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讲 奥古斯丁和托马斯 阿奎那美学,罗马帝国从公元3世纪上半叶起开始衰落。 395年东西罗马分裂。 476年西罗马被北方的蛮族灭亡。 1453年东罗马灭亡。 西罗马的灭亡标志着中世纪(mediaeval)的开始。 529年,查士丁尼皇帝下令封闭雅典学院,标志着希腊哲学时代的结束。 日耳曼各部落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国家。意大利、西班牙、高卢、北非分别被哥特人、法兰克人、汪达尔人占领,不列颠为盎格鲁萨克逊人所征服。 其中最强大的法兰克王国8至9世纪时,在查理大帝的统治下,通过土地集中和农奴制完成了封建化。 这是欧洲发展到封建社会(feudalism)的一个标志。,黑暗时代 4至9世纪蛮族
2、的入侵和连绵不断的征战,对于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破坏。城市萎缩成防御性的城堡。古代的图书、典籍和艺术作品流失和焚毁殆尽。欧洲出现民族大迁徙、大动荡和大倒退。 卡洛林王朝时期的“文化复兴” 即使在“黑暗时代”,蛮族在占领城市后也开始学习古代文化。查理大帝曾特意从国外聘用了一批学者,兴办了一所宫廷学校。他还恢复了修道院和教会学校。教会学校的课程有“七艺”(代数、几何、天文、音乐、语法、修辞、逻辑)。这些课程中的一些教材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中世纪文明的最终成果是把希腊罗马和基督教文明与日耳曼民族的观念和制度糅合在一起,完成一个各民族文化的大转型和大整合,为近代欧洲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基督教 蛮族征服了罗马,却臣服于基督教会。早期的罗马统治者对于基督教实行残酷的镇压和迫害。312年,君士坦丁皇帝亲自颁布“米兰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为合法。 查理大帝之后,教会逐步取代世俗皇权。 1075年教皇格利高里七世发表教皇敕令,宣称教皇权力来自上帝,不仅能够处理教会内部事务,而且可以罢黜世俗国王。 教会权力在11、12世纪达到顶峰。 教会垄断着文化。基督教压抑世俗情感和欲望,提倡禁欲与苦行、信仰。这些与艺术对于感情的需要和表现是相冲突的。尤其是早期的基督教,反对偶像崇拜。,教父哲学 基督教为了获得理论上的合法性,为自己的世界观作哲学的论证。教父(patres ecclesiae)既是
4、虔诚的基督教徒,又是知识渊博的学者。 他们认为,世界呈现出一种理性和秩序,而且指向一个永恒不变、尽善尽美的最高本体,这就是上帝。上帝发出逻各斯,耶稣是逻各斯的化身。通过基督徒的苦修、神的恩惠以及逻各斯的启示,人可以恢复失去的地位,获得永生和幸福。 有些教父甚至认为基督教是真正的、最高的哲学。 哥特式建筑 中世纪最值得论及的艺术样式。采用尖拱技术,以柱子代替承重墙,扩大了窗户的采光,以巨型钟塔统摄整体,使得在建筑中表现超验意志和向往天国的精神性观点成为可能。 第一幢哥特式教堂:巴黎近郊的圣丹尼斯大教堂(1133年建造、1144年完成) 哥特式建筑波及欧洲各地,绵延了近 4个世纪。,哥特式建筑像古
5、代希腊的雕塑一样,是一种艺术的典范。黑格尔:哥特式建筑“不同于希腊神庙的豁然开朗,是一种收敛心神、与外在自然和一般世俗生活绝缘的心灵肃穆的气象,另一方面是力求超脱一切诉诸知解力的界限而远举高飞的庄严崇高气象。”让人们从直观中把想象力实现在时间的逻辑综合上,通过视觉的转移,把境界的提升化为时间的过程。 在那个旧文明逐渐解体、新文明就要产生的时代中,渴望艺术自由所唤起的思想表现的巨大冲动,是哥特式建筑产生的内在动力。哥特式建筑凝聚着当时全体人民的理念,是从怀抱高尚和崇高愿望的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合作中直接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当时很能代表并发扬后来在绘画、音乐和诗歌的成就中得到更充分的表现的那种自由
