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ppt_第1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ppt_第2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ppt_第3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ppt_第4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讲人:XXX,第 一 讲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 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围产期窒息是本症的主要病因。凡是造成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使血氧浓度降低者均可造成窒息,1.母亲因素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大出血、心肺疾病、严重贫血或休克等。 2.胎盘异常 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良或结构异常等。 3.胎儿因素 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过期产、先天畸形等。 4.脐带血液阻断

2、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颈等。 5.分娩过程因素 如滞产、急产、胎位异常,手术或应用麻醉药等。 6.新生儿疾病 如反复呼吸暂停、RDS、心动过缓、重症心力衰竭、 休克及红细胞增多症等。,脑血流改变,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脑组织代谢改变,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自由基导 致脑损伤,病理基础,1.脑水肿 ATP减少所引起的细胞内水肿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细胞外水肿,两者皆可压迫血管加重缺氧缺血。脑水肿可见前囟隆起、骨缝加宽、脑回扁宽、脑沟变浅 及脑室腔变窄。重者可导致脑疝形成,危及生命。 2.选择性神经元坏死 缺氧性损伤造成大脑及小脑皮层的神经元坏死,导致脑回萎缩,胶质纤维增生。 此型脑损伤常见的

3、后遗症为运动障碍、智力缺陷和惊厥,足月儿多见。 3.基底神经节大理石样变性 缺氧性后基底节和丘脑受损,神经元大量脱失、神经胶质增生,并有髓鞘过度形成,影像上出现大理石样改变,临床上表现锥体外系功能失调,肌张力障碍、手足徐 动与此有关。 4.大脑矢状旁区神经元损伤 矢状窦两旁的带状区出现缺血性脑梗塞。临床上出现近侧肢体累及为主、上肢重 于下肢的痉挛性瘫痪,也可有认知障碍和皮质盲。多见于足月儿。 5.脑室周围白质转化 这种缺血性损伤在早产儿多见,病变是位于侧脑室周围的深部白质区出现软化和坏死,软化面积大时可液化成囊,称空洞脑。临床表现为下肢为主的痉挛性瘫痪,可 伴有智力低下。,(一)多为足月适于胎

4、龄儿、具有明显宫内 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 (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型仅有激惹 或嗜睡;重型明显抑制、昏迷。 (三)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有 脑水肿表现。 (四)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发作,24小时以内发作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 (五)肌张力增高或减低。 (六)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七)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有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以及眼球震颤、瞳孔改变等脑干损伤表现。HIE的临床症状以意识状态、 肌张力变化和惊厥最重要,是区别脑病严重程度和

5、后遗症主要指标。,HIE 临床分度,(一)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胎心 100次/min,持续5 min以上;和/或羊水度污染),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有明显窒息史; (二)出生时有重度窒息,指Apgar评分1 min3分,并延续至5min时仍5分,和/或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7.00; (三)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至24 h以上,如意识改变(过度兴奋、嗜睡、昏迷),肌张力改变(增高或减弱),原始反射异常(吸吮、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重时可有惊厥,脑干征(呼吸节律改变、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和前囟张力增高; (四)排除电解质紊乱、颅内

6、出血和产伤等原因引起的抽搐,以及宫 内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脑损伤。,确 诊 同时具备以上 4 条 拟诊病例 第4条暂不能确定者 目前尚无早产儿HIE诊断标准!,在生后1周内检查,表现为脑电活动延迟,异常放电,背景活动异常(以低电压和爆发抑制为主) 等,1.治疗策略的制定有赖于对 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 2.应采用多种措施综合治疗而 不是仅仅依赖于某种措施; 3.治疗对象:所有具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新 生儿; 4.治疗开始时间:6h以内开始,越早越好; 5.疗程:至少72h,视严重程度延长。,总 体 原 则 ,a.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支持疗法的中心 保持PaO26080mmHg

7、 PaCO2和pH在正常范围 避免PaO2过高或PaCO2过低 b.维持脑和全身良好的血液灌注支持疗法的关键措施 避免脑灌注过低或过高 低血压可用多巴胺,从小剂量开始 可同时加用多巴酚丁胺 c.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保持神经细胞代谢所需能源 输糖速率通常为68mg(kgmin) 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值调整输糖速率,a. 适用于中度以上脑损伤患者; b. 缺氧缺血后6h内开始,持续48h以上, 重度损伤可延长; c. 选择性头部降温,目标温度3234, 重度损伤可更低。,a. 苯巴比妥 负荷量15-20mg/kg,缓慢静推 若不能控制惊厥1小时后加10mg/kg 1224小时后给维持量,每日35mg/

