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四次课_第1页
遗传学第四次课_第2页
遗传学第四次课_第3页
遗传学第四次课_第4页
遗传学第四次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人类遗传的染色体基础,2,染色体(chromosome) 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它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具有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 染色质(chromatin)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 染色质和染色体实质上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周期、执行不同生理功能时不同的存在形式。,3,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质(chromatin),染色体(chromosome),(引自Fawcett DW, 1966),(引自Richardson, 2012),4,细胞周期,细胞周期: 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时间 分为:间期、分裂期 细胞分裂间期: 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

2、次分裂 开始的过程 G1SG2M,5,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核小体 nuclesome 8个组蛋白分子组成核小体的核心 (H2A、H2B、H3、H4) DNA在八聚体缠绕1.75圈,大约146bp 组蛋白H1结合在DNA分子的出口和入口处 两个核小体之间有连接DNA,8114bp,6,染色质丝示意与电镜图,7,鸡红细胞核内染色质电镜图,8,染色质电镜照片,9,核小体结构示意图,10,核小体结构示意图,11,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常染色质(euchromatin):细胞间期核内纤维折叠盘曲程度小,分散度大,染色较浅且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细胞间期核内纤

3、维折叠盘曲紧密,呈凝集状态,染色较深且没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染色质,12,结构性异染色质:在各类细胞的全部发育过程中都处于凝缩状态的染色质。大多位于着丝粒区和端粒区,不具有转录活性。,兼性异染色质:是指在特定细胞的某一发育阶段所具有的凝缩状态的染色质。,异染色质,13,性染色质(sex chromatin),X染色质(X chromatin) Y染色质(Y chromatin),14,性染色质 染色质,1949年,Barr在雌猫神经元细胞间期核发现一种浓缩小体,直径约为1m。,(引自Barr M, SM Carr, 1963),15,Lyon假说(Dr M. Lyon, 1961),性染色质

4、 染色质,三色玳瑁猫,(引自Mary Lyon, 1996),16,三色玳瑁猫,性染色质 染色质,Lyon假说(Dr M. Lyon, 1961),17,雌性哺乳动物体内仅有一条X染色体有活性,另一条在遗传上是失活的,在间期细胞核中异固缩为染色质,染色体的剂量补偿 (dosage compensation),性染色质 染色质,Lyon假说(Dr M. Lyon, 1961),18,失活发生在胚胎早期(人胚第16天),此前2条染色体都有活性,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但是是恒定的,Lyon假说(Dr M. Lyon, 1961),19,人类X染色体上约有1/3的基因可能逃避完全失活,20,染色质(Y

5、 chromatin),正常男性的间期细胞用荧光染料染色后,细胞核内出现的一个强荧光小体。,2. 性染色质 2.2. 染色质,(引自Klasen, et al. Hum Genet, 1981),21,性染色体学说,性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中起核心作用。,人类性别决定的染色体机制,(引自Richardson, 2012),女性核型为XX,男性核型为XY 男性决定后代性别,两条性染色体结构形态不同,染色体大一些,22,真核生物染色体 chromosome,在真核生物分裂期间,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染色体。 主痕(着丝粒) 次缢痕 染色体臂,23,着丝粒的位置决定染色体的形态,24,根据人类染色体

6、着丝粒的位置可将染色体 分为3种类型 中着丝粒染色体(metacentric chromosome)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acrocentric chromosome),25,人类染色体的3种类型图解,26,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27,染色质和染色体,28,染色体微结构示意图,29,染色体的数目,绝大多数物种的染色体数目都是固定的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2n) 成对的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 性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n),30,人类染色体的数目 :2n=46条,3

7、1,常见物种的染色体数目,32,超数染色体,在某些生物体内,除了正常染色体以外,还会有一些额外的染色体 超数染色体(supernumerary chromosome) 正常染色体称为A染色体 超数染色体称为B染色体,33,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34,细胞的分类,永久分化细胞 休眠细胞 连续分裂的细胞,35,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周期,细胞周期: 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时间 分为:间期、分裂期,36,1G1期(DNA复制前期):主要进行RNA、蛋白质和酶的合成,体积增大,核仁增大 。此期不同细胞时间变化大。 2S期(DNA合成期):完成DNA的复制,结束时,DNA增加一倍,每一染

