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a. 墨家b. 道家c. 儒家d. 法家【答案】b【解析】“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这反映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属于道家,故b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儒家主张仁、礼,故c错误;法家主张严刑酷法,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反对人为的角度理解,再对比各家学派的主张,即可进行正确判断。2.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
2、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 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a. 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b. 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c. 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d. 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反映出天地君臣之间,夫妇父子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伦观念,故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而不是道家的无为思想,排除a;材料反映了君臣、父子、夫妇等关系,主要体现的是社会人伦观念,而不是民本思想,排除b;材料认为天地、夫妇、父子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不是强调儒学的仁爱思想,排除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儒家思想,根据“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3、;阳为夫而生之,阴为 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结合汉朝董仲舒的思想内容和当时的政治现实来分析材料。3.孔子善学历史,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近则夏商周三代,远至大同之世,无所不学,他整理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既是他思考历史的凭借,又是孔门讲学的教材,后成为儒家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孔子不重视对历史进行解释b. 儒家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c. 儒家教育观对后世影响深远d. 儒家经典为阐发孔子史观而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故在此基础上孔子整理了“六经”,儒学是以“六经”为基本文献,说明儒
4、家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b项正确。材料强调孔子“述而不作”,没有涉及是否重视对历史进行解释,故推断不出孔子不重视对历史进行解释,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孔子的教育思想,没有体现儒家教育观对后世影响深远,排除c。材料中的儒家经典是孔子整理,其思想并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其内容大多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排除d。4.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a. 思想复杂、流派林立b. 相互学习、思潮趋一c. 经济转型、走向统一d.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体
5、现出战国时期诸子各家思想相互融合的现象,这折射出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大变革、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各家思想相互融合的信息,故错误;各家之间相互学习,互相融合,但不是思潮趋一,故b项错误;d项是春秋时期的特征,故错误。5.法国人权宣言称:“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下列与此类似的先秦思想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兼爱、非攻、尚贤”c. “不尚贤,使民不争” d.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答案】a【解析】“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就是不把自己的厉害关系
6、强加于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符合这一思想,a正确;b是墨家大爱思想;c是老子思想;d是法家思想。点睛:本题解答关键是“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6.有学者提出,东周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振奋和浪漫的一个阶段”。从思想角度分析,“浪漫”最可能是依据a. 儒家思想b. 法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道家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道家思想以“道”为本源,“道”无形无迹,玄妙莫测,主张“返璞归真”、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故d项正确。儒家思想主张“仁”、“礼”、“仁政”等,与材料
7、不符,排除a。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与材料不符,排除b。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与材料不符,排除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东周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振奋和浪漫的一个阶段”,紧扣设问要求“从思想角度分析,浪漫最可能是依据”,结合百家争鸣的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7.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a. 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b. 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 使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d. 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
8、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教育的内容通过孔子等人,传达给社会,贵族文化代表了社会文化的水平,贵族文化下移说明了传统文化通过民众传承发展,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世卿世族制在春秋战国是走向瓦解,而不是彻底结束,故错误。生产力的进步引发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新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8.战国时期思想的起源和流行具有地域特征。如图是战国思想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主张与代号对应正确的是a. “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b. “行仁政,民之悦之”c.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d. “燔诗
9、书,贱游学之人”【答案】a【解析】从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a项是秦国,法家思想为主,材料“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是法家思想,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项是楚国,道家思想的起源地,材料“行仁政,民之悦之”是儒家思想,故b项排除;c项是鲁国,儒家思想的起源地,材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道家思想,故c项排除;d项是齐国,荀子曾经在齐国讲学,材料“燔诗书,贱游学之人”是法家思想,故d项排除。点睛:本题是个图片型选择题。首先要从图中找出有线信息,比如“战国时期”、“abcd”四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四个选项即可。9.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
10、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a. 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 宣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c. 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 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强调“克己复礼”,用“礼”去约束人们的言行,宣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故b项正确。a项是西周统治者的统治政策,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维护西周统治,排除。孔子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其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不是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排除c。材料强调孔子宣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11、并不是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排除d。10.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其散文的特点是a. 文字优美,想象丰富b. 推理与叙事相结合c. 严肃凝重,深沉慷慨d. 政治色彩浓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先秦诸子散文的风格各具特色,如老子“情感深沉,想象丰富,哲理抽象”,庄子“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故a项正确;墨子“推理与叙事相结合”,故b项错误;孟子“严肃凝重,深沉慷慨”,故c项错误;韩非子“政治色彩浓厚”,故d项错误。11.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
12、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的是a. 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 出现百家争鸣局面c. 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 学术适应政治需要【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诸子百家的宗旨是“以其学易天下”,即其学说服务于政治,故d项正确;学术气氛空前浓厚、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以及养士之风极为盛行都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故ab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本题材料主旨信息是诸子百家的宗旨是“以其学易天下”,被各国君主“兼而礼之”,由此判定答案。12.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话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
13、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 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 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答案】c【解析】从材料“春秋战国之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分化推动了社会变革,故c项正确;生产力的发展是百家争鸣的根源,故a项错误;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故b项错误;士阶层是分封制的产物,故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时间点“春秋战国之际”。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墨子、论语与韩非子道德与功利等内容比较墨子论语韩非子信鬼神信亦不信不信鬼神兼相爱,交相利仁爱;由己及人无爱;利己信奉天意信奉天意不信天,信暴
14、力反对奢靡礼:享受与节制张扬私欲崇奉圣人崇奉圣人反对崇圣尚贤能举贤才不尚贤,以术御臣崇尚教化教罚并用崇尚法治材料二 古代西方智者的启蒙人物、学派主要观点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守法即正义、认识你自己柏拉图依智慧、品德分工,贤人治国亚里士多德强调理性,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逻辑论证系统斯多亚学派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人生而平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家、法家在社会功利方面的主张。与墨家、法家相比,儒家思想为什么会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西方人文精神的要素。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点。【答案】(1)主张:墨家:俭朴,反对奢靡,谴责战争;法家:利己,张扬私欲,以法治国。原因:墨家强调“兼爱”、“非攻”、爱无差等,这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中难以推行;法家偏重功利,严刑峻法容易激化矛盾;儒家,既讲德治,也讲功利,又吸收法家思想,是偏于道德的中庸政治;经西汉董仲舒改造后更加符合君主专制需要,并经汉武帝认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要素:理性、智慧、求善、守法、人生而平等。不同点:价值取向不同。儒家:以集体为本位,追求道德完善,主张德治;西方:关注个人的利益和权利,追求理性,主张法治。【解析】(1)第一问,主张,墨子的主张据材料“兼相爱,交相利”、“反对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株洲炎陵县教师选调笔试真题2024
- 长治长子县幼儿教师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和护理
- 胆囊癌诊治课件
- 九江修江新天地第三季度营销推广提案
-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若干问题
- 基于AI算法的老年人智能照护服务模式创新
- 新时代背景下汽车底盘技术发展的关键趋势与挑战
- xx街道城市更新项目投资计划书(模板范文)
- 语言教育与沟通能力强化学习指南
- 公司招标代理管理办法
- 股权收益权质押意向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 中国热成型钢(PHS)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策略研究报告
- TCMEAS 030-2024 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建设规范
- 红酒礼仪服务培训课件
- T-AJZCY 004-2025 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
-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
- 人防车位编排方案(3篇)
- 2025至2030中国水务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8万吨-年四氯化硅深化冷氢化循环利用及高纯晶体硅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环评报告
- 【课件】新高三启动主题班会:启航高三逐梦未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