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雷达原理,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杨晓庆,SCU,雷达原理,课程简介,课程内容: 雷达技术基础、主要雷达介绍 学习目标: 雷达基础知识 掌握雷达技术及其原理 了解现代雷达新技术、新体制及发展方向,参考资料,张明友、汪学刚,雷达系统(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Merrill I. Skolnik,Radar Handbook 丁鹭飞、耿富录,雷达原理(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雷达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一章学习提示,了解雷达的概况 了解雷达的定义与发展 了解雷达的作用,第一章 雷达概述,电磁学的理论发展 1820 Oersted 发现电流磁效应 1820
2、 Ampere 导线通电会产生作用力 1831 Faraday & Henry 发现磁感应 1865 Maxwell 提出光的电磁学说 1888 Hertz 用试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1895 Roentgen 发现X 射线 1897 Thomson 证明了阴极射线为负电荷 1900 Planck 引入了光能量的量子化 1905 Einstein 发现了光电效应 1925 Davissom, Germer, Thomson 发现了电子有波动性,第一章 雷达概述,1.1 雷达的任务 什么是雷达? 雷达 radar 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二次辐射、转发和固有辐射
3、利用电磁波的二次辐射、转发或目标固有辐射来探测目标,获取目标空间坐标、速度、特征等信息的一种无线电技术,相应的设备称为雷达站或雷达机,简称雷达,SCU,雷达原理,电磁波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随机热运动,所有物体都辐射电磁波能量,包括:无线电波、光、热辐射 波长不同 雷达辐射的电磁波: 强电流激励调谐回路,向空间传播交变的电磁能量,高频正弦波,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遇到什么样的物体会产生二次辐射? 电性能与传播介质不同 目标点产生的二次辐射与原来的电磁波叠加会产生什么情况? 反射 如果目标的尺寸远大于电磁波波长,且其表面非常平滑,电磁波的传播方向改变,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散射
4、如果目标的尺寸远大于电磁波波长,但其表面粗糙,各单元的二次辐射的指向不同,强度与分布极不均匀。 绕射 如果目标的尺寸远小于电磁波波长,使电磁波连续弯折绕过目标,朝其背后继续传播 谐振 如果目标的尺寸接近电磁波波长,特别是目标是一个导体,其指向与电磁波的电矢量方向平行,相当于一个电偶极子在电磁波强迫振动下产生的二次辐射,形成了特殊的天线效应,无线电磁波的特征,传播速度: 真空中,无线电磁波以光速传播 传播方向: 与电场和磁场方向垂直(右手法则,E = H)。遇到反射体时,方向反向 功率密度: 电磁波的平均强度 电磁波强度: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每秒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 接收功率 = 电磁波功
5、率密度 天线孔径面积,天线极化: 习惯上取为电场方向 线极化:垂直和水平极化 圆极化:水平 + 垂直极化 接收天线与极化同向,吸收能力最大 反射物改变极化方向,目标识别辅助手段,雷达接收(回波)信号 目标: 待测目标的电磁波反射或散射,如飞机、云雨、天体、舰船、山川、森林、陆地、建筑物、车辆、兵器、人员等 杂波: 不需要的电磁波反射,如地面、海面、植被、山区、建筑物等 干扰: 有源干扰、无源干扰 噪声: 环境噪声、系统热噪声,雷达回波中的可用信息 斜距 角度: 方位角和俯仰角(高低角) 径向速度 目标特征: 大小;形状;表面粗糙度;介电特性,雷达回波中的可用信息 斜距 R ( Rmax 可由雷
