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控制网工程技术设计书_第1页
施工控制网工程技术设计书_第2页
施工控制网工程技术设计书_第3页
施工控制网工程技术设计书_第4页
施工控制网工程技术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引洸供水二期总干16#17#隧洞二、三.四标段施工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兰州四方数字测绘利技有限公司引洸供水二期总干16#17#隧洞二o 一五十二月引洸供水二期总干16#17#隧洞二、三、四标段施工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单位主管总工: 测绘项目负责人:审 查 : 校 核 :引洸供水二期总干16#17#隧洞编 写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1 、 概述11.1引洸工程概况1I.2引洗供水二期总干16片17并工程概况62、 设计及作业依据83、 可利用资料情况94、 平面及高程系统95、 设计原则96、 控制点选点埋设136.1选点埋石基本要求136.2标石类型设定146.3各工区标石类型选择及

2、命名176.4控制网点布设186.5埋石作业197、 平面控制网观测217.1GPS接收机217.2GPS接收机天线227.3仪器的检定与维护227.4基本技术要求227.5 GPS观测作业要求237.6连测网248、高程控制网观测26& 1 一般规定268.2光学水准仪观测顾序和方法268.3间歇与检测278.4观测限差、读数位迓与设逊278.5具体要求288.6水准线路布设298.7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309、控制网平差计算309. 1软件309.2基线解算319. 3平面网平差329. 4高程控制网平差计算3210、 施工控制网坐标计算3211、 质鱼控制33II.1检査验收组织及要求3

3、411. 2安全控制蜡施3412、 上交资料3512.1平面成果资料3512. 2高程成果资料36引洸供水二期总干16#17#隧洞二、三、四标段施工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1、概述1.1引洗工程概况甘肃中部的定西、会宁等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资源极度匮乏成为限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该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甘肃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了引洸河水到中部地区的设想,曾于1958年开工建设,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终因工程规模过大,国力民力不支被迫于1961年6月停建。洸河是黄河上游较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青两省交界处的西倾山北麓

4、,在永靖县境内汇入刘家峡水库,全长673.1km。沈河流域总面积25527平方公里,涉及碌曲、临潭、卓尼、夏河、永靖等12个县。河源高程4260m,河口处高程1629m,相对高差2631m,多年径流量49.2亿立方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省委、省政府重新启动引洸工程的前期工作,并在1992年把引洸工程列为甘肃中部地区扶贫开发的重点项 目。根据不同时期全省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经过十多年的设计论证,不断调整用水思路,确定引洸工程是以解决城乡生活供水及工业供水、生态环境用水为主,兼有农业灌溉、发电、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建设项目,从而实现水资源的优化调度,从根本上缓解该地区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引

5、j兆工程供水范围西至沈河、东至葫芦河、南至渭河、北 至黄河,受益区总面积为1.97万平方公里,涉及甘肃省兰州、定西、白银、平凉、天水5个市辖属的榆中、渭源、临j兆、安定、陇西、通渭、会宁、静宁、武山、甘谷、秦安等1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区),155个乡镇,总人口约300万人。引洸工程由九甸峡水利枢纽及供水工程两部分组成,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洸供水一期工程。九甸峡水利枢纽是引沈供水工程自流引水的龙头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左岸1、2溢流洞、右岸泄洪洞、右岸引水发电洞、供水工程总干渠进水口等。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坝顶高程2206.5m,最大坝高

6、136. 5m,水库总库容9. 43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3X100MW,年平均发电量10亿kwh。引沈供水工程以沈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为水源,总干渠设计引水流量32立方米/秒,加大引水流量36立方米/秒,年调水总量5.5亿立方米。一期工程年调水量2.19亿立方米,配置非农业用水1.53亿立方米,约占总外调水量的70%:农业用水0.66亿立方米,约占总水量30%。由110.48km的总干渠、3条总长146.18km的干渠、20条总长23&18km的灌溉支(分支)渠、两条总长47.02km的县城以上城市供水专用管线、10条总长66.26km的乡镇专用供水管线等构成覆盖全供水区的输供水渠(管)网体

7、系。受益区为定西、兰州、白银三个市辖的安定、陇西、渭源、临沈、榆中、会宁六个县区39个乡镇,人口91.41万人,发展高新农业灌溉面积19万亩。引洗供水工程属大型跨流域自流引水工程,工程线路长,跨地域范围大,穿越流域多,供水区分散,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总干渠自九甸峡水利枢纽大坝上游洸河右岸取水,以隧洞、暗渠、渡槽形式依次穿越九甸山、宗石 山、驮子山、尖山、漫坝河、东峪沟、新寨、秦祁河、高峰进入主要灌区及供水区,之后以明渠、渡槽、短隧洞形式沿内官盆地南缘山脚向东行进,过香泉、吴家川、马莲沟、大营梁至马河镇结束。总干渠工程以隧洞为主要建筑物,初步设计阶段布置隧洞15座92.97km,占全长的84. 2