6、和个性冲动。”这种传统在文艺复兴后期却中断了。 建筑艺术从来没有超过那些年代的美。,1圣奥古斯丁,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354430年)生于非洲的塔迦斯特城(今属阿尔及利亚)。早年生活放荡,并信奉摩尼教,不久又转向不可知论。从386年起开始阅读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者的一些著作,次年在米兰主教安布罗斯的感动和影响下皈依基督教。395年成为非洲希波(今属阿尔及利亚)主教以及整个基督教会的中坚人物。 奥古斯丁死在西罗马灭亡之前,但他的思想和影响在中世纪。 奥古斯丁的思想体系达到了教父哲学的顶峰,是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深入讨论了基督教神学和哲学问题,第一次全面阐释了基督教的世界观,并
7、首先提出亚当犯罪是人类的“原罪”说。,奥古斯丁: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它告诉人们永恒的真理,给人们真正的幸福。 论证上帝是真理自身和人类真理的来源:怀疑客观真理存在的怀疑论者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我怀疑,故我存在”就是一个不能怀疑的真理。这证明有一个客观真理存在。我们的理性虽然能够判断知识,却不会产生真理。真理的来源必在理性之上,只能来源于上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灵魂与肉体结合以前不能预先存在。灵魂产生后就会不死。 低级的灵魂的机能:感官知觉、想象和欲望。 高级的精神机能:记忆、智慧和意志。 所有这些同属于一个统一的灵魂的机能。灵魂是三位一体的上帝的影像。,外感觉外部事物 认识 内感觉
8、感觉本身 理性内感觉为对象 理性会获得严格的知识。我们只能通过心灵的眼睛,认识到上帝,才能认识到最高真理。 美学思想的源泉是希腊和普洛丁。一生著述浩繁,涉及美学的早期有论美与适当,已佚。论秩序和论宗教的本质以及忏悔录中,有一些美学思想和观点。 1)一切美来源于上帝 对于人类而言,有事物的美、形体美与灵魂美,感性美与理智美,可感世界有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美。 然而,所有这些美都来自上帝的创造:,主,我感谢你。我们看见了天和地,即物质受造物的上下两部,或物质的和精神的受造物我们又见万流委输,海色的壮丽,大陆上圹壤的原野和长满花卉树木景物宜人的腴壤。 比较起来,精神美在物质美之上。人类的歌声比夜莺的
9、歌唱更加完美,因为人类的歌声除了音调外,还表达了精神内容。基督与使徒之所以美,也首先在于他们的精神。与精神美相比,物质美是短暂的、相对的美。 至高无上的美是上帝,上帝就是“美本身”。上帝的美却不是感性世界所呈现的那种色彩、旋律、芳香和迷人的形象等,它超越人的感官和任何具体的形象。对于这种神性的美,不是以感觉,而是以心灵来观照的。,这种神性的美是永恒的、绝对的。必须有真挚崇高的感情、纯真的灵魂才能领略。只有圣徒们才能真正领悟它。奥古斯丁曾领略过这种美: 我为达到至高的美的相等(equality)而欣喜,对此,我不是凭肉眼,而是凭心灵去认识。因此,我相信我以肉眼所见之物愈是接近我以精神领悟之物,它
10、便愈加完美。但无人能够解释为何如此。 物质美的价值:可感美作为我们可直接认识的唯一的美,是我们对美进行全面思考的出发点。 物质美与精神美的相关之处:物质也是上帝的创造物,物质美是精神美的映像。一切自然的美的事物,都是在颂扬上帝的神性和信仰的奇迹。这样,可感美中就有了一种宗教的神学的价值。对太阳的欣赏,与其说是它的灿烂光焰,不如说是它象征着上帝的光辉。,2)美的形式特征是“整一”(unity) 物体形式美的特征是客观的:产生的美感证实,美独立于我们而存在。我们只是观照它,没有创造它。 美的形式在于各部分的和谐和悦目的色彩。“一切物体的美都是具有悦目色彩的各部分的和谐。”但是,和谐和悦目只是形式的
11、一种表面的、外在的呈现。实质上,外在的和谐是反映或达到了一种“整一”。 从根本上说,整一是一切美的形式。 整一是对于美的形式的内在规定,是美的形式的本质。 整一就是有机整体,孤立的部分不能产生美。 整一也是一种秩序。“没有一种有秩序的事物是不美的。”,无论自然中还是艺术中的那种整一,并非对象本身的属性,而是上帝在对象上面打下的烙印。 有限事物是可分裂的、杂多的,在努力反映上帝的整一时,就只能在杂多中见出整一,这就是和谐。和谐代表有限事物所能达到的最近于上帝的那种整一。 很显然,越是完满的事物,它的整一的程度就越大。 没有事物完全没有整一性,也没有事物具有完美的整一性。这证明整一绝非完全是物质性