8、kg b. 安定 顽固性抽搐者加用 每次0.1 0.3mg/kg,静脉滴注 c. 10%水合氯醛 50mg/Kg 灌肠,a.控制液体量 每日液体总量不超过6080mL/kg b.降低颅内压 首选呋塞米 每次1mg/kg 严重者用甘露醇 每次0.250.5g/kg, 静注每46小时1次,连用35天 c.一般不主张用糖皮质激素,a.脑蛋白水解物 b.神经节苷酯 c.神经生长因子 d.脑白质发育不良者赖氨酸 e.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脑循环,提示不良预后的因素有: 重度HIE; 出现脑干症状:如瞳孔和呼吸节律的改变; 惊厥出现早、发作频繁,药物不能控制。 治疗一周后症状仍未好转。 脑电图明显异常,颅脑B

9、超和CT有-级脑室 内出血,脑实质有大面积缺氧缺血性改变,后 期出现软化囊腔空洞等。 合并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该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应着力预防胎儿宫内窘迫,并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 (一)在分娩过程中要严密监护胎儿心率,及早发现宫内窘迫,选择最佳方式尽快结束分娩。 (二)生后窒息的新生儿,应争分夺秒地建立有效呼吸和完善的循环功能,尽量减少生后缺氧对脑细胞的损伤。 (三)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要密切观察神经症状和监护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有异常神经症状如意识障碍、肢体张力减弱、以及原始反射不易引出,便应考虑本病的诊断,及早给予治疗,以减少存活者中后遗症的发生率。,(一)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热卡,不能自

10、行吸吮者可鼻饲。 (二)恢复期可进行肢体按摩、被动操、视听觉训练等康复锻炼。 (三)关注患儿运动、智能发育,注意有无肌张力和姿势的异常,早期发现脑瘫、智力低下等后遗症并进行干预。,第 二 讲 小 儿 脑 性 瘫 痪,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及发育缺陷所致的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据不完全 统计国内发病率为1.51.8。,1.出生前因素:先天性感染、缺氧、中毒、接触放射

11、线、孕妇营养不良、妊高症及遗传因素引起的脑发育不良或脑发育畸形 2.出生时因素:早产、过期产、多 胎、低出生体重、窒息、产伤、缺 血缺氧性脑病等 3.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期各种感染、 外伤、颅内出血、胆红素脑病等, 早期症状,(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睡眠困难或嗜睡。 (2)喂养时进食、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3)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 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 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临

12、,床,表,现, 早期症状,(6 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 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7)正常婴儿应在35月时看见物体会伸手抓,若5月后 还不能者疑为小儿脑瘫。 (8)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痉挛型小儿脑瘫患 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9)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触 摸小儿大腿内侧,或让小儿脚着床或上 下跳动时,出现下肢伸展交叉。,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10)僵硬,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清洗时,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时,以及洗澡时出现四肢僵硬。 (11)过早发育:小儿脑瘫患儿可出现过早翻身,但是一种突然的反射性翻身

13、,全身翻身如滚木样,而不是有意识的节段性翻身。痉挛性双瘫的婴儿,坐稳前可出 现双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员那样的足 尖站立。,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1)运动障碍 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 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 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3个月仍不能头部坚直,习 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孩子洗手时 不易将拳头掰开。 (3)智力障碍 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1/4,智力轻度、 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 占1/4。,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4)语言障碍 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

14、。 (5)视听觉障碍 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 (6)生长发育障碍 身材矮小,发育迟缓。 (7)牙齿发育障碍 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 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 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 流口水。,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8)情绪和行为障碍 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 (9)癫痫 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 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 重度低下的孩子。,脑瘫婴儿(6个月以内) 的早期诊断标准:,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 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

15、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 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字无反应 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 迟钝,6个月时叫名字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 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 往有头围异常。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诊,断,标,准,脑瘫婴儿(6个月以内) 的早期诊断标准:,6.固定姿势 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 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 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

