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心理卫生_第1页
中老年心理卫生_第2页
中老年心理卫生_第3页
中老年心理卫生_第4页
中老年心理卫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9/18,变态心理学第2、5节,1,中年人的心理卫生,郑洪波 广州脑科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导师 广州医学院教授 硕士导师 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 教授,变态心理学第2、5节,2,2020/9/18,中年,按我国当前习惯,是指3035岁到60岁这一处于青年到老年之间的时期。这种划分大致上反映大多数社会成员一生中成熟阶段的上下限。 中年人正处在心理上成熟的时期,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重任。重视心身保健十分重要。,变态心理学第2、5节,3,2020/9/18,第一节中年人的身心特点,人到中年,知识仍在积累增长,经验日益丰富,然而人体生理功能却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心理能力的继

2、续增长和体力的逐渐衰减,是中年人的身心特点。,变态心理学第2、5节,4,2020/9/18,一、生理功能由盛到衰,人在2025岁时,生理功能达到一生中的全盛时期。经过短暂的稳定,大约从30岁始,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一始缓缓衰减,每年约递减1%。因之,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也逐渐高于青年,以高血压为例,患病机会是青年人的8倍。,变态心理学第2、5节,5,2020/9/18,心血管系统,从30岁起,每10年心输血量下降68%,同期血压却上升56%。血管壁弹性因动脉逐渐硬化而降低,血管运动功能和血压调节能力减弱。血液胆固醇浓度也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心脏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可因而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严重时,动

3、脉管腔变窄,引起心脏或脑的供血不足甚至缺血,造成诸如慢性心肌缺氧、心绞痛、心肌梗塞、猝死、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软化等心脑血管病。这些疾病对中年人的健康与生命是最大威胁。,变态心理学第2、5节,6,2020/9/18,呼吸功能也逐年下降,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直径随年龄增长而扩大,肺组织弹性逐渐减小,肺的扩张与收缩能力随之下降,肺活量因而变小。由于肺泡间质纤维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肺的气体交换功能也逐年降低。在肺呼吸功能下降的同时,其抗病能力也下降,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变态心理学第2、5节,7,2020/9/18,消化功能下降,最明显的是胃液分泌量逐渐减少。胃液酸

4、度和胃蛋白酶原含量降低,其他消化腺的功能也减退。这是因为人体生长发育停止,不再需要满足新陈代谢正平衡的营养要求;同时,机体功能减退,新陈代谢变慢,基础代谢率逐年缓慢下降,需要的营养也相应减少。,变态心理学第2、5节,8,2020/9/18,各种内分泌腺的功能也在减退。胰岛素分泌量减少,使一些个体发生糖尿病倾向或罹患糖尿病。性腺功能降低,使性欲减退。到中年后期,还会因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出现更年期综合征。,变态心理学第2、5节,9,2020/9/18,其他器官系统功能也在减退。如肌肉开始萎缩、弹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骨骼出现脱钙过程,致使骨质密度降低;胃功能减低,使清除体内废物的能力下降等等。,变态心

5、理学第2、5节,10,2020/9/18,应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免疫功能的降低。中年后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开始出现功能减退现象。抗体生成减少是一个突出表现,各种抗体的滴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机体出现变异蛋白质,免疫识别系统会将此作为异体蛋白而产生自家抗体,,变态心理学第2、5节,11,2020/9/18,与此相关的是血液中还会出现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胞免疫功能也减弱,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杀灭能力都有所减退;免疫监视系统对发生癌性突变的细胞的监视功能减弱。这种变化在五十岁左右和五十岁以后十分明显。这就是五十岁前后的中年人常常心力交瘁,易患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癌症的发病率在五十岁前

6、后是高峰期。,变态心理学第2、5节,12,2020/9/18,这种功能减退的生理变化如与不良的心理相结合,就可能导致中年人疾病的发生。,变态心理学第2、5节,13,2020/9/18,二、心理能力继续发展,生理成熟是心理成熟的生物学基础。中年人的心理能力处于继续向上发展的时期。一个智力正常的人,其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不仅与社会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主观努力。勤于实践、积极主动地接触社会、接触新生事物、不断扩展生活领域、不断更新知识、勇于探索和创造的人,其心理能力在整个中年期都在继续增长。反之,则会停滞,甚至提前衰退。,变态心理学第2、5节,14,2020/9/18,孔子对自己的心理能力

