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二十八)百日维新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二十八)百日维新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二十八)百日维新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 百日维新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下列关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和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a著劝学篇,全面维护封建纲常名教b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变革c进呈日本变政考,帮助光绪帝坚定变法决心d成立保国会等,促进变法浪潮激荡全国解析:选a劝学篇为张之洞所著,而张之洞是封建爱国官员,不是维新派人士,与这一时期康、梁的维新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故a项符合题意。2“人人封章,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b民族

2、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d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依据解析:选b此举发生在百日维新期间,因而它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其中,b项正确。3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在维新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a设立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c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d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学子”。当时的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期望通过八股取士取得功名,以光宗耀祖。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明确规定废除八股,这就断了其当官之路。4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

3、,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c变更国体的主张 d大兴民权的意向解析:选b光绪帝是大清的皇帝,其支持推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掌权和富国强兵,用西学器物来为大清所用是其本意。5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维新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其中,维新派的“布新”措施不包括()a允准旗人自谋生计 b鼓励官民上书言事c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d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戊戌变法内容的理解。四个选项都是维新派的改革措施,a项是“除旧”的体现,b、c、d三项是“布新”的体现。6在戊戌变法过程中,康有为建议光绪帝:不必尽

4、撤守旧大臣,维持他们的高官厚禄,同时破格提拔有才识的维新人士,由他们办理新政。这主要说明()a变法思想动摇 b反封建的软弱性c与封建势力关系密切 d目光长远解析:选b题干信息表明康有为不敢与封建守旧势力彻底决裂,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二、非选择题(第7题11分,第8题15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作为中国维新派的著名领袖,康有为亲自编撰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法国革命记等书,并在1898年陆续送呈光绪御览。材料二康有为写道:“臣读各国史,只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载。十万之

5、贵族,百万之富翁,暴骨如莽,奔走流离,散逃异国。城市为墟,而革变频仍,迄无安息,遂入洄渊,不知所极。”后来又在法国革命史论中写道:“吾国久废封建,自由平等已两千年,与法国十万贵族压制平民,事既不类,倡革命而言压制者已类于无病学呻矣。”中国近代史料选辑请回答:(1)康有为编撰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等书并送呈光绪帝的意图是什么?与其在材料二中阐发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2)康有为在材料二中引述的历史史实是否完全准确?请做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6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材料一的主旨是动员光绪帝进行变法图强;材料二认为中国实行维新变法和君主立宪是

6、唯一正确的选择,所以与材料一并不矛盾。第(2)问,材料二中“革变频仍,迄无安息”明显有夸大的成分,没有充分认识法国大革命的积极作用;而中国在废除分封制后,长期存在着贵族压迫平民的现象,所以材料二中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答案:(1)意图:动员光绪帝进行变法图强的改革运动。不矛盾。原因:在他看来,法国革命造成长期流血斗争;而且中国不存在贵族压迫平民的社会现象,实行变法维新和君主立宪是唯一正确的选择。(2)不准确。理由:法国“革变频仍,迄无安息”之说明显夸大;而中国虽废除封建(分封制),但仍长期存在贵族压迫平民的现象(君主专制统治强化)。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

7、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康有为)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定宪法的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向国会负责的内阁。”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据材料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维新”的理由(不可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9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第一个省略号前内容归纳,第二小问,从引文可知这份奏折是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根据所学可知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来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