6、达方程估算) 方位角 a (q) 俯仰角 b (j) 径向速度 vr,Object (rather than Target) Scatter (rather than Reflect),雷达的典型组成,发射机,收发转 发开关,接收机,显示器,目标,SCU,雷达原理,1.1 雷达的任务,1.1.1雷达回波中的可用信息 1 距离 如何测? 通过测量往返信号的时间差,可以测出距离 需要思考的问题 距离分辨率与什么有关系? 误差? 测距单位 1微秒0.15公里,SCU,雷达原理,2 径向速度 如何测速? 对目标的连续测量可获得径向速度。 动目标的多普勒频移也可以用来获得径向速度。,SCU,雷达原理,举
7、例: 已知某雷达的发射频率为9600MHz,目标以300米/秒的速度直线飞向雷达,则回波信号的频率为?,3 角方向 如何测? 用方向性天线来实现。 当接收信号最大时,天线所指方向就是目标方向。 通过两个分离接收天线收到的相差来测量。 单位:1度为16.7密位,SCU,雷达原理,4 高度测量,5 尺寸 若雷达具有足够的分辨率,它就能测量目标的宽度和尺寸。 分辨率问题:距离分辨率和角度分辨率 如何解决? 脉冲压缩雷达(PCR) 合成孔径技术(SAR),SCU,雷达原理,6 形状 通过获得的距离和横向距离,同时雷达绕着物体旋转或者物体绕雷达选择确定物体形状。 不同极化波的散射场可以得到物体对称性的信
8、息。 表面粗糙度是一个相对值,取决于照射的波长。 可以变频,观测目标反射由镜面反射到漫反射的转折点。,SCU,雷达原理,1.1.2 雷达的探测能力雷达方程,SCU,雷达原理,1.2 雷达的基本组成,发射机 天线 接收机 数据采集 显示 信号处理 控制系统 通讯系统,SCU,雷达原理,雷达原理框图,SCU,雷达原理,雷达发射机,SCU,雷达原理,工作方式 单级振荡式发射机 主振放大式发射机,使用器件 真空电子管发射机 晶体管固态发射机,SCU,雷达原理,磁控管,行波管,速调管,SCU,雷达原理,固态发射机,收发开关与天线,收发开关的作用 气体放电元件,有时也用环形器等进一步隔离发射机与接收机。,
9、SCU,雷达原理,接收机与显示系统,接收机用途: 放大、检波和处理雷达发射之后返回的所需的回波。 接收机的形式: 超再生接收机,晶体视频接收机,调谐式接收机,超外差式接收机。 显示系统: 距离显示器、平面显示器、高度显示器和综合显示器等。一般都是在CRT上实现的。,1.3雷达的工作频率,高频(HF,330MHz) 特点? 甚高频(VHF,30300MHz) 20世纪30年代的雷达大多工作在这个频段。 特点?,超高频(UHF,3001000MHz) 在很多情况下,在甚高频雷达也适用于超高频雷达 L波段(12GHz) 特点?,S波段(24GHz) 中距离的警戒雷达(S波段的低端)和跟踪雷达(S波段
10、的高端)均可使用 受天气影响明显,可用作气象雷达 C波段(48GHz) 常用于武器制导和导航 中程气象雷达可以采用此波段,X波段(812.5GHz) 跟踪雷达和民用雷达的常用波段 雷达体积小,重量轻,波瓣窄,适于移动。 如下大雨将被大大削弱。 Ku,K和Ka波段(12.540GHz) 作用距离短,高分辨率 此波段高频器件能产生的功率不大。,毫米波波段(40300GHz) 目前为止,没有运行在Ku波段以上的雷达,毫米波雷达之适用于无大气衰减或者近程中。 激光频率(红外,可见和紫外),具有良好的角度和距离分辨率。 不能用于大空域的警戒。,频段总结,分类: (1)按定位方法可分为: 有源雷达、半有源
11、雷达和无源雷达。 (2)按装设地点可分为; 地面雷达、舰载雷达、航空雷达、卫星雷达 (3)按辐射种类可分为: 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 (4)按工作被长波段可分: 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和其它波段雷达。,1.4 雷达的应用和发展,(5)按用途可分为: 目标探测雷达、侦察雷达、武器控制雷达、飞行保障雷达、气象雷达、导航雷达等 (6)信号处理方式: 分集雷达,动目标显示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等。 (7)按天线的扫描方式: 机械扫描雷达,相控阵雷达,频扫雷达。,功能: 截获: 雷达对目标进行跟踪 探测: 发现目标的行为与动作 测高: 确定空中目标的高度,一般用俯仰角。 寻的: 指自动定向,飞向指