8、%,其中3、6、7、9隧洞的长度分别为13152m.15100m、17190m18245m,大于10km的隧洞占总干渠长度的57.6%。一干渠渠线自总干渠阳阴峡分水,沿内官盆地南缘北侧偏西方向前行,经店子街、称沟至宛川河流域高崖水库下游。二干渠自总干渠阳阴峡分水,渠线向北穿过内官盆地,然后沿关川河支流西河左岸下行梁家庄止,与安定区已建成的西河渠、中河渠相接,经定西市区以及噓口,沿关川河而下达会宁县境内的头寨子。三干渠自总干渠马河镇分水,渠线沿大咸河左岸山坡脚与陇海铁路平行向南下行,经通安、云田,在小金家门入渭丰渠。陇西专用供水管线自总干渠7隧洞出口分水,沿秦祁河右岸山脚向下游前行,至张家堡后跨

9、秦祁河,在左岸经北寨镇后下行至关门村,再次跨过秦祁河后在右岸行至陇西双泉镇结束,供水管线采用重力流输水,为DN1000 的玻璃钢夹砂管。定西市专用供水管线自总干渠阳阴峡分水,沿正北方向前行,经内官营镇后沿内官定西公路至祈家庄后,沿西河右岸顺水流方向至李家咀与定西现有水厂衔接,直接向水厂供水,供水管线采用重力流输水,为DN800的玻璃钢夹砂管。引洸供水一期工程共布置各类建 筑物2393座,其中总干渠138座,干渠536座,支渠工程1719座。其工程 地理位置见图1-1 o图11引洸建设工程地理位星图引洸供水二期工程是引洸供水一期工程的延伸,对全面发挥引沈供水工程整体效益、从根本上解决我省中部严重

10、干旱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匮乏问题、夯实陇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意义十分重大,为我省加快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3341”项目建设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提供重要的水资源支撑与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引沈供水二期工程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供水范围包括定西市安定区、陇西县、通渭县,白银市会宁县,天水市武山县、甘谷县、秦安县及平凉市静宁县4市8县区的97个乡镇1692个行政 村268万人,以及通渭、会宁、秦安、静宁4个县城。年引水量3. 13亿立方米,其中非农业配置水量2. 2亿立方米

11、,农业灌溉配置水量0. 93亿立方米。新发展灌溉面积29. 2万亩。引洸供水二期工程属大(II)型水利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条总干 渠,长95公里:6条干渠及2条分干渠,总长300公里;8条供水管(渠) 线,总长174公里。工程总投资75. 17亿元,是当前我省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设计总工期70个月。引洸供水二期工程总干渠自陇西县马河镇附近大营梁的引洸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末端取水,以西东走向沿渭河和祖厉河的分水岭,至会宁党家觇以北马家河沟,再沿葫芦河与祖厉河分水岭西北侧至会宁县大山川八干、九干总分水闸结束。主要承担向各分干渠和马河、米峡、祁家湾、上川等集中供水点供水的任务,控制灌溉面积1.

12、24万亩。渠线主要4建筑物有隧洞20座,全长90. 6公里;渡槽10座,全长0.7公里;暗渠23段,全长3. 3公里;节制闸10座,全长0.2公里;渐变段若干,全长0.3公里,以及横向建筑物26座。引洸供水二期工程总干渠沿线布置干渠6条,分别为四九干渠,同时在八干渠沿线土地相对集中且供水面积较大的区域设置了2条分干渠, 分别为八干一分干渠和八干二分干渠。其中,四干渠自总干渠19号吴家河隧洞进口处3号分水闸分水,向南沿马营至陇西行进,至榜罗李家咀结束,主要承担向陇西东部、通渭西部、武山北部及甘谷西北部及通渭县城供水的任务,控制灌溉面积8.8万亩,规划供水人口60.17万人;五干渠自总干渠22号华

13、家岭隧洞进口处4号分水闸分水,向北穿过关川河与祖厉河两流域分水岭至丁家沟,至会宁、安定交界处的扈家夏结束,主要承担向安定东南部、会宁西南部供水的任务,控制灌溉面积3. 65万亩, 规划供水人口55. 53万人;六干渠自总干渠24号老鸦沟隧洞进口处5号分水闸分水,向北沿中川河行进,至会宁县城结束,主要承担向会宁县城供水及祖厉河沿川灌溉的任务,控制灌溉面积1.3万亩,规划供水人口22 万人;七干渠自总干渠29号祁家湾隧洞岀口处6号分水闸分水,向南沿会宁候川、通渭义岗、陇西至秦安王铺周家斜道结束,主要承担向通渭东北部、静宁西南部、秦安葫芦河以西,以及秦安县城供水的任务,控制灌溉面积3.28万亩,规划