7、发展精辟地概括为:“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则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这种分析说明心理能力不仅在中年期仍在发展,到了老年也还没有终止。,变态心理学第2、5节,15,2020/9/18,这里的心理能力是指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能力的综合和总和,而非单项能力。因为就某一单项心理能力来说,从中年之始就处于下降过程、如机械记忆能力、反应速度等。中年人应充分利用心理能力继续发展的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和完善人格,努力实现心理健康和身心和谐。,变态心理学第2、5节,16,2020/9/18,中年人的心理能力发展始终处于动态过程,而且个体差异很大,所以心理成

8、熟的标准很难界定,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变态心理学第2、5节,17,2020/9/18,1能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和思维,组织自己的生活,决定并调整一生的目标和道路,则不必依赖长辈的训诫和保护。目标和道路的决定绝非臆造,而是以符合社会进步和民族利益的个人抱负为前提,依条件而灵活地选择时机和决定方向。,变态心理学第2、5节,18,2020/9/18,2智力发展到最佳状态,能进行逻辑思维和作出理智的判断,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绪趋于稳定,有能力延缓对刺激的反应,能在大多数场合下按照客观情境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变态心理学第2、5节,19,2020/9/18,4处世待人的社会行为趋于

9、干练豁达。能适应环境和把握环境。能接受批评和意见,并按正确意见调整自己的行为。 5自我意识明确,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才能和所处社会地位,并以此为立足点,决定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变态心理学第2、5节,20,2020/9/18,6意志坚强。对既定目标,勇往直前,遇困难、遭挫折、均不气馁、不退缩,有克服困难度过难关的容忍耐受能力。当既定目标失去实现的客观可能性时,能理智地调整目标并选择实现目标的通途。 应当指出,成熟的界定指标还能列举许多,但上述诸项为其要者。,变态心理学第2、5节,21,2020/9/18,第二节中年人的社会责任与心理状态,中年人是社会中坚,肩负民族与社会责任

10、,是各部门、各行业的主力,任务重,责任大,对事业成就的期望高,劳心劳力,尽职尽责,长期持续承受高强度的精神紧张压力。这种状况严重地威胁着中年人的心身健康,特别是中年知识分子的情况更为严重。,变态心理学第2、5节,22,2020/9/18,一、社会责任感,在当今历史背景的条件下,以中年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一代中年人,在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为了实现自己历史使命,他们不畏艰辛、任劳任怨,希望振兴中华、富国强民。这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激励着他们奋发图强,夜以继日地劳动在各自岗位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中年人的精神支柱并形成了最美好的心理状态,造就了他们的献身精神。,变态心理学第2、

11、5节,23,2020/9/18,二、事业上至善至美的追求与现实的差距,对大多数中年人来说,在事业上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期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付诸实现,但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因素,事业上经常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甚至失败。这对追求至善至美的个体是强烈的或持久的打击和压力。,变态心理学第2、5节,24,2020/9/18,三、工作效率与内耗之间的矛盾,人们都盼望以集中精力地开展工作并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但由于体制上、人事上、程序上或工作作风上诸种不良因素的干扰,抵消了中年人对事业投入的努力,造成他们在精力和时间上的消耗。为此,他们要忍受长期的心理压力。这种内耗现象及其根源的彻底改革,并非一朝一夕所能

12、实现,所以,这种心理压力的承受将是长期的过程。,变态心理学第2、5节,25,2020/9/18,四、希望健康与忽视疾病的矛盾,总希望自己能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地工作,但繁忙的工作和高度责任心,往往使中年人对健康状况疏忽不顾。时间紧迫而无暇,疾病的早期症兆往往被忽视。有一些症状也缺乏必要的重视和措施。可能是缺乏医学知识,也可能是一种心理防御则自认为不会得病。往往会延误诊治良机,造成不中挽回的损失。许多颇有才华的中年人,积劳成疾。,变态心理学第2、5节,26,2020/9/18,第三节中年人的生活就变迁与适应,中年人不但工作繁重,而且还有家庭重担。事业成败、职务升降、人事变动、家境优劣、生老病死、婚

13、丧嫁娶,无不在心理上掀起波澜,需要他们去适应,去应付。,变态心理学第2、5节,27,2020/9/18,一、社会角色的转换与适应,社会地位演变、角色的转换要比因躯体变化而需作的适应与调整更加困难。失败与贬降,固然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成功和跃升,也决不会是轻松的。原来的同级,现在变成上级或下属,如何相处?到一新单位、新环境如何进行角色转换的适应?这些都造成了对中年人的心理压力。在一上有几代人的家庭中,中年人同时要担负奉养长辈和教育子女甚至儿孙的责任,也要处理得当和能避免角色冲突和角色危机。,变态心理学第2、5节,28,2020/9/18,二、中年丧偶与再婚,中年夫妻,朝夕相处,患难同当、荣辱与