12、定点的动作 测绘: 系统的搜集数据并系统的显示出地表 侦察: 观测一个区域地形等信息,搜索: 搜索感兴趣的目标的行为。 测速,测距。 地物回避: 控制飞机的飞行高度和航向,使飞机以改变航线来回避地面的高山等物体。 地形跟随: 控制飞机的飞行高度和航向,使飞机紧贴地面飞行。 跟踪: 连续检测目标的动作。,雷达的命名 命名:根据美国军用标准ASG和其修改本的规定,军用电子设备和系统都得采用AN命名法。 AN/TPS-1D,军用设备,安装 方式 (机载,固定等),类型 (雷达,声纳等),用途 (探测,识别等),顺序号,改进的型号,雷达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1864年麦克斯维(英) 1887年赫兹(德)
13、 1903年赫尔斯迈耶(德) 1904年弗莱明(英),真空电子器件,麦克斯维的学生 1937年沃森瓦特(英) 1948年肖克莱(美)晶体三极管 林为干 毕德显 张直中 毛二可 王小谟 ,SCU,雷达原理,雷达的研究初期,探索阶段(18641937) 赫兹实验,麦克斯维理论和赫尔斯迈耶的专利,到沃森瓦特设计了第一部雷达。 发展时期:二战后,雷达技术的重要发展归于两个器件。,成熟期,脉冲压缩雷达(Pulse Compression Radar) 为什么进行脉冲压缩?何时压缩? 相控阵雷达(Phase Array Radar) 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移相器改变天线孔径上的相位分布来实现波束在空间扫描,对
14、付多目标,反应时间短,可靠性高,抗干扰强(爱国者,铺路爪)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作用效果相当于长线阵天线同时收发,用人工合成了等效孔径。 动目标显示雷达(Moving Target Indication Radar ) 多普勒效应,SCU,雷达原理,雷达的主要参数,1.5电子战与军用雷达的发展,1.5.1电子战的科学定义 电子战(EW): 敌我双方利用无线电电子装备或器材所进行的电磁信息斗争,电子战包括电子对抗和电子反对抗。 传统电子战: 电子对抗(ECM): 为了探测敌方无线电电子装备的电磁信息,削弱或破坏其使用效能所采取的一切战术、技术措施。
15、包括电子侦察、干扰、隐身、摧毁。 电子反对抗(ECCM): 在敌方实施电子对抗条件下保证我方有效的使用电磁信息所采取的一切战术、技术措施。 包括电子反侦察、反干扰、反隐身、反摧毁。,雷达侦察概述,1.雷达侦察的任务与分类 雷达侦察是获取雷达情报的主要手段,其基本任务是:利用装备有雷达侦察系统的侦察卫星、电子侦察飞机、电子侦察船和地面侦察战,对敌方的各种雷达辐射源进行不间断的侦察,获取和检测有用的信息。,雷达侦察的分类,1)电子情报侦察(ELINT): 广泛侦收,以获取雷达技术情报为主,查明敌方雷达的战术技术参数,特点是长期分析综合,供战略决策使用。 2) 电子支援侦察(ESM) 属于战术情报侦
16、察,为指挥员和作战系统提供当前战场上的敌方电子装备的位置、工作参数等,特点是实时战场侦收,即时决策指挥。 3)雷达寻的和告警(RHAW) 用于作战平台的自身防护。特点是实时侦收、指示威胁雷达信号. 4) 引导干扰 为雷达干扰提供威胁雷达的方向、频率、威胁程度等信息,选择最佳干扰样式和干扰时机,引导干扰机。特点是实时侦收、跟踪威胁雷达信号,控制干扰机。 5)引导杀伤武器 通过对威胁雷达信号的侦察和识别,引导反辐射导弹攻击威胁雷达。特点是实时侦收、跟踪预定威胁信号,控制杀伤武器,雷达侦察系统的技术特点,1) 作用距离远,预警时间长 雷达:接收2次回波,与距离4次方成反比 侦察:接收直射波,与距离2
17、次方成反比 一般侦察作用距离1.5倍的雷达作用距离,因此可以比雷达提前发现目标。 2)安全、隐蔽 侦察系统是无源的,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和安全性。 3) 获取信息多 侦察系统本身具有宽的时、频、空、极化、调制域,可以获取十分丰富的信息。,雷达侦察系统的基本组成,测向天线阵与接收机 检测每个到达脉冲的方位角; 测频天线与接收机 检测每个到达脉冲的载频、到达时间、脉冲幅度、脉宽和脉内调制; 预处理 根据上述检测参数进行脉冲分选 已知雷达:由已知雷达数据库支持分出各已知雷达数据列未知雷达 由先验知识库支持分出各未知雷达数据列; 主处理 对分类的雷达数据列进行辐射源检测、参数测量、威胁判别、对预处理的修订