16、 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 有重要诊断意义。 9.身体扭转 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垂体 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 如3个月时俯卧时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 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诊,断,标,准,脑瘫婴儿(6个月以内) 的早期诊断标准:,11.斜视 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 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 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 状,但在婴儿后半期(612个月)较明显。,诊,断,标,准,Vojta姿

17、势反射 早期诊断标准,Vojta姿势反射是Vojta博士用于早期诊断脑瘫的七种姿势反射的总称。所谓姿势反射,是指婴儿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所采取的应答反应及自然动作。其基本中枢位于中脑的红核、黑质及网状结构,也有椎体系、小脑及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参与, 相互制约,相互调节。 Vojta认为,每一个婴儿都具有一定的姿势反应性,姿势反应性异常必然导致姿势和运动异常,故通过姿势反射检查可以早期 诊断脑瘫。 Vojta提出的七种姿势反射包括:拉起反射,立位或腋下悬垂反射,仰卧位悬垂反射(Landau反射),侧位悬垂反射(Vojta反射),Collis水平反射,倒位悬垂反射(Peiper反射),Coll

18、is 垂直反射。,1、拉起反射: 出发姿势:仰卧位,头正中。 诱发:检查者以拇指伸入婴儿手掌,其余4指握住腕部(不要触碰手背),将小儿从床上提起,使躯干与床成45度角。 正常反应:I相(06周):头迟缓背屈,两下肢轻度外展、屈曲。 a相(7周3个月):头颈位于上部躯干的延长线上,两个下肢稍向腹部屈曲。 b相(46个月):头颈屈曲,下颌可抵胸,下肢屈曲可抵腹,呈完全性屈曲。 相(78或9个月):屈肌共同作用减轻,垂直化开始。头前屈稍稍超过脊柱延长线,躯干向上抬举。上肢屈曲,下肢两膝关节移行与半伸展位。 相(9或1012个月):头前屈进一步减轻,头与躯干呈直线。上肢主动用力拉起,下肢外旋迟缓性伸展

19、,足背屈,足跟着床,足可支撑。屈曲只见与腰骶部,躯干常以骶椎为轴主动抬起。 异常反应:较正常反应相有3个月以上的延迟。常见的异常:1)有头过度弯曲,或角弓反张;2)两下肢硬直伸展。呈棒状拉起;3)头脊曲,四肢硬性屈曲;4)两下肢过度抬高,躯干震颤。,诊,断,标,准,Vojta姿势反射 早期诊断标准,2、俯卧位悬垂反射 出发姿势:俯卧位 诱发:以手掌支撑婴儿胸腹部,水平拖起。 正常反应:相(06周):头颈、躯干、四肢弛缓屈曲。 相(7周-3个月):颈对称伸展至肩的高度,躯干、四肢轻度屈曲。 相(至6个月是完成):颈对称伸展、抬头,躯干逐渐伸展,至6个月时到骶锥。下肢轻度、轻度伸展或屈曲,上肢迟缓

20、性屈曲。 异常反应:1)两上肢固定屈曲,手握拳;2)躯干侧屈,头与躯干不对称;3)两下肢硬直伸展并角弓反张;4)躯干低紧张,身体呈倒U型;5)两下肢硬直交叉、尖足;6)两上肢硬性伸展,手握拳。,诊,断,标,准,Vojta姿势反射 早期诊断标准,3、立位悬垂反射 出发姿势:垂直位。 诱发:检查者在小儿背后,用双手支撑腋下将小儿垂直提起。注意不要触碰婴儿背部。 正常反应: Ia相(03个月):两下肢迟缓地半屈曲、半伸展。 Ib相(47个月):两下肢自动的牵拉向躯干。 II相(从8个月开始):两下肢完全迟缓型伸展。 异常反应:1)下肢内旋,硬直伸展,尖足;2)两下肢内收,交叉:3)不对称,一侧伸展一