14、供水人口87.93万人;八干渠自总干渠末端35号大山川隧洞出口处8号分水闸分水,沿祖厉河与葫芦河分水岭向北,经平头川、大沟、土木觇至刘寨结束,主要承担向会宁东部供水及沿线农业灌溉的任务,控制灌溉面积5.07万亩,规划供水人口12.42万人;八干一分干自八干渠6号谢岔西隧洞出口处分水,向西至苟觇村高家岔结束,主要承担向会宁北部供水及沿线农业灌溉的任务,控制灌溉面积2. 35万亩,规划供水人口7. 59万人;八干二分干自八干渠12号李家湾隧洞出口处分水,向西至蔺家湾姜渠结束,主要承担向会宁北部供水及沿线农业灌溉的任务,控制灌溉面积2. 6万亩,规划供水人口4. 82万人;九干渠自总干渠35号大山川

15、隧洞出口处8号分水闸分水,沿东北向至会宁黄尹家结束,主要承担向静宁北部9个乡(镇)城镇人口、工业企业、农村人畜供水,以及静宁县城供水和沿线农业灌溉的任务,控制灌溉面积0.8万亩,规划供水人口28. 17万人。干渠及分干渠主要建筑物有隧洞109座,全长226.7公里;明渠6. 4公里;暗渠138段,全长37. 7公里;渡槽(管)15座,全长1.4公里:倒虹吸18座,全长14. 1公里;陡坡(管)65座,全长3. 6公里; 渠首分水闸8座,全长0.1公里;节制闸95座,全长1.3公里;重力流管道2座,全长& 6公里,以及横向建筑物185座。引洸供水二期工程18条专用供水管(渠)线主要承担向受益区县

16、城、乡镇及工业园区供水的任务。主要建筑物有各类管道112.6公里;隧洞42 座,全长51. 7公里;暗渠58段,全长6. 5公里;进水池35座,全长0. 5公里:泵站3座,全长0.07公里;倒虹吸1座,长0.07公里;渡槽(管)23座, 全长1.2公里;陡坡(管)7座,全长0.8公里:节制闸15座,全长0.2公 里、分水闸14座,全长0.1公里,以及消能箱39座,全长0.4公里。1.2引洗供水二期总干16#17#工程概况包括:第2标段:总干渠16#隧洞4+85010+667. 84段主体工程及16#隧洞3#、4#支洞等临时工程的全部施工。第3标段:总干渠16#隧洞10+667. 8417+33

17、0. 36段主体工程及16#隧洞1#、5#、6#支洞等临时工程的全部施工。第4标段:总干渠16#隧洞17+330. 3620+490. 98段、7#退水闸(井儿沟)、总干渠17#隧洞桩号20+622.4822+044.48段等主体工程及临时工程的全部施工。图1-2弓漑二期工程隧洞位貝图工程区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马河镇、通安驿镇、宏伟乡境内, 工程区沿线主要有S209公路、县乡道X199、县乡道X162通过。工程区对外交通较为便利。16#隧洞二标段位于陇西县马河镇境内,3#支洞处于糜地岔,4#支洞 处于小双尾村,沿省道S209距离定西市安定区25公里,距离陇西县通安驿镇5公里;16#隧洞三标段

18、位于定西市安定区及陇西县通安驿镇境内,其中1#支洞处于李家堡镇的王家川村,5#支洞处于东峪乡的车道湾村,6#支洞处于宏伟乡的文家集村,主要道路有省道S209及县乡道X166o16#隧洞四标段位于陇西县宏伟乡境内,其中7#支洞处于井儿村后岔社。李家堡镇位于安定区东南部,距城区18公里。全镇辖21个行政村,有人口24423人,其中农业人口23997人。国道312线、定陇公路穿境而过,是安定区东南部商贸重镇和产业聚集强镇。东接宁远镇和石泉乡,西依凤翔镇和团结镇,南临陇西县宏伟乡、通安驿镇,北界青岚乡和西巩驿镇。通安驿镇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边缘与秦岭支脉丘陵地带之间,为典型的黄土梁卯与河谷地形,海拔180