18、和数据分配等。,取得军事优势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典型战例1: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地登陆,盟军完全掌握了德军的40多部雷达的参数和配置,通过干扰和轰炸,使德军雷达完全瘫痪。盟军参战的2127艘舰船,只损失了6艘。 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凭借高技术优势,在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使用了各种电子对抗手段,使伊军的雷达无法工作、通信中断、指挥失灵。双方人员损失为百人比数十万人。,是武器系统和军事目标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自卫武器 如导弹拦截, 不使用电子对抗手段时,防空导弹的杀伤概率为5090,使用电子对抗手段时,防空导弹的杀伤概率下降为1以下。,现代电子战: 电子攻击(EA) 以削弱、抵消或者摧毁敌方战斗力为目的,
19、使用电磁能或者定向能攻击敌方人员或者装备。 电子防护(EP) 使用电子战保护人员或者装备,或者消弱敌方电子战的效力的各种行动。 电子战支援(ES) 搜索、截获、识别、定位有意或者无意的辐射,为指挥员服务,Electronic warfare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 Electronic counter-counter measures Electronic attack Electronic protect Electronic support,现代电子战的特点: 1) 强调电子战的攻击性,因此包含了定向能武器; 2) 电子攻击的目的不仅是降低敌方电子装备的性能,
20、而且是消弱、抵消或者摧毁敌方的战斗力。攻击的目标包括设备和操作人员。 3) 电子防护包括对敌我双方的装备和人员的影响。,电子战内涵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 通信对抗 第二次世界大战 预警雷达对抗 越南战争 制导雷达对抗 中东战争 反辐射攻击 海湾战争 综合电子战 未来 信息战,1.5.2 雷达反干扰,雷达干扰的基本原理: 雷达发射 传播 目标 雷达接收 空间 干扰机 雷达干扰的机理和途径: l破坏电波传播路径 l产生干扰信号进入雷达接收机,破坏目标检测 l减小目标的雷达截面积,雷达干扰的基本原理: 雷达发射 传播 目标 雷达接收 空间 干扰机 雷达干扰的机理和途径: l破坏电波传播路径 l产生
21、干扰信号进入雷达接收机,破坏目标检测 l减小目标的雷达截面积,雷达干扰系统主要组成如下: l干扰决策、资源管理 根据威胁雷达检测识别结果和系统资源配置,制定干扰策略,分配干扰资源 l干扰资源 由引导式、转发式两类资源系列组成 引导式资源 干扰能源来自于自身的振荡器 转发式资源 干扰能源来自于接收或存储的雷达信号 l 功率合成、波束形成 在指定方向上发出大功率干扰信号。,雷达对抗的主要技术特点,1)宽频带、大视场 雷达侦察系统的频率覆盖范围为: 1040GHz,75140GHz 具备陆、海、空、天全空域、全方位、全高度的对抗能力 2)瞬时信号检测、测量和高速信号处理 适应传统脉冲雷达、捷变频雷达
22、、低辐射雷达信号的检测与识别能力,对雷达参数的测量实时完成,信号的处理必须是高速实现。,干扰类型 按能量 有源(active)干扰: 其干扰能量是由雷达发射信号以外的其他辐射源产生的 无源(passive)干扰: 其干扰能量是由非目标物体对雷达照射信号的散射产生的。 按干扰的人为因素 有意干扰: 由人为因素而有意产生的干扰 无意干扰: 由自然或其他无意识产生的干扰,按干扰信号的作用原理 遮盖性干扰: 在雷达接收机中干扰信号与目标回波信号叠加在一起,使得雷达难以检测到有用目标信息 欺骗性干扰: 指在雷达接收机中干扰信号与目标回波信号难以区别,以假乱真,使雷达不能正确检测目标信息。,按雷达、目标、
23、干扰机的的空间位置 远距离支援干扰: 干扰机远离雷达和目标 (旁瓣) 遮盖性干扰 随队干扰: 干扰机位于目标附近 (旁瓣) 遮盖性干扰。 自卫干扰: 干扰机位于目标上 (主瓣) 一般采用欺骗式干扰。有时也采用遮盖干扰 近距离干扰: 干扰机到雷达的距离领先于目标 一般采用遮盖性干扰,1.与天线有关的电子反干扰,主瓣干扰: 关断接收机 旁瓣干扰: 旁瓣消隐(SLB),旁瓣相消(SLC) 交叉极化干扰:要求同极化比交叉极化增益高25dB,自适应天线阵列,瑞利准则:两个在角度上分开不小于 的等幅噪声源才能被分辨,L是孔径长度。,自适应天线的零点总比天线的波瓣尖锐,用零点位置来确定信号的位置,所以具有超
