究较多且较为重要是相对分子质量为2.6104蛋白,该蛋白在盐适应细胞中的含量相当高,可达总蛋白质的1012。该蛋白质的合成和积累发生在细胞对盐胁迫进行逐级渗透调整的过程中,称为渗调蛋白,其有利于降低细胞的渗透势和防止细胞脱水,提高植物对盐胁迫的抗性。,二、盐害的机理 渗透胁迫和吸水困难 由于高浓度的盐分降低了土壤水势,使植物不能吸水,甚至体内水分有外渗的危险。因而盐害的通常表现实际上是引起植
21、物的生理干旱。 离子失调与单盐毒害 由于盐碱土中Na+、Cl-、Mg2+、SO42-等含量过高,会引起K+、HPO42-或NO3-等元素的缺乏。 膜透性改变 盐浓度增高,会造成植物细胞膜渗漏的增加。由于膜透性的改变,从而引起植物代谢过程受到多方面的损伤。 生理代谢紊乱 盐分胁迫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引起一系列的代谢失调: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呼吸作用改变,低盐时促进呼吸,高盐时抑制呼吸;蛋白质合成降低,分解增加;有毒物质积累。,第六节植物的抗盐性,四、提高抗盐性的机理与途径: 泌盐,稀盐和拒盐; 通过细胞的渗透调节,降低水势; 消除盐对酶或代谢产生的毒害作用; 与盐结合,减少游离离子对原生质的破
22、坏作 用; 锻练植株,逐步适应,如稀盐浸种,苗期处理。 选育抗盐品种; 有效的栽培措施。,机理,途径,第七节 抗病性,一、抗病性 (一)概念 病菌对植物的侵袭和伤害称为病害。 植物抵抗病菌侵袭的能力称抗病性。 (二)类型 寄主对病原物的反应可分感病、耐病、抗病和免疫等类型。但植物从完全不发病到严重发病,是一个连续过程,植物的抗病受遗传的控制、代谢的控制及环境的控制。,(三)伤害 病害可引起作物水分平衡失调,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作用下降,激素发生变化,同化物运输受干扰等。 加强氧化酶活性,呼吸作用加强。旺盛的呼吸作用能加快分解病原菌产生的毒素;呼吸作用促进伤口附近形成木栓层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呼吸作
23、用旺盛能抑制病原菌的水解酶活性。 促进组织坏死。有些病原菌只能生活在活的细胞里,在死细胞里不能生存。感病组织的坏死能使病害局限于某个范围而不能发展。 产生抑制物质。作物在感病后能产生一些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抑制物质。这些物质包括:植物凝集素、酚类化合物(如绿原素、单宁、儿茶酚等)、木质素、一些抗病相关蛋白。 寄主细胞壁的强化。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后,其细胞壁成分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而防止病原菌的生长。表现为细胞壁木质化,一种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增加,胼胝质的增加。 细胞壁水解酶增强。,根据对病害的抵抗情况将植物分为三种类型: (1)抗病型 抵抗病菌侵入或者侵入后能限制病菌繁殖,消除病原菌所产生
24、的有害影响,这叫抗病型。 (2)敏感型 不具备抵抗能力,对病原菌很易感染,这叫感染型。而感染型中又有轻重程度不同,有高感染的,也有感染轻微的。 (3)耐病型 对病原菌产生的有毒物质不敏感,有毒物质对寄主不起破坏作用,不会造成灾害性的影响。,利用病原菌毒素降解酶基因的抗毒素基因工程,培育抗病品种,是抗病性改良的有效途径。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开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保证田间通风透气,降低温度。施用生长调节剂(水杨酸,乙烯利等),诱导抗病基因表达。,提高植物抗病性的途径,第八节 抗虫性,一、抗虫性 植物采用不同机制来避免、阻碍或限制昆虫的侵害,或者通过快速再生来忍耐虫害的能力,称为植物的抗虫性。
25、植物的抗虫性,一般可划分为生态抗性和遗传抗性两大类。 所谓生态抗性是指由于环境条件(特别是非生物因素)变化的影响,制约害虫的侵害而表现的抗性。不少害虫有严格的危害物候期,作物的早播或迟播可以回避害虫的危害。 所谓遗传抗性是指植物可通过遗传方式将拒虫性、抗虫性、耐虫性传给子代的能力。拒虫性是植物依靠形态解剖结构的特点或生理生化作用,使害虫不降落、不能产卵和取食的特性。耐虫性是由于植物具有迅速再生能力,可以经受害虫危害的特性。抗虫性是由于植物体内有毒的代谢产物,可以抑制害虫的生存、发育及繁殖,直至中毒死亡的特性。,植物抗虫的机制 (1)拒虫性的形态解剖结构和特性 主要是通过物理方式干扰害虫的运动机