19、0-2300米。属温凉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6.7C,年平均无霜期140天,降雨量420-500毫米、蒸发量1627.4毫米。宏伟乡位于陇西北部干旱山区,区域面积13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80米,年均气温5-6C,年降水量390毫米左右。2、设计及作业依据(1)水利水电工施工测量规范(SL52-2015):(2)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2013):(3)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12);(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

20、2898-2009)。如有和规范不一致的地方,以本技术设计为准。3、 可利用资料情况(1)测区内只有前期甘肃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测量成果控制书一份;(2)其中平面控制点点号是 16D1-K2. XE01、XE03、ZE05、16D3-K1、16D5-K1. 16D5-K2、V28、V30、ZE10 IIIZBM07、P6BM XE12,以上点成果经复测后如果满足规范中IV精度,则可作为本次施工控制网GPS 平面控制网起算点及检核点用。(3)其中高程控制点点号是 16Dl-K2、XE01、XE03、16D3-Kl、IIIZBM03、V28、16D5-K1、V30、HIXBM06、IHZB

21、M07. P6BM、IIIXBM10. V39,等级均为III等水准精度,可以作为高程控制网起算点。(4)引水隧洞平面设计图,涵盖二标、三标、四标施工区域。4、 平面及咼程系统(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与前期勘测阶段一致的平面坐标系统。边长归算至2025米高程面的独立工程坐标系。(2)高程系统:采用与前期勘测阶段一致的高程系统,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5、 设计原则依据甘肃引洸二期工程总干工程的有关要求,针对16#、17#隧洞工程具体情况,按照有关规范,开展本工程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主要设计原则如下:(1)紧密结合甘肃引洸二期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根据工程总布置图、有关测绘资料及有关现场地形、地质

22、情况,布设该工程施工控制网。每个洞口的平面控制点不少于3点。(2)采用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方案对比,选用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方案。(3)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软件,完成控制网的观测、计算、平差工作。(4)加强质量控制,使控制网测量成果质量达到优良级。(5)平面、高程控制网是施工测量的基准,必须从网点的稳定、可靠、精确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决定。(6)平面控制网采用IV等(D级)精度、GPS静态边连方式观测控制点的平面位置,每个工程部位的控制网点要求最少两点相互通视。具体 点位应于实地选定,根据实地选定点的控制点网形,依据一定的观测精 度进行精度估算。(7)平面控制点测量标志布设成观测墩或混凝

23、土桩,高程控制点在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成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达到一点多用的目的。各个工程部位平面控制点在能够用三等直接水准联测的情况下,用III等水准精度,直接联测所有的平面控制网点,求出平面点高程。平面控制网中末级控制点相对于同级起始点或邻近高一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10mm,精度分级见5. 7.1表之规定:5. 7. 1表GPS网精度分级等级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 (mm/k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备注二等W5W21/150000三等W10W51/80000四等W10W101/40000选用等级五等W10W201/20000W10W401/10000高程控制网每公里水准测量的

24、偶然中误差血和全中误差Mw,不应超过5. 7. 2表规定。5.7.2表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网精度之规定测量等级三等(mm)四等(mm)备注MA3.05.0选用等级Mw6.010.0(8)新建GPS网与原有控制网联测时,其观测点数一般不宜少于3 点,本次平面控制网中尽可能多的联测原设计提供网点,以复测检核并在精度满足要求时,可作为施工控制网的起算拟选点、检核或补充点。在需用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控制网的地区,GPS网点应成对布设,对点间相互通视。(9)基线长度大于20km时,应采用GB/T18314中C级GPS网的时段长度进行静态观测。(10) 四等平面控制网采用边连式观测。(ID GPS控制网由非同

25、步基线构成的多边形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满足5. 11. 1表规定;5.11.1表GPS测量闭合环或附和线路边数之要求等级二三四五闭合环或符合路线的边数/条W6W8W10W12(12) GPS测量相对点位成果应符合5. 12. 1表的要求。5. 12. 1表 GPS测屋技术要求等级二三四五接收机类型双频双频或单频双频或单频双频或单频同步观测的接收机数量M3事22事2卫星高度角/( )M15M15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P5M5观测时段数事2Ml.6Ml.6Ml观测时段时间/minM90M60N4530两次观测数据采样间隔(s)10 3010 3010 3010 30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

26、OP)W6W6W6W8备注选用等级注:观测时段数$1.6,指采用网观测模式时,每站至少观测一时段,其中二次设站点数不小于GPS网总点数的60%。(13)高程控制网采用三等水准精度观测,每个洞口高程控制点不少于2点。以防止施工过程中,丢失、破坏等,满足施工需要。当施工过程中遭标石丢失、破坏,在复测期间及时补埋。当与工程施工急需时, 可及时补埋,并及时观测。5. 13. 1表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二三四五偶然中误差/mm135105.11.1表GPS测量闭合环或附和线路边数之要求全中误差M, /mm2土61020仪器型号DS05 DS1DS1 DS3DS3DS3水准标尺因瓦尺因瓦尺或双面尺双面尺双

