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与苏南工业的连进和竞争_第1页
近代上海与苏南工业的连进和竞争_第2页
近代上海与苏南工业的连进和竞争_第3页
近代上海与苏南工业的连进和竞争_第4页
近代上海与苏南工业的连进和竞争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容摘要:【内容提要】上海到20世纪30年代已成为全国的工业中心。作为发展极,由于地价、工资、竞争、水源等客观原因,迫使上海的工业开始向周边的苏南地区作梯度转移,由此形成了上海和苏南地区两个并存的工业区位,连进和竞争遂成两地重组后关系的主旋律。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连进还是竞争都推动了两地工业的共同发展。所以,由上海辐射而带动苏南区域的发展不失为中国区域现代化的模式之一。【摘 要 题】近代经济史研究【关 键 词】连进/竞争/上海/苏南【 正 文】截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由于良好的投资环境,已成为全国的工业中心。据统计,上海30人以上的工厂在1911年为48家,1933年达3485家,占全国12

2、大城市总资本额的60%。(注: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106页。)作为工业中心和发展极,其对于周边地区必然有辐射作用,苏南地区的工业正是在这一条件下大幅度地向前发展的。新的工业区位形成后,新旧两个工业区位的并存势必会重组两者关系,连进和竞争遂成了两者关系的主旋律。本文试就两者的关系作一简论,刍荛之见,方家正之。上海与苏南工业的连进连进是指携手共进之意。在近代上海和苏南地区,工业的连进主要体现在跨地区的企业间的联合。这种联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纵向联合,可以理解为同行业的不同生产企业把有关的原料、产品销售合并到一个企业的管理之下;另一种是横向联合,则可理解为

3、不同行业的生产企业联合到同一企业的管理之下,促使不同行业的互补连进。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联合,都不是两个以上企业简单的一加一,其结果必然带来行业间或企业的正相关效应,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连进的形式主要是上述两种,其手段也可分为两种。我们设上海是甲方,苏南地区为乙方,则手段由上海为基点出发联合和影响苏南地区的称之为“甲乙模式”,反之,由苏南地区为基点出发联合和影响上海地区的称之为“乙甲模式”。下面就这两种模式对上海与苏南地区工业的连进作一简单的论述。(一)甲乙模式当我们在考察这一模式时,不应把目光完全集中在某一特定形式上,应该看到这一模式包括了上海向苏南地区提供兴办工业的资金、技术、市场,有的甚至

4、是工业企业从上海向苏南的搬迁。但笔者认为,这一模式中更具价值的是苏南的资本拥有者受上海的影响,改变了自己的观念,深信兴办现代实业既是个人赚钱,又是有裨国家的大事,遂使自己的资金流向现代工业,出现了苏南地区兴办现代工业的浪潮。在棉纺织业中,无锡杨氏兄弟创办的业勤纱厂比较典型地反映了这一模式。杨宗濂、杨宗瀚兄弟是无锡鸿山人,因与李鸿章有世交之谊,曾先后被指派主持上海机器织布局。杨氏兄弟经营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经历,使他们了解到织布比纺纱为艰。中国历来可称之为纺纱大国,但不是织布强者,其间的原因主要是织布的技术要求远高于纺纱。外国人也有与其类似的看法:“中国人在纺纱方面力量雄厚,但在织布方面就较差了。”

5、(注:徐雪筠: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211页。)而纺纱的利润却高于织布,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纺与织在洋纱的冲击下走向了分离,农民开始购买机制纱从事织布,使得棉纱市场巨大所致。这一深刻认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不因为他们在1893年退出织布局而忘却。他们决心自行筹办纺纱厂,厂址选择在家乡无锡,一来可以避免上海的地价昂贵、竞争激烈、投入颇高;二来可以充分利用棉纱能销往农村的市场;三来可以利用亲情筹集资金。最终,由杨氏兄弟筹措2万两白银,由亲戚刘鸿笙、叔培兄弟认股4万两,并借得江苏省积谷公款10万两,合计16万两,于189

6、5年在无锡创设了业勤纱厂。业勤纱厂在无锡的创设,是杨氏兄弟在自觉不自觉的情况下完成的纺纱业从上海向无锡作梯度转移的举动,它不仅是无锡现代纺纱工业的起点,而且是整个无锡现代工业浪潮的第一朵浪花。从此以后,无锡的棉纺织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末,无锡拥有现代化的棉纺织厂为6家,纱锭数有173776枚,织布机1348台,工人12365人,总资本额为827万元,在全国民族纺织工业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在苏州,苏纶纱厂的曲折发展也比较典型地反映了“甲乙模式”。苏纶纱厂是1897由张之洞在苏州创办的,迭经易手,亏折照旧。1925年,上海大隆机器厂严裕棠以洽记公司名义向业主盛记公司租办,因企业设备