8、色体变成两条染色单体。另也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3G2期(DNA复制后期):进行急剧的蛋白质和RNA合成。,37,细胞的有丝分裂,为研究方便起见,分为: 前期 prophase 中期 metaphase 后期 anaphase 末期 telophase,38,Mitosis,39,0h 4h,12h 20h,40,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子代细胞核精确地含有和亲代细胞核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 这种均亲分裂的方式,保证了遗传物质在同一世代内稳定存在和传递。 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遗传稳定性。,41,细胞的减数分裂 meiosis,又称为成熟分裂 maturation division 是生物性母细胞成熟

9、后形成配子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有丝分裂。 分裂产物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所以称为减数分裂。,42,减数分裂过程,43,减数分裂,第1次分裂,只是同源染色体(人类共有23对)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而姊妹染色单体不分开,即新合成的两条子代DNA还不分开。 第2次分裂,两条子代DNA随着姊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2次,形成4个单倍体细胞,每个配子细胞只有23条染色质即23条DNA双链。,44,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示意简图,DNA合成后形成染色体,DNA合成前的1对染色质,同源染色体分开,姊妹染色单体分开,45,减数分裂

10、的特点,1、包括连续的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是减数的,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是等数的。最终分裂产物中染色体数减半。 2、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子细胞中的DNA量只有母细胞的二分之一。 3、同源染色体在前期I联会,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46,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染色体数减半,保证了亲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遗传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和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后期I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随机分向两极,各个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中。 n对染色体就有2n种组合方式。 前期I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

11、互换。,47,受精卵遗传物质的排列组合,祖父A、祖母B、外祖父a、外祖母b,父精细胞:A1B2A3A4A5B6B7A23 223,母卵细胞:a1a2b3b4b5a6a7 a23 223,受精卵: A1a1 a2B2 A3b3 A4b4 A5b5 a6B6 a7B7 A23 a23 223X 223,48,高等动物配子形成过程示意图,49,50,人类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e aberration,51,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是指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发生的异常改变。 数目畸变 染色体畸变 结构畸变,52,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原因,自发畸变(spontane

12、ous aberration) 诱发畸变(induced aberration) 化学因素:药物、农药、工业毒物、食品添加剂 物理因素:射线 生物因素:生物类毒素 、病毒等 母亲年龄,53,母亲年龄,Down综合征与母亲年龄,54,染色体数目异常及其产生机制,整倍体改变(euploid) 染色体数目畸变 非整倍体改变(aneupliod),55,三倍体(triploid) 患者的体细胞具有3个染色体组,每对染色体都增加了一条,染色体总数为69(3n) 四倍体(tetraploid) 患者的体细胞具有4个染色体组,每对染色体都增加了一条,染色体总数为92(4n),整倍体的改变,56,整倍体改变的

13、机制 双雄受精 双雌受精 核内复制 核内有丝分裂,57,双雄受精和双雌受精,58,亚二倍体(hypodiploid)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了一条或数条 单体型(monosomy) 某对染色体少了一条(2n-1),即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45,非整倍体,单体型45,x,59,超二倍体(hyperdiploid)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多了一条或数条 三体型(trisomy)某对染色体多了一条(2n+1),即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47,三体型21三体,60,非整倍体改变的机制,染色体不分离(non-disjunction) 受精卵早期卵裂的有丝分裂不分离 减数分裂时发生染色体不分离 染色体丢失(chromosome lose),6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a 减数分裂I同源染色体不分离;b 减数分裂II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62,染色体结构畸变及其产生机制,染色体结构畸变类型 缺失(deletion) 重复(duplication) 倒位(inversion) 易位(translocation) 环状染色体 (ring chromosome) 双着丝粒染色体(dice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