27、面尺观测方法光学测微法或数字水准法光学测微法或数字水准法中线读数法中线读数法水准观测往返往返单程单程观测顺序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后前前后后后前前后后前前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后前前后后后前前后后前前往返测较差和线路闭合差mm平丘地4 VL土 12VL20 VL30 VL山地土4 Vn6 Vn10注:n为水准路线单程测站数,每千米多于16站时按山地计算闭合差:L为闭合或附和路线长度,km。6、控制点选点埋设6.1选点埋石基本要求6. 1. 1平面控制网点位要求(1)控制点应布设在视野开阔、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方。(2)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其距离

28、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应小于50 m。(3)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4)用于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不宜短于500m。(5)GPS控制网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5 6.1.2高程控制网点位要求对于水准主线路上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有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水准点应尽可能选设在具有地面高程代表性的地点,选在路线附近政府机关、学校、公园内。下列地 点,不应选埋水准点: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点:易发生 土崩、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的地区:土堆、河堤、冲积层河岸及土质松软与地

29、下水位变化较大(如油井、机井附近)的地点;距铁路50m、距公路30m(特殊情况可酌情处理)以内或其他受剧烈震动的地点; 地形隐蔽不便观测的地点。对于工程区内的水准点应避开施工场地及进场公路的影响。6.1.3选点埋石成果资料整理不论新埋设的点或利用旧点,均应实地绘制点之记,经纬度按手持GPS接收机的显示填至0.1,概略高程采用大地高标注至整米。点之记中点位说明应注明点位至主要特征地物(地貌)的方向和距离。测区如果高程控制点选埋与平面控制点同点时,以GPS点点之记代替。绘制见附件1点之记模板。实地选定点位后,标石占用的土地,应经得土地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同意。在埋石过程中应向当地群众和干部宣传保护测量

30、标志的法定义务和注意事项,埋石结束后,应向业主有关部门办理委托保管手续。委托保管书的格式参见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KB12897-2006图A. 27。6.2标石类型设定根据需要,本测区新增控制点标石类型分为两大类,即混凝土观测墩和普通混凝土柱式标石,具体根据各标段项目部要求制作,混凝土观测墩标型规格分别见图6.2.1。图6. 2.1观测墩平而图琏件一观测墩造标示意图剖面图图6. 2.1观测墩剖面图混凝土柱石标的埋石执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 2009)附录中B. 10普通标石的要求,水准点测量标志布设于观测墩离地平台上或普通混凝土桩上。6.3各工区标石类型选择

31、及命名各标段标石类型选择及点号命名表表6-1工程名称平面点号尊 fi水准点号* ft3片支洞GP01 GP02 GP03 ZE05 16D3-K1 GP04IVGP01GP02 GP03ZEOS 6D3-K1III观测墩混凝土柱石标二标段34枝洞GP08 GP07 V28 GP06GP05IVV28 GP06 GP07 GP08 BM03HI观测墩混凝土柱石标二标段31#支洞(备用)16DS-K2 GP09 GP10 GP11IVGF09 GP10 GPUIII混凝土柱石标三标段5片支洞V30 GP12 GP13IVGP12GP13 16D5-K116D5-K2HI混凝土柱石标三标段6件支洞Z

32、E10 IIIZBM07 GP14 GP15 GP16IVZE1O BM06 III ZBM07 V30 GP14 GP15 GP16HI混凝土柱石标三标段7”退水闸XE12P6BM GP17 GP18 GP19IVXE12 P6BM GP17 GP18 GP19HI混濮土柱石标四标段16片出口17片进口ZE13 ZE14 IIIXBM10 GP20 GP21 GP22IVZE13 ZE14IIIXBM10 GP2O GP21 GP22III混凝土柱石标四标段6.4控制网点布设6. 4.1平面控制点布设二标段3#支洞口、4#支洞口计划埋设6座平面观测墩,3座混凝土柱石标,利用原勘察阶段平面控制

33、点3点,高程控制点3点;三标段1# 支洞口计划埋设3座混凝土柱石标,5#支洞口计划埋设2座混凝土柱石标,6#支洞计划埋设3座混凝土柱石标,利用原勘察阶段平面控制点5 点;四标段7#支洞口计划埋设3座混凝土柱石标,16#出口及17#进口处 计划埋设3座混凝土柱石标,利用原设计控制网点4点(含五标段公共点1对),共计划埋设6座平面观测墩,17座混凝土柱石标,利用原勘察阶段平面控制点13点。本测区平面控制点的命名从定西市至陇西方向依次为GP01 GP02GPON,原勘察阶段平面控制点名不变。6. 4. 2高程控制点布设本测区高程控制点均按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规格埋设。高程控制网以主洞线路从西向东进行贯