14、共,遇有委屈相对诉,碰到挫折相抚慰,一旦丧偶就会出现危机,整个家庭稳态失去了平衡。,变态心理学第2、5节,29,2020/9/18,英国伯克斯等有一份报告,调查了4,500位55岁的寡妇中,有213人于丈夫故去后6上月内死亡,占同下年龄组死亡总数的40%。雷斯等观察903例近亲死亡的这属(主要是丧偶),发现一年内他们的死亡率高出常人7倍多。这些说明丧偶带来的精神创伤会极大地损害身心健康。,变态心理学第2、5节,30,2020/9/18,丧偶或离婚之后应再娶或再嫁,但由于情感上的创伤、经济状况、子女负担、生活习惯等因素的作用,重组家庭谈何容易。这里往往有来自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子女的阻挠。,变态心理

15、学第2、5节,31,2020/9/18,三、望子成龙但不一定如愿,人们总希望后代超越自己而飞腾翱翔,望子成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心理。 人总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尽管有不同的水平和指向性。但是,并非任何人能如愿以偿地实现其理想和抱负。,变态心理学第2、5节,32,2020/9/18,于是父母往往把未酬之志寄希望于子女。但是,遗传素质、环境条件,以及其他许多动因和变量的作用,事物的发展并非个人愿望所能左右,历史和机遇是无情的。同时,子女的意向和父母的期待也并不一定相符。过分勉强,将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和不快。,变态心理学第2、5节,33,2020/9/18,四、亲子关系与两代间差异,任何人

16、都属于他的时代。由于时代背景不同,两代人之间在心理上出现差异是十分自然的。青年人活动范围和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知识增长、想象丰富、家庭难以满足其需要。同辈人的相互影响逐步超过父母的管教。,变态心理学第2、5节,34,2020/9/18,他们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判断是非的标准,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往往并不符合父母的期待,在求学、就业、交友、生活(如发型、服饰等)等各方面都不愿受父母干预而独立行事。应十分清醒地认识这种现实状况并妥善处理,要尊重子女的人格,不适当的干涉和过分的要求会引起子女的忿懑而导致家庭不和,甚至酿成悲剧。,变态心理学第2、5节,35,2020/9/18,第四节中年人心理

17、保健,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着眼,维护中年人的身心健康应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不仅个人应对自身的健康负责,而且社会要对中年人的健康负责。,变态心理学第2、5节,36,2020/9/18,一、社会对中年人心理保健的责任,中年人是社会的柱石,任务大、责任重,特别是当今4050岁的中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多遭磨难,因而身体素质差,内心烦扰多。所以,维护中年人的健康应有立法和政策的保证。,变态心理学第2、5节,37,2020/9/18,1量力而为 对自己的体力与能力要有正确的认识和估计,量力而行勿超负荷。,变态心理学第2、5节,38,2020/9/18,2修身养性 中年人应有更高的修养,克己奉公、力戒奢欲、表理如一

18、、光明磊落。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良好的品行有益于保持心理平衡。还应善自调适。,变态心理学第2、5节,39,2020/9/18,3陶冶性情 琴、棋、书、画,可陶冶性情,丰富业余爱好和精神生活有益健康。只有会休息,才能更好地工作。高尚的、典雅的、积极的休息,应是生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变态心理学第2、5节,40,2020/9/18,4放松技术、 紧张的活动、持续的劳累,要学会放松技术,以利休息和睡眠。气功、太极拳、自律训练,放松功等都有助于消除疲倦和紧张状态。,变态心理学第2、5节,41,2020/9/18,第五节更年期心理卫生,一、更年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更年期标志着中年向老年过

19、渡。女性一般在47岁至52岁左右开始,绝经后2至3年。男性比女性晚10年左右。这个阶段是生理和心理上较明显地呈现衰老过程的一个起点,是一生中变化比较剧烈的时期,所以被称为“多事之秋”。,变态心理学第2、5节,42,2020/9/18,更年期主要的生理、心理变化是大脑功能在某些方面开始衰退,内分泌系统功能下降,卵巢和睾丸分泌减少。由于性腺和神经系统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当性腺发生变化时,神经系统也就受到一定的影响。,变态心理学第2、5节,43,2020/9/18,表现为月经紊乱、性功能下降、性欲减退、记忆力下降、感知觉迟纯、动作缓慢等。这些变化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缓慢而不明显的,可以通过植物性神经

