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子纸用二氧化硅颗粒的表面改性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论文答辩,学生: 指导老师: 专业:印刷工程 学院:轻工学院,答辩提纲,1,2,3,4,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实验部分,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研究目的及意义,电子纸是一种超轻薄、可卷曲的显示屏,具有阅读舒适、易于更新、节约能源、携带方便、利于环保的优势。在电子墨水显示里,电泳颗粒对图像呈色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构成整个图像。球形的SiO2颗粒适合当作电子墨水中的白色电泳颗粒,其白度比较高,在有机溶剂里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光学特性,但是SiO2颗粒的密度较大(2.87g/cm3),超过了有机分散介质密度,像四氯乙烯密度(1.62g/cm3),因此导致
2、沉降。并且在有机分散介质里表面的Zeta电位很低,从而使电泳去驱动的电压很高,响应的速度很慢,无法达到电子墨水对颗粒电泳性能的要求。所以,将SiO2颗粒的表面进行改性,减少粒子的平均密度、减少团聚以及、提高表面荷电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选用聚乙烯醇为改性剂,吸附在SiO2颗粒表面,降低了表面能,增大了空间位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物理阻隔的作用,有效防止SiO2颗粒团聚;选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改性剂,键接在SiO2颗粒表面,同时修饰到颗粒表面的有机长链化合物在颗粒间形成有效空间位阻,减少团聚,降低密度,增加与有机溶剂的亲和性。,电子纸实用技术,图1 索尼发布柔性电子纸,图2 电子纸显示器,
3、实验部分,表1 实验中所用的化学试剂,表2 实验中所用的仪器,SiO2颗粒的制备,图3 Si02颗粒制备流程图,图4 SiO2制备的实验现象(a为未加入正硅酸乙酯现象;b为加入正硅酸乙酯搅拌十分钟后的现象;c为搅拌半小时后的瓶口出现白色胶状物;d为搅拌完成后的现象;e为研磨后呈白色粉末状的SiO2颗粒),a,b,c,d,e,SiO2颗粒的改性,图5 聚乙烯醇改性SiO2颗粒流程示意图,表3 SiO2表面改性的4组实验的条件和试剂对比表,分别对75、90的改性温度,改性剂的用量以及3h、6h的搅拌时间进行了对比试验,探究了聚乙烯醇为改性剂条件下对此次制备的SiO2颗粒改性的优化方案。,FTIR分
4、析,图6 聚乙烯醇改性SiO2颗粒的红外光谱图,图6为聚乙烯醇改性SiO2颗粒的红外光谱图,3449cm-1处吸收峰归属于SiO2颗粒吸附水的伸缩振动峰。1091cm-1、797cm-1、470cm-1处的吸收峰为SiO2的特征吸收峰,由聚乙烯醇分子式(C2H4O)n知其中存在CH3-和-CH2-,而1463cm- 1处吸收峰为聚乙烯醇中CH3-和-CH2-的变形振动峰,2934cm- 1处吸收峰对应于聚乙烯醇上CH3-和-CH2-的伸缩振动峰,由此可以证明聚乙烯醇成功吸附在SiO2颗粒的表面上。,光学显微镜分析,图7 SiO2样品在四氯乙烯溶剂中光学显微2000倍图(a为未改性SiO2颗粒;
5、b为聚乙烯醇改性SiO2颗粒),a,b,由图7得出,聚乙烯醇改性后的SiO2颗粒相较于未改性SiO2颗粒在四氯乙烯中的团聚情况明显改善,分散性能更好。分析原因有两点:一是聚乙烯醇吸附在SiO2颗粒表面,降低了颗粒的表面能,增大了空间位阻,减少自身团聚;二是聚乙烯醇改性SiO2颗粒后,颗粒表面表现为改性剂聚乙烯醇的非极性,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因此改性后的SiO2颗粒更易于分散在非极性的四氯乙烯中。,半水半四氯乙烯测试,图8 SiO2颗粒表面改性半水半四氯乙烯现象 (左为未改性,右为改性),A1,由图8可知改性的上层水溶液慢慢呈无色透明,下层四氯乙烯呈浑浊状态,分析原因可能为聚乙烯醇吸附在SiO2颗
6、粒表面后,表面有机成分增多,使疏水性提高。,全四氯乙烯测试,图9 聚乙烯醇改性的SiO2颗粒的沉降情况(左为未改性,右为改性),0h,3h,6h,由图9得出,在四氯乙烯中,聚乙烯醇改性SiO2颗粒相比于未改性的SiO2颗粒表现出良好的悬浮稳定性,分析聚乙烯醇改性SiO2颗粒使其分散性能得到有效改善的原因为:一是聚乙烯醇吸附在SiO2颗粒表面,降低了表面能,增大了空间位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物理阻隔的作用,有效防止SiO2颗粒团聚;二是聚乙烯醇改性SiO2颗粒后,颗粒表面表现为改性剂聚乙烯醇的非极性,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因此改性后的SiO2颗粒更易于分散在非极性的四氯乙烯中。 综上所述,试验号A1为