12、的,完美的整一只属于上帝自身。 人们无需过多留意便会发现,没有任何形式、任何形体全无整一的某种痕迹,而由于所有形体,甚至最美的形体,其各部分都必定以一定的间隔排列于空间,处于不同的位置,因而难以达到它所寻求的整一性。,从这一观念出发,不难理解整一思想的另一含义: 一个人如果像一座雕像一样被安置在一座极其宏伟美丽的建筑的一角,他将难以察觉他仅仅作为其一部分的这一建筑的美。队列中的一名士兵同样无从知晓整个军队的部署。如果一首诗中的音节具有生命,能够听到对其自身朗读,它们绝不可能因措辞的节奏与美而欣喜。它们不能把诗作为一个整体来感受和欣赏,因为诗正是由这种相同的、易逝的、单个的音节所构造与完成的。
13、就是说,把握整一或整体只能在整体之外,不能身处其中。因此,人们只能对于身外的某些对象,能够把握到其整一和美。,人们居于世界之中,只能是世界中的一部分,因此,人们永远不能把握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之美。只有上帝,才能把握世界整体的美。 3)数与美 和谐体现了整一,和谐与整一涉及到比例与尺寸:数的关系。从天使到人间、从精神到物质,有一个数的和谐形式逐级向下,形成一个和谐形式的阶梯。这一切形式根源于上帝。 美和存在物的本质都寓于数中。 数是等式(等量关系)的一种理想表述,美也是数的等式的表现。 理智进入视觉领域,巡视大地和天空,发现快感仅生于美;而美取决于形状;形状取决于比例;比例又取决于数。,看看天空
14、、大地、海洋,以及充塞其间的空中的光照、地下爬行的、天上飞的、水中游的,所有这一切都有其形式,因为它们都有数的尺寸(dimensions)。去掉这些尺寸,它们将不能存在。它们来自何物?是创造了数的创造了它们?数是它们存在的条件。而给各类质料赋予形式的人类艺术家,在其工作中也运用着数。因此如果你想寻找驱动艺术家双手的力量的话,那将是数。 理性发现一切艺术和知识都是由数决定的。现实是上帝按照数学原则创造出来的。数的原则也是基督教思想中的一个根本理念。圣经智慧篇:“主啊!您依尺寸、数与重量筹措万物”。 4)关于丑的思想 丑是必然存在的。现实中没有完美的整一,表明现实中没有完美的东西。,丑并非某种实在
15、的东西,而是事物的某种缺陷。与和谐、秩序、比例等这种整一的形式特征的美相反,丑存在于这些特征的缺乏中。 只有相对的丑,没有绝对的丑。这种缺乏只是部分的,就像一个事物不可能达到完美的整一一样,一个事物也不可能完全没有整一性。 作为整体的各部分,难以显出美感。所以在部分中,美与丑的界限并不分明。 事物只是不同程度地具备整一性,因此,美与丑都共存于其中,二者缺一不可。 丑之与美,犹如阴暗之于光明,它是美的一个对立因素。孤立地看丑,从整体上看反而烘托出整体的美。,5)艺术理论 创造美的艺术是人类的心灵的一种需求: 人类以多么惊人的努力,用各种艺术、技艺,使服饰、鞋袜、容器以及一切种类的制品变成粲然可观
16、,还创造绘画和各种雕塑,这些已经远远超出日常使用的需要和前景的内容我们的心灵朝暮渴求的美的作品,是由心灵转换出来并高于心灵的。 艺术家创造的艺术美也是来自于上帝的启迪。“艺术家得心应手制成的尤物,无非来自那个超越我们灵魂,为我们的灵魂日夜盼望的至美。” 美的作品的创造还与数相关,这种数也是来自于一种永恒的数:,如果对人们写诗运用的节奏和韵律的艺术加以研究,你能不认为此中有他们据以构成其诗章的某些数吗?因此你唯有相信,短暂的数是由某种永恒的数造成的。 艺术模仿不是模仿事物的所有方面,而是发现和深化来自上帝的那些美的痕迹。所以,没有虚构,便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然而,尽管画家努力使其所画之人具有人的
17、形貌,但它仍然是不真实的。 如果一幅画中的马不是假的马,它又如何成其为真正的画马的绘画呢? 两种“实在”:艺术的真实永远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但是,它与生活的真实密切相关。艺术的奥秘正在于巧妙地处理这两种“实在”,让艺术的“真实”揭示生活的真实底蕴和意义。,小 结 奥古斯丁把古希腊哲学,特别是毕达哥拉斯、柏拉图、普洛丁等人的理论与基督教教义糅合在一起,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一种基督教的美学思想。 他的美学是中世纪的权威思想之一,提出的“神性美”的概念在基督教世界中经久不衰。因此也可以说,古希腊的美学在中世纪并没有完全断裂,而是在一种新的融合中发展。 关于美与丑的关系,奥古斯丁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