20、系统的调节、代偿及相应的行为改变来适应。但有些人的变化较快而突然,以致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出现较多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呼吸不畅、眩晕、麻木、刺痛感、耳鸣、失眠、肠胃功能紊乱、食欲减退、便秘等;,变态心理学第2、5节,44,2020/9/18,同时,心理活动也发生变化,如情绪易波动而不稳定,焦虑、敏感、好借故生事,多疑、忧郁、好争吵、因小事而冲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安而无主见、絮叼多话、无名怒火及易激惹等。,变态心理学第2、5节,45,2020/9/18,更年期出现的症状和变化,轻重程度不同。如果多而集中,称为“更年期综合征”。这是个功能性变化的病症,不是器质性病变。经这一段时间,这些症状即可逐

21、步消失。因此,不必过分担心或忧虑。要正确对待,泰然处之。许多事例说明,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情绪,常常是战胜疾病的有力武器。,变态心理学第2、5节,46,2020/9/18,二、更年期心理卫生,无论是妇女或男子的更年期,都是人类生命过程中的正常发展阶段,既是生理性的,也是心理性的。注重讲究心理卫生,有助于顺利地渡过更年期。,变态心理学第2、5节,47,2020/9/18,1科学地理解更年期是生命的必然过程 更年期是人生长育成熟转向衰退的转折时期,是生命的必然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每个人对更年期的反应及其征象,只有程度轻重,时间长短的差别,而不可能不存在更年期。,变态心理学第2、5节

22、,48,2020/9/18,将进入和已进入更年期的人,尤其是妇女,要有准备地去迎接这一变化。要努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有意识地去控制更年期的各种症状,对于症状带来的苦恼,要善于自我宽解,适当调理,使机体功能早日恢复平稳。切忌盲目疑虑,无休止地寻找和探求自己身上所出现的任何一点不适,以免食不甘味,睡不安席。须知,心理不安宁可进一步促使机体功能失调。,变态心理学第2、5节,49,2020/9/18,2正确对待症状,有病早治,适当调整人到更年期不论有无症状出现,都应该主动地、积极地求诊,如果发现器质性疾病,就应积极治疗;要是更年期反应,则主要通过自我调理来解决而不必介意。,变态心理学第2、5节,50,

23、2020/9/18,应该指出的是,对男性在更年期出现某些症状时,决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男性这一时期内脏器质性疾病发病率也比较高。例如恶性肿瘤、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等,早期也出现类似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必须仔细检查,以免延误器质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态心理学第2、5节,51,2020/9/18,此外,更年期抑郁症也很常见,但却往往不被注意,误认为不过是精神不快而已,这是特别要注意的。由于机体虚弱、精力不足、皮肤松弛、颜容色衰而感到悲哀,加重了紧张不安、焦虑抑郁,因而坐卧不安、顿足叹息、惶惶不可终日,若有大祸临头等临床症状。,变态心理学第2、5节,52,2020/9/18,有的常把自己过去生活

24、中的一些缺点认为莫大罪过,担心自己将失去能力,变成废人,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自责自罪,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和发生自杀行为。也有的认为自己已病入膏肓,危在旦夕。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必须及时诊治。,2020/9/18,变态心理学第2、5节,53,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变态心理学第2、5节,54,2020/9/18,人口结构老龄化,是当代世界性趋势。解放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为38岁,82年普查68岁,城市(如上海、成都的报告)已达70岁。人类的寿命延长,说明医药卫生、预防保健发达,疾病减少,生活水平提高,营养和精神生活改善。但是,老人多了,又会给老人自身和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老人体弱多病,行动

25、和生活不方便;对老人的赡养、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设施的负担加重等,都会给老人增添苦恼,给社会增加压力。,变态心理学第2、5节,55,2020/9/18,如何保障老人欢度晚年,提高其心身健康水平,已成为全社会关切的问题。其中,老人的保健问题,又直接关系着老人晚年是否健康幸福的问题。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看,老人的心理卫生应该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变态心理学第2、5节,56,2020/9/18,第一节老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特点,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使老年人的心理具有特殊状态;同时老年人社会角色的改变,也必然引起其特有的心理变化。,变态心理学第2、5节,