7、最佳改性方案,即聚乙烯醇在用量为0.35g、改性温度为90、搅拌时间为6h的条件下改性最佳。,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SiO2测试与表征,光学显微镜分析,图10 SiO2样品在四氯乙烯溶剂中光学显微2000倍图(左为未改性SiO2颗粒;右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SiO2颗粒),由图10得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后SiO2颗粒相较于未改性SiO2颗粒在四氯乙烯中的团聚较小,分散性能更好。分析原因有两点:一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经偶联反应键接在SiO2颗粒表面,增大了空间位阻,减少自身团聚;二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SiO2颗粒后,颗粒表面表现为改性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的非极性,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因
8、此改性后的SiO2颗粒更易于分散在非极性的四氯乙烯中。,半水半四氯乙烯测试分析,改性的上层水溶液慢慢呈无色透明,下层四氯乙烯呈浑浊状态,原因可能为表面羟基被硅烷取代,颗粒的表面有机成分增多,使疏水性提高。,图11 SiO2颗粒表面改性半水半四氯乙烯现象 (左为未改性,右为改性),B1,沉降行为表征,全四氯乙烯测试,3h,0h,6h,图12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的SiO2颗粒的沉降情况(左均为未改性,右均为改性),由图12得出,在四氯乙烯中,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SiO2颗粒相比于未改性的SiO2颗粒表现出良好的悬浮稳定性。分析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SiO2颗粒使其悬浮稳定性能得到有效改善的原
9、因为:一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键接在SiO2颗粒表面,颗粒与颗粒接触时产生排斥作用,空间位阻较大,沉降速度越慢,悬浮稳定;二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SiO2颗粒后,颗粒表面表现为改性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的非极性,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因此改性后的SiO2颗粒更易于分散在非极性的四氯乙烯中。 综上所述,试验号B1为最佳改性方案,即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在用量为0.1g、改性温度为70条件下改性最佳。,结论,(1)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颗粒,分析聚乙烯醇改性的SiO2红外光谱图表明:2934cm- 1处吸收峰对应于聚乙烯醇上CH3-和-CH2-的伸缩振动峰,1463cm- 1处吸收峰为聚乙烯醇上CH3-和-CH2-的变形振动峰,由聚乙烯醇分子式(C2H4O)n知其中存在CH3-和-CH2-,由此可以证明聚乙烯醇成功吸附在SiO2颗粒的表面上。 (2)通过光学显微镜表征,得出聚乙烯醇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后的SiO2颗粒的分散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减少团聚,呈小颗粒状较稳定分散,粒径分布较窄。 (3)沉降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8讲生物大分子合成高分子考点3合成高分子
- 2025年客户服务招聘试题及答案
- 2025电子岗招聘题库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会展英语》课程标准
- 2025年历年公需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识字试卷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科研写作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呼吸内分泌科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思修历年试题及答案
- 金属非金属矿井通风作业培训
- 灵活用工合同协议书
- 全球及中国PCB检测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 2025年重庆物流集团渝地绿能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广汉市小升初试题及答案
- 塔吊安装拆卸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 重点人口管理工作规定
-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当冲突发生》课件
- 西亚、中亚、北非音乐文化
- 2025年山东能源集团鲁西矿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