7、陈旧,管理不善,企业亦无起色。此时的大隆机器厂虽然在上海凭借严家的特殊地位生意有所发展,形成了母系资本集团,但由于同行竞争激烈,再加大隆机器厂在企业有所发展后,在扩大规模时,由原来的经营外轮修配改营纺织厂的零件修配,一时间企业生意难做。于是严裕棠以大隆生产的纺织零件对苏纶纱厂进行彻底的改造,于1927年,由杜月笙相助以光裕公司(因他号光藻,故名)出资30.05万两,将苏纶纱厂从原业主手中盘下。整修扩建和经营经费额定80万两,其中90%以上出自严家,其余为其亲友出资。至此,苏纶纱厂可谓是严家独营,实现了大隆和苏纶的跨地区的铁棉联营。苏纶纱厂原有纱锭2万余枚,经年余整修,焕然一新,1930年增设新

8、厂一所,计纱锭2万枚,1931年又成立了一所织布厂,有布机300台,后陆续增为1000台。(注:据苏纶纱厂碑记所载。)。重新开工后的苏纶纱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营业情况也一反过去连连亏折的局面,盈利甚丰,为当时一般纱厂所望尘莫及。分析此时苏纶纱厂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资金依赖大隆,二是人才来源于大隆,三是技术设备由大隆负责。此三者为苏纶纱厂的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在常人看来,大隆是大隆,苏纶是苏纶。不知没有大隆,就没有苏纶的产生,况现在的苏纶之所以不像普通纱厂者,正恃有大隆。无论业务方面,人才方面,均不能不依赖于大隆,如机器之修理添补等事,无大隆决无如是方便,人才非大隆积久训导,

9、决无如是之适用。大隆看来极普通者,一调苏纶,则可当得一部分事务”。此言虽有点夸张,但至少道出了大隆与苏纶的联营连进关系,大隆为母系集团,苏纶为子系集团,“以铁业为本,以棉业为手段,则成功自易”(注: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室:大隆机器厂发生发展与改造,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5页。)。同时,严家还很注重改善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地方势力搞好关系。关于这些可以参看严裕棠长子严庆祥的信就可以了解一二,“我们在苏州是客民,人地生疏,种种不便。今之得以相安无事者,盖一只庞大斑烂的纸虎尚未戳穿,使地痞土劣所以不敢轻于尝试。但是这种局面不过弥缝一时,决不能相信可以持久不敝。应当与势推移,随时随事吸收地

10、方感情,以事永久基础,巩固藩篱。今得二法先为第一步之实行:一、阴历岁除在即,地方绅董机关委员择要致送礼物(愈多愈好),此一种为物质之表示;二、贺年红片对于当时官绅有名人物应当尽量发出,此一种为礼貌之周旋”(注: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室:大隆机器厂发生发展与改造,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435页。)。为了使苏纶纱厂能有一种宽松的外部环境,1935年苏纶单是捐款给所谓吴县裕棠自治镇的一笔钱就是15万元。(注: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室:大隆机器厂发生发展与改造,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4页。)严家的苦心经营换来了苏纶纱厂的发展。“以铁业为本,以棉业为手段”是大隆和苏纶的成功之道。

11、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隆和苏纶的横向联合节省了企业发展的交易费用,两者的相互支撑使得大隆苏纶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这可以看作是“甲乙模式”中的一个典型的成功事例。棉纺织业中,荣家申新三厂在无锡的创设也是走的“甲乙模式”。1915年,荣氏兄弟在上海白利南路购得一家榨油厂的厂址创办了申新第一纺织厂,1917年又买下上海恒昌源纱厂的产权,改组为申新第二纺织厂。由于申一厂较早地添置了新式美机,效益甚丰,1919年盈利百万元,1920年盈利110万元,1921年盈利达160万元。(注: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室:荣家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84页。)但申二添置新美机较晚,加上上海棉

12、纱市场在1919年后异常活跃,日、英纱厂的激烈竞争,其收支基本持平。于是荣氏兄弟遂决定利用荣家集团的资金在无锡创办申新第三纺织厂,开始了“甲乙模式”的转移。荣氏兄弟选择无锡开办申新三厂,主要是由于上海地价昂贵、竞争激烈,而无锡则既可避免上述不足,又可保证原料供给的充足和劳动力价格的低廉。所以申三厂在无锡创设后,荣氏兄弟凭借他们在上海经营棉纺织业的经验,在有利的情况下能驾轻就熟,使申三厂收益甚丰。到抗战时,申三厂拥有纱锭7万枚,是苏南地区最大的工厂之一,有力地推动了无锡棉纺织业的发展。苏南丝业的发展也是走的“甲乙模式”。在整个的上海和苏南地区,第一家现代化丝业工厂是1859年由英国怡和洋行创办的