34、通,以附合路线形式联测, 路线中尽可能联测勘察阶段的高程控制点,以便作为检核点使用;起算点线路以测区东端III等PBM6和测区西边III等16D3-K1作为起算点,水准线路宜布设成附合水准线路。III等水准主线拟计划联测标石17点,包 含原高程控制点7点,新埋设高程控制点10点。各个支洞等临时性工程施工处,以III等水准同精度观测,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形式,起算点以洞口最近的主水准路线上选定。本测区高程控制点的命名原则为:从定西市至陇西方向依次为BM16-1. BM16-2BM16-N。沿主水准线路原査勘高程控制点水准标石应尽量利用,点号命名利用原来编号不变,在点之记中注明利用旧点情况, 并在高

35、程控制网成果表中注明原点名。6. 5埋石作业6. 5. 1 一般要求(1) 埋石应采用标号为425#以上的水泥。碗所含的水、水泥、砂、石按重量的配合比为0. 6:1:2. 2:4. 07。按体积的配合比为0.6:1:1.47:2. 73。(2) 调制碗须将砂、石洗净浇灌时须逐层充分捣固。灌好后应防止日光照晒或风吹,根据气温情况作必要的养护工作。(3) 凡浇筑定型碗都必须专门精确加工模板,模板尺寸要与设计标型相适应。(4)埋石作业过程中应加强标石的维护保养,标石坑周围经常浇水。(5) 根据本地区地质结构及项目需要,基坑深度选在1.5米冻土层以 下。6. 5. 2混凝土观测墩(1)混凝土天线墩必须

36、现场浇筑。(2)本设计书中所需的钢筋有两种:足筋和裏筋。裏筋直径不小于6nmi, 主要用于固定观测墩柱体的足筋,其余的全部用足筋(直径10-12mm)。所 有足筋的两端0. Im处分别弯成半圆形。足筋与足筋之间、足筋与裹筋之间用细铁丝扎紧。(3)强制对中底盘应调整水平,其倾斜度不得大于4 o(4) 建造基座时,先浇灌混凝土至基座深度的一半,充分捣固后再放入基座筋骨架,并在基座中心垂直安置柱石钢筋骨架,将柱石钢筋骨架底部与基座钢筋骨架捆扎牢固,再浇灌混凝土至基座顶面,充分捣固并使混凝土顶面呈水平状态,待基座混凝土凝固后,再浇筑地面以上部分至模板顶面。在观测墩上面安置强制对中装置,对中装置安放应端

37、正、平直,将混凝土顶而抹平。安装时用水平尺检查水平程度,不能超多4 o(5)观测墩柱石下部盘石内应预制“#”字型钢筋根络,观测墩柱石应预 制四根钢筋,浇筑时应注意检査,模板倾斜不能超过1 O(6) 观测墩地面上应平面1.5mX1.5m、高0.加的碗观测平台。(7) 观测墩柱体上在观测墩顶面用字模E卩点名及日期。要求字头朝北。(8)观测墩柱体上端和下端按20cm高度以红色外墙涂料水平喷(涂)于柱体侧面间部分以白色外墙涂料水平喷(涂)于柱体側面,在中间白色柱体上印制“测绘标志,严禁破坏”。(9)每个平面观测墩埋设过程的关键工序和节点应拍摄照片不少于4张。关键工序主要指:标石坑开挖(应能反应标石坑和

38、基座坑的形状和尺寸)、标石安置照片(应能反应标石的形状和尺寸)、标石整饰后照片(应能反应标石整饰是否规范)、标石埋设位置远景照片(应能反应标石埋设位置的地物、地貌景观)。6. 5. 3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1)标石类型选用混凝土现场浇筑,与混凝土观测墩浇筑为一体,具体做法为在距离观测墩外侧北方向处23cm的地方安置70mm的钢管,钢管长度观测墩基石一致,距离观测平台外边沿27cm。为使标石坚固,中心加配钢筋,中心标志用直径60mm的不锈钢标芯,标志顶部呈半球形,标志中心制作成清晰、精细的十字。标芯顶端露出钢管lcm为宜。按照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的

