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形象讲义_第1页
诗歌鉴赏之形象讲义_第2页
诗歌鉴赏之形象讲义_第3页
诗歌鉴赏之形象讲义_第4页
诗歌鉴赏之形象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2013高三语文讲义诗歌鉴赏第一讲 诗歌形象考点综述形象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设问形式一般为:(1)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复习重点1.梳理常见诗歌中形象的类型,如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2.梳理常见诗歌中的意象,并能根据意象举出实例说明。复习难点1.掌握形象分析的方法与步骤,如人物形象要通过意象、动作、背景等来分析;景物形象要通过描 摹景物、感情技巧和作品背景来分析;事物形象要通过相关语句、由表及里和知人论世来分析。2.学习辨别意象的方法。一般在一首诗中,凡出现的人物、人物所处的环境要注意分析;人物或事

2、物动作所及的范围或状态要注意分析。复习思路复习本讲可先预习,完善积累讲义中意象的表格部分。开始做题时可严格按教师引导的步骤去操作,用讲义中的题目去演练。等做题经验丰富了,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做题。一、 诗歌的形象分类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

3、系。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具有象征性的物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中的松、竹、梅等。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举例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

4、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

5、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三、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第一组 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见3.2 P143知识清单第二组 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见3.2 P143知识清单第三类 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见3.2 P143知识

6、清单第四类 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见3.2 P143知识清单第五类 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见3.2 P143知识清单第六类 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见3.2 P143知识清单补充:第七类 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2)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

7、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3)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考点精讲考查点一人 物 形 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

8、绍兴镜湖边的三山。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答: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简要分析上面这首诗歌中“蓑笠翁”的形象。 答:一、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1、如 例2中分析人物形象就要用分析“江雪”的意象,“江雪”的含义是高洁,用在人物身上则指人物的性格“清高孤傲”。又如杜甫的诗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2. 如例1中陆游的词中有“匹马戍梁州”“泪空流”等动作描写的词语,这些词语都直指“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又如白居易的诗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

9、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3. 如例1要结合陆游的抗金背景来分析形象。对于重要作家所处的时 代背景要学会知人论世。 又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二、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及答题套路(一)答案步骤1.2.3.(二)答题套路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展示出来;(这个形象)是()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考查点二景 物 形 象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特色,感受其

10、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 例3(2009琼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 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 例4(2009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晚 泊 岳 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

11、一、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解题方法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如例3中对词的上半阕的景物描摹就属于这种情况。 又如:阅读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2.如例4中在分析“月”的形象后,有的还要与情结合分析,有的则要与写法结合分析。又如阅读张可久的双调清江引,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3. 如上面例3中的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这注释就暗示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

12、分析意象有着重要作用。二、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答题步骤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分析意境类。(一) 考查意象类答题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二)考查意境类1.意境含义: 2.考查内容:3.答题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第三步,考查点三事 物 形 象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例5 (2009天津高考,有改动)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3、。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试分析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诗人借竹告诉了我们什么?答: 例6(2008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一、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解题方法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如例6吕诗就应抓住“雨后霜前着意红”“一生开落任东风”来分析物象,范诗就应抓住“辛苦”“心酸”“未作愁红怨绿看”等来分析物象。又如:阅读下面的咏物诗,回答问题。赠别 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2.如例5中第二问就是赏析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赏析的关键之处。又如例6诗歌写“芙蓉”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芙蓉的种种形象来表现一种人物的品性和精神。又如:阅读下面的一首咏物诗,回答问题。山 园 小 梅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