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明冲突.智者选择.民族融合,“鲜卑”作为一个部落集团的名称,约始见于东汉。 “鲜卑”意为瑞祥或神,合之为瑞兽或神兽。,文明冲突是文明发展演进的动力。历史上每一次文明冲突的结果往往是形成文明共存与进一步的融合,文明共存是融合各种文明不同的特质,扬弃不合时宜的文明,形成多元化的新的文明体系。 肖川,“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问题:根据材料和图片,你能分别描绘长城南北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吗?分属何种类型文明?,“秦长城长度超过万里,标志着万里长城的开始;同时也代表着中华大地上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共存的开始。”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
2、系教授李鸿宾,文明冲突:北魏崛起与统一北方,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 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 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讨论:北魏何以能在这么多的民族政权中脱颖而出,完成一统北方的伟业呢?,文明冲突:北魏崛起与统一北方,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崛起 源于东北魏晋之际游牧东晋建立代国 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改国号为魏(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 2.统一 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北方分裂局面 3.发展 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上参照汉族政权统治: 实行编户、授田劝农、仿汉官制、重用儒生、兴办太学。,
3、第1课 文明冲突:改革迫在眉睫,背景,材料一:河东薛辩、薛永宗、斐骏等各拥强兵,雄据一方。河北“韩、马两姓各二千余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闾。”北史 材料二:魏初规定:“天下民户分为九等纳租赋”,自文成帝始,又兴十五项“杂调”(杂税),后以战争的临时征发,一户竟收租五十石, 为正常年租赋的二倍半! 魏书 材料三: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矣。” 魏书,二、改革迫在眉睫,自主探究:结合上述材料及教材P33-35页内容,你认为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有哪些社会问题及其成因?,1 阶级矛盾激化,2 民族矛盾激
4、化,3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4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5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6 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宗主督护制,民族歧视、压迫政策,北魏社会制度落后,官无俸禄,任意搜括,中原地区长期战乱,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柔然威胁,社会问题,形成原因,文明冲突:改革迫在眉睫,赋税制度,问题探究:孝文帝改革迫在眉睫,那改革又有哪些有利条件呢?,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北方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加强;,前期统治者(拓跋珪、拓跋焘)已在一定程度上汉化,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并在掌权时期进行了前期改革;,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
5、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黄河流域的已有的文明基础为改革奠定了基础;,文明冲突:改革迫在眉睫,实行编户、授田劝农、仿汉官制、重用儒生、兴办太学。,智者选择:冯太后孝文帝改革,第2课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措施,孝文帝的改革措 施,新制,迁都,移风易俗,制定俸禄制,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495年北魏知识前洛阳,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第一阶段改革重点: 创建新制,第二阶段改革重点: 汉化政策,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1.推行 主持者:冯太后 重点:建立各种新的制度 2.措施 制定俸禄制 推行均田制 设立三长制 推行租调制,原因(
6、目的)、内容、作用 完成表格内容,均田制是改革的核心内容,与其他新制度密切配合、互相作用,使北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为其他改革的推行奠定了基础。,二.巧计迁都洛阳 1.原因 政治:加强对中原地区统治;鲜卑保守势力强大 经济:平城僻处塞上,经济落后,无漕运 军事:北受强敌柔然威胁 2.过程 493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迫使贵族大臣接 受迁都决定 495年,北魏正式迁都洛阳,迁都洛阳是整个改革的关键,也是后期改革的前提,有利于巩固改革成果和进一步推行深层次的社会改革。,三.移风易俗 1.措施 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 2.影响 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争取汉族地主支持
7、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移风易俗,消除了鲜卑族与汉族的差距,鲜卑族逐渐融入汉族,这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小结:孝文帝改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重点是创建新制(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租调制)。第二阶段改革重点是汉化政策(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北魏迁都后“洛阳大市,周围百里”,“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成悉在焉。”“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洛阳伽蓝记,民族融合:(汉化与封建化) 生产方式的农耕化;都市繁华,商业活跃;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
8、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汉化与封建化,促进民族大融合,经济复苏和繁荣,政权封建化的加速,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尊儒崇经,兴办太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鲜卑族的汉化,汉族吸收鲜卑文化,影响,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政府的政策调整 2.民族大融合的影响 3.农业生产力的发展,1.农业、商业的发展 2.孝文帝的扶持政策,1.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2.孝文帝重视支持