18、他的这种分析方法与他对于艺术中的真与假的分析,充满一种辩证的意味和智慧。 但是,奥古斯丁所论述的丑,还没有上升到美学的范畴。,2圣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 公元1225年1274年)出生于罗马和那不勒斯之间他们家族领地的阿奎诺小镇。1245年来到巴黎,3年后成为著名神学家大阿尔伯特的学生,并进入巴黎大学神学院学习。这期间,他读遍了所有译成拉丁文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1256年完成学业后,在巴黎及意大利各地讲授神学课程,并担任过国王和教皇的教务管理顾问。1274年病逝。 最伟大的经院哲学家。从五个方面论证了上帝的存在,其中关于事物的运动或变化和动力因的性质的
19、两条论证,被康德称之为宇宙论的论证。他还对哲学与神学进行了区别,认为神学的对象是天启和信仰,哲学的对象是理智和理性,二者不能相互代替,但神学高于哲学。,关于上帝的知识即是至善,人在认识上帝中能实现其真正的自我完善,达到最大的幸福。但是,能够获得这种认识只有在来世。在现世中,仁爱是被上帝注入的最高的德行,沉思是至高无上的快乐和幸福,人们如果放弃世俗的财物去追求一种永恒的生活,则可以到达一种幸福。 存在(ens,相当于英文being)是指事物的现实性,没有这种现实性的事物只是一种潜在或可能性。事物的本质或实质存在于由质料和形式构成的个别的对象中。故存在先于、高于本质。 “一般”或“共相”:分为存在
20、于个别事物之中(直接的共相),和存在于对个别事物之后而形成的概念(思想的共相)两种。这种看法是对于当时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一种调和,是一种“温和的实在论”。这些观点后来遭到威廉的奥卡姆(约12851349年)毁灭性批判。,人是精神与肉体的结合,智慧和意志构成灵魂的本质。集合灵与肉为一体的人因此具有感觉、思维和意志的功能。 外感觉:眼耳鼻舌身(最基本感觉) 感性个体事物 内感觉:通感(对五种外感觉的综 合)、辨别、想象、记忆 理性(理智)事物的一般或共相 感性的认识先于理智的认识。但是,只有理性的知识才是完全的知识。像“三位一体”、“道成肉身”这些真理是理性所不能把握的,只能依靠天启才能获得。,
21、托马斯的理论后来被规定为天主教的正统学说。 20世纪新托马斯主义:把托马斯的观点与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的天主教理论观点。 托马斯阿奎那一生著述约有1500万字。代表作有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等。没有任何专门的美学著作,美学思想散见于这些著作之中。 1)美的三个要素 现实世界的美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由于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有各种不同的美的形态。 所有的美都根源于上帝,上帝是最高的美,“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神住在它们里面”,“神是美的,因为神是一切事物的协调和鲜明的原因”。,托马斯美学的核心在于论证人如何认识、把握现实事物的美。他
22、认为,美具有某些特征,是能够被认识的东西。而认识和把握美,主要还要依靠人的理智,不仅仅是感官。 托马斯对于美的特征,最关注的是比例和色彩的鲜丽: 美由某种光辉与比例构成。 物体的美依赖于各部分的比例与色彩。 人体的美是由成比例构造的各部分与一种色彩的明丽所组成。 后来,他在“和谐”与“鲜明”之外加上“完整”,构成了“美的三要素”:,美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事物的完整(integrity)或完美(perfection),因为凡是不完整的东西结果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明晰(clarity),所以具有鲜艳颜色的事物被认为是美的。 完整,亦是完美、完善,与目的论有关。自然事物自身所朝