24、分辨率。,2.与发射机有关的电子干扰,最直接的方法:加大雷达发射机的功率。进行功率管理。 缺点:停在某一特定方向后,将不能观测到其他应观测的方向。 对诱饵,欺骗式干扰无效。 适用于严重干扰的情形。 更有效的方法:使用复杂,可变和不相同的发射信号使电子干扰处于负荷最重的境地。如频率捷变和分集技术;波形编码,欺骗性干扰困难,无法预知码型,同时提高了目标检测能力。,空间分集:也称天线分集 是移动通信中使用较多的分集形式。就是采用多付接收天线来接收信号,然后进行合并。为保证接收信号的不相关性,这就要求天线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在理想情况下,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只要波长的一半就可以了。 极化分集: 水平路径和
25、垂直路径是不相关的,因而信号也呈现不相关的衰落特性。这就可在发射和接收端各装两付天线,一个水平极化天线,一个垂直极化天线,这就可以得到两个不相关的信号。这一技术在蜂窝移动用户激增时,在改进链路的传输效率和提高容量方面有很明显的效果。,角度分集。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环境的影响,使得到达接收的信号不可能是同方向的,这样在接收端安装方向性天线就可得到不相关的信号进行合并。 频率分集。 频率分集是指在多于一个载频上传送信号,其原理是基于在信道相干带宽之外的频率上不会出现同样的衰落。这一技术比空间分集节省天线数目,缺点是不仅需要占用更多的频谱资源,而且需要有和频率分集中采用的频道数相等的若干个接收机。,
26、时间分集。 对于一个随机衰落的信号,若对其振幅进行顺序取样,对时间间隔大于相干时间的两个样点是互不相关的。这一技术是指以超过信道相干时间的时间间隔重复发送信号,以便让再次收到的信号有独立的衰落环境,从而产生分集效果。 时间分集的性能基本由移动台的运动速度决定,也就是说决定于重复发送信号之间的衰落特性,若移动台是静止的,时间分集就失效了,因为相干时间是和移动台的运动速度成反比的。,3.与接受机信号处理机有关的电子干扰,(1)接收机抗饱和:宽动态范围(对数线性对数),快时间常数(FTC)和自动增益控制(AGC) (2)信号鉴别:CFAR重复频率鉴别器 (3)信号处理:数字相参信号处理对杂波和箔条干
27、扰有很好的作用。多普勒动目标检测。,1.5.3隐身和反隐身斗争,RCS下降12dB,则探测距离少一半。 更为重要的是雷达接收的信噪比是随着雷达散射截面的下降也线性下降,将进一步导致探测距离下降。,1.发挥单基地雷达的潜力 2.采用先进的组网技术 3.超视距雷达(HFOTH) 4.双/多基雷达 5.冲击雷达和极宽频带雷达,隐身技术,在武器系统研制过程中设法降低其可探测性,使之不易被敌方发现、跟踪和攻击,从而提高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率。 本质:分析设计对象的目标特征信号并加以控制,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特征信号,使之相对敌方的侦查系统成为难以探测目标。 目标的特征信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视觉、
28、听觉、红外、无线电等等,因此也就有针对各种不同探测手段的隐身技术。,几个认识上的误区,隐身是完全“看不见” 隐身技术只是缩短探测器的有效作用距离,以达到有效压缩敌方反应时间,增加自身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 (2) 需要全频段、全空域的隐身能力 不但在技术上无法实现,实际上也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抓住主要矛盾,避开不利的使用环境,就可以用较小的代价获得较高的效益 (3) 隐身措施都是采用最先进的技术,隐身技术的发展,一战时,德国空军曾用透明材料制造过飞机,使地面人员难以发现它们 雷达发明以后1945年美国研制出一种吸收雷达波的涂料,代号为MX-40,据说使用效果很好 1954年U-2,设计时考
29、虑了隐身,如在机身上涂满黑色的可降低雷达波散射程度的“铁漆”涂料 SR-71翼身融合、双垂尾内倾、大后掠边条翼和三角翼,机身表面喷涂 “铁漆”,并用了许多专门研制的特殊材料和涂层 B-1B蛇形进气道,内装两个加热导流片。新改进的机头雷达罩上、机翼前缘天线罩、翼根整流罩、机翼后缘、高升力装置和尾翼上都涂有雷达波吸收材料;座舱挡风玻璃上采用真空电子镀膜层;头部、机身和平尾侧面涂有雷达波吸波材料;头部和后部雷达天线安装隔框做成倾斜式的;在整体设计上采用翼身融合体结构,F-117是高亚音速隐身战斗机。翼展13.2m,机长20.1m,机高3.78m,正常起飞重量23.8t。外形为后掠翼前三点起落架布局,