39、 要求进行埋设。(2)标石的顶面上印制点号、埋设日期等;盘面上印制“测量标志严禁破坏”字样。严禁搬动水准标石埋设后,应进行外部装饰,要求即利于保护标石,又不影响环境美观。每个标石在建造时,应拍摄下列照片(拍照时应有钢卷尺做比对):1) 标石坑照片,应能反映标石坑和基座坑的形状和尺寸:2) 钢管安置前照片,应能反映钢管的尺寸、上标志以及钢管下部垂直方向十字交又的钢筋根络,基本标应反映出下标志的安装情况;3) 标志安置照片,应能反映标志安置是否平直、端正;4) 标石整饰后照片,应能反映标石整饰是否规范;5) 标石埋设位置远景照片,应能反映标石埋设位置的地物、地貌景观(此时将法好红色油漆的水准点保护

40、盘竖直摆放,将其点号连同周围地物拍擬进照片中)。7、平面控制网观测7.1 GPS接收机1) 本次观测拟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5mm+lppm的上海华测GPS双频接收 机;2) GPS接收机在一20C十50C的环境下可正常工作;3) GPS接收机能同时接收下列卫星数据:L1频率的c/A码伪距,LI、L2全波长载波相位观测值,P码观测值:4) 观测噪声低、功耗小(电池容量大、观测时间长或換电池方便)、工作稳定性好;5) GPS接收机应体积小、防水、防潮、防震、利于野外观测。7.2 GPS接收机夭线1) 在-20C十70C的环境下能长期正常工作;2) 在相对湿度100%的环境下能长期正常工作;3) 天线

41、相位中心偏差小、且稳定,并有明显的指北线标志;7.3仪器的检定与维护1) 观测使用的GPS接收机及天线必须送国家计量部门认可的仪器检定单位检定,检验合格后且在有效期限内方能使用;2) 天线基座的圆水准气泡、光学对中器,作业前必须进行检校,作业中应经常检验校准,以确保对中整平准确;3) GPS接收机及附属设备应专人保管,作业时严格遵守技术规定和操作要求,测前对作业员进行测前培训、指导,确保正确使用仪器。7.4基本技术要求GPS网观测基本技术要求按表7.4-1执行。GPS观测基本技术要求表7. 4-1等级卫星高度角()有效卫星数(颗)观测时段数(个)时段长度份)数据采样间隔(s)PDOP备注连测网

42、215三52三9015W4二等勿5242N9015W4三等勿5241.6N6015W6四等工1541.4M4515W6选用等级7.5 GPS观测作业要求GPS接收机在开始观测前,应进行预热和静置,具体要求按接收机操作手册进第14页进行。1) 架设仪器时一定要严格整平、对中,将仪器安放在平稳安全的地方,既要方便操作,又要不妨碍卫星信号的接收。2) 用三脚架安置天线时,其对中误差不应大于lmmo3) 架设天线时,天线定向线应指向正北,定向误差不得大于5。,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接收机天线,以天线面板指示灯为指北方向,每次观测时按此位置设置仪器。4) 天线集成器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没有圆水准气泡的

43、天线,可调整天线基座脚螺旋,使在天线互为120方向量取的天线高互差不大于 3mm o 5) 认真检查仪器、天线及电源的连接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机观测。6) 观测员要细心操作,观测期间防止接收设备震动,更不得移动,要防止人员和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观测期间,不应在天线附近50m以内使用电台,10m以内使用对讲机。7) 雷雨季节观测时,仪器、天线要注意防雷击,雷雨过境时应关闭接收机并卸下天线。8) 观测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应及时汇报,听取处理意见并在观测手簿中做好详配录。9) 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应进行以下操作: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

44、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经检査,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均己全面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方可迁站。在每天外业观测结束后,根据外业观测手簿编制测站信息表,见附表lo检査点名一致性与正确性、接收机与天线型号的正确性、天线高的正确性及年积日的一致性等。7.6连测网以甘肃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GNSS IV等控制点ZE05、16D3-K1、IIIZBM03、16D5-K1、V28、V30、16D5K-1、ZE10、P6BM、ZE13、IIIXBM10 ,以及各标段内埋设的 GP01、GP02、GP03、GP04、GP04-1、GP05、GP06、GP07、GP08、GP09、GP10、

45、GP11、GP12、GP13、GP14、GP15、 GP16、GP17、GP18、GP19、GP20、GP21、GP22共同组成连测网进行观测。GPS联测网图见7. 5. 1引沈供水二期工程总干渠16#17#主体工程施工控制网GPS连测网观测网图7.5.1268、高程控制网观测8.1 一般规定在水准测量前,所有的工作步骤(如活动计划、水准仪器的日常检査、外业数最、观测日志笔记、数据管理、日常数据备份和质量控制措施等) 都必须在水量工作开始前做岀精密的计划。每天在使用测量仪器之前,必 须对仪器进行细检査,如有问题,必须及时检校、维修。水准测量每公里往返测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不得超过士 3.0mm,为