23、向的目的,就具有美的因素。这种美的因素最终来自上帝。 这也成为一切艺术创造的理由。艺术活动不是简单地临摹外在自然事物,而是追寻和表现一种内在的自然法则。它本身不完全是情感的,也是一种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艺术作品是心灵的、精神的一种产物。,“和谐能够表示两种事物,既能够表示实际构成或结合的事物,也能够表示这种构成或结合的比例。” 但是,比例还包括一种不可见的关系: 我们在两种含义上使用比例一词。第一层含义,它是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一种确定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一倍、三倍和相等都是比例的种类。在第二层含义上,我们说比例是作为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的某种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宇宙事物和上帝之间能够具有某种比例
24、,因为创造的标准与上帝有关,就像果之与因或可能性之与行动一样。 上帝造物的标准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涉及到事物的形式与质料的关系、事物与本体或者说实物与典范之间的关系。,此外,托马斯还说: 美有两种,一种是精神的,由恰当的秩序与精神的善的充裕构成;另一种则是外在的美,由物体的恰当的秩序以及属于这物体的外在特性的充裕所构成。 我们称一个人的美,是由于他形体上有适合的比例和排列,和由于他具有明亮和鲜艳的色泽。因此,在另一意义上也可以设定,美的名称是指称所有事物具有的与其类型适合的那种清晰,无论精神的或物质的,它们都由适当的比例构成。 这里所说的比例,包括心灵和精神世界里的东西的比例和
25、关系,事物与我们心中对于这个事物的观念之间的关系。涉及艺术家心中的观念与作品形象之间的关系等等。,鲜明,是基督教美学关于事物形式美所特别强调的新观点。鲜明不仅是物体外表的一种悦目的东西,它也是一种象征主义的、精神性的东西,源于神性照耀在物质之上的辉光,心灵照耀在肉体之上的光芒。“鲜明和比例都植根于心灵,心灵的功能就在把一种比例对称安排好并且使它显得明亮。” 2)美与善的区别 美与善相关却不同。二者区别是,善涉及欲念,而美只涉及认识,不涉及欲念。 善是“一切事物都对它起欲念的对象”,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善应使欲念得到满足。但是根据美的定义,见到或认识到美,这见和认识本身就可以使人满足。因此,与美关系最密切的感官是视觉和听觉,都是与认识关系最密切的为理智服务的感官。总之,凡是只为满足欲念的东西叫做善,凡是单凭认识到就立刻使人愉快的东西就叫做美。,“欲念”(desir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2-(2H-苯并三唑-2-基)-对甲酚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假性视盘水肿护理课件
- 粘连性白斑个案护理
- 医药发票推广方案(3篇)
- 银行收费应急机制方案
- 高填方、深挖路堑边坡和软基监测方案
- 支架变更方案模板
- 小区规划设计概念方案
- 上市活动安保措施方案
- 财政税务大楼建设方案
- 制约理论(TOC)驱动制造业突破性增长
- 社交媒体情感分析方法-全面剖析
- 2024年辽宁省文体旅集团所属企业招聘笔试真题
- 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升学旅游专业
- 氨甲环酸用药护理
- 2025年宁夏石嘴山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教育心理学》教材
-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培训
- 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2023年解读
- 天线原理与设计习题集(含答案)
- 2025年度基因编辑动物模型构建服务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