21、侧屈曲。,诊,断,标,准,Vojta姿势反射 早期诊断标准,4、侧位悬垂反射 出发姿势:俯卧位。 诱发:用双手支撑婴儿躯干迅速提起并向侧方倾斜于水平位。 正常反应: I相(010周):两上肢呈Moro样,手指张开,上侧上肢反应明显。上侧下肢:髋膝屈曲、足背屈内旋、足趾张开。下侧下肢:髋膝伸展、足背屈外展、足趾屈曲。 第1移行期(1120周):Moro样上肢与下肢屈曲组合,或两上肢迟缓性伸展与多种下肢组合。 相(4、57个月):四肢与躯干非强直性、对称性屈曲、手张开。 第移行期(7、89个月):两上肢轻度屈曲,两髋关节屈曲,膝关节迟缓性伸展。 相(8、9独立行走):上侧上下肢迟缓性伸展,头上举超

22、过水平线。Peiper称之为”浮上反应”。 异常反射:1)上肢紧张性屈曲,手握拳,肩回缩;2)两下肢硬性伸展;3)四肢硬直伸展,一侧手握拳;4)两上肢moro样时两下肢硬直伸展;5)第一相反应中上侧下肢屈曲延迟;6)躯干四肢张力低下;7)各相中均见强直性把握;8)两下肢内旋内收,伸展交叉,手指异常运动,躯干张力低,头下垂(混合型);9)持续性moro反应,下肢强直伸展,躯干张力低,头下垂(手足徐动型),诊,断,标,准,Vojta姿势反射 早期诊断标准,5、Collis水平反射 出发姿势:仰卧位可侧卧位。 诱发:握住一侧上下肢将婴儿从床上水平提起。 正常反应: Ia相(06周):上肢Moro状态

23、,下肢髋、膝、踝屈曲。 Ib相(7周3个月):上下肢迟缓样屈曲状态,下肢有蹬踢运动。 相(至6个月完成):下肢由屈曲逐渐伸展,上肢前臂内旋,手指张开至小指,在第II相末手可支撑。 相(8、9个月开始):手与足均支撑,足支撑时开始用外缘,然后全足支撑。 异常反应:1)手握拳,上肢硬直伸展,不完全moro样;2)肩回缩,上肢硬直伸展;3)下肢应直,尖足;4)手指、足趾不规则运动;5)4个月以后的婴儿,下肢缓慢伸展及屈曲运动。(踢腿动作)。,诊,断,标,准,Vojta姿势反射 早期诊断标准,6、倒位悬垂反应 出发姿势:3个月以前,婴儿仰卧位,3个月以后俯卧位。 诱发:用双手握住婴儿大腿,急速倒立提起

24、。 正常反应: Ia相(06周):上肢Moro样,头颈无伸展。 Ib相(7周3个月):两上肢向侧方伸展,躯干与上肢呈90度角,两手张开,颈椎伸展,骨盆轻度屈曲,头中间为位。 相(46个月):上肢手张开状态下头像上方伸展,与躯干呈135度角,驱干伸展至腰骶椎移行部位。 相(710个月):两手张开,两上肢头上方上举与躯干呈170度角,驱干伸展至腰骶椎移行部位。 异常反应:1)手握拳,两上肢硬直伸展;2)躯干角弓反张;3)头颈躯干无伸展;4)一侧可两上肢固定屈曲,手握拳;5)躯干及头颈的非对称性姿势。,诊,断,标,准,Vojta姿势反射 早期诊断标准,7、Collis垂直反射 出发姿势:仰卧位。 诱

25、发:使婴儿头部向着检查者,握住一侧大腿迅速提起。 正常反应: I相(06个月):自右侧下肢髋、膝、踝均屈曲。 II相(6、7个月开始):自右侧下肢膝关节迟缓 性伸展,髋关节屈曲。 异常反应:1)自由侧下肢硬直性伸展, 尖足;2)自由侧下肢固定屈曲;3)自由侧 下肢的伸展倾向,即先伸展后屈曲。新生儿 至2个月的婴儿,下肢伸展后立刻屈曲为正 常;4)第1相屈曲无力,第2相出现延迟。,诊,断,标,准,Vojta姿势反射 早期诊断标准,如果发现婴儿的Vojta姿势反射检查有1-3项不正常,属极轻度中枢性协调障碍,有7%的可能发展成脑瘫;4-5项不正常,有22%的可能成为脑瘫儿;6-7项不正常,有80%

