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法(下),实词的活用,一、词类 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也即根据词与其他词的结合能力,也就是在句子中充当结构成分的能力,对词在语法上的分类。 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 基本与现代汉语一致。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等十一类。,二、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词类活用主要是有关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问题。 名词 指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经常地用作:主语、宾语、定语、谓语 动词 指表示动作、行为和发展变化的词,经常作谓语。 形容词 指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词,经常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总的说来,在古代
2、汉语中, 名词可以自由地用作主语、宾语,而动词、形容词一般不用作主语和宾语; 动词一般也不用作定语,而名词、形容词却经常用作定语; 动词一般用作叙述句的谓语,而且可以带宾语,而名词、形容词一般不用作叙述句的谓语,不带宾语。(当然,名词可以作判断句的谓语,形容词可以在描写中作谓语,但均不带宾语) 这三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是由一定分工的,也就是说,这三类词的基本功能是比较固定的,也即词有定类。,三、词类活用的定义及其与兼类的区别 各类词的基本功能是比较固定的,也即词有定类。 但是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又可以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充当别的词类使用,这就是词类的活用。 活用是临
3、时的、偶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现代汉语: 铁: 铁了心了。 但现代汉语的词类活用情况比较少,远没有古代汉语普遍。如: (2)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4)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一个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活用成了别类词,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一旦离开了这个语言环境,这个词仍然恢复它的固有的词性。 “临时”把活用和兼类区别开来。 兼类是词本身固有的。 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是词本身固有的,一个词的各种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时的,偶然的。因而
4、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计: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益 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 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察今 其家必日益。吕氏春秋贵当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是不同的,词的活用是指某个词临时活用作别类词,而词的兼类是指某个词具有两种词性或两种以上的词性。,四、古汉语的实词活用 主要只涉及动词、形容词和名词这三类词的活用,用法则分为: 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和名词的一般动词用法 为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的用法。,所谓使动用法,
5、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这个动作。 如: 起 (张)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左传宣公十五年),五、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将 (1)齐使田忌将而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兼语式(递系式 ):主语 +使+兼语+谓语。 所谓使动用法,不包括出现了“使”的情况: (2)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将孙膑使孙膑当(成为)将 动宾结构表达的递系或兼语的内容,(一)名词的使动用法 (1)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
6、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 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孟子将朝王)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晋世家),(2)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方位名词也可以用作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斯干) 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之封内尽东其亩。(左传成公二年) 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庄辛谓楚襄王) 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苏秦列传)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韩愈.进学解),(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
7、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子产坏晋馆垣)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留侯世家) 上求鱼,臣干谷。(淮南子说山训)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礼记礼运),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之;本荒而用侈, 则天不能使之富。(荀子天论)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韩非子说林下),(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8、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一旦带宾语,多是使动的特殊用法。 可以根据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这个现象判断其活用。当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时,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不是主语而是宾语。 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记 ) 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柳宗元.封建论)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之。 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荀子天论),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有时候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仍然可以是使动用法。例如: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赤壁之战),(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本可带宾语,分辨其是否使动用法,主要根据上
9、下文意确定。及物动词用作使动,为与一般用法相区别,一般要破读。 王生日饮酒,不视太守。(龚遂传) 秋九月,晋侯饮(yn)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左传宣公二年)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魏风硕鼠)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之,见(xin)其二子焉。 (论语子路从而后),沛公旦日从(zn)百余骑来见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孟子将朝王。(孟子将朝王)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夫子加齐之卿相)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城濮之战) 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 (龚遂传),六、古代汉语的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
10、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这种用法只限于形容词或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区别名词、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主要应从语义上分析,使动是客观变化,使宾语怎么样;意动是主观看法,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当作)什么。,(1)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用作谓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即“把宾语当作谓语”。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 ) 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2)形容词的意