26、57,2020/9/18,一、衰老,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变态心理学第2、5节,58,2020/9/18,1形态的老化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变态心理学第2、5节,59,2020/9/18,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

27、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在劳动生产中,势必跟不上青壮年。老年人为此既苦恼又不服气。一些老人常采用好谈“当年勇”的心理自我防御方式,以补偿和掩饰自己能力的不足。,变态心理学第2、5节,60,2020/9/18,4记忆减退 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记忆尚好。有命名性遗忘。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变态心理学第2、5节,61,2020/9/18,5性格改变 老年人性格逐渐发生改变,因常不为老人自己察觉,故多否认。性格改变的特点是:由于记忆减退,故说话重复唠叼,再三叮嘱,总怕别人和自己一样忘事。抽象概括能力差,思维散慢,说话抓不住重点。

28、,变态心理学第2、5节,62,2020/9/18,学习新鲜事物的机会减少,故多根据老经验办事,固执、刻板。工作能力下降,会增加老朽感、无能感、情感脆弱和情绪不稳定。有些老人由于自我中心,常常影响人际关系,乃至夫妻感情,彼此抱怨对方脾气变怪了,对不起自己。实际上,双方的性格都因年老而改变,但又只看到对方在变,互不理解。,变态心理学第2、5节,63,2020/9/18,二、体弱多病,老年人常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给晚年生活带来痛苦和不便。因为体弱多病,自然会想到与“死”有关的问题,并不得不做出随时迎接死亡的准备。多数老人表示并不怕死,但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死”。一般老人都希望急病快死,最怕久病缠绵

29、,惹人讨厌。为摆脱这种局面,他们四处求医,寻找养生保健之术,并能坚持锻炼。这对开展老年人心理卫生工作颇有帮助。,变态心理学第2、5节,64,2020/9/18,三、离、退休,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有些老人对离、退休的思想准备不够,会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出现焦虑、抑郁、孤独感和被社会抛弃感,对离、退休后的生活方式改变,出现适应不良而影响身体健康。所以,老年人离、退休后,如何保持与社会联系,量力而行,继续发挥余热,是心理卫生和老年社会学应研究的问题。,变态心理学第2、5节,65,2020/9/18,四、生活方式的变化,由于离、退休和体弱多病,使老人与社会的交往减少。看的想的少了,必然

30、孤陋寡闻,慢慢对外界漠不关心、反应迟钝并缺乏生活的动力。有人误以为这是“享清福”,实际上,老人的生活安排,也应遵循“生命在于运动”的原则,适当地做一点家务劳动,参加一些社会工作,从事一些爱好和消遣,是老人最好的精神营养。,变态心理学第2、5节,66,2020/9/18,部分老人到了晚年才开始吸烟和饮酒,这种生活方式当然对老人的健康不利。但他们常辩解道:“我对烟酒没有瘾,抽点烟、喝点酒是老年人的一种生活享受。人老了,还不会享受,那有什么意思呢!”近年来,社会上赌博成风,沉溺于赌博的老年人颇多。这不仅对老人的心身健康不利,也常是老人犯罪的基础。,变态心理学第2、5节,67,2020/9/18,五、

31、生活事件,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遭遇一些不幸的生活事件,给人招来烦恼、忧愁与痛苦。而在晚年遭遇到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精神打击尤为沉重,不仅留下心灵创伤,也可诱发一些躯体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甚至在精神创伤的折磨下,加速老人的衰老和死亡。重大的生活事件常有以下几种:,变态心理学第2、5节,68,2020/9/18,变态心理学第2、5节,69,2020/9/18,1丧偶 老伴死亡,自己形影孤单,寂寞难熬,对未来丧失信心而陷于孤独、空虚、抑郁之中。有人统计,在失去配偶的人中,在一、二年内相继死去的人数,高于夫妇都存在者的死亡人数的7倍。,变态心理学第2、5节,70,2020/9/18,2再婚 老

32、年人再婚常有阻力,使老年人苦恼。阻力或来自社会舆论,或来自子女的阻挠。婚后,老年人也不一定都幸福愉快。原因在于有些老年人再婚的动机不正确,多从实用主义出发,如找个老伴侍候自己;对方物质条件好,可化为公用。或有利于解决自己子女的就业问题。所以,老年人再婚,既要慎重,也要有个恋爱过程,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和培养爱情,有了真正的爱情,才会为老年人的再婚带来幸福。,变态心理学第2、5节,71,2020/9/18,3丧子(女)晚年丧子是人生一大恸事,这不仅基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还涉及到老年人日后的瞻养及善后问题。,变态心理学第2、5节,72,2020/9/18,4家庭不和睦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时代差异的

