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史错题专项练_第1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史错题专项练_第2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史错题专项练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史错题专项练1.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a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 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c分封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 d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3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

2、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 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4据陆游避暑漫抄记载,宋太祖时,“密镌一碑,碑中“誓词三行,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这主要反映出宋朝a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注重维护皇权独尊与神秘感c统治者深受宗法制度的影响 d保障言路畅通与政治开明化5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

3、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6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a极具机密性 b参与军政决策 c办事效率高 d办理军政要务7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

4、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8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 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9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

5、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10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科举制11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a能依据人才优劣确

6、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12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a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 b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c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 d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13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a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无法继续 b

7、明确了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c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d使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1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结。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预有大效。” 马克斯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说:“科举制度全面推行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跻身俸禄补缺等级。”在论述科举制度的主要意义上,两者都强调a可以消融社会阶级 b有利于各地文化融合 c通过考试的方式跻身仕途 d加强了中央集权15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为评。”该

8、工具是 a b c d16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17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18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

9、:“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a b c d19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c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20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

10、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废除了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开始了海洋贸易21汉书董仲舒传载:“(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这主要说明西汉中期a土地兼并出现 b官民矛盾尖锐 c官吏滥用权力 d农民生活艰难22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材料

11、观点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 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 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 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a b c d23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写道:“他给新宗教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把阴阳五行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常的父权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这表明“他”的思想是a从仁的哲学出发建构礼乐制度和儒家学说 b从天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思想和政治学说c从法的哲学出发建构法治理论和法家学说 d从理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道德和儒学体系24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分权破坏天下安

12、宁之血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性本善”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明道德”25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a.封建经济的衰退 b.专制集权的巩固 c.理学思想的影响 d.审美意识的觉醒26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他甚至把水墨倒在纸上,随着散

13、化之形而作勾勒。这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心外无物” d“理”、“欲”统一27.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 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 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28右图是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贴。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年。这一作品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 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c

14、.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 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29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其字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镇江在修建“米芾公园”期间征集其流落在民间的书法作品,以下书法作品中最有可能是米芾作品的是a b c d30上图画作为明王室子弟朱耷于明亡后所画,画作中的树老干枯枝,鸟被拉长身子,紧缩一团,翻着白眼。能体现该画作风格的是a工笔重彩,追求绚丽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注重写实,富有生气31德摩斯梯尼(公元前384-前322年)发现:有叛国嫌疑的安提丰躲藏在某地,就将之带回公民大会受审,但是埃斯基涅斯对德摩斯梯尼的行为提出了抗议,认为他未得授权就私闯民宅抓人

15、是违法的,结果公民大会就地释放了安提丰。当然雅典人不会真的放过他,战神山议事会出面把他逮捕,送到公民大会审判后处死。这说明了a雅典人相当注重法律程序 b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c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事会手中 d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32“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抽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做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处其死刑。”该材料说明当时雅典民主政治a司法审判程序存在问题 b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c多数票原则保证了司法公正 d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工具33一位学者对苏格拉底被判处死

16、刑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实于自己呢?”说明该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程序公正并不表示结果公正雅典民主存在体制性危机 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a b c d34法国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对“动力线”的概括最全面准确的是a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 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c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 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35罗马法内容广泛,既包含十二铜表法、万民法,也包含皇帝敕令和元老院决议。甚至罗马城市行政官也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