26、制,包括干扰昆虫对寄主的选择、取食、消化、交配及产卵。如棉花叶、蕾、铃上的花外蜜腺含有促进昆虫产卵的物质,无花外蜜腺的棉花品种至少减少昆虫40的产卵量,因而是以个重要的抗虫性状。又如植物体内的番茄碱、茄碱等生物碱均对幼虫取食起抗拒、阻止作用,直至昆虫饥饿死亡。 (2)抗虫性的生理生化特性 有些昆虫具有偏嗜食物营养的弱点,当植物体内缺乏该营养物质时,就可成为抗虫特性之一。更多的抗虫性表现为植物腺体毛分泌物、次生代谢物对昆虫有毒,昆虫食用后,引起慢性中毒,直至死亡。如许多新抗虫棉,中棉21、华棉101高含棉酚和单宁,可抗红铃虫、棉铃虫和棉蚜。 植物的抗虫性不是绝对的,经常受到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
27、响,光照弱、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植物抗虫性明显降低,甚至会丧失抗性。如在光照减弱的情况下,茎秆硬度降低,小麦抗虫性会显著下降。栽培过密,通风透气差也会导致植物抗虫性下降,害虫就会大量发生,稻飞虱就是如此。,提高植物抗虫性的途径 采用生物技术培育抗虫品种,如转BT基因的抗虫棉、转BT基因玉米等,将成为提高作物抗虫性的重要手段。栽培密度适当,控制氮肥使用,保证田间作物通风透光,健壮生长,可有效提高作物抗虫性。缺钾、缺钙都会降低植物的抗虫性。因此,合理施肥是提高植物抗虫性的重要措施。根据某些害虫的危害物候期,可通过适当早播或迟播来提高植物的生态抗虫性。,第九节 环境污染与植物抗性,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危
28、害人们的健康与安全,也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非常有害的影响。环境污染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生物污染。 一、大气污染 (一)概念与污染物 1.大气污染:指大气中废气体对植物的危害。 2.污染物包括: (1)氧化物质,O3、NO2、Cl2; (2)还原物质,SO2,H2S,甲醛、CO; (3)酸性物质,HF、HCl、HCN、SO3、SiF4; (4)碱性物质,NH3; (5)有机物质,乙烯等 。,第九节 环境污染与植物抗性,(二)症状与反应 1.急性伤害可在短时间内使植物组织坏死。叶呈灰绿色,逐渐转为暗绿色油渍或水渍斑,叶片变软,坏死组织脱水变干,并呈现象牙色到红色或暗褐色。 2.慢性伤
29、害是长期接触亚致死浓度的污染气体而受害。叶片失绿,变小畸形,加速衰老,症状据污染物不同而各异。受污染后光合降低,呼吸异常,干物累积减慢,酶活性改变。,叶尖、叶缘出现红棕色至黄褐色的坏死斑,受害叶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常形成一条暗色的带。未成熟叶片易受损害,枝梢常枯死。 总的说来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敏感,木本植物中针叶树比阔叶树敏感,阔叶树中落叶的比常绿的抗性弱。,第九节 环境污染与植物抗性,二、水体污染与土壤污染 (一)概念与污染物 水体污染与土壤污染:指水体和土壤中毒废物质对植物的危害。 污染物包括: 1.酚类化合物,一元酚、二元酚、多元酚; 2.氰化物,有机氰、无机氰;石油; 3.洗涤剂和三氯乙
30、醛; 5.重金属离子,汞、铬、砷、硒、铅、镉、铝;其它有机物等。 6.酸雨、酸雾,第九节 环境污染与植物抗性,(二)症状与反应 1.土壤性质可能改变; 2.植株生长受阻,矮小,叶色变黄; 3.根系呈现褐色,逐渐死亡腐烂; 4.有害物质往往有积累效应。,第九节 环境污染与植物抗性,三、植物与环境保护 可将植物对污染物的反应分为敏感性植物与抗性植物。 敏感性植物可作指示植物,监测环境污染。 1.吸收和分解有毒物质 环境污染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带来危害,但植物也能改造环境。通过植物本身对各种污染物的吸收、积累和代谢作用,能减轻污染,达到分解有毒物质的目的。 2.净化环境 植物不断地利用工业燃烧和生物释放
31、的CO2并放出O2,使大气层的CO2和O2处于动态平衡。 3.天然的吸尘器 叶片表面上的绒毛、皱纹及分泌的油脂等以阻挡、吸附和粘着粉尘。每公顷山毛榉阻滞粉尘,总量为68吨,云杉林为32吨,松林为36吨。有的植物像松树、柏树、桉树、樟树等可分泌挥发性物质,杀灭细菌,有效减少大气中细菌数。,敏感植物,SO2:紫花苜蓿、芝麻、苔藓、棉花、土大黄、龙牙草、加拿大白杨、向日葵、胡萝卜、南瓜、马尾松、雪松。 氟化物:唐菖蒲、郁金香、雪松、苔藓、樱桃、杏、李。 氯:紫花苜蓿、波菜、萝卜、桃、荞麦、落叶松、多叶槭。 O3:烟草、马唐、花生、马铃薯、洋葱、萝卜、丁香、葡萄、牡丹。 NO2:悬铃木、向日葵、番茄、