26、的可能成为脑瘫儿;7项并有肌张力异 常,则100%成为脑瘫儿。,诊,断,标,准,Vojta姿势反射 早期诊断标准,我国脑瘫学术会议把脑瘫分为5型: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并根据受累的肢体分布,分为单瘫、偏瘫、双瘫、三肢瘫和四肢瘫等 类型。以下介绍常见的几种特殊的临床综合征。 痉挛性偏瘫(Spastichemiplegia) 最常见,为一侧肢体受累,多数上肢较下肢严重,远端较近端重,而面部常无受累。患儿多在3月后才出现明显症状,表现为患侧肢体少动、持续性握拳、握持反射不消失、前臂呈屈曲旋前状姿势、行走迟缓、画圈步态等。患儿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有踝阵挛及巴

27、氏征。部分患儿初起肌张力低下,婴儿期后逐渐转入痉挛状态。此型常伴有智力低下和 癫痫。癫痫发作为部分性或继发全身性发作,斜视很常见。,痉挛性双瘫(Spasticdiplegia) 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为突出表现。此型多见于早产儿。患儿常在1-3月内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低下。继之为所谓肌张力不全期,患儿在立位并且足底触及检查床面时将诱发双下肢强直性伸直并交叉呈剪刀状。最后进入痉挛期,髋与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旋、剪刀步态,严重者不能独立行走。上肢受累较轻,常表现为行走时上肢姿势异常,但手的功能受累不明显。此型合并癫痫较少,约占1/5。约2/3患者智 力正常或临界状态。 痉挛性四肢瘫(Spasticquad

28、riplegia) 多见于严重窒息的患儿。四肢肌张力均增高,常呈角弓反张状。自发运动减少,腱反射亢进,行走时呈剪刀步态。可伴有核上性球麻 痹,表现为吞咽和构音障碍。约半数患儿伴有癫痫和智力低下。,临,床,分,型,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CP) 约占10%,缺氧性脑损伤和新生儿核黄疸为主要病因。婴儿早期多有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出现锥体外系症状,表现为难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及无效的运动增多,紧张时加重,安静时减少,入睡后消失。患儿可有流涎、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下肢深腱反射正常或增强。可有持续性原始反射。智力大多正常或临界状态。约1/4患者伴有癫痫。

29、由核黄疸引起 者多表现为手足徐动、感觉性耳聋、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共济失调型(AtaxiaCP) 约占10%。表现为小脑症状,步态不稳,走路时两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常有意向性震颤,肌张力低下腱反射不亢进。,临,床,分,型,肌张力低下型(atiniaCP) 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自主运动很少,但可 引出腱反射,仰卧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俯卧时头不能抬起。本型常为过渡形式,婴儿期后大多可转为痉挛型或手足 徐动型。 混合型 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一个患儿身上。其中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常同时存在。,临,床,分,型,1.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 本病于婴儿期起病,多于36个月后出现症状,

30、少数病人生后即有异常,表现为上下肢呈对称性无力,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因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患儿哭声低微,咳嗽无力,肌肉活组织检查可 助确诊,本病不合并智力低下,面部表情机敏,眼球运动灵活。 2.运动发育迟缓 有些小儿的运动发育稍比正常同龄儿落后, 特别是早产儿。但其不伴异常的肌张力和姿势 反射,无异常的运动模式,无其他神经系统异 常反射。运动发育落后的症状随小儿年龄增长 和着重运动训练后,症状可在短期内消失。,3.先天性肌弛缓 患儿生后即有明显的肌张力低下,肌无力,深腱反射低下或消失。平时常易并发呼吸道感染。本病有时被误诊为张力低下型脑瘫,但后者腱

31、反射一般能引出。 4.智力低下 本病常有运动发育落后,动作不协调, 原始反射、vojta姿势反射、调正反应和平 衡反应异常,在婴儿早期易被误诊为脑瘫, 但其智力落后的症状较为突出,肌张力基 本正常,无姿势异常。,鉴,别,诊,断,治疗计划应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儿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为目标,尽可能减少继发性关节畸形和软组织挛缩,尽量推迟或避免手术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治,疗,方,法,物理治疗 通过增加关节活动度,调整肌张力,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力量和耐力等来改善运动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常用的技术包括:体位性治疗、软组织牵伸、调整肌张力技术、功能性主动活动强化训练、肌力和耐力 训练、平衡和协调控制、物理因子辅助治疗(理疗)等。 作业治疗 作业治疗主要包括手的精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支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