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概论(PPT 44页).ppt_第1页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概论(PPT 44页).ppt_第2页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概论(PPT 44页).ppt_第3页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概论(PPT 44页).ppt_第4页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概论(PPT 44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描写历史人物的成语,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

2、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七擒七纵(诸葛亮) 言过其实(马谡)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课前的话: 1 初中历史高中历史的最大不同是什么?,初中历史学习:历史是什么.历史事件的过程,高中历史学习:历史为什么. 即历史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特点,孙中山说: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

3、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3 什么是政治制度?,为了保障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而设定的机构、组织,制定的政策与措施。,课前的话: 2 什么政治?,4 中国历史年代发展顺序 p,夏 商 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三国(魏蜀吴) 、西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 两宋辽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封建社会的朝代: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两宋元明清。,5 近方法 远题海 促提升,做题的目的不在得出答案,而在把握规律;,做题得分不靠感觉,而是要讲明道理;,习题的功效不在习题本身,而在它是知识的载体,做题的窍门不在数量多少,而在做出心得;,做题的境界不是去猜

4、别人出什么题 而是让别人猜我们还有什么不会,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奴隶社会 开始- 发展 -强大-瓦解,公元前2070,BC.1600,BC. 1046,BC.770,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475,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一 朝代,即政权更替和建立的新制度,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西周建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讲授新课,1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夏朝开始 品质和才能 血缘关系,家天下, 天下为公 天下为私有财产,时间 继承人标准 (原则) 原因,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二 夏商建立的新制度,经济的发展,即适应生产力的发

5、展水平,夏朝历13代16王;商朝历17代31王说明:,2 夏商初步建立了行政制度,中央:内服官,相、卿士,卜、祝、史,师,地方:( ?)侯、伯,P5 学思之窗:商朝的相权有多大?,想一想,制定政治制度; 主持政务,辅佐甚至废除商王。,分封制的目的和作用? 分封的对象?被分封者获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3对象,2权利,3义务) 分封制的破坏,3 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巩固西周奴隶社会的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P5最多者,权力-得到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 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朝觐述职; 交纳贡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争霸, 王权衰弱

6、。,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是诸侯的共同主人。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交纳贡赋,随从天子作战。,“礼乐征伐出于天子”,据人教版必修I教材,材料1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诸侯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2 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材料所述是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2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是什么?,分封制,问题:春秋争霸。王权衰弱。诸侯不服从天子 实质:分封制瓦解,小儿子,4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一个诸侯娶了一

7、位妻子,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生了一个小儿子。当诸侯死时,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故事:如何实行分封制,目的 特点 内容 作用,4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来维护政治等级,巩固奴隶社会的统治。,确立了大宗、小宗的关系;,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巩固分封制,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周族势力的扩张,周族先世居岐山的周原,周文王時期,周武王灭殷时,周公东征后,淮河,黃河下游,黃河中游,渭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得田而耕, 缴税、服役,

8、管辖国邑,管辖食邑,管辖采邑,天子统治天下, 管辖王畿。,奴隶,天子把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国家。诸侯等可以如法炮制。,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血缘纽带(里),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西周的宗法制,河北古称燕赵大地,山东又称齐鲁大地,起因源于 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A、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课堂实践,5 礼乐制度,春秋后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根据礼乐制度,天子的舞用“八佾”(佾yi是列,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按礼,只有

9、天子可以“旅”(祭祀)于泰山,这时季孙氏“旅于泰山”,孔丘又指责他不懂礼。,问题:礼乐制度的作用,确立政治、社会生活的等级标准:等级差别,贵贱有序;确保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成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来源,5 礼乐制度的作用,(2006年广东历史卷) 礼记中记载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 (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

10、;食具有筷子等; 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3分),【材料四】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记载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 和影响.(不得直译和摘抄 原文)(13分),饮食之礼能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5分),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 食具有筷子等; 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 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拓展提高,1 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位和爵位实行世袭制; 按父系的血缘关系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礼乐制度确立社会生活

11、的等级标准; 神权色彩。,1 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B,课堂练习,2“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反映了周朝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出现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主要是 A周朝吸取商亡教训 B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C周王善于管理国家 D西周人人的辛勤劳动,B,3.(2013年安徽高考)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武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

12、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6分),a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等。 b中国社会皇位世袭的传统。 C朝廷大臣的反对。担心引起李武两姓相互争斗残杀,甚至引起政治局面的动摇(6分),4、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5、通过宗法制,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13、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4)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1234 B.123 C.234 D.23,C,B,6.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D,7 “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反映了周朝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出现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主要是( ) A周朝吸取商亡教训 B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C周王善于管理国家 D西周人人的辛勤劳动,B,8(2009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14、”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 9(2009全国文综二)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A,C,8(2010上海单科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B,9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

15、卿制度,A,此题考察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经济领域。各国之间不断开辟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所以根据材料叙述,应该是B。周朝,尤其是东周时期,正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10.(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之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楚王问鼎的真正用意是什么?,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

16、天下 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C,16(1)变化: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或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标志:启传位于自己的后代。 (2)服从周王室的命令,朝觐述职;交纳贡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3)现象:西周后期,周天子地位下降 。 原因:春秋时期王权衰弱,一些诸侯国壮大;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即生产力的发展。,课外练习答案,再见,左图“结构”最能反映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周宗法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元朝行省制,B西周宗法制,结果形成的等级是: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都是世袭的爵位。,9 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子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

17、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几个子女都想争夺王位和家业,请问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为什么?如果是现在,他的遗产又该如何分配?,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西周时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了什么?,西周实行礼乐制度,西周实行礼乐制度(周礼)是维护什么制度?,宗法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的内容: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例举中国姓氏,现

18、在姓氏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类:(1)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2)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3)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加皇甫、高、刁、公、施等。(4)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5)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6)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卜等。(7)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等。(8)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9)因赐姓、避讳改姓氏。如手唐王胡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性因避讳改为常氏 。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

19、,天下师姓皆缺笔改为为帅氏。(10)因逃避仇杀改姓。如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牛娃避仇改牢姓等。,百家姓为什么要拿“赵”姓来开头? 据说,这是由于百家姓是在宋朝所编,而宋朝的皇帝姓赵,当时正是赵家的天下,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顺理成章地就拿“赵”来作为众姓之首了。 根据姓纂记载,赵姓的由来是这样的:“帝颛顼伯益嬴姓之后,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赵城,因以为氏。” 由此可见,最初以赵为姓的人,是颛顼帝的子孙造父,他以善于驾御,于周穆王的时候,得到了赵城这个地方为封地,就以封地的名称做为自己家族之姓,而世代相传下来。当时的赵城,现在的位置大致是在山西省赵城县西南。后来,这个家族曾繁衍到天水(今甘肃省)、南阳(今河南)、金城(今甘肃)、下邳(今江苏)、颍川(今河南)一带。 这是赵姓的由来。而这个家族,从一开始便十分显赫,在春秋时代,自从赵衰辅佐晋文公定霸,赵氏子孙就世代为晋国的大夫,权倾当朝。 到了春秋末期,也就是周威烈王的时候,赵家的权势更大,进一步与同为大夫的韩家和魏家瓜分了晋国,而分别自立为一个诸侯,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三家分晋”。 后来,赵国的国势越来越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其都城设在晋阳,也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