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专题2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金版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专题2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金版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专题2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金版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专题2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金版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专题2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名 推荐选修 1专题 2( 时间: 45 分钟分值: 100 分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1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abcd答案: c解析: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故正确; 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针进行操作, 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操作,故错误;纯化时,要进行无菌操作,需要在火焰旁接种,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故正确;平板划线法一般用于分离而不是计数,故错误。2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是固体培养

2、基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答案: d解析:在只含有尿素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培养基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不需加工的培养基b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 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c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d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答案: c解析:天然培养基是成分不明确的培养基,并不是不需加工配制的培养基;实验者的双手需进行

3、消毒处理;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唯一氮源而不是唯一的碳源。4下列对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完全相同的1名校名 推荐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答案: b解析: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 ( 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灭菌则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5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d接种

4、了的选择培养基答案: c解析: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因此, 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对照实验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单一变量,所以与选择培养基一样接种、培养。6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d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减少后增加答案: d解析: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分离微生物以及对微生物计数;接种时要连续划线,这样可以获得单个菌落;大白

5、菜腌制过程中开始时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腌制 10 天后亚硝酸盐含量下降。7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0 ml 不同的培养基,然后接种相同的大肠杆菌样液。培养36 h 后,计算菌落数,结果如下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培养皿培养基成分菌落数琼脂、葡萄糖35琼脂、葡萄糖、生长因子250琼脂、生长因子0a. 该实验采用的是液体培养基b该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c和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不需要生长因子d和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葡萄糖2名校名 推荐答案: d解析: 该培养基加入了琼脂,故为固体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宜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 而不是平板划线法) 接种;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根

6、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与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葡萄糖,但不能证明是否需要生长因子;和对照,自变量是有无葡萄糖,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碳源如葡萄糖。8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b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答案: a解析: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将所有的微生物杀死。9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

7、误的是()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b取 104、 105、 10 6 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 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 小时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 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答案: d解析:在细菌计数时,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 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然后求出平均数,再根据对应的稀释度计算出样品中的细菌数。10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b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c刚果红在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加入的刚果红

8、不需要灭菌d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不需要灭菌答案: c解析:从对两种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入手,结合微生物培养过程无菌条件的控制方法来解答该题。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 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 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灭菌。二、非选择题( 共 50 分 )3名校名 推荐11. 201

9、2 吉林二模 (10 分 ) 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利用不同微生物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 制定环境条件, 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数量大大增加。 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 。(2) 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 _微生物。设置的目的是 _ 。(3) 采用单细胞挑取法,将所选菌种接种到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接种环要 _灭菌,待其 _后,再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操作完成后需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目的是_ 。(4) 如果用

10、这种方法分离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经常用加入了 _的鉴别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纤维素分解菌会因为产生纤维素酶使菌落周围出现_。答案:(1) 扩大培养 ( 使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增高) (2)对羟基苯甲酸对照作用(3)在火焰上灼烧冷却杀灭残留物(4)刚果红透明圈解析: (1) 通过重复培养可获得更多的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2) 通过培养分离获得的主要是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3) 接种微生物时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待接种环冷却后再接种,接种完毕后还需对接种环灼烧以杀灭残留的微生物。(4) 刚果红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该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出现以

11、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12 (8 分 ) 下表是用于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土壤细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4名校名 推荐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水用量5 g10 g5 g20 g1000 ml(1) 培养基的类型有很多,但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_和无机盐。上述培养基配方中能充当碳源的成分是_。培养基配制完成以后,一般还要调节ph,并对培养基进行 _处理。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分类属于_。(2) 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和 _。(3) 假设培养结束后,发现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列举两项 )_ 。答案:(1) 氮源牛肉膏和蛋白胨灭菌固体培养基(2) 平板划线

12、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3) 稀释倍数不够,菌液的浓度太高;划线时,划完第一次没有灭菌即接着划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灭菌不严格,受到了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任选两个 )解析:培养基中都应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配制培养基时加入了琼脂,因此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完成后要调ph 和灭菌。牛肉膏、蛋白胨中含碳元素,可作为有机碳源。 分离纯化微生物一般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中每次划线前都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以杀死上次划线时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时稀释度要足够高,否则会使微生物不能分散成单个细胞。13 (12 分 ) 请回答下列与大肠杆菌有关的问题。(1) 从生