9、商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族大融合,生产方式的变化,促使统治者更加彻底地进行改革,从而来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民族融合:汉化与封建化,社会制度封建化:学习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民族融合:汉化与封建化,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及成功原因,1.特点 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 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成功原因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成功根本原因) 内
10、容全面,措施得力 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信心坚定 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北魏建立,统一黄河流域,推动经济发展,阶级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改革迫在眉睫,推行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冯太后与孝文帝锐意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推动封建化,推动民族融合,单元知识结构,孝文帝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积极地、主动地、彻底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业化、风俗习惯汉族化,从而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华民
11、族的千古功臣。,小 结,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各地豪强地主聚族而居,纷纷以宗族乡党的形式,占据有利地势筑坞立堡,割据一方,武装自卫,从事生产,维持生存。这些豪强地主称为宗主,坞堡里的农民实际上是坞堡主控制的依附程度不等的农民,向坞堡主交纳地租,承担劳役和兵役。魏道武帝建立北魏政权时,为了取得各地宗主的支持,被迫承认宗主在地方上的势力和他们的政治经济权利,并任命他们为政府收纳地方租税,征发兵役、徭役。这种宗主督护制有许多弊端,宗主往往隐瞒户籍借此逃避赋役。,宗主督护制,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 九品是按资产多少而规定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等第将税收送到不同地区。但实际上却无法
12、做到,一方面由于世家 大族隐瞒大量田地和人口,造成贫富不分;另一方面,由于官吏与地主勾结, 把负担压在广大人民身上。,北魏前期赋税制度混乱,材料一: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对其他被统治民族也是如此。 材料二: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谢灵运曾这样介绍:“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材料三:P34【学思之窗】 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阅读课本举出该问题导致后果的一个实例。,思考 理解,1.民族矛盾尖锐; 2.445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北魏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孝文帝 改革运动的发起人与主持
13、者之一。由于 她去世后为谥称“文明太皇太后”,所以 历史上又称她为“文明太后”。冯太后是 位典型的“铁碗女人”。在朝廷内部政治 斗争中,她沉着果断,坚忍精明,牢牢 地掌控了北魏朝廷的军政大权,曾在献 文帝、孝文帝时期两度“临朝听政”,成为北魏朝廷的实际统治者。她主政时已开始了以汉化为中心的社会改革,孝文帝第一阶段的改革实际上是在她的主持下展开的,孝文帝改革的伟大历史功绩有一半应该归属于这位了不起的巾帼人物。,冯太后(公元442490年),推 行 新 制,吏治黑暗,1.俸禄有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 2.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吏治有所好转,前提:中原地区长期战乱,政府控制着大量无
14、主荒地,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使无地农民得到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民族封建化的进程,目的: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基层行政组织,设邻长、里长、党长;职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完善了地方行政体制,取代了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配合均田制的推行,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和绢帛,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国家财政收入大增,各项新制的相互关系,俸禄制使吏治好转,为各项制度的建立、实施提供 政治保障。 均田制 租调制 三
15、长制又保证了均田制和租调制的推行(三长制强 化了对地方的控制,为分田提供依据,有利 于均田制的推行,进而有利于租调制的推行),构成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从经济上保证了俸禄制的继续推行;也为三长制的实行提供了客观条件(均田制为无地农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隐瞒的户口和曾流亡的农民得以安居乐业,有利于三长制的实行)。,鲜卑姓改为汉姓,说说: 你身边的同学、朋友或其他人的姓氏是:陆、贺、刘、杜、高、穆、元、屈、艾、葛、长孙。,概 念 解 释,均田制:北魏时期实行的国有和私有相结合的封建土地制度。主要内容是国家把荒地分给丁男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桑田20亩。露田在农民60岁免课赋或身死时归还政府;桑田传给子孙。地主按级别也分给公田。均田制的实行,把农民与土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调动了农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投资与产业布局-洞察及研究
- 贵州函授本科数学试卷
- 杭州中考折叠数学试卷
- 广西中考答案数学试卷
- 康复护理学脑性瘫痪
- 快递contour管理中的并购整合策略-洞察及研究
- 菏泽三中高三数学试卷
- 动态文物记录-洞察及研究
- 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
- 辽宁建造师安全b考试试题及答案
- 传统木偶戏的历史与发展
- 代数的魅力与技巧
- 重症肺炎个案护理查房
- 最全海外常驻和出差补助管理规定
- 侵占罪起诉状范本
-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标准
- 工程材料耗用(核算)表
- 贵州飞赛贸易有限公司6万吨年残阳极碳块加工项目环评报告
- 普通螺栓理论重量表
- 关于成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通知(模板)
- 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能手调频与电视广播组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