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学习目标,1.了解井田制的主要内容和性质,认识其瓦解的历史原因。 2.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及其各自的地位。 3.理解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租佃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认识租佃关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随堂达标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栏目索引,1.井田制的出现:商周时期,阶级分化严重, 遭到破坏。 2.井田制的内容 (1)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 。 (2)井田制中有“ ”和“私田”之分。 (3)“公田”实际

2、上为 占有。 (4)“私田”是村社成员的,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井田制的实质:国王名义上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答案,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废井田,开阡陌,一,土地公有制,各级贵族,公田,贵族,份田,答案,4.瓦解过程 (1)开始瓦解: 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 (2)加速瓦解: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代表性的改革有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 ”,这些改革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3)最终瓦解:战国时期,秦国的 正式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误区警示,春秋,初税亩,商鞅变法,误区警示,井田制不同于今天的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以周王为

3、名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这里的“国有”实际上是各级贵族私有。而今天的土地公有制是一种真正的公有制,这与井田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二,答案,1.时间:战国时期,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 2.形式 (1)土地:由宫廷有关部门掌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2)土地:自耕农个人支配使用的小块土地。 (3)土地:地主阶级获得土地有多种来源,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土地兼并。,土地私有制,君主私有,自耕农私有,地主私有,答案,3.均田制 (1)时间:年,北魏。 (2)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3)目的:限制土

4、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4)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负担徭役和兵役。 (5)宋初,实行“田制不立”“ ”的政策,使土地兼并非常激烈。 (6)到明清时期,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名师点拨,公元485,赋税收入,只准使用,不准买卖,不抑兼并,商品经济,名师点拨,封建社会土地制度主要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

5、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答案,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三,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 2.发展历程 (1)产生:早在时代,租佃方式就已产生。到汉代,已比较普遍。 (2)发展: ,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3)进一步发展: 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3.影响:佃农对地主的 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租佃关系,战国,宋代,明清,人身依附,误区警示,误区警示,租佃关系并非雇佣关系 农业生产中的租佃关系,是指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

6、租。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地主与佃农之间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而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关系,是指无地或少地者为雇主做雇工,雇主按时间付给雇工报酬。雇工与雇主之间没有契约关系,身份更为自由。,1.结构图示,方法总结,2.识记方法,(1)用图示法识记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到私有制的转变,返回,(2)用比较法识记并理解井田制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区别 时代不同: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性质不同:井田制是以国有为名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而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私有制。 内容不同:井田制是奴隶集体耕作,而封建土地私有制是以一家一户的农民个体劳动为主。 影

7、响不同: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主题一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史料探究,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答案,1.井田制 材料一,材料二“围剿公田”,问题:(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其性质是什么?,答案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性质是名义上为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答案,(2)材料二中“围剿公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进行改革。,答案,2.均田制 材料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

8、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魏书食货志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土地制度的实行情况,并分析能否达到其目的。,答案均田制在北魏开始实行,隋唐时期继续实施。均田制保护自耕农经济,限制土地兼并,但是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均田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史论总结,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种形式上的土地国有制,周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封赐给诸侯臣下,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受

9、田者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向周王缴纳一定的贡赋。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在井田上集体耕种,榨取他们的劳动价值。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时期,废除于战国时期。,3.战国时期形成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4.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为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北魏时,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百姓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隋代和唐前期推迟了服役的年

10、龄,甚至可输绢代役。后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带来的土地买卖及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导致了均田制瓦解。,主题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史料探究,答案,1.土地兼并现象 材料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 问题: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答案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答案,2.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材料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

11、,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问题:(1)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观念?土地兼并问题与这一观念有什么关系?,答案以土地为根本,热衷于买田置地。土地买卖频繁,推动了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加剧了土地兼并。,答案,(2)针对上面的主要社会问题,古代统治者通常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为什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答案“均田”“限田”,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史论总结,全面认识土地兼并 1.原因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2)政策影响:封建政府“不抑兼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思想原因:土地经营能获取稳定的收益,人们热衷于

12、买田置地。 (4)其他方面:地主、官僚、豪强强取豪夺。 2.反映矛盾:一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返回,3.影响 (1)直接后果是农民失去土地,被迫租种地主土地,遭受剥削,导致农民经济状况恶化。 (2)土地兼并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因为自耕农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财政状况恶化。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统治。 (3)土地高度集中,促使地主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土地,从而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抑制兼并的措施:封建国家采取“均田”“限田”,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解析答案,随堂达标检测,1,2,3,4,5,6,1.诗经甫田中曾这样描述齐国当时

13、的农业状况:“无田(din,佃,治理)甫田(tin,大田),维莠(yu,杂草)骄骄。”据此可以推知() A.战国时期战争频繁 B.春秋时期出现了私田 C.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D.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1,2,3,4,5,6,解析“无田甫田,维莠骄骄”反映了无人治公田,公田里杂草丛生,与战争频繁无关,故A项错误;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主要是大家治私田不治公田的缘故,故B项正确;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各国变法有关,故C项错误; 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1,2,3,4,5,6,解析答案,2.史籍记载,周朝在其867年的统治中,较大的自然灾害只有89次,发生次数较少;秦汉

14、时期自然灾害明显增多,在440年中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375次,平均1.4年就发生一次。这说明() A.土地大量开垦不利于生态的平衡 B.国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所下降 C.粗放式农业经营不利于环境保护 D秦汉时期不重视天人关系的探求,1,2,3,4,5,6,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私田开垦,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到秦汉时期,土地大量开垦,破坏生态环境,而周朝实行土地国有制,因此秦汉时期自然灾害比周朝多,故A项正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是不断提高的,故B项错误;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体系的特征是精耕细作,不是粗放式经营,故C项错误; 汉朝儒家思想占统治地

15、位,更加重视天人关系的探求,故D项错误。 答案A,1,2,3,4,5,6,解析答案,3.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面积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 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国家授田 D.土地私有,解析材料中反映的现象是土地兼并,土地兼并是土地私有制不断膨胀的结果,土地私有是土地兼并的根源。,D,1,2,3,4,5,6,解析答案,4.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这种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私田制 D.公田制,解析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土地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B项正确; 从材料“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可知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C项错误; 该土地制度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不是公田制度,故D项错误。,B,1,2,3,4,5,6,解析答案,5.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A.村社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解析由材料的关键信息“佃之”“所得各居其半”可判断,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