13、怡和纺丝局(silk reeling eslablishment),到1900年,上海共拥有中外缫丝厂27家,而后来作为苏南缫丝业中心的无锡此时尚无一家现代的缫丝工厂。27家缫丝业在上海的激烈竞争,使得丝原料干茧的供应严重不足,干茧价格的上涨提高了缫丝企业的成本投入,影响了企业的产出效益,于是外资企业首先开始放弃直接投资缫丝业,再加上上海的水源不洁,使得缫丝业开始了“甲乙模式”的转移,无锡以其原料充足、水源清洁受到青睐。1904年周舜卿在无锡东*土+夅创办的裕昌丝厂开启了无锡现代缫丝业的先河,继之有1908年创设的乾甡丝厂和源康丝厂,1909年又创设了振艺协纪、诚记两厂。截至1936年,根据江

14、苏省对无锡缫丝业的调查,共有丝厂45家,总资本额达192万元。(注:江苏省工业调查统计资料19271937年,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203页表。)至此,无锡的缫丝业已成为无锡缫丝、棉纺织、面粉三大行业之首,在全国的缫丝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锡也由此成为了全国的“丝都”,极大地推动了无锡近代经济的发展,成为无锡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基石。(二)乙甲模式该模式是以苏南为基点而发动的。根据近代社会里上海和苏南地区的各自地位,“乙甲模式”主要表现为苏南地区的个别行业或企业集团在自身的实力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把势力渗入到上海这一大市场,利用上海在中国近代社会的特殊地位,以求得更大更快的发展

15、。从地理区位上看,上海是以苏南地区为依托的,没有苏南地区对上海的支持就不会有上海从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早在太平军逼近南京时,“天京以及各处子女大半移徙苏郡,又由苏郡移居上海”(注: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4页。),形成了一股“搬移者始自关外(南京),旋及苏州,十去其七,渐及上洋(上海)”(注:太平天国史料专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482页。)的人口流动潮流。如苏南地区出身于“素有名誉之世家”的席立功,在太平军到来之际,其父“偕昆仲三人,避乱于上海”(注: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960页。)。这股人口流动潮对上海的影

16、响远不止增加了上海的人口,使上海“人满为患”(注:北华捷报,1860年11月3日,1864年1月2日。),重要的是,这些豪门望族在逃亡上海的同时,携阖家之资以逃,使得苏南地区的资金伴随着这股人口流动潮而流向了上海。随着上海开埠日久,他们在上海耳濡目染,纵然太平天国起义失败,他们也不愿再回到家乡。由此,他们携带到上海的资金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部分,对上海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这批外来的资金在上海首先投入的是金融业,如苏州地主程卧云在逃亡上海时曾携带家资10万两,在上海开设了钱庄(注: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38页。),使得“租界钱庄当时均系避地官绅所开设”

17、(注: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61页。)。对此,中外时人均有记载,申报载曰:“昔年票号皆荟萃苏垣,分号于沪者只有数家,资本无此时之巨,专以汇兑为交易而不放长期。军兴以来藏富于官。票号交结官场,是以存资日富。迨东南底定,上海商埠日盛,票号聚于斯者二十四家,其放银于钱庄,多至二三百万两。”(注:申报1884年1月12日。)北华捷报则载曰:“上海租界在刚结束的一年内所经过的改变是惊人的。每条大马路都有高大的洋房兴建起来,中国行庄的数目也大有增长。这些表明租界的财富日益增长和重要的迹象,可以从每天都有新行庄开张,新公司成立的情况而得到证实。所有这些新开张的行庄都是营业鼎盛,而

18、所有这些新成立的公司,又都是完全依靠当地的财源筹集资本的。”(注:北华捷报,1860年11月3日,1864年1月2日。)资金的流动在促进上海经济发展的同时,就苏南地区而言,则是使原先的繁华之区日渐衰微。如嘉定县城,原有“大小商店二百五六十家贸易物自日用品外,以棉花、米、麦、蚕豆、黄豆、布、茧、六陈、豆饼、竹、木、牛皮之属为大宗,市况向极繁盛,尤为米市萃荟处。洪杨役后大衰”(注:黄世祚:嘉定县续志卷一,市镇。引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这笔从苏南流到上海的资金确切数字恐怕很难统计,但绝不是小数,其对上海发展的作用也绝不可低估。从资金流动这一角度讲,上海的发展本身多少也是“乙甲模式”作用的结果。甲午战争之后,苏南的工业在上海的辐射下,开始了其现代化的历程,出现了气势磅礴的兴办现代工业的浪潮,其中以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为三大支柱行业,涌现出了一批弄潮儿,他们孜孜以求,积极进取,把自己的势力渗进了上海。在棉纺织业中,常州刘国钧的大成纺织染公司就是一例。刘国钧原本是在家乡常州经营广益染织厂,1930年,他盘下了大纶久记纱厂,该厂原有上海商人经办,有纱锭1万枚,布机260台,因生产、经营不正常,在1930年盘给刘国钧经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