30、垂尾采用V字形双垂尾,并采用了吸波材料。机身的上表面是由许多块平面组成的多面体,把雷达波以各种角度向飞机上半部天空中散射。各种措施使得F-117A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很小,为l/10m2 1/l00m2。,洛克希德公司F-117A,B-2隐身轰炸机(美国诺斯普罗公司) 采用了新型的飞翼气动外形,没有平尾、翼身融合。整个飞机的外形呈光滑曲线以求达到最佳的隐身效果。大量采用石墨碳纤维材料、锯齿状雷达散射结构、蜂窝状雷达吸波结构、雷达吸波材料涂层,进一步缩小了雷达反射截面积。 据称,B-2A在正常探测距离下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与一只小鸟相当。轰炸机的所有燃料和武器系统全部设计在机体内,因此外形异常“干净”。
31、机体使用了隐身材料,有些地方还涂有吸波材料。这些都有效地实现了良好的隐身性能。,诺斯普罗公司B-2,F-22 采用连续可变曲率的复杂大弧面,但飞机的基本布局还是比较常规的 近似菱形的机头锥截面和机身,达到“以角代面”,机头锥侧面尖利的折缝在气动上起到了类似 F-18 的前缘边条的作用,整个机身侧面的折缝在电磁上也起到类似 B-2 的扁平、尖利边缘的作用 采用弯曲的进气道,以增加入射雷达波的反射次数,并在每次反射中吸收掉一点能量,最终的回波就会削弱很多,菱形截面的F-22前机身,常见的隐身技术,缩小雷达反射截面 降低红外线信号特征 降低视觉信号特征 降低听觉信号特征 等离子体技术,缩小雷达反射截
32、面,目标的RCS并不是固定的 技术途径有: 1.改变飞行器的外形和结构,避免设计出在雷达方向上产生强反射的外形; 2.使用非金属材料; 3.采用吸收雷达波的涂敷材料和结构材料; 4.遮掩或消除剩余的反射。,等离子体技术,等离子体气体在某种外在因素的激发下,电离生成密度近似相等的自由电子、正离子和少量负离子而形成的第四态物质。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对雷达波具有十分显著的吸收、耗散效果。 优点:吸波频带宽、吸收率高、隐身效果好、使用简便、使用时间长、价格便宜;不影响飞行性能;由于没有吸波材料和涂层,大大降低了维护费用。此外,俄罗斯进行的风洞试验表明,利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还可以减少飞行器飞行阻力30%以上。 难度和问题: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大气等离子体技术、电磁理论与工程、空气动力学、机械与电气工程等学科,研究此项技术必须首先做好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配合的研究。所需电源功率很高,设备庞大,隐身飞机设计特征,座舱与机身融合 采用翼身融合体结构设计,使飞机表面尽可能圆滑平坦 角椎状机头、多面体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螃蟹散步活动方案
- 小树折纸活动方案
- 居家融合活动方案
- 山西运城团建活动方案
- 小班奥运会绘画活动方案
- 山东省经信委活动方案
- 小班我能行活动方案
- 小管家实践活动方案
- 山东省语文学科活动方案
- 工会跳绳活动策划方案
- 入职申请登记表(模板)
- 生命科学导论(中国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
- 碳汇经济与政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 基础护理学第七版已纠正附有答案
- 采矿学课程设计-潘三煤矿1
- 工贸企业环保相关知识培训
- 2024届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甲状腺乳头状癌护理
-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成功的秘籍课件
- 茅台销售公司笔试题目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