46、了保证水准测量的准确性,水准测量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在水准测量前,必须检查控制点和水准标石,对于不满足要求的点和标石应经复核才能观测。(2)每站最大前后视距不超过75米,记录距离精确到厘米,(仪器至标尺距离、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均按表& 1-1执行。表& 1-1单位为米等级仪器类别视线长度其后视距差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累积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虽次数三等DS3W75W2.0W5.0三丝能读数鼻3次DS1 、 DS05W100四等DS3W100W3.0W10.0三丝能读数鼻3次DSk DS05W150& 2光学水准仪观测顺序和方法8. 2.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1) 后视

47、标尺黑面(基本分划)2) 前视标尺黑而(基本分划)3) 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4) 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3间歇与检测8. 3.1观测间歇时,最好能在水准点上结束观测。否则,应在最后一站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如无固定点可选择,则间歇前在后测两站的转点处打入带有帽钉的木桩作为间歇点。8.3.2间歇后应对间歇点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转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测起:若超过限差,可变动仪器高度再检测一次,如仍超限,则应从前一水准点起测。8. 3.3检测成果在手簿中保留,但计算高差时不采用。8.4观测限差、读数位置与设置测站观测限差表8.

48、4-1等级观测方法基、辅分划(黑红面) 读数的差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的差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时,左右路线转点差检测间歇点高差的差三等中丝读数法2.03.03.0光学测微法1.01.51.5四等中丝读数法3.05.04.05.0使用外业文件记录手册,随时记录控制点和测量点的任何信息。 如果环闭合差或测段的往返测较差超出允许的范围,应重新测量。現测中应遵守的事项,数字水准仪,整个作业期间应在每天开测前进行i角测定。观测前30min,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设站须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须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

49、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而第三只脚轮換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桩(台)安置在壕坑中。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方向,均应为旋进。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 两支标尺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高差甚大的地区,应选用长度稳定、偏差较小的水准标尺作业。& 5具体要求在水准测量之前,必须查勘已有的起算点,并对起算点进行检查和校测,经检测,稳定的高程起算点才能使用。1)仪器的检验用于水准测的仪器及水准尺应送法定的计量检定

50、部门进行检定和校准,并在检定的有效期使用。每天观测前,应进行标尺圆水准气泡的检校和水准仪水准器的检验。2)测量精度Ill等水准测量每公里往返测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不得超过3. Omm。III等水准测量每公里往返测测量的全中误差不得超过6. Ommo3) 观测方式水准路线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同一区段的往返观测,应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沿同一路线进行。水准测量的往返(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 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这种里程的总站数不应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 o 4) 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

51、时进行,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出后和日落前30分钟内;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小时内: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时;气温突变时;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稳定时。阴天微风时太阳中天间可以适当缩短。5) 设置测站三等水准观测,须根据路线土质选用尺桩或尺台(尺台重量不轻于1 kg)作转点;测站视线长度(仪器至标尺距离)、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8.1-1规定执行。& 6水准线路布设本测区高程控制网主水准线路以测区东端III等XBM10和测区西边III 等16D3-K1作为起算点,以测区III等水联点作为校核点,依次分段施测成附合水准线路。支洞处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执行表5. 7. 2精度要求。8.7光电测距三角

52、高程测量现行水利水电工施工测量规范(SL52-2015)“4.4.1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在高程测量中可代替三等、四等水准测量”。这是我们对不适合水准高程测量线路的替代方案,实测时如有选用,将严格执行规范4. 4.2表中技术要求,不再此详述。9、控制网平差计算9.1软件各级GPS网采用上海华测仪器随行软件进行基线解算,采用静态后处理软件CHC-CGO-CHS(1.0.4)平差软件包进行平差CG0(CHCGeomatics Office软件是华测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全功能后处理软件。该软件采用全新的数据解算引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效的解算引擎优越的自动化及长时间解算自由组合的BDS、GPS、GLONASS数据解算静态、快速静态、动态后处理(PPK)等多种作业方式兼容天宝、科傻基线解算文件精密星历SP3下载与处理国家最新控制测量规范国内外多种NGS天线认证与实现自动化识别多种报告输出(平差报告、基线报告、网图报告、闭合环报告、项目总结报告等)自我配置的平差检验报告,符合国际化、行业化标准全新的坐标转换和Rinex转换模块精细的操作日志记录,实时了解当前操作与后期回放9. 2基线解算基线质量检验标准如下:(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不大于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