32、秋海棠、烟草。 PNA:繁缕、早熟禾、矮牵牛。,植物对大气的净化作用,植物对各种污染物有吸收、积累和代谢作用,以净化空气。例如:地衣、垂柳、臭椿、山楂、板栗、夹竹桃、丁香等吸收SO2能力较强,积累较多的硫化物;垂柳、拐枣、油茶具有较大的吸收氟化物的能力,体内含氟量很高,但生长正常;女贞、美人蕉、大叶黄杨等吸氯量高,叶片中含有较高的氯而不出现受伤症状。,据日本测定,每公顷槭树和橡树混交林,每年每公顷可阻留尘埃68T的粉尘。根据我国研究,认为刺楸、榆树、朴树、重阳木、刺槐、臭椿、构树、悬铃木、女贞、泡桐等,都是比较好的防尘树种。总之,绿化植物的吸尘作用是肯定的,但吸尘效率与树种、林带的宽度和高度、
33、绿地面积大小和种植密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尚待深入研究。,提高植物抗污染能力的措施 1.对种子和幼苗进行抗性锻炼 用较低浓度的污染物来处理种子或幼苗后,植株对这些污染物的抗性会有提高。 2.改善土壤营养条件 通过改善土壤条件,提高植株生活力,可增强对污染的抵抗力。当土壤pH值过低时,施入石灰可以中和酸性,改变植物吸收阳离子的成分,可增强植物对酸性气体的抗性。 3.化学调控 有人用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喷施柑桔幼苗多次,或加入营养液通过根系吸收,对O3的抗性提高。 4.培育抗污染能力强的新品种,实验二、园林植物抗逆性鉴定,抗逆性鉴定,就是要观察比较不同种类、不同品种的园艺植物对逆境的反应程度。抗逆性鉴定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园艺植物在最适宜的生育环境中才能达到最高的产量和最好的品质。然而,在生产实践中,常遇到一些不利于生长发育的恶劣环境,如干旱、水涝、瘠薄、盐碱、低温、高温、台风等。这些不适宜乃至与危害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统称逆境。在园艺植物遇到的逆境中,逆温发生的最广泛,最普遍。逆温包括冷害(cool damage)、冻害(freezing injury)和热害(heat damage)。园艺植物对逆境的反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避。指园艺植物通过对自身生育周期的调整,避开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卫类考试-主任/副主任护师-公卫助理医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100题合集单选)
- 2025盘州市刘官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招聘5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公务员考试-税务稽查-税务稽查业务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100题合集单选)
- 2025年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各省)-北京住院医师精神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一百题单选合辑)
- 四史导读考试题及答案
- 构造应力洞穴形态影响-洞察及研究
- 桓台寒假作业数学试卷
- 2025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新策略
- 多式联运协同优化-洞察及研究
- 2022年巩义市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考试试卷(人教版)
- 胃癌课件完整版本
-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 31011-2019)
- GB/T 26100-2010机械产品数字样机通用要求
- GB/T 1634.1-2019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 GB/T 15972.42-2021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2部分: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波长色散
- GB/T 15721.3-2009假肢与矫形器肢体缺失第3部分:上肢截肢残肢的描述方法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例4、例5-课件
- 2022年茂县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
- 北京积分落户解读课件
- 长沙有色院浮选柱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