33、因素。两代人由于对社会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诸方面的看法不一致,彼此之间又缺乏了解和理解,常导致抱怨、争吵、指责、甚至发展到关系恶化、歧视和虐待老人。婆媳关系不和,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总之,老年人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已不再是来自外部,而主要是集中在家庭内部。家庭不和,为老年人的晚景投下了阴影,危害老人的心身健康。,变态心理学第2、5节,73,2020/9/18,5经济困窘老人的退休金不够时,在通货膨胀的威胁下,就会人心惶惶,有一种对前景的不安全感。靠儿女赡养的老人,则有寄人篱下,看儿女脸色屈辱生活之感,这些都会挫伤老人感情和自尊心。,变态心理学第2、5节,74,2020/

34、9/18,第二节增进老人心理卫生的原则,基于以上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及其社会变化的介绍,我们就可以设计一套如何增进老年人卫生的提纲,它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原则如下:,变态心理学第2、5节,75,2020/9/18,一、提高心身健康水平、增强体质,随着衰老和体弱多病,名誉地位已不再象以前那样有现实意义了。有个健康的身体,行动方便,能随心所欲地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活动,那才是老人最大的幸福。体弱多病,给老年人带来种种躯体不适,如疼痛、便秘、食欲不好、消化不良和睡眠障碍等,可导致焦虑及朝不保夕的不安全感。,变态心理学第2、5节,76,2020/9/18,由于患病、行动不方便

35、,不但与社会交往减少,甚至料理个人生活也很困难。因久病引起某些儿孙的厌烦冷淡;医药费用的开支加重,致使实际生活水平下降,这些都可增加老人的孤独、寂寞、与世隔绝、悲观失望、自叹自怜和厌世之感。处于此情此境,哪有幸福愉快可言。,变态心理学第2、5节,77,2020/9/18,对老人的幸福来说,其健康的自我评价,比实际的健康状况更具重要意义。这种自我评价包括有两个标准,即实际健康水平的高低和老人对疾病不适感的态度。自我健康评价高的老年人,其晚年幸福高于自我评价低者,而自我健康评价低的老年人,由于对疾病的过分担心、焦虑、病感增强、对死亡恐惧,整日忧心忡忡,十分不利于老人的心身健康。,变态心理学第2、5

36、节,78,2020/9/18,二、维持与社会接触,老年人参加社会工作,是人生价值观的体现,他们力图摆脱衰老的限制,回归社会,在继续学习、工作和与人交界中摆脱空虚感和孤独感,以求得精神上的充实与愉快。同时,社会对老年人成就的肯定,以及对老年人的尊重,都会增强老年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所以,为他们提供发挥余热的机会,使他们对社会有贡献、有作为,有精神充实的愉快,这是老人心理卫生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变态心理学第2、5节,79,2020/9/18,三、独立支配的经济收入,有无经济收入,和经济收入的多少,影响老人的晚年幸福和在家庭中的地位。我国尚有一大批无经济收入的居民和农民,依赖子女赡养,没有自己支

37、配的经济权。收入低的老人也会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生活水平。没有经济收入,或收入较低,再加上物价上涨及部分儿女的态度不端,都会造成老人对生活保障的担心,在忧愁中渡过残年。故在老人的心理卫生工作中,应重视改善老人的经济条件,使其能有足够的经济来源以维持生活。,变态心理学第2、5节,80,2020/9/18,四、家庭和睦,老人的生活有子女体贴照料,有病能及时诊治,经济上有保障,父慈子孝,就会使老人感到温暖,家庭成员间和睦,友爱互助,而使老人备享天伦之乐。有些家庭,尊老传统受到破坏,子女对老人的生活不闻不问,把老人选为勒索和役使对象,老人在精神上备受折磨,出现焦虑、抑郁,并有万念皆空、前景渺茫之感。,变态心理学第2、5节,81,2020/9/18,在这种不愉快的逆境中,假如老伴尚存在,尚可相依为命,互相照应体贴。一旦老伴去世,孤单一人,实难适应这种悲惨凄凉的晚景。所以,帮助丧偶老人在自愿的前提下,重组家庭,对于孤寡老人的心理卫生也是一个主要环节。,变态心理学第2、5节,82,2020/9/18,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