11、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它表示的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它表示的是一种主观的看法,而不是客观上必然如此,翻译为“认为、以为、把当作”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钴 潭西小丘记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路温舒上汉宣帝书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语法形式上也没有区别,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体会。例如: 使动:“使宾语怎么样”,客观结果 【主语并不施行动作,而是使宾语施行这个动作】 意动:“认为宾语怎么样”、“把宾语看作什么”,主观看法或意念
12、。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 A(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 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B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A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荀子儒放) B甘其食,美其服。(老子八十章) A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滕文公下) B故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非其身重于千钧,势不便也。(韩非子观行),A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 。 B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孟子)
13、,(三)名词和形容词的一般动词用法 1.名词的一般动词用法 (1)普通名词用作动词: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张衡传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说苑贵德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赵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蔺列传),(2)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史记商君列传,2.形容词的一般动词用法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倾夺邻国,而雄诸侯。(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楚襄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4、(四)为动用法,所谓“为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为了宾语而发出的,即“为宾语而动”的意思。 1. “主语+给(替)+宾语+动词”: 父曰:“履我。”(史记留侯世家) 晋解张御郤克。(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2. “主语为宾语(动词)”: 失期当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庄子骈拇)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3. “主语向(对)宾语(动词)”: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左传隐公元年)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诸葛亮传 君三泣臣矣
15、,敢问谁之罪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五)名词作状语,在古汉语中,名词可以作状语,起副词的作用,名词可以不用介词的帮助,经常直接放在谓语中心语前面作状语。(10) 普通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 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不包括名词和介词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的现象。注意“直接”二字,区别于现代汉语的“介+名 ”作状语的“非直接”现象。,(一)表示比喻。译成:象一样的 (1)螋蛇行匍 匐。战国策秦策一 (2)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 (4)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5)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张释之列传),(二)表
16、示对人的态度,译成:象对待一样的(来对待),或:把当作(来对待)。 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倡优畜之。 (司马迁.报任安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三)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和依据。表示工具时,翻译成:用,表示依据时,译成:依靠、依据、按照。 遂入见王,涕泣膝行。(龚遂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四)表示方位和处所:方位名词、地点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和处所。 表示方位时,翻译成“向”类介词(往),即“向”;表示处所时,翻译成“在”类介词,即“在到,从”。 大月氏(ZH
17、I)复西走。汉书张骞传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山海经夸父逐日)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二十年,始皇东游。(史记始皇本纪)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列传)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孟子梁惠王上),(6)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高祖以亭长为县送俪山,徒多道亡。(汉书高帝纪) (8)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留侯世家) (9)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龚遂传) (10)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张释之列传) (11)蜀太守以下郊迎。,名词用作状语的识别 名词用作状语和名词用作主语,位置都在谓语动词之前。不过在通常情况下,可
18、以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别是主语还是状语;此外,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面,往往还另有名词作主语(有时会省略主语,但是可以补出),据此可以识别出名词作状语的现象。,时间名词作状语的特殊用法: 时间名词中的“日”“月”“岁”等充当状语时,具有特殊的意义,或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或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变化,或表示追溯往事。王生日饮酒,不视太守。(龚遂传) 月攘一鸡,以待来年年然后已。(孟子滕文公下) 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汉书文帝纪) 燕日败亡。(史记田单列传),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史记孟尝君列传)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左传文公七年) 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左传成公十六年),怎样鉴别词类活用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则必然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果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构成动宾关系: 遂王天下。韩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市场细分与精准营销研究报告
- 2025年新初二英语人教新版学困生专题复习《任务型阅读》
- 五金制品行业跨境电商平台数据分析与应用报告
- 乡镇集镇车辆管理办法
- 乡间旅游公路管理办法
- 中职学校班长管理办法
- 企业产业基金管理办法
- 企业档案遗失管理办法
- 企业融资垫款管理办法
- 代收代支款项管理办法
- 薄膜温室大棚结构计算书
- 医疗器械知识产权保护指南
- 应急救援与自救技能培训
- 铅锑合金 标准
- 创新方法教程题库题库(449道)
- 液压支架工理论知识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公司岗位职级管理制度
- 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
- GB/T 21471-2008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轴类
- 广东省肇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解析)
- 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第1章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概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