13、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大肠杆菌属于_;它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_。(2) 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成 分含 量蛋白胨10.0 g乳糖5.0 g蔗糖5.0 gk2hpo42.0 g显色剂0.2 g琼脂12.0 g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 ( 选择、鉴别 ) 。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3) 培养大肠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 _。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 _ 。(4) 现有一升水样,用无菌吸管吸取1 ml 水样至盛有 9 ml 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3稀释度。各取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

14、,记录的菌落数100.1 ml 已稀释 10分别为 55、 56、 5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_。5名校名 推荐(5) 以下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产物时,所利用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相同的是 _。a制作果酒b由果酒制作果醋c制作泡菜d制作腐乳(6) 利用培养基不仅可以分离培养微生物,也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与微生物培养明显不同的是,用于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_。答案: (1) 分解者异养型(2) 鉴别乳糖、蔗糖 ( 蛋白胨 )(3) 稀释涂布平板法灭菌(4)5.6 10 8(5)b 、 c(6) 植物激素 ( 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解析: (1) 大肠杆菌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以

15、现成的有机物来合成组成自身的物质,属于异养型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主要分解有机物,属于分解者。(2) 根据表中培养基的组成可看出,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乳糖、蔗糖( 蛋白胨 ) ,由于在培养基中添加了显色剂,可判断此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3) 培养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4) 根据公式计算: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55 5657) 30.1 10 3103 5.6 10 8。(5) 制作果酒用到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制作果醋和制作泡菜分别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和乳酸菌,二者都是原核生物;制作腐乳用到的微生物是霉

16、菌,属于真核生物;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6) 植物组织培养与微生物培养明显不同的就 是,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植物激素,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作用是诱导根、芽的分化。14 (8 分 ) 植物的秸秆、枝叶等纤维物质是地球上最多的可再生资源, 以纤维素类物质生成燃料乙醇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纤维素酶糖化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其操作过程如图所示:(1) 该方法中,微生物x 与微生物y 不同,微生物y是_,若从土壤中获得微生物x,请写出分离的流程图 _ 。为了鉴别微生物x,培养基的成分为cmc na、酵母膏、k2hpo4、琼脂、土豆汁等;在该培养基中,cmc na 的作用是 _ 。(2) 若

17、经选择,微生物 x 为木霉,则其内分解纤维素的酶至少包括 _三种组分,这三种酶协同作用,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3) 在操作过程中,过程需 _以保证乙醇的产生。(4) 操 作 发 现 , 糖 液 浓 度 过 高 时 , 葡 萄 糖 的 产 生 会 受 到 抑 制 , 其 原 因 是_6名校名 推荐_ 。答案: (1) 酵母菌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菌液涂布到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提供碳源( 或便于鉴别 )(2)c 1 酶、 cx 酶、葡萄糖苷酶(3) 密闭发酵(4) 产物 ( 葡萄糖 ) 过多,反馈抑制了分解秸秆的酶的活性解析:微生物 y 能发酵糖液产生乙醇,故微生物y 是

18、酵母菌。 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 cmc na 能被 cx 酶和 c1 酶分解为纤维二糖,可使被刚果红染色的培养基的红色褪去,便于鉴别,也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 酶 、 cx 酶、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是无氧呼吸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应密闭发酵。随着产物 ( 葡萄糖 ) 的增多,反应将会受到抑制,其机理为酶的活性受到反馈抑制。15. (12 分 ) 葡萄酒是具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高级饮料。某同学制作葡萄酒的过程大致如下:将冲洗过并晾干的成熟葡萄捏烂,与糖按 103的比例放入发酵瓶,搅拌密封后发酵。初期,泡沫不断增多,随着时间的延长,泡沫逐渐减少,待基本不产生气泡后,结束发酵。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 发酵所需的酵母菌菌种的来源是 _。(2) 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若想筛选出这样的菌种,步骤如下:获得野生菌:从酵母菌的生存环境中获得野生菌;制备 _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添加_ _并 _,灭菌后制成平板;接种:采用_法将野生菌接种在平板上;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选种:从 _中筛选出所需要的菌株。(3) 增大接种量能缩短发酵时间。为增加菌种的量,在上述中获得所需菌株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4) 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