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借鉴内容_第1页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借鉴内容_第2页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借鉴内容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病因为感受风温之邪或疫毒时邪,病位主要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风温、疫毒,或挟湿或挟瘀,壅阻肺络,耗气伤阴,甚则出现气急、喘脱危象。本病来势迅猛,证型变化多端。 一、 预防: 在实施“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试行)”的基础上,为提高健康人群对温病时邪的抵抗力,建议参考使用扶正祛邪方为预防处方: 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贯众9克,银花9克,陈皮6克 以上为成人一日量,煎水代茶,或制成颗粒冲服,儿童减半。服法:日服2次,连服710日。 二、 中医辨证论治 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制定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推荐治疗

2、方案和出院诊断参考标准(试行)”等防治技术方案基础上,建议中医师或中西医结合医师参考中医“风温”“疫毒时邪”的理论和辨证论治方案,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常见临床证型 1. 风温热(疫)毒袭肺证 主症:疾病初起,发热较明显,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头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浮洪。 治则:发散风热,清肺解毒 处方:银翘散加大青叶、板蓝根、青蒿、野荞麦根、葶苈子;热盛,高热不退,可选用鱼腥草、清开灵等中药制剂静脉滴注。 2. 热(疫)毒壅肺证 主症:身热汗出,烦渴,咳嗽,胸闷,气促,痰粘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或见喘促不宁,便秘,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痰,泻肺通下

3、处方:桑白皮散合千金苇茎汤或合宣白承气汤。 热盛伤络,症见干咳,咯血丝痰,可加用茅根、栀仁、玄参、丹皮、赤芍、黛蛤散等 3. 湿热蕴毒证 主症:发热,口渴,胸痞腹胀,咽痛,尿赤,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化浊利湿,清热解毒 处方:甘露消毒丹加减。 若身热退,口不渴,脉不数,苔白腻,此为湿重于热,应改用三仁汤或藿朴夏苓汤;腹泻加用葛根芩连汤。 凡有湿邪应加用苍术、葶苈子,必要时可用玉枢丹。 4. 湿热郁阻少阳证 主症:寒热起伏,寒轻热重,身热午后或入暮加重,胸腹灼热,脘痞呕恶,心烦口渴,舌苔黄白而腻,脉弦数。 治则:清泄少阳,辟秽化浊 处方:蒿芩清胆汤或达原饮加减。 5. 热毒炽盛,气血两燔 主症

4、:大热烦躁,渴欲饮水,干呕,头痛,甚则吐衄,昏狂谵语,舌绛,脉沉数或浮大而数。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处方:清瘟败毒饮加减。 6. 内闭喘脱 主症:身体灼热,神昏谵语,汗多气短,或汗出淋漓,或暴喘,脉微细欲绝。 治则:清心开窍,固脱救逆 处方:参附汤,生脉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独参汤,或选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神犀丹。 三、 恢复期调摄: 风温、疫毒病后,邪去正伤,仍需扶正调摄。 1.气阴两伤,余邪未清 主症:低热或身热已退,干咳不已,或痰少而粘,口干口渴,胃呆纳少,舌红少苔,脉细。 治则:甘寒生津,滋养肺胃 处方:沙参麦冬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 1. 肺脾两虚证: 面色萎黄,四肢

5、无力,饮食不化,胸脘痞塞,气促气短,或吐或泻,苔薄白腻,脉缓 治则:益气健脾,补土生金 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不论在治疗期间或恢复期调摄阶段,遇干咳气促,肺部病灶明显或肺部病灶吸收缓慢,应加用活血化瘀药,如血府逐瘀汤或加用蒲黄、丹参、赤芍等。 附方: 1、 银翘散:清温病条辨。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薄荷、淡竹叶、牛蒡子、桔梗、生甘草。 2、 桑白皮汤:明景岳全书。桑白皮、川贝、黄连、黄芩、半夏、苏子、栀仁、杏仁。 3、 千金苇茎汤:唐千金要方。苇茎、生苡仁、桃仁、冬瓜子。 4、 宣白承气汤:清温病条辨。石膏、大黄、杏仁、瓜蒌皮 5、 甘露消毒丹:清续名医类案。茵陈、黄芩、石菖蒲、川贝母、宣

6、木通(禁用关木通)、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藿香、滑石。注:本方温热经纬记载与续名医类案药物相同。 6、 三仁汤:清温病条辨。杏仁、白蔻仁、生苡仁、厚朴、半夏、竹叶、通草、滑石。 7、 藿朴夏苓汤:清医原。藿香、厚朴、姜半夏、赤茯苓、杏仁、生苡仁、白蔻仁、猪苓、淡豆豉、泽泻。 8、 葛根芩连汤:汉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9、 蒿芩清胆汤:近代重订通俗伤寒论。青蒿、黄芩、半夏、陈皮、茯苓、枳壳、竹茹、碧玉散。 10、达原饮:明温疫论。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 11、清瘟败毒饮:清疫疹一得。生石膏、生地、犀角、黄连、桅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 12、参附汤:宋妇人良方大全。人参、附子。 注:本方有供静脉滴注制剂。 13、生脉饮:金内外伤辨惑论。人参、麦冬、五味子。 注:本方有供静脉滴注制剂。 14、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汉伤寒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15、沙参麦冬汤:清温病条辨。沙参、玉竹、甘草、桑叶、扁豆、花粉、麦冬。 16、竹叶石膏汤:汉伤寒论。竹叶、石膏、甘草、半夏、人参、麦冬、粳米。 17、参苓白术散:宋 和剂局方。莲肉、苡仁、砂仁、桔梗、扁